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物理渗透协同教学的策略——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怡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6年第7期69-75,共7页
协同教学是一种多名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下采用的是协同教学中的分站式教学以及分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设计了苏科版8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物理的浮与沉》中的实验探究和分析的部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 协同教学是一种多名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下采用的是协同教学中的分站式教学以及分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设计了苏科版8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物理的浮与沉》中的实验探究和分析的部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感。进一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然而,协同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境与疑惑,主要在于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教师孤立封闭的文化、团队运作效能的落后以及现有教学环境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教学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方明 《中学教学参考》 2021年第35期52-53,共2页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是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经验起点,重视学生原有的错误经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现知识原型,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是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经验起点,重视学生原有的错误经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现知识原型,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教学设计的优化与重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实效。文章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经验 实验教学 浮与沉
下载PDF
基于概念转变理论的物理“前概念”教学——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3
作者 卢淑芳 陈宗荣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在进行物理概念学习时,学生已有的错误前概念的现象十分普遍,且前概念隐蔽又易反复。文章针对前概念的这些特点,提出具体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并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说明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教学策略 物体的浮与沉
下载PDF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交错——马丁·伊登命运浮与沉的新解读
4
作者 兰婷婷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6期32-34,共3页
马克思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的相关理论在中国早已被许多人所熟知,而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中,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关理论,对小说<马丁·伊登>中主人公社会地... 马克思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的相关理论在中国早已被许多人所熟知,而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中,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关理论,对小说<马丁·伊登>中主人公社会地位的变化进行解读,进而提供一种解读马丁·伊登人生悲剧的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马丁·伊登的浮与沉
下载PDF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实验教学策略初探——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余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第17期125-126,133,共3页
以初二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设计课堂实验,通过巧设情境引新知、定性体验探新知、定量实验建新知、模拟结构验新知、模拟应用融新知五个环节,从知识建构、实验探究、思维引导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围绕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 以初二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设计课堂实验,通过巧设情境引新知、定性体验探新知、定量实验建新知、模拟结构验新知、模拟应用融新知五个环节,从知识建构、实验探究、思维引导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围绕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课堂实验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物体的浮与沉 实验教学
下载PDF
《浮与沉》教学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艳艳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4年第3期80-80,F0003,共2页
一、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九课,本课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一、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九课,本课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并让学生亲自感受浮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浮与沉 教学设计
下载PDF
《物体的浮与沉》实验反思教学案例——“五部曲反思策略”研究案例
7
作者 夏星伟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5年第6期64-66,72,共4页
文中真实地记录了《物体的浮与沉》一节课堂教学的片段,执教老师借助课题研究的成果,先后通过个人独立反思、备课组老师参与反思、执教人再反思、总结交流反思等步骤进行“五部曲反思”,展示了如何以实验教学反思为突破口,从而促进教师... 文中真实地记录了《物体的浮与沉》一节课堂教学的片段,执教老师借助课题研究的成果,先后通过个人独立反思、备课组老师参与反思、执教人再反思、总结交流反思等步骤进行“五部曲反思”,展示了如何以实验教学反思为突破口,从而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反思 策略 物体的浮与沉
下载PDF
两个自制的物体浮与沉实验装置
8
作者 胡家宁 胡达刚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年第3期70-71,共2页
借助物体在水中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利用小试管、烧杯、铅粒、品红溶液、球形干燥管、50 mL注射器等材料,可制作两个物体浮与沉实验装置。两个实验装置分别用于物体浮与沉实验、重力与浮力关系模拟演示实验,可直观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与... 借助物体在水中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利用小试管、烧杯、铅粒、品红溶液、球形干燥管、50 mL注射器等材料,可制作两个物体浮与沉实验装置。两个实验装置分别用于物体浮与沉实验、重力与浮力关系模拟演示实验,可直观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浮与沉 实验装置 实验仪器制作
下载PDF
让学生主动地学——“物体的浮与沉”课例分析与思考
9
作者 周春燕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4年第4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物体的浮与沉 初中 物理教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演示实验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浮与沉
10
作者 波波 《中国科技教育》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希腊 浮与沉 液体 科学实践课 活动设计
下载PDF
跳出“学科”学“科学”——以“物体的浮与沉”一课为例
11
作者 叶笛 《中国教师》 2024年第6期58-61,共4页
“物体的浮与沉”是科学教材(上海远东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4章“物质的粒子模型”中的一节课。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应本节课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体的浮与沉”是科学教材(上海远东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4章“物质的粒子模型”中的一节课。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应本节课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应本节课的学业要求规定为“能比较和分析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方案并操作,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大学出版社 科学教材 科学课程标准 物体的浮与沉 上海远东 粒子模型 控制变量 义务教育
原文传递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延伸——陶瓷碗的浮沉原理
12
作者 植慧茵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学生在家中洗碗池洗碗时会发现以下有趣的现象:同一只陶瓷碗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往漂浮在水面上的陶瓷碗中舀水,碗会逐渐向下沉,最终沉至洗碗池底部;将一个浮在水面上的碗用力向下按入水中,碗会沉下去而不是再次浮上来.... 学生在家中洗碗池洗碗时会发现以下有趣的现象:同一只陶瓷碗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往漂浮在水面上的陶瓷碗中舀水,碗会逐渐向下沉,最终沉至洗碗池底部;将一个浮在水面上的碗用力向下按入水中,碗会沉下去而不是再次浮上来.由于对浮力及物体浮沉条件的认识不够清晰,学生容易对上述活动中陶瓷碗漂浮与沉底的现象产生疑惑.通过对陶瓷碗的浮沉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浮力,让学生充分认识浮沉条件的同时,拓展学生学习内容,消除心中疑惑,贯彻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碗 碗的浮与沉 物体的条件及其应用
下载PDF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苏科版“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13
作者 郝磊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4年第28期18-23,共6页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科学思维的培育越来越成为中学物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思维教学的实施尚有许多不足之处。结合科学思维各要素,以苏科版“物体的浮与沉”一课为例,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开展教学设计,提出培养...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科学思维的培育越来越成为中学物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思维教学的实施尚有许多不足之处。结合科学思维各要素,以苏科版“物体的浮与沉”一课为例,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开展教学设计,提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科学思维 物体的浮与沉
下载PDF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案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朋林 《物理教学》 2014年第2期36-37,共2页
通过探究与分析、交流与合作,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关键词 物体的浮与沉 初中物理教学 条件
原文传递
应用5E教学模式 实现概念转变——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静 郑渊方 《物理之友》 2019年第2期30-33,共4页
5E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够探查学生前概念,有效转变错误前概念。本文通过"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设计,探讨5E教学模式在概念转变上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物体的浮与沉 5E教学模式 前概念 概念转变 教学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物理深度学习初探——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智清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0年第10期24-25,共2页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经验的持续发展、内化是教学的目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的经验可分为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知识经验,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现有的经验,认真设计学习任务,在...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经验的持续发展、内化是教学的目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的经验可分为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知识经验,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现有的经验,认真设计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深度学习 教学价值 教学活动 学习初探 学生的经验 物体的浮与沉 学生的学习
下载PDF
精心设计教学 凸显核心素养——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源 《物理之友》 2019年第5期19-21,共3页
物理教学不仅仅是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更要渗透科学情感、方法、态度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精心设计教学,践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物体的浮与沉
原文传递
让学生主动地学——“物体的浮与沉”教案分析与思考
18
作者 周春燕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3年第8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物体的浮与沉 物理教学 教学重点 初中 实验设计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评析
原文传递
思维先导 资源重构 生本课堂--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19
作者 苏宏健 卢大鹏 《物理之友》 2022年第3期35-36,共2页
基于科学思维的培养目标,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重构教材资源,将实践体验贯穿于教学,践行生本课堂。
关键词 科学思维 教学资源重构 实践体验 生本课堂 物体的浮与沉
原文传递
借助学生经验 提高教学效果——以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
20
作者 郭建南 《湖南中学物理》 2022年第9期42-44,共3页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前已经具备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有效利用这些经验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经验分为有用经验和干扰经验,两者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价值的资源。“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物体沉浮的状态与条件和学生的经验具有较...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前已经具备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有效利用这些经验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经验分为有用经验和干扰经验,两者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价值的资源。“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物体沉浮的状态与条件和学生的经验具有较高相关度,因此可以积极地应用学生的经验来实施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生经验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