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士德精神与中国青年
1
作者 张红雪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歌德的《浮士德》是欧洲“近代人的圣经”。每个时代和每种文化里都有“浮士德式的人”。浮士德形象在华演变以及哲学与社会思想层面的接受研究,与中国百年来的社会主题、时代精神的风云变幻紧密相关。浮士德形象是一个在传统观念与现... 歌德的《浮士德》是欧洲“近代人的圣经”。每个时代和每种文化里都有“浮士德式的人”。浮士德形象在华演变以及哲学与社会思想层面的接受研究,与中国百年来的社会主题、时代精神的风云变幻紧密相关。浮士德形象是一个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汇的文化空间里,探索自身存在价值和生命终级意义的人类的代表;浮士德精神作为一种恒动力量,为一代代中国青年提供了战斗的思想武器和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基于中国梦视域下的浮士德精神研究,对塑造当代青年的完整人格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能强化他们对中国梦整体构想的理解,坚定立身行事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中国青年 国民性塑造 中国梦
下载PDF
从苦难中淬炼浮士德精神
2
作者 张爱青 戴玉竹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1期4-7,共4页
《浮士德》是歌德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作品,提到《浮士德》,我们就会想到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是一种对前途不确定但仍然要去追求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淬炼”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材料--个体的矛盾和生活遭遇的困境。这些苦难,激励着浮... 《浮士德》是歌德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作品,提到《浮士德》,我们就会想到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是一种对前途不确定但仍然要去追求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淬炼”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材料--个体的矛盾和生活遭遇的困境。这些苦难,激励着浮士德带着疑惑去寻找美,寻求解脱,化解矛盾。苦难与浮士德的“寻美之路”相伴,带浮士德走出困境与矛盾,淬炼出“浮士德精神”。正如歌德《天上序曲》的原型--《约伯记》中约伯在受苦受难的过程中更新了对耶和华的认识一样,苦难像一种炼金术,让浮士德在矛盾与安逸中浴火重生,淬炼成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浮士德精神 生活遭遇 受苦受难 炼金术 化解矛盾 耶和华
下载PDF
何只“自强不息”!——“浮士德精神”的反思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武能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我国几代前辈学者仅以“自强不息”诠释浮士德精神 ,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浮士德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即它丰富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这虽是历史语境使然 ,并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进步的作用 ,却仍然不能不说失之于片面... 我国几代前辈学者仅以“自强不息”诠释浮士德精神 ,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浮士德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即它丰富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这虽是历史语境使然 ,并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进步的作用 ,却仍然不能不说失之于片面。对“浮士德精神”予以重新认识 ,在继续肯定“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也强调其人道主义和仁爱精神 ,不仅具有现实意义 ,还会加深我们对歌德整个思想、创作和立身行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历史语境 歌德 人道主义思想 创作 肯定 仁爱精神 自强不息 立身 诠释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与西方科技文化——纪念爱好科学的杰出诗人和思想家歌德诞辰260周年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江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共8页
长期以来国内科技哲学界与人文文化界对于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精神"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理解,反映出"两种文化"分离、冲突的状况。本文将歌德诗剧《浮士德》置于西方近代科学与文化演进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部时代... 长期以来国内科技哲学界与人文文化界对于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精神"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理解,反映出"两种文化"分离、冲突的状况。本文将歌德诗剧《浮士德》置于西方近代科学与文化演进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加以解读,揭示了浮士德精神积极的人文意义、所体现的西方科学变革精神和科技文化特质,并分析了浮士德精神被误读的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型文化 西方科技文化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的灵与肉 被引量:1
5
作者 褚远远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20-122,共3页
歌德诗剧《浮土德》是以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成长为线索的,文章从理性和欲望的相互制约中分析"浮士德精神"的成长。浮上德精神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以,人类社会的精神成长也是理性与欲望即灵与肉的双重建构下得... 歌德诗剧《浮土德》是以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成长为线索的,文章从理性和欲望的相互制约中分析"浮士德精神"的成长。浮上德精神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以,人类社会的精神成长也是理性与欲望即灵与肉的双重建构下得到发展与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理性 欲望 人类社会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的美学建构——评牟心海著《王向峰的美学世界》
6
作者 高海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王向峰的美学世界》是一本大书,全书凡九编四十九章,近三十万字,是对向峰先生多部美学著作的最系统也最用心的梳理和评述,其中不乏知人论世的抉发,独出机杼的阐析,其重新嵌合、重新建构之功,就如同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 《王向峰的美学世界》是一本大书,全书凡九编四十九章,近三十万字,是对向峰先生多部美学著作的最系统也最用心的梳理和评述,其中不乏知人论世的抉发,独出机杼的阐析,其重新嵌合、重新建构之功,就如同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一些书的故事和阅读者自己的故事已经奇妙地融会在一起。《王向峰的美学世界》,仅看那体系丰瞻、林林总总的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建构 王向峰 浮士德精神 世界 牟心海 《寒冬夜行人》 美学著作 知人论世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解读
7
作者 杜立 孙建 吴芳 《大观周刊》 2011年第30期249-249,共1页
《浮士德》是歌德倾其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史诗性巨著。把全书连成一体的主线是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性格的发展以及他不满现实、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浮士德精神”包括肯定人生的积极意义,以实际行动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敢于否定一切... 《浮士德》是歌德倾其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史诗性巨著。把全书连成一体的主线是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性格的发展以及他不满现实、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浮士德精神”包括肯定人生的积极意义,以实际行动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敢于否定一切丑恶事物与错误思想的否定精神;追求理想生活的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等。浮士德式的人在个体上是一个“我”.但在精神上却是渴求“小我”与全人类的“大我”相融合代表整个人类的奋斗史。本文越过这部作品诞生的时代来解读“浮士德精神”.以现代人的目光汲取“浮士德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悲剧 追求 理想
下载PDF
马克思对浮士德精神的承传与超越
8
作者 和建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7-64,共8页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历经求知、爱情、审美、从政、事业阶段,象征西方知识分子300年来的精神历程,其体现出的"浮士德精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马克思非常喜爱歌德,对《浮士德》多有引用,并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一生积极进取,对人...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历经求知、爱情、审美、从政、事业阶段,象征西方知识分子300年来的精神历程,其体现出的"浮士德精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马克思非常喜爱歌德,对《浮士德》多有引用,并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一生积极进取,对人类充满仁爱,可谓对"浮士德精神"的承传;浮士德精神中过于强调个人权利、经常陷于灵肉矛盾的弊端,则被马克思以战胜庸人习气的方式所克服,显示出马克思对浮士德精神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马克思 庸人习气 承传与超越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的另一种解读
9
作者 曹卫东 《民主与科学》 2019年第2期57-57,共1页
高全喜写这些书的时候,正处于生病时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之有病其言也真。对比作者名气鼎盛时期的书,从这几本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能够有勇气将在人生特殊阶段的作品公诸于世,也是敢于正视自己的表现。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解读 鼎盛时期 作者 感受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与审美现代性——试论宗白华对歌德之人生启示的研究
10
作者 云慧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6-29,共4页
歌德及其浮士德精神影响了宗白华的一生,他研究歌德的主要篇目是《歌德之人生启示》。宗白华对歌德的研究旨在从歌德或浮士德精神中找到当时中国青年解救的办法乃至当时整个中国的出路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审美 艺术的人生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的中国化审美诠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53,共17页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宗白华 浮士德 审美现代性 中国化 审美精神 唐君毅 郭沫若 个性解放 单向度的人
下载PDF
论浮士德精神 被引量:2
12
作者 覃小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95-102,77,共9页
海涅告诉一位青年人说,要了解歌德就如同要了解整个时代一样,歌德本身就是一个“大世界”。别林斯基指出:歌德他活在一切里面,一切活在他里面;他象大自然一样方面众多。是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的一个人就代表了一个时代。
关键词 歌德 青年人 别林斯基 浮士德精神 人类历史 时代 海涅 里面 了解 长河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新解——“欲望”、“基督精神”及“人性”升华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晔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从三个方面突破传统对"浮士德精神"的解读:一是"欲望升华说",浮士德奋斗的一生是从"肉体欲望"升华为"精神欲望"的过程,他始终坚持了两种"欲望"的融合,彰显了完整的"欲望精神&qu... 从三个方面突破传统对"浮士德精神"的解读:一是"欲望升华说",浮士德奋斗的一生是从"肉体欲望"升华为"精神欲望"的过程,他始终坚持了两种"欲望"的融合,彰显了完整的"欲望精神";二是"基督精神升华说",《浮士德》思想本身超越了基督教神学传统的框架,由上帝的"他救"走向人类的"自救",现出人类对自我力量的认同与信心,彰显了内蕴着的"超越精神";三是"人性升华说",浮士德在追求人性"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凝聚了"自由精神"。最后,探析"浮士德精神"的意义所在,即"揭示了人类永生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欲望升华说” “基督精神升华说” “人性升华说”
下载PDF
审美解放的隐喻:浮士德精神——论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归宿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盛涛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1-16,10,共7页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Herbe(?)t Marcuse 1898-1979)在西方思想界产生过不可抹煞的影响.他同阿多诺一起为法兰克福学派走向国际论坛作出了重大贡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界范围的造反运动中,马尔库塞成为“...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Herbe(?)t Marcuse 1898-1979)在西方思想界产生过不可抹煞的影响.他同阿多诺一起为法兰克福学派走向国际论坛作出了重大贡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界范围的造反运动中,马尔库塞成为“三M”之一,被奉为六十年代西欧普遍兴起的学生造反运动的领袖和“精神之父”.他的批判理论由此介入变革社会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然而,如同昙化一现的学生造反运动一样,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终究没有帮助资本主义社会压抑下的心灵改善现实处境,倒是促动其自身转向审美乌托邦的自由天堂.在高声呼唤自由与解放的美国社会,马尔库塞的哲学选择没有走出他所属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框架,他的批判理论最终与诗意的浮士德精神达成默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批判理论 浮士德精神 法兰克福学派 阿多诺 自由天堂 爱欲 德意志民族 意识形态批判 现代文明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的裂变:生态批评视角下的《最后的莫希干人》
15
作者 贾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86-87,共2页
生态批评是20世纪末期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文艺批评理论。影片《最后的莫希干人》讲述了美国殖民时期英、法殖民者和土著人之间的冲突。"浮士德精神"颂扬和鼓励人类永不满足的各种欲望,这种精神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也导... 生态批评是20世纪末期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文艺批评理论。影片《最后的莫希干人》讲述了美国殖民时期英、法殖民者和土著人之间的冲突。"浮士德精神"颂扬和鼓励人类永不满足的各种欲望,这种精神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也导致了很多无可挽回的生态灾难!建立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生存范式才是人类摆脱生存危机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的莫希干人》 生态批评 浮士德精神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辨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韦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8-41,共4页
本文结合浮士德形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关浮士德精神的评价以及浮士德的生活历程,全面分析了浮士德精神的本质及其内涵,指出:不满足现状、执著地追求真理、重视现实和实践,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构成了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浮士德精神;浮... 本文结合浮士德形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关浮士德精神的评价以及浮士德的生活历程,全面分析了浮士德精神的本质及其内涵,指出:不满足现状、执著地追求真理、重视现实和实践,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构成了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的精神就体现在他的生活历程之中,对其精神魅力的阐释,不能脱离主人公的生活和人类的历史发展,否则必定会陷入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太初有为
下载PDF
人生美的探索与发现——简论浮士德精神
17
作者 白春宇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不断追求光明,探索真理是"浮士德精神"最强烈、最绚丽、最耀眼的闪光之处,其深刻内涵在于揭 示了人类在创造未来的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探索 追求 不屈不挠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人性哲学的现代意义
18
作者 邹长明 《学子(理论版)》 2013年第7期13-13,共1页
浮士德这一艺术形象是世界文学人物宝库中最具有概括性和哲理性的。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现代人对"浮士德精神"的理解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前孤立并静止的符号。其实,当我们重新审视浮士德这一艺术形象时,还可... 浮士德这一艺术形象是世界文学人物宝库中最具有概括性和哲理性的。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现代人对"浮士德精神"的理解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前孤立并静止的符号。其实,当我们重新审视浮士德这一艺术形象时,还可以发现它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主要表现在著名的“浮士德难题”和面对这种难题所体现出来的为世人所公认的“浮士德精神”上。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歌德以其深邃的辩证法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浮士德人性中的两种矛盾冲突,即“善”的因素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的可贵精神。那么我们如何认识浮土德难题或浮士德精神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哲学意义呢?本文从分析浮士德精神的人性哲学的意义人手,重新审视浮士德精神对现代人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人性哲学 哲学意义 艺术形象 浮士德难题 辩证法思想 文学人物 生活节奏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与现代性价值的确证——《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美国梦”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平 《贵州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6,共10页
跨文化交流的异质性使得文本本身的表意实践召唤多种诠释之可能,而不同文本之间的镜像观照则依循其内在的文化逻辑,体现的是不同文化确证自身的方式。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目前国内评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对美国梦的破灭的展现和反... 跨文化交流的异质性使得文本本身的表意实践召唤多种诠释之可能,而不同文本之间的镜像观照则依循其内在的文化逻辑,体现的是不同文化确证自身的方式。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目前国内评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对美国梦的破灭的展现和反思,甚至是对美国梦虚幻性与欺骗性的揭示。但在对小说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回顾美国梦的历史演变轨迹,并对文本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加以深入剖析会发现,它并非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而是在对社会结构性展示的基础上,对上流社会内部矛盾的书写。通过抒发在特定时刻无法圆满实现个人欲望的不满,它自始至终在肯定美国梦的价值,这是因为它本身是资产阶级自我意识的展现,是对以“浮士德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性价值”理念的自我确证。而主流的观点是将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于异文化,由此产生了解读上的误差。这显示了跨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常见误区,需要在“历史化”的原则下加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浮士德精神 现代性 美国梦 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维特情爱故事的资鉴与浮士德精神的感召——论沈从文对歌德的接受
20
作者 龙永干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沈从文未曾留学欧美,也未曾负箧东洋,自认是一个“乡下人”(1),但他却以开放的视域、积极的姿态广泛汲取西方文学与文化的滋养。在谈及外国作家的影响时,沈从文在回答凌宇的提问时说:“未受泰戈尔的神秘影响。倒是较多地读过契诃夫、屠... 沈从文未曾留学欧美,也未曾负箧东洋,自认是一个“乡下人”(1),但他却以开放的视域、积极的姿态广泛汲取西方文学与文化的滋养。在谈及外国作家的影响时,沈从文在回答凌宇的提问时说:“未受泰戈尔的神秘影响。倒是较多地读过契诃夫、屠格涅夫的作品,觉得方法上可取处太多。契诃夫等叙事方法,不加个人议论,而对人民被压迫者同情,给读者印象鲜明。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把人和景物相错综在一起,有独到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屠格涅夫 情爱故事 沈从文 叙事方法 契诃夫 凌宇 泰戈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