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环境观测浮标结构设计研究
1
作者 王俊鑫 孙永康 +1 位作者 李娜 李书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9期287-287,共1页
浮标为应对海洋复杂环境下虚拟锚泊的柔性定位以及所搭载的多种传感、数据采集、通信等系统的运行要求,使其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完成作业任务。我们通过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进行最优的结构设计,使其具备捕获多种环境能量转化为... 浮标为应对海洋复杂环境下虚拟锚泊的柔性定位以及所搭载的多种传感、数据采集、通信等系统的运行要求,使其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完成作业任务。我们通过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进行最优的结构设计,使其具备捕获多种环境能量转化为自身动力和能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标结构 运动机理 研究
下载PDF
浮标系泊结构的参数优化匹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方子帆 余红昌 +4 位作者 郑小伟 何雪辉 葛旭甫 徐浩 谢旭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9-74,共6页
针对浅海浮标系泊结构姿态控制问题,进行系统参数优化匹配计算方法研究。首先进行系泊结构力学分析,建立系统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推导出系泊系统状态的描述方程;采用系泊系统起锚角和检测设备舱的倾斜角度为约束条件,取锚链型号和重物... 针对浅海浮标系泊结构姿态控制问题,进行系统参数优化匹配计算方法研究。首先进行系泊结构力学分析,建立系统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推导出系泊系统状态的描述方程;采用系泊系统起锚角和检测设备舱的倾斜角度为约束条件,取锚链型号和重物球质量作为设计变量,建立锚链的垂直高度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的系统参数优化匹配的数学模型;用最小二乘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进行分层变量优化计算。所提出的系泊系统结构参数优化计算方法可为浮标系泊系统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标系泊结构 参数优化 优化模型 分层变量优化计算
下载PDF
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任贵永 孟昭瑛 安国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本文根据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第一座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研制和运用情况,首先分析了大型导航浮标的运动特性和运动方程,提出摇摆惯性力和升沉惯性力计算分析方法。用全链悬链线方程分析浮标的锚泊系统和单点系泊浮标系统锚链... 本文根据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第一座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研制和运用情况,首先分析了大型导航浮标的运动特性和运动方程,提出摇摆惯性力和升沉惯性力计算分析方法。用全链悬链线方程分析浮标的锚泊系统和单点系泊浮标系统锚链计算方法。其次分析了全天候抗冰浮标的结构型式以及海冰对浮标的作用力,重点分析大面积冰排和漂流冰对浮标的作用力。最后给出TJ-1号海洋大型导航浮标的主尺度、性能参数、导航设备和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浮标 浮标结构 导航灯 锚链
下载PDF
高稳性浮标体室内模型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雨泽 熊焰 +3 位作者 路宽 李超 王花梅 朱晓阳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40,共7页
浮标是实现海洋环境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圆盘形浮标是最为通用的随波浮标载体形式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浮标搭载的各类型传感器对海洋环境中各参数进行现场测量,正是因为圆盘形浮标的随波以及在中高海况下的稳性,导致在测量风、流等动... 浮标是实现海洋环境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圆盘形浮标是最为通用的随波浮标载体形式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浮标搭载的各类型传感器对海洋环境中各参数进行现场测量,正是因为圆盘形浮标的随波以及在中高海况下的稳性,导致在测量风、流等动量参数时误差较大,基于此类因素的考虑,提出一种新型的浮标体结构形式,并进行缩尺制作模型,开展室内水动力试验,以期能够对高稳性浮标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稳性 浮标结构 模型 设计
下载PDF
Mesoscale structure of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detected by SCSMEX Buoy and Argo float
5
作者 曾丽丽 王东晓 +1 位作者 杜岩 施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02-1111,共10页
We addressed the mesoscale structure variation of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SCS) with the measurements by a long-lived Argo float and a high-resolution ATLAS buoy during 1998-2002. T-S diagram indicates cooling a... We addressed the mesoscale structure variation of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SCS) with the measurements by a long-lived Argo float and a high-resolution ATLAS buoy during 1998-2002. T-S diagram indicates cooling and freshening events in 2000 and 2001 with lower salinity (0.5-0.8) and lower temperature (1-1.7℃).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net heat flux and increase in the precipitation suggest that the cooling and freshening is due to extra forcing by the atmosphere. Additional to large year-to-year changes,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is moderate in the research area. The axis of the maximum intraseason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signals are mainly located on the thermocline, Typically, amplitude and period of intraseasonal temperature is about 2℃ and 40-60 days, and that of salinity is 0.34).5 and 35-60 days. Rapidly-changing winds, heat flux, and precipitation are critical in controlling the intra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the mixed layer of the area. Studies on heat and freshwater balance in the mixed-layer further suggest that horizontal adv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raseasonal fluctuation in the upper ocean. In addition, the energetic mesoscale propagation radiated from the east boundary is linked to the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in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SCS) upper ocean water mass Argo floats SCSMEX buo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