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4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浮物对三亚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摄食的影响
1
作者 胡思敏 周天成 +3 位作者 张琛 刘胜 李涛 黄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随着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日益加剧,输入到近岸珊瑚礁区的悬浮物日益增多,不仅影响珊瑚的生理,也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基础生物生产过程产生影响。为了解悬浮物对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组成及摄食的影响,于2015年4月在三亚典型岸礁区设置了... 随着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日益加剧,输入到近岸珊瑚礁区的悬浮物日益增多,不仅影响珊瑚的生理,也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基础生物生产过程产生影响。为了解悬浮物对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组成及摄食的影响,于2015年4月在三亚典型岸礁区设置了昼夜连续观测站点(W4为悬浮物浓度高的站位,W5为对照站位),分析了悬浮物波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室内实验,研究了悬浮物对优势桡足类现场食物组成和摄食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个站位叶绿素a浓度偏低,昼夜波动较大;W4站的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均高于W5站,但W5站悬浮物中有机颗粒物组分比例(73.69%)高于W4站(46.09%);W5站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和丰度均高于W4站。进一步摄食分析表明,两个站位桡足类均以后生动物来源的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在W4站桡足类食物组成中浮游植物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而在W5站桡足类还摄食较多的微型浮游动物。在摄食实验中,高浓度的悬浮颗粒物显著提高了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但其食物组成却由以浮游植物为主转而以陆生植物碎屑为主,说明浓缩海水中较高的悬浮颗粒物含量限制了桡足类的摄食选择,使其摄食大部分有机碎屑作为补偿营养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高悬浮物浓度会影响浮游动物的摄食选择,但悬浮物中高比例的有机碎屑可为浮游动物提供重要的补充食物来源,支持其维持较高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悬浮物 群落结构 摄食多样性 三亚湾
下载PDF
天津于桥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变化及其与束丝藻消长的关系
2
作者 魏朝军 邱鹏飞 +5 位作者 王府臣 乔之怡 展雪玲 冯伟松 李仁辉 龚迎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4,共11页
为研究天津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背景下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与水华藻类束丝藻的消长关系,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对于桥水库浮游动物、束丝藻和环境因子进行持续监测。共鉴定后生浮游动物72种(属),其中轮虫51种(属),占总物种数的70.83%;... 为研究天津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背景下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与水华藻类束丝藻的消长关系,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对于桥水库浮游动物、束丝藻和环境因子进行持续监测。共鉴定后生浮游动物72种(属),其中轮虫51种(属),占总物种数的70.83%;枝角类10种,桡足类11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3.89%和15.28%。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疣毛轮虫(Synchaeta sp.)、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是于桥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5-9月较高,11月和3月较低。冗余分析(RDA)显示,水温、总氮、亚硝态氮、总磷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因子(P<0.01)。2018年束丝藻平均密度3.07×10^(7)个/L,2019年束丝藻平均密度上升至12.1×10^(7)个/L,束丝藻丰度在5月左右开始上升,9月后开始下降,变化趋势与浮游动物相似。浮游动物尤其是浮游甲壳类密度和生物量与束丝藻密度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直接或间接受到束丝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动态变化 束丝藻 于桥水库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
3
作者 李刚 潘保柱 +3 位作者 丁一桐 孙长顺 王晓涛 杨子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6,共16页
为探究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状况,于2021年春秋季对无定河干流、6条支流及3个淤地坝水体展开生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5种,其中原生动物40种、轮虫54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6种,秋季物种数(103种)高于春季(76种)... 为探究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状况,于2021年春秋季对无定河干流、6条支流及3个淤地坝水体展开生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5种,其中原生动物40种、轮虫54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6种,秋季物种数(103种)高于春季(76种),均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优势种共31种,以臂尾轮虫和龟甲轮虫等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生物居多,春季优势种优势度整体高于秋季。春季浮游动物平均密度(360.9个/L)和平均生物量(0.600 mg/L)均高于秋季(83.6个/L、0.298 mg/L),且春秋季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河流。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也表明:河流与淤地坝2种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群落分布存在差异,采用冗余分析进一步探明,主要差异为河流和淤地坝2种水体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其中化学指标(溶解氧、盐度、亚硝氮、硝态氮、溶解磷、叶绿素a)和物理指标(水深、透明度、浊度)分别是影响河流和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春秋季水质均为无定河干流最优,支流次之,淤地坝水质最差,且干流中下游水质优于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流域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评价 淤地坝
下载PDF
靖海湾富营养化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学杨 丁东生 +2 位作者 崔正国 曲克明 魏玉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沿海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过程至关重要,因为陆地和海洋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生生产者和生物泵的主要驱动因素,其群落变化可能会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综合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沿海... 沿海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过程至关重要,因为陆地和海洋环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生生产者和生物泵的主要驱动因素,其群落变化可能会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综合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沿海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靖海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21年至2022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该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调查,并应用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优势种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2021-2022年靖海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在2022年夏季,靖海湾海域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2021年浮游动物平均丰度高于2022年,在富营养化最严重的2022年夏季,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降至54.07个/m^(3)。此外,主坐标分析(PCoA)也显示,2022年夏季浮游动物群落与前3个航次有显著的区别。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类47种,其中,桡足类是春季最优势的种群,浮游幼虫是夏季最优势的种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和短尾类溞状幼体[Zoealarva(Brachyura)]在4个航次中均为优势种,但在2022年夏季优势度和丰度均出现下降。通过结合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靖海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富营养化,而盐度影响了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此外,通过PCoA分析以及对比2021年和2022年的数据发现,台风这类偶发性事件可能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后续研究靖海湾生态系统以及了解近海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动态的控制因素,有助于科学管理靖海湾生态环境和深入了解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盐度 台风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靖海湾
下载PDF
牛栏江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若霞 袁丹妮 +2 位作者 王雨路 魏朝军 龚迎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探究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9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流域35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及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结... 探究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9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金沙江支流牛栏江流域35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及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4类58属94种,其中原生动物21种(22.4%),轮虫50种(53.2%),枝角类13种(13.8%),桡足类10种(10.6%)。丰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8334.57个/L,总生物量为7.28 mg/L;枯水期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0736.25个/L,总生物量为11.47 mg/L。检出浮游动物优势种5种,丰水期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p.)、似邻壳虫(Tintionnopsis sp.)和累枝虫(Epistylis sp.);枯水期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基于浮游动物丰度数据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在不同水文期之间及同一水文期内的上下游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地理距离越远,群落相似度越低;相关性分析与检验评估表明,温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驱动因子 丰水期 枯水期 牛栏江流域
下载PDF
巢湖十八联圩湿地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天一 李典鹏 +3 位作者 李启明 曹竞丹 安树青 冷欣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为了解巢湖重要入湖湿地十八联圩湿地生态修复后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现状,于2023年冬季枯水期和夏季丰水期,在修复后湿地中选取11个样点开展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检测出浮游动物82种和128种,平均密度分别为(676... 为了解巢湖重要入湖湿地十八联圩湿地生态修复后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现状,于2023年冬季枯水期和夏季丰水期,在修复后湿地中选取11个样点开展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检测出浮游动物82种和128种,平均密度分别为(6769.17±3814.42)个/L、(5417.35±5401.94)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8±0.65)mg/L、(3.44±2.57)mg/L。枯水期和丰水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2.47和2.55,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值分别为3.04和4.20,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52和0.72。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后水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水质呈无污或寡污状态。湿地单元能有效地提升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在丰水期具有良好地水质净化效果。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电导率(EC)、水温、溶解氧(DO)等因素的影响,丰水期营养污染物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氮元素是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关键影响因子,未来应当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流人工湿地 浮游动物 生态修复 影响因子 水质评价
下载PDF
人类活动和沿岸流影响下的粤东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7
作者 柳原 柯志新 +3 位作者 李开枝 谭烨辉 梁竣策 周伟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11,共14页
粤东附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复杂的水文环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系统提升该海域海洋观测水平和生态动力过程的认知,于2022年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3年1月(冬季)开展了四个季节的水文动力、生物、化学等生态环... 粤东附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复杂的水文环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系统提升该海域海洋观测水平和生态动力过程的认知,于2022年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3年1月(冬季)开展了四个季节的水文动力、生物、化学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综合考察。基于镜检浮游动物的鉴定结果,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探讨其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因子聚类,调查海域可分为近岸(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和远岸(主要为海流影响)区域,不同季节和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春、夏季浮游动物动物种类、生物量和丰度均高于秋、冬季;远岸区浮游动物种数、生物量和丰度显著高于近岸,并且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在远岸区更加明显。桡足类和毛颚类为调查海域的主要浮游动物类群。浮游幼虫和鱼卵的丰度在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并且峰值集中在南澳岛西南韩江口附近海域,说明该区域为粤东重要的产卵场。受粤东沿岸上升流影响,夏季桡足类的种类和丰度增加;而冬季,浮游动物主要由闽浙沿岸流所携带的暖温带种所组成,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在S8站位高达1000 ind.·m^(-3)。另外,近岸养殖区内的浮游动物出现种类少、生物量和丰度较低,个别调查站网采样品基本无浮游动物检出。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粤东近海浮游动物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监测分析其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沿岸上升流 闽浙沿岸流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对小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张三峰 沈建忠 +5 位作者 万成炎 吉芬芬 胡莲 邱龙辉 彭乐根 朱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太湖新银鱼的饵料生物主要为桡足类,其次为枝角类,轮虫占比较少;(2)3月至6月(太湖新银鱼春群繁殖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迅速上升,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此期间呈小型化趋势,生物量由28.93 mg/L下降至1.13 mg/L,密度由21173.39个/L增加至26808.23个/L;7月小江禁捕结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开始急剧下降,小江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密度与生物量迅速升高,于8月达到全年最高;(3)由于太湖新银鱼对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故在其生物量较高的时期(5、6月),水体中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比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5)。由此认为,太湖新银鱼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的下行效应可能是小江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及群落结构小型化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选择性摄食 浮游动物 下行效应 三峡水库 小江
下载PDF
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王雨航 李尚清 +7 位作者 叶深 唐未 秦松 范青松 邱文致 艾龙威 郑春芳 刘伟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10,共13页
为探究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21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瓯江口海域的浮游动物及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 为探究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21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瓯江口海域的浮游动物及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8种,其中包括16种浮游幼虫,隶属于8门14大类,夏季物种数最丰富(47种),冬季物种数最低(23种),优势种(Y≥0.02)有17种,其中桡足类占8种,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162.95±310.96)ind./m^(3),年平均生物量为(118.85±62.80)mg/m^(3),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差异,春季丰度和生物量最高,秋季最低;冬季丰度比夏季高,生物量低于夏季。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年平均值分别为1.500±0.702、0.656±0.270和2.301±1.087。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瓯江口海域浮游动物优势丰度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为瓯江口环境季节变化对浮游动物的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为瓯江口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瓯江口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2022年夏秋连旱对洞庭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严广寒 李飞云 +4 位作者 吴流星 郁梦媛 殷雪妍 黄民生 汪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6,共11页
分析极端干旱事件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减缓干旱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保障水生态安全提供参考。2022年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水文气象干旱,根据水位波动特征,在干旱期间8月和9月对洞庭湖6个区域26个... 分析极端干旱事件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减缓干旱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保障水生态安全提供参考。2022年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水文气象干旱,根据水位波动特征,在干旱期间8月和9月对洞庭湖6个区域26个监测点位进行了2次采样,比较分析了干旱事件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洞庭湖浮游动物共检出4门79种;密度呈现出8月(98个/L)<9月(192个/L),密度占比以桡足类最高,为35.0%,其他依次为轮虫34.3%,枝角类28.6%,原生动物2.1%。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呈现出8月<9月,其中8月各区域具有显著差异,9月变化不明显;群落相似性指数由轻度相似(8月)变为中度相似(9月)。极端干旱造成洞庭湖水系水文连通性降低,外源营养物质输入削弱,加之持续高温,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同质化,稳定性减弱。RDA分析表明,8月浮游动物关键影响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正磷酸盐(PO_(4)^(3-)-P)、溶解性硅酸盐(DSi)和浊度(Turb),9月为总悬浮物固体(TSS)、Turb和硝氮(NO_(3)^(-)-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与氮磷营养盐和水温(WT)显著负相关,WT与氮磷营养盐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浮游动物受WT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综合分析表明,极端干旱期间水文连通性和水温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保障水文连通性是促进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环境因子 浮游动物 水文连通性 洞庭湖
下载PDF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11
作者 陈建琴 孙婉 +6 位作者 钱薇雅 邢雨辉 张振华 张晨岭 汪俊琦 常青 胡超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112种,其中轮虫32属67种,枝角类17属31种,桡足类13属14种.后生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636.31 ind./L,季节变化对密度有极显著的影响,空间变化对其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洪泽湖保护区共有15种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14~0.84,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22~0.95,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较高.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pH、水温(WT)、总氮(TN)、透明度(SD)是影响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使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结果显示保护区水体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水平.本研究可为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及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一类种群策略调控下海洋营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Filippov模型的分岔与混沌
12
作者 刘建港 魏周超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54-259,共6页
针对种群策略调控下浮游模型的稳定性以及多种分岔与混沌现象等问题,建立了一类与海洋生态系统相关的三维营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Filippov模型。利用非光滑动力系统的定性技术,研究了子系统和滑动向量场中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分岔集,并得... 针对种群策略调控下浮游模型的稳定性以及多种分岔与混沌现象等问题,建立了一类与海洋生态系统相关的三维营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Filippov模型。利用非光滑动力系统的定性技术,研究了子系统和滑动向量场中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分岔集,并得到了跨临界分岔、滑动分岔等丰富行为。最终证明控制阈值参数在0.1附近时发生了倍周期分叉乃至混沌。该研究可用于海洋生态保护等实际领域,有利于促进Filippov生态系统的动力学理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Filippov模型 非光滑动力系统 稳定性 滑动分岔 混沌
下载PDF
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13
作者 刘玉飞 葛丹 +4 位作者 施银燕 蓝春燕 施思 殷燕 许海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9期55-59,64,共6页
为了解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于2021年10月在分水江流域设置35个采样点,分别为分水江上游、分水江干流和分水江支流。对分水江流域进行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分水江流域共检测出浮... 为了解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于2021年10月在分水江流域设置35个采样点,分别为分水江上游、分水江干流和分水江支流。对分水江流域进行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分水江流域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类74种(属),其中原生动物24种;轮虫种类数量为28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14种;分水江流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在3.00~492.50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000 1~40.626 0 mg/L之间;采用浮游动物密度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分水江流域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可分为3大类群。采样点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83、0.93和1.01。根据生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水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处于轻-中度污染,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特征差异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江流域 浮游动物 水质评价
下载PDF
秦淮河江宁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14
作者 代培 陈晓俊 +3 位作者 姚健 黄鸿兵 尹思慧 俞雅文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1期41-45,共5页
为了解“长江禁捕”后秦淮河江宁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3年5、10和12月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秦淮河江宁段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35属54种,其中原生动物8属9种,轮虫16属27种,桡足类6属8种,枝角类5属10种。... 为了解“长江禁捕”后秦淮河江宁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3年5、10和12月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秦淮河江宁段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35属54种,其中原生动物8属9种,轮虫16属27种,桡足类6属8种,枝角类5属10种。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234.19 ind./L,其中轮虫密度最高为102.31 ind./L;生物量均值为2.62 mg/L,生物量主体为大型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两者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25和1.29 mg/L。秦淮河浮游动物物种组成和现存量存在一定的时间特征,5和10月份浮游动物物种数较多,且优势种均以轮虫为主,12月份物种数明显减少,优势种则以枝角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在10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淮河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5
作者 苗滕 周驰 +3 位作者 张航 胡艳欣 高健 王铭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51种,包括枝角类16种,桡足类16种,轮虫19种。其中汉江干流汉川段丰度最高为1500.1 ind.·L^(-1),丹江口丰度最低为31.3 ind.·L^(-1);汉江干流生物量汉川段最高为1.80 mg·L^(-1)(2018年7月),丹江口的生物量最低为0.05 mg·L^(-1)(2017年11月)。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总的趋势是沿水流方向均呈升高趋势。与过去监测资料相比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呈急剧增加和种类下降趋势。PCA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等环境因子对2018年1月站点的影响明显,而温度与7月份站位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冗余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考虑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仅仅受沿江水质污染影响,还可能受其他未调查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济南澄波湖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16
作者 侯恩光 朱中竹 +2 位作者 商书芹 殷旭旺 白海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56,59,共3页
为了掌握澄波湖生态环境状况和水生生物资源,2021年秋季对济南澄波湖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澄波湖湿地有浮游动物20种,隶属于4大类,其中轮虫的种类数占据主导(65.0%);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为17.73 ind./L,生物量平均... 为了掌握澄波湖生态环境状况和水生生物资源,2021年秋季对济南澄波湖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澄波湖湿地有浮游动物20种,隶属于4大类,其中轮虫的种类数占据主导(65.0%);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为17.73 ind./L,生物量平均值为0.137 mg/L,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093,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38;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澄波湖湿地水质整体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溶解氧、透明度、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是显著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澄波湖湿地
下载PDF
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7
作者 刘昔 雷明军 +2 位作者 黄小龙 王梦雪 雷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59,共7页
为研究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提供水生态健康评价基础数据,于2021年8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开展了2次水生态相关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共鉴定出3类26种,其中轮虫13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9种,优势种为螺... 为研究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提供水生态健康评价基础数据,于2021年8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开展了2次水生态相关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共鉴定出3类26种,其中轮虫13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9种,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田奈同尾轮虫(Diurella dixonnuttalli)、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泡轮虫属一种(Pompholyx sp.)、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和象鼻溞属一种(Bosmina sp.);②大坳水库丰水期(8月份)后生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枯水期(11月份);③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平均值分别为0.88和1.05,PCoA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分布差异;④RDA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大坳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物种-环境累计变异总解释率分别为62.4%和65.1%,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坳水库 后生浮游动物 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海南新村潟湖海草床区浮游动物粒径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18
作者 谢福武 谢海群 +1 位作者 王少露 何书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目的】研究海草床区浮游动物粒径结构特征及对环境因子响应机制,为海草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2022年4月-2023年2月对海南新村潟湖海草床区、鱼排养殖区、虾塘养殖区、渔港码头区以及湾口外海区的浮游动物展开调... 【目的】研究海草床区浮游动物粒径结构特征及对环境因子响应机制,为海草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2022年4月-2023年2月对海南新村潟湖海草床区、鱼排养殖区、虾塘养殖区、渔港码头区以及湾口外海区的浮游动物展开调查,分析其粒径结构、类群组成和受控因子。【结果与结论】新村潟湖共鉴定浮游动物37科43属69种,物种数以春季最高,夏、冬季次之,秋季最低。秋季以夜光虫(Noctiluca scientillans)占绝对优势,其余季节均以桡足类幼体和无节幼体为主,优势种粒径偏小型化。浮游动物物种数在湾口外、海草床区较高,且均以[600,1250)、[355,600)μm的种类为主。丰度值以秋季鱼排养殖区最高,以原生动物和浮游幼体的丰度居高,其余季节以虾塘养殖区、海草床区、渔港码头区的丰度值较高,且不同季节各区域均以[355,600)、[160,355)μm的小粒径浮游动物丰度值居高。此外,春季盐度、磷酸盐、硅酸盐及悬浮物是偏大粒径[1250,4000)μm浮游动物的影响因子,各呈显著相关性。秋季浮游动物丰度值与水深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冬季水温为偏大粒径浮游动物的限制因子,溶解氧、叶绿素a则与小粒径浮游动物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粒径结构 环境因子 海草床 新村潟湖
下载PDF
网状原角藻与微塑料对典型浮游动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19
作者 王鹏 梁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8-382,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联合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PS-MPs),对2种典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生活史特征及生命表参数... 本研究旨在探究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联合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PS-MPs),对2种典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生活史特征及生命表参数的联合毒害效应。本实验将网状原角藻与微塑料的联合毒性分别与微塑料单独毒性和网状原角藻单独毒性进行比较,用生活史特征和生命表参数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量化。结果表明,网状原角藻联合PS-MPs对2种浮游动物均产生显著负面影响,2种毒物之间的耦合作用为协同。最高浓度(1×10^(5)cells·mL^(-1))网状原角藻与PS-MPs联合毒性实验组中,日本虎斑猛水蚤种群存活率和繁殖率较同浓度海水小球藻对照组一周均值下降60%~63%和62%~64%,寿命缩短26%~50%,产卵量下降18%,桡足22%的个体运动强度显著下降;生命表参数中,周限增长率(λ)降低10%,世代时间(T)延长10 h,内禀增长率(r_(m))变化不显著,净生殖率(R_(0))下降35%。褶皱臂尾轮虫受抑制程度比日本虎斑猛水蚤强,轮虫种群存活率和繁殖率一周均值下降57%~60%和80%~82%,寿命缩短32%~58%,产卵量下降31%,轮虫40%的个体运动强度显著下降;生命表参数中,λ降低16%,T延长8.3 h,r_(m)变化不显著,R_(0)下降50%。本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网状原角藻赤潮和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效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原角藻 聚苯乙烯 浮游动物 联合毒性效应
下载PDF
海南新村港海草床区春、秋季浮游动物粒径结构特征
20
作者 谢福武 王少露 +2 位作者 谢海群 庞巧珠 符俊优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为探究海草床区不同粒径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4月和11月对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港海草床区不同性质水域的浮游动物粒径结构和重要功能类群展开调查研究,并探讨其季节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 为探究海草床区不同粒径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4月和11月对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港海草床区不同性质水域的浮游动物粒径结构和重要功能类群展开调查研究,并探讨其季节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7科40属65种,浮游幼体20类,以小粒径的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占优势;秋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3科25属37种,浮游幼体19类,以夜光虫(Noctiluca scientillans)占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物种数、丰度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物种数高于秋季,湾口外海区和海草生长区最突出,以600-1250、355-600μm的种类居多。浮游动物丰度则反之,鱼排养殖区丰度最高,以160-355、355-600μm的丰度居多。此外,春季的主要限制因子为磷酸盐、硅酸盐及悬浮物,与2000-4000、1250-2000μm的浮游动物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盐度与2000-4000μm的浮游动物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水深则为秋季主要影响因子,与600-1250、355-600、160-355μm偏小粒径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新村港海草床区各粒径浮游动物丰度呈季节性变化,与环境因子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亟需对该区域的浮游动物粒径结构进行长期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粒径结构 环境因子 海草床 海南新村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