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浮游十足类优势种环境适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兆礼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2-768,共7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十足类优势种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这些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及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有中型莹虾Lucif...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十足类优势种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这些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及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有中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刷状莹虾Lucifer penicillifer、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汉森莹虾Lucifer hanseni.前2个优势种是近海暖水种,细螯虾是广温高盐种,汉森莹虾是外海暖水种.近海暖水种不但平均丰度高,而且优势度和占浮游十足类总丰度的百分比均大于其它优势种.广温高盐优势种具有较高的出现率,细鳌虾丰度不高,但在每个季节、各个海区均有出现.在夏季,低温环境适应力差的暖水种往往有很高的聚集强度.与东海其它类群的浮游动物不同,浮游十足类以夏季丰度最大.就个体数量而言,以近海暖水种个体居多,主要分布在位于东海沿岸河口附近的鱼类产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浮游十足类 环境适应 优势种 东海
下载PDF
东海浮游十足类数量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兆礼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4-620,共7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东海浮游十足类(Decapods)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浮游十足类总丰度有...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东海浮游十足类(Decapods)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浮游十足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为451ind/(100 m3),秋季次之为71ind/(100m3),春季最低为24ind/(100m3).北部近海(29°30′~33°N、123°30′~125°E)水域春季几乎没有分布,除冬季外,总丰度基本呈近海高于外海的分布趋势.中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是影响总丰度变化最主要的种类;夏季与秋季及四季总丰度的变化同水温有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盐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冬季则仅仅与盐度有关,春季则与温度和盐度相关.从春季到夏季,高丰度区随台湾暖流向北扩展,并在闽浙沿岸水团与台湾暖流交汇处形成高丰度分布区[>2 500ind/(100 m3)];从夏季到秋季,浮游十足类随着台湾暖流继续向北,在与长江冲淡水交汇处形成较高丰度区.水温和海流是影响东海浮游十足类总丰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浮游十足类 数量分布
下载PDF
东海浮游十足类(Decapods)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兆礼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根据1997~2000年对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 探讨了东海浮游十足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多样性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4季共出现浮游十足类... 根据1997~2000年对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 探讨了东海浮游十足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多样性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4季共出现浮游十足类9种,其中秋季4种,冬季5种,夏春季各7种;中型莹虾、细鳌虾、汉森莹虾、刷状莹虾和正型莹虾是常见种,其余4个为稀有种.春季转至冬季,夏季转至秋季、秋季转至冬季,其种类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出现更替.种数分布在冬春季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夏秋季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盐度.冬春季种类变化主要与台湾暖流与黄海冷水团季节性的进退以及东海气温季节性变化有关,夏季种类分布特征与沿岸流和暖流势力强弱有关.常见种对不同季节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其出现频率和个体丰度远大于稀有种.中型莹虾的大量出现是影响东海浮游十足类多样性指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浮游十足类 组成 多样性 东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