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育密度对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大成 刘忠颖 +2 位作者 王笑月 王志松 王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0,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试验密度为5,10,15,20个/ml,各组幼体的平均日生长速度依次为18 7,12 1,11 2,8 3μm,成活率依次为88 0%,82 0%,79 8%,50 4%。综合分析认为,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在生产中育苗密度以10个/ml,15个/ml较为适宜。
关键词 培育密度 菲律宾蛤仔 浮游幼虫 生长 成活率
下载PDF
北部湾浮游幼虫群落结构及其环境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学锋 李纯厚 +1 位作者 廖秀丽 贾晓平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9-534,共6页
根据1998年2月至1999年5月在北部湾海域按季度进行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本文研究了北部湾海域浮游幼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季节变动。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域浮游幼虫主要有15大类群;其中4类(长尾类幼虫、短尾类幼虫、口足类阿利玛... 根据1998年2月至1999年5月在北部湾海域按季度进行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本文研究了北部湾海域浮游幼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季节变动。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域浮游幼虫主要有15大类群;其中4类(长尾类幼虫、短尾类幼虫、口足类阿利玛幼虫、蛇尾类长腕幼虫)周年出现,其它为季节性出现。长尾类幼虫、口足类阿利玛幼虫、蛇尾类长腕幼虫、短尾类溞状幼虫、短尾类大眼幼虫及其它短尾类幼虫为优势类群。北部湾浮游幼虫的年丰度变化范围为0.02~7.65ind/m3,均值为0.50ind/m3,四季的丰度为夏季(0.86ind/m3)>春季(0.40ind/m3)>秋季(0.32ind/m3)>冬季(0.12ind/m3)。从春季到冬季整个浮游幼虫密集中心呈逆时针从湾的东北部向西北部海区移动,移至湾的中部后再返至西北部。K优势度曲线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总体上浮游幼虫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差异不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幼虫栖息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水温和pH,其次是盐度、溶解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幼虫 群落结构 北部湾 典范对应分析 K优势度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对海胆胚胎及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吕福荣 熊德琪 +1 位作者 张金亮 公维民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579,共4页
为研究石油烃污染对海胆的毒性,采用海胆胚胎发育技术,观察0号柴油、船用轻质柴油和船用重质燃料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胚胎及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油品分散液使得胚胎发育至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 为研究石油烃污染对海胆的毒性,采用海胆胚胎发育技术,观察0号柴油、船用轻质柴油和船用重质燃料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胚胎及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油品分散液使得胚胎发育至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囊胚期的时间延后,这种延后的现象随着发育进程和油品分散液浓度升高而愈发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的海胆浮游幼虫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二腕幼虫及四腕幼虫的体长均变短。三种油品对于海胆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毒性顺序为:0号柴油>船用轻质柴油>船用重质燃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海胆 胚胎发育 浮游幼虫 毒性效应
下载PDF
紫海胆浮游幼虫人工诱导变态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章武 郑雅友 +1 位作者 李正良 郑养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紫海胆 人工诱导 变态试验 浮游幼虫
下载PDF
培育密度、换水量和倒池培育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海立 符韶 +1 位作者 邓陈茂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室内育苗池或玻璃缸养殖方式,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换水量和倒池培育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育密度为0.8、1.2只/mL,直线铰合期时间分别为7.00、7.40d,日均生长为5.16、4.87μm,壳顶期时间分别为10.76d... 以室内育苗池或玻璃缸养殖方式,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换水量和倒池培育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育密度为0.8、1.2只/mL,直线铰合期时间分别为7.00、7.40d,日均生长为5.16、4.87μm,壳顶期时间分别为10.76d和10.77d,眼点期密度为0.58只·mL-1和0.60只·mL-1,差异不显著;日换水量分别为40%、60%、80%,直线铰合期时间、壳顶期时间、日均生长及眼点期密度差异不显著,日换水量40%能满足幼虫的生长和存活;壳顶初期进行倒池培育,能促进浮游幼虫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其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 浮游幼虫 变态 存活
下载PDF
缢蛏浮游幼虫饵料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何进金 韦信敏 许章程 《台湾海峡》 CAS 198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在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人工育苗中,除了水质和环境条件(如温、盐度和光照等)是影响幼虫生长发育、变态和存活的重要因素外,饵料也是育苗成败的关键问题。有关双壳类虫饵料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的报道。而缢蛏幼虫饵料... 在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人工育苗中,除了水质和环境条件(如温、盐度和光照等)是影响幼虫生长发育、变态和存活的重要因素外,饵料也是育苗成败的关键问题。有关双壳类虫饵料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的报道。而缢蛏幼虫饵料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 浮游幼虫 钙质角毛藻 变态率 叉鞭金藻 异胶藻
下载PDF
珠江口浮游幼虫的生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开枝 尹健强 +1 位作者 黄良民 邱大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7,共6页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不同调查时间和区域浮游幼虫的组成类型、丰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成三个区域:I区(S<25)、II区(25<S<30)和III区(S>30)。12个航次...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不同调查时间和区域浮游幼虫的组成类型、丰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成三个区域:I区(S<25)、II区(25<S<30)和III区(S>30)。1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幼虫12个类型,隶属5个动物门,II区和III区的类型数一般高于I区,软体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的幼虫只出现在II区和III区。其中2002年7月(夏季)、200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的3个大航次结果表明珠江口浮游幼虫的平均丰度为61ind/m3,三个区域的平均丰度比较为II区(124ind/m3)>I区(33ind/m3)>III区(27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另外在I区进行了9个小航次调查的研究表明:I区浮游幼虫平均丰度较高,月份之间的丰度差别明显,不同站位之间也有差别。温度和食料是影响珠江口浮游幼虫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浮游幼虫 种类组成 丰度变化
下载PDF
饵料对斑玉螺浮游幼虫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叶兆弘 钟幼平 贤锋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49-51,共3页
采用金藻、金藻和云微藻、云微藻三组饵料分别投喂斑玉螺浮游幼虫 ,每天测定壳宽和存活率 .结果表明 ,1 0d后 ,投有金藻的两组存活率较高 ,生长较快 ,作者认为 ,金藻是斑玉螺浮游幼虫的适合饵料 .
关键词 斑玉螺 浮游幼虫 饵料 存活率
下载PDF
缢蛏浮游幼虫、稚贝和幼贝的生长发育 被引量:12
9
作者 齐秋贞 杨明月 《台湾海峡》 CAS 1984年第1期90-99,共10页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称蛏,分布于日本、朝鲜及中国,是我国闽浙两省主要海洋经济贝类和养殖对象。我国养殖缢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自五十年代以来,报道缢蛏的文章不少,主要有成体形态、生长、产量、平畦预报...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称蛏,分布于日本、朝鲜及中国,是我国闽浙两省主要海洋经济贝类和养殖对象。我国养殖缢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自五十年代以来,报道缢蛏的文章不少,主要有成体形态、生长、产量、平畦预报以及人工育苗等。国外缢蛏的研究尚不多见,仅有受精卵初期发育的观察,如日本福冈县有明海沿岸调查,并观察经福马林固定的标本,简述壳顶幼虫至幼苗的一般形态等。鉴于福建省对缢蛏开展人工育苗,并进行了大面积的垦区育苗,海产双壳类幼体的种类鉴别,以及污染物对缢蛏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等,对缢蛏浮游幼虫至幼苗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作详细的观察与描述是极其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稚贝 蛙苗 眼点 平衡囊 浮游幼虫 苗种 担轮幼虫 外套膜 壳长 幼贝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海湾扇贝浮游幼虫适宜饵料种类和密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琦 韦信敏 何进金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4期21-28,共8页
本文选用6种不同种类和不同密度的单胞藻作为海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饵料,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海湾扇贝浮游幼虫期最适宜的饵料种类与密度。
关键词 饵料种类 饵料 浮游幼虫 单胞藻 海湾扇贝 面盘幼虫 密度
下载PDF
珠母贝浮游幼虫饵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海立 邓陈茂 符韶 《水产养殖》 CAS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了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OA-3011、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巴夫藻、面包酵母、光合细菌单独及多种混合投喂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喂时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OA-3011效果最好,幼虫壳长93μm... 研究了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OA-3011、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巴夫藻、面包酵母、光合细菌单独及多种混合投喂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喂时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OA-3011效果最好,幼虫壳长93μm时可投喂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巴夫藻、面包酵母、光合细菌不宜单独投喂;直线铰合期、壳顶幼虫的最适日投饵量扁藻为2400cell/mL和5000cell/mL,湛江等鞭金藻为3000cell/mL和5500cell/mL,光合细菌为10000cell/mL和15000cell/mL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光合细菌和绿色巴夫藻混合投喂对浮游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有显著提高,出现壳初、眼点、附着和变态时间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珠母贝 浮游幼虫 生长 存活 变态
下载PDF
饵料种类和密度对毛蚶浮游幼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伟良 尤仲杰 施祥元 《河北渔业》 2007年第9期18-20,23,共4页
通过投喂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藻类对毛蚶浮游幼虫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单细胞藻类中湛江球等鞭金藻的效果最好,微绿球藻次之,而小球藻最差。在不同饵料浓度下,表明在初期投喂5×107L-1(cells/L)比较适宜,而后期以1... 通过投喂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藻类对毛蚶浮游幼虫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单细胞藻类中湛江球等鞭金藻的效果最好,微绿球藻次之,而小球藻最差。在不同饵料浓度下,表明在初期投喂5×107L-1(cells/L)比较适宜,而后期以10×107L-1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浮游幼虫 饵料 密度
下载PDF
遮浪湾浮游幼虫主要类别的形态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国雄 《热带海洋》 CSCD 1992年第4期96-101,T002,共7页
在对粤东遮浪湾浮游幼虫样品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主要类别的45个典型幼虫作简要的形态描述。湾中浮游幼虫分属12个动物门,30种类型,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幼虫分属10个科。个别类型和形态的浮游幼虫在我国海区属首次报道。
关键词 浮游幼虫 形态 分类 遮浪湾
下载PDF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浮游幼虫饵料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一农 尤仲杰 +1 位作者 张家良 丁伟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本文报导了彩虹明樱蛤浮游幼虫饵料与生长的关系,研究分析了不同饵料种类对浮游幼虫生存、生长的影响,同时对投饵量作了比较试验,实验结果得出:x藻、等鞭金藻适宜于作为面盘浮游幼虫的饵料,投饵量以5万/ml左右为宜,至幼虫达到壳顶期后,... 本文报导了彩虹明樱蛤浮游幼虫饵料与生长的关系,研究分析了不同饵料种类对浮游幼虫生存、生长的影响,同时对投饵量作了比较试验,实验结果得出:x藻、等鞭金藻适宜于作为面盘浮游幼虫的饵料,投饵量以5万/ml左右为宜,至幼虫达到壳顶期后,应投喂扁藻及塔胞藻,投量为1—2万/ml。此外,本文还就投饵时机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 浮游幼虫 饵料 生长
下载PDF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浮游幼虫合理培养密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一农 尤仲杰 +1 位作者 张家良 朱新丁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隶属双壳纲樱蛤科的软体动物,是浙江沿海传统的小型经济贝类。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该蛤作了一些基础生物学方面的观察研究工作,在人工育苗试验中,我们注意到了培养该蛤浮游幼虫合理密度的问题,旨为今后的...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隶属双壳纲樱蛤科的软体动物,是浙江沿海传统的小型经济贝类。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该蛤作了一些基础生物学方面的观察研究工作,在人工育苗试验中,我们注意到了培养该蛤浮游幼虫合理密度的问题,旨为今后的人工育苗积累必要的基础资料。在双壳类的人工育苗过程中,浮游幼虫培养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且与幼虫的成活率、附着率、生长速度等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 浮游幼虫 养殖 密度
下载PDF
脉红螺浮游幼虫聚缩虫病的观察及药物防治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大佐 周一兵 +1 位作者 刘晓薇 杨国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320-321,共2页
脉红螺浮游幼虫聚缩虫病的观察及药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8月间,海水温度由(24.6±0.1)℃逐渐升高至(28.0±0.2)℃,盐度由(28.6±0.3)‰逐渐降低至(26.2±0.4)‰,浮游幼体发育中后期,聚缩虫数量由(1.0±0.3)簇增加... 脉红螺浮游幼虫聚缩虫病的观察及药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8月间,海水温度由(24.6±0.1)℃逐渐升高至(28.0±0.2)℃,盐度由(28.6±0.3)‰逐渐降低至(26.2±0.4)‰,浮游幼体发育中后期,聚缩虫数量由(1.0±0.3)簇增加到(5.0±2.5)簇。浓度10~20 mg/kg的甲醛溶液处理30~60 min可以杀灭聚缩虫,而对幼体无害。红螺浮游幼体对不同浓度的大蒜素、敌百虫敏感性均高于聚缩虫。因此,大蒜素和敌百虫不能作为聚缩虫病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红螺 浮游幼虫 聚缩虫 观察 药物防治
下载PDF
西施舌浮游幼虫cDNA文库构建及EST序列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永明 孟学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了研究西施舌浮游幼虫阶段的基因表达规律,构建了7日龄浮游幼虫的cDNA文库,对文库质量的分析结果表明,cDNA文库的库容量为2.3×10~5,重组率达9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1.0 kb左右.挑取cDNA克隆进行5′端测序,总共进行了304个成功反应... 为了研究西施舌浮游幼虫阶段的基因表达规律,构建了7日龄浮游幼虫的cDNA文库,对文库质量的分析结果表明,cDNA文库的库容量为2.3×10~5,重组率达9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1.0 kb左右.挑取cDNA克隆进行5′端测序,总共进行了304个成功反应,其中294条ESTs长度为100~699 bp,平均长度为492 bp.初步拼接得到158个单基因簇(Unigene),其中包括19个重叠群(Contigs),139个单拷贝ESTs(Singletons).与GenBank非冗余蛋白库进行Blastx比对,发现71.4%ESTs在GenBank中有同源序列(blast score≥50 bits),无明显相似性EST序列占28.6%,提示此文库有许多未知的基因.丰度最高的是组蛋白cDNA(包括组蛋白H1和组蛋白H2A),占总EST序列的39.5%.在116个ESTs中获得组蛋白H1和H2A基因的2个开放阅读框,分别为561和375个碱基,编码186,124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浮游幼虫 CDNA文库 表达序列标签(EST)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浮游幼虫不同阶段的选择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雷斌 刘志刚 《福建水产》 2010年第3期15-20,共6页
研究了在马氏珠母贝浮游幼虫期的选择效应,分别在担轮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对幼虫进行了选育,以期通过在浮游幼虫期的选择来降低良种选育中的工作量和加快选育进程。试验结果表明,1)担轮幼虫早期上浮组比后期上浮组在D型幼虫孵化率上提高... 研究了在马氏珠母贝浮游幼虫期的选择效应,分别在担轮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对幼虫进行了选育,以期通过在浮游幼虫期的选择来降低良种选育中的工作量和加快选育进程。试验结果表明,1)担轮幼虫早期上浮组比后期上浮组在D型幼虫孵化率上提高了5.1%,D型幼虫畸形率降低了10.1%;2)担轮幼虫早期上浮组在第17d的大小和成活率以及稚贝出池时的大小和育成率都显著地(P<0.05)高于担轮幼虫后期上浮组;3)眼点幼虫早期附着组在稚贝出池时的大小和育成率上都显著地(P<0.05)高于眼点幼虫后期附着组。研究结果表明对马氏珠母贝在幼虫浮游期的选择具有显著的效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浮游幼虫 选择效应
下载PDF
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幼虫群落结构季节变化
19
作者 左涛 李永涛 +3 位作者 左明 程兆龙 王俊 王安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6,共10页
基于2019-2020年4个季节的6个航次海上生态调查,研究黄河口邻近海域的浮游幼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旨在为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提供科学基础。结果显示:在黄河口邻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幼虫16类,阶段性浮游幼... 基于2019-2020年4个季节的6个航次海上生态调查,研究黄河口邻近海域的浮游幼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旨在为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提供科学基础。结果显示:在黄河口邻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幼虫16类,阶段性浮游幼虫是主要组成类群。浮游幼虫月均丰度以11月最高、1月最低。浮游幼虫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夏季(6-8月)高和秋冬季(11月至翌年1月)低。双壳类幼虫和无节幼虫是海区各季节的优势种及浮游幼虫总丰度的主要贡献者,腹足类幼虫、多毛类幼虫以及耳状幼虫、桡足幼虫等是季节性出现的优势种。春-夏间优势种组成更替率高。相对高丰度浮游幼虫主要分布于黄河口入海口附近、小清河口及莱州湾中部。基于浮游幼虫类群丰度组成的聚类分析,可将调查月和站位各分为3个不同的聚类组。月聚类组分别为春季(4月)、夏秋季(6-11月)和冬季(1月),春季、冬季聚类组的代表类群是无节幼虫,夏秋季聚类组的代表类群是双壳幼虫。3个站位聚类组的组成站位的地理分布交错,代表类群都为双壳类幼虫和无节幼虫。多元方差(MANOVA)和相似性分析(ANOSIM)检验显示,海区内浮游幼虫的多样性指数、丰度、群聚结构等都表现为月间差异显著(p<0.05),站位间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环境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浮游幼虫群聚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为水温和浮游动物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幼虫 群落结构 黄河口
下载PDF
培育密度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
20
作者 杨慧花 李石磊 +6 位作者 刘忠颖 刘卫东 王超 林杉杉 李大成 刘思昱 王庆志 《河北渔业》 2016年第4期1-3,共3页
通过不同密度偏顶蛤浮游幼虫培育试验,研究了培育密度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偏顶蛤浮游幼虫培育密度为3个/mL、5个/mL、8个/mL、10个/mL、12个/mL时,各组幼体的平均日生长速度依次为5.5μm,5.3μm,5.2μm,4.0... 通过不同密度偏顶蛤浮游幼虫培育试验,研究了培育密度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偏顶蛤浮游幼虫培育密度为3个/mL、5个/mL、8个/mL、10个/mL、12个/mL时,各组幼体的平均日生长速度依次为5.5μm,5.3μm,5.2μm,4.0μm,3.6μm,成活率依次为71.3%,70.5%,69.1%,56.0%,48.0%。综合分析认为,在偏顶蛤人工育苗生产实践中,浮游幼虫密度8个/mL左右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顶蛤 浮游幼虫 密度 日生长 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