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浮筏撬拨技术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术式设计及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影超 王强 +3 位作者 蒋晓伟 陆苇 周烨 殷丽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对于移位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设计规范程式化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式,探索新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63.5岁。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 目的对于移位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设计规范程式化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式,探索新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63.5岁。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3.2岁。对照组患者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3.8岁。治疗组借助浮筏撬拨技术复位、围旋前方肌双窗口技术暴露和"鱼簖"技术定位实现接骨板掌侧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9.12±3.04) min vs(46.52±3.53) min;t=1.762,P <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腕关节功能减损值为8.9°,对照组腕关节功能减损值为12.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P <0.05)。结论基于浮筏撬拨技术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术式可以实现程式化,缩短手术时间,维护腕部和前臂旋转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筏撬拨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浮筏”撬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沈影超 蒋晓伟 +3 位作者 陆苇 罗斌 周烨 周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7期586-590,共5页
目的探讨“浮筏”撬拨、顶折捺正手法复位并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8例,将2019年1~3月的2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利用围旋前方肌双窗口,借助... 目的探讨“浮筏”撬拨、顶折捺正手法复位并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8例,将2019年1~3月的2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利用围旋前方肌双窗口,借助术中“浮筏”撬拨、顶折捺正手法复位,采用桡骨远端斜T型接骨板掌侧内固定;将2018年9~12月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腕关节功能情况、临床疗效和切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3个月末,观察组腕关节功能减损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Shea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情况,但术后3 d出现1例切口周缘淤血患者,对照组出现3例患者切口周缘红肿的,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2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切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围旋前方肌双窗口入路有效保留了旋前方肌,充分掌握“浮筏”撬拨等间接复位技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骨折不愈合,降低切口不良事件发生率,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腕部和前臂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方肌 双窗口入路 桡骨远端骨折 间接复位 浮筏 顶折捺正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