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淮起源:论铜浴缶的谱系和源流 被引量:1
1
作者 路国权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80,共13页
铜浴缶是东周时期楚系铜礼器组合的基本器种之一,学界以往一般将它初现的年代定在春秋中期。根据形制特征,铜浴缶可分为三型七期,其起源可追溯到两周之际至春秋初期的江淮地区,春秋早期随着楚国东进经略江淮始被引入楚文化系统,成为楚... 铜浴缶是东周时期楚系铜礼器组合的基本器种之一,学界以往一般将它初现的年代定在春秋中期。根据形制特征,铜浴缶可分为三型七期,其起源可追溯到两周之际至春秋初期的江淮地区,春秋早期随着楚国东进经略江淮始被引入楚文化系统,成为楚文化的重要因素,这对于准确揭示楚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江淮地区在此过程中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江淮地区 浴缶 楚文化
原文传递
淅川徐家岭M11出土文字资料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启荣 黄锦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14,共4页
本文对河南淅川徐家岭M11出土小口鼎及浴缶的有关资料作了详细介绍,并将其年代定在战国早期前段。进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鼎铭'长贎之'及仆儿钟铭'余贎乘儿得吉金镈铝'的'贎'皆应读作'赖';'... 本文对河南淅川徐家岭M11出土小口鼎及浴缶的有关资料作了详细介绍,并将其年代定在战国早期前段。进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鼎铭'长贎之'及仆儿钟铭'余贎乘儿得吉金镈铝'的'贎'皆应读作'赖';'大尹'为官名,初见于出土楚文字资料,可补文献记载之阙;该墓的墓主应系男性,即小口鼎铭中的'■大尹嬴',而非过去所认为的M10的墓主薳子昃之妻蔿夫人■,小口鼎与浴缶分别系其二位夫人■与巠的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人■鼎 ■夫人巠浴缶 ■大尹赢
下载PDF
《论语·先进》“曾晳之志”相关问题研究
3
作者 熊贤品 《学术探索》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论语·先进》所载孔子赞同“曾晳之志”其事,应发生在孔子晚年结束周游列国之后。并结合新出《彭子射浴缶》自铭为“御缶”例,考订篇中“浴乎沂”也即“御乎沂”、为“在沂河边演奏音乐”之意。孔子对“曾晳之志”的赞同,和他晚... 《论语·先进》所载孔子赞同“曾晳之志”其事,应发生在孔子晚年结束周游列国之后。并结合新出《彭子射浴缶》自铭为“御缶”例,考订篇中“浴乎沂”也即“御乎沂”、为“在沂河边演奏音乐”之意。孔子对“曾晳之志”的赞同,和他晚年绝意仕途的心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曾晳之志 乎沂 彭子射御 浴缶
下载PDF
楚缶与楚文化演进探析
4
作者 方明红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8,129,共11页
缶是楚国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是楚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准器。本文以71座出土铜缶的楚系墓葬和10处主要墓地为基础,以青铜礼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为分析对象,通过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其演变和地域特色,揭示楚缶在楚礼制建设过程中的... 缶是楚国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是楚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准器。本文以71座出土铜缶的楚系墓葬和10处主要墓地为基础,以青铜礼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为分析对象,通过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其演变和地域特色,揭示楚缶在楚礼制建设过程中的意义,以及在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浴缶 楚文化
原文传递
东更道七器的再认识
5
作者 李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129,共13页
上世纪50年代出土的东更道七器是古代祭祀泰山的遗物,对研究古代的山川祭祀是难得的实物见证。过去,由于器物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很多细节缺乏报道,铭文和器物对不上号。因此,作者做全面调查,通过目验原器和汇总有关资料... 上世纪50年代出土的东更道七器是古代祭祀泰山的遗物,对研究古代的山川祭祀是难得的实物见证。过去,由于器物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很多细节缺乏报道,铭文和器物对不上号。因此,作者做全面调查,通过目验原器和汇总有关资料,按出土情况、地理环境、埋藏顺序、器物编号、尺寸重量、形制纹饰和铭文释读,对这批铜器做系统介绍。最后,得出的初步认识是:这批器物可能是战国晚期齐王建利用获自鲁地的六件楚国浴缶,由留在齐地的燕国工匠加刻铭文,和一件三足铁盘,埋在泰山脚下,用来祭祀泰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更道 泰山 祭祀坑 浴缶 三足铁盘 右冶尹 楚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