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防止海上事件谈判政策探析——兼评《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少杰 李晔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3,共6页
1968年,美国邀请苏联举行防止海上事件谈判,以降低两国发生海上事件的可能性,防止两国因海上事件发生冲突,维护美苏关系的稳定。1971—1972年,美国与苏联进行了两次防止海上事件谈判,并于1972年5月签署了《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为两... 1968年,美国邀请苏联举行防止海上事件谈判,以降低两国发生海上事件的可能性,防止两国因海上事件发生冲突,维护美苏关系的稳定。1971—1972年,美国与苏联进行了两次防止海上事件谈判,并于1972年5月签署了《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为两国海军规定了行为规则和作业规范,建立了预防和处理海上事件的措施与机制。该协定的签订,使两国间的海上事件大为减少,两国关系进一步缓和,促进了世界和平,并为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海上事件 《美防止海上事件协定》
下载PDF
“乐水行舟”:苏轼的性命观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回响
2
作者 王一楠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5,共11页
“乐水行舟”意象是苏轼性命观念的重要载体,苏轼通过这一主题探求同际遇变化及生命流逝的和解之方。舟和水分别触及苏轼关于生存困境和君子本性的思考,“乐水行舟”内含“尽性至命”“性命一如”并获终极安顿的完整语境。苏轼对“乐水... “乐水行舟”意象是苏轼性命观念的重要载体,苏轼通过这一主题探求同际遇变化及生命流逝的和解之方。舟和水分别触及苏轼关于生存困境和君子本性的思考,“乐水行舟”内含“尽性至命”“性命一如”并获终极安顿的完整语境。苏轼对“乐水行舟”的书写影响有二:舟与水的视觉情境因凝集苏轼个人命运而具有典范意义,其象征意味为后世众多东坡乐水图像共享;有关性命的哲思赋予中国古代艺术中常见的渔隐和舟游主题以丰富内涵,在后者对“乐水行舟”的表现中,水与舟的组合亦具有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的意义关联。探究苏轼在这些常见的古代艺术现象中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深化今人对中国文艺思想和艺术哲学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 赤壁 海上苏 文人画 图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