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清时期鸡笼的航路叙事与澎湖针路簿《海不扬波》
- 1
-
-
作者
黄丽生
-
机构
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南海学刊》
2019年第4期84-98,共15页
-
基金
台湾地区“教育部”2019年大学社会责任实践计划(USR/B类)“打造国际旅游岛——社寮文化再现与地方产业布建”子计划一“地方故事与文化再现”计划
-
文摘
今基隆和平岛或包含其邻近山岭地区,在明清文献中称为“小琉球头”“鸡笼屿”“鸡笼山”,一向为东亚海洋网络的重要地标,为从福建出发经“东洋航路”向北到琉球、日本,向南到吕宋(菲律宾群岛),以及由吕宋及南海各国到日本的航线地标和中继站。相对于鸡笼偏属在东洋航路具有重要地位,位居台湾海峡的澎湖群岛则发挥连结台海、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的关键作用。本文一则探讨明清时期与“鸡笼”航路形势相关的叙事,二则以澎湖仅存的针路簿《海不扬波》为例,检视传统民间船家如何以澎湖为中心来往于各海域;并期能透过二者的对比与连结,综论明清时期鸡笼和澎湖在两岸以及东亚航海网络的特殊性与连贯性。
-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鸡笼
航路叙事
澎湖
针路簿
《海不扬波》
-
Keywords
Ming&Qing Era
Keelung
the navigating routes narratives
Penghu
compass journal
The Sea Raises no Waves
-
分类号
K304
[历史地理—世界史]
K9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海不扬波
- 2
-
-
作者
鹂鸣
-
出处
《椰城》
2008年第7期49-49,共1页
-
文摘
【典源】《韩诗外传》五:成王之时,越尝氏、重译而至,献白雉于周公。周公曰:"吾何以见赐也?"译曰:"吾受命国之黄发,曰:‘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于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盍往朝之。’于是来也。"【典释】周成王时,周公摄行相事,处理国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国家治理得非常好,领同都非常敬仰,纷纷来朝贡。交趾国越裳氏也派了使臣重译来中国朝贡,向周公赠献珍禽白雉。周公很谦虚地说:"
-
关键词
海不扬波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美得逆天!广州新开通的四条主题地铁线
- 3
-
-
作者
彭鑫佼
-
出处
《广东交通》
2017年第6期4-5,共2页
-
文摘
近日,广州扎堆开通四条地铁线路,包括4号线南延段、9号线一期、13号线一期、14号线知识城支线。新开通的四个主题分别为南沙客运港站、南海神庙站、广州北站和知识城站。新站围绕岭南文化主题,再现海上丝绸之路、醒狮、山水石、汉字等岭南文化的传统韵味。四站主打岭南文化主题广州开通的地铁线路分别为4号线南延段、9号线一期。
-
关键词
广州北站
一带一路
广州地铁
知识城
岭南文化
海不扬波
-
分类号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明万里海防图筹海系研究
被引量:6
- 4
-
-
作者
李新贵
白鸿叶
-
机构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国家图书馆
-
出处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6-191,共16页
-
基金
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重大项目"中国古地图的调查
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06JJD77000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筹海图是郑若曾、胡宗宪绘制的《沿海山沙图》。筹海系包括此图及受其影响摹绘的《海不扬波》等。该图系有三个突出特征:近洋,绘制有停泊战舰的岛屿;沿海,绘制出支援海洋作战的建置与辅助作战的设施;因增添沿海设施与减少内地建置所形成较短图之纵幅,也是该图系的显著特征。筹海系背后隐藏着绘图者远洋出击与近洋防御协同的海防思想。
-
关键词
筹海图
筹海系
《沿海山沙图》
《海不扬波》
海防思想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9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E255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闽台对渡
- 5
-
-
作者
林那北
-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4,共7页
-
文摘
一、海不扬波如果仔细找,还能在厦门岛内找到几处旧码头的遗迹。这些青石潦草铺出的旧码头已经退出人们视线很多年了。一百多年前,天也是这么湛蓝,海水也是这么丰沛,而拂过的风同样带着淡淡的咸腥味。很难想象,那时,每天究竟有多少双脚从上面匆匆走过,又有多少沉甸甸的货物从上面来了又去了。
-
关键词
八里坌
台湾北部
乾隆年间
鹿耳门
福建省
闽安镇
厦门岛
淡水河
海不扬波
五虎门
雍正二年
江口村
巡检司
清军水师
-
分类号
K92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镇江奇葩——万佛塔
- 6
-
-
作者
王祯琦
-
出处
《江苏政协》
2000年第1期43-43,共1页
-
文摘
焦山是扬子江中一小岛,自古被誉为"东浮玉",新建成的矗立在焦山之巅的万佛塔,犹如这块浮玉上璀璨的明珠,将焦山点缀得更加秀美。万佛塔前身为焦山镇寺塔,始建于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及大德九年(公元1307年)而成,后毁于倭乱(公元1488年)。五百余年来,一直未能复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焦山定慧寺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和建设工作,寺庙面貌焕然一新。1996年,定慧寺方丈茗山长老发愿重建万佛塔。这一义举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并得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李木源先生的大力资助。1998年3月1日,万佛塔工程破土动工。同年5月5日举行奠基仪式。1999年9月11日万佛塔落成。万佛塔总高度42米,七层八面,上有天宫,下有地宫。焦山万佛塔名副其实,一至七层供奉着一万余尊菩萨像和佛像。大致安排:第一层:大原地藏王菩萨2400尊;第二层:大悲观世音菩萨1600尊;第三层:大行普贤菩萨1500尊;第四层:大智文殊菩萨1400尊;第五层:药师佛1300尊;第六层:阿弥陀佛1000尊;
-
关键词
佛塔
焦山
海不扬波
中心柱
地宫
镇江
江苏
琉璃塔
奇葩
-
分类号
K928.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