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常军 范秀仪 +2 位作者 易小青 蔡坚 魏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2期14-20,共7页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南部亚热带地区滨海湿地的典型代表,在物质生产、环境调节、人文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服务价值。在全面分析海丰湿地现状基础上,运用市场价值法、实际调查法、成果参照法、影子工程法、造林成本法、碳...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南部亚热带地区滨海湿地的典型代表,在物质生产、环境调节、人文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服务价值。在全面分析海丰湿地现状基础上,运用市场价值法、实际调查法、成果参照法、影子工程法、造林成本法、碳税法、工业制氧法和替代成本法等生态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分类逐项地对海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构成进行系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广东省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07.861×106元,单位面积价值为1.69元·m-2。在所评价的11项服务类型中,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最大,占总服务价值的44.67%。其后依次为休闲旅游价值、食物供给价值、气候调节价值、水质净化价值、养分累积价值、固碳价值、供水价值、科研教育价值、大气组分调节价值和原材料供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服务功能 海丰保护区 价值评价
下载PDF
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逸生 孙红斌 +3 位作者 谢荣如 谢钊毅 钟志强 陈桂珠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3-1169,共7页
于2006年夏季在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通过9个样点的样方取样,分析了保护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共录得大型底栖动物6门10纲112种,其中热带、亚... 于2006年夏季在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通过9个样点的样方取样,分析了保护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共录得大型底栖动物6门10纲112种,其中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种类62种,温带、广温种46种,外来种4种;淡水生物22种,非淡水生物90种。(2)各样点生物量(以鲜重表示)在1.31~346.05g?m-2范围内,栖息密度为16~1136ind.?m-2,不同生境之间的差异极显著。(3)生境多样化、人为干扰小的样点α多样性较高,生境单一、人为干扰强烈的样点α多样性则较低。(4)保护区内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较大,这是由不同生境的盐度差异造成的。聚类分析把该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划分为淡水、河口、滨海3个生物群落,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更直观地显示了各个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距离和相似的情况,并支持聚类分析的结果。讨论了保护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水平分布的特点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区系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黑翅长脚鹬繁殖生态调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首冕 李艺 +3 位作者 林少娜 钟志强 曾向武 林宜舟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8期175-177,180,共4页
黑翅长脚鹬一般在我国北方繁殖,其在南方的繁殖地鲜有报道。本研究于2021年5—6月在广东省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鸟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测量。本研究共发现80个黑翅长脚鹬巢,其中... 黑翅长脚鹬一般在我国北方繁殖,其在南方的繁殖地鲜有报道。本研究于2021年5—6月在广东省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鸟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测量。本研究共发现80个黑翅长脚鹬巢,其中有鸟卵的为37个,黑翅长脚鹬大多将巢修筑在离开水面的滩涂芦苇中,巢距水面平均距离为47 m(0~400 m),巢址处的植被密度为9.4株/m^(2),巢周围的植被密度为23.7株/m^(2)。巢比较简陋,巢材以无瓣海桑、芦苇为主;巢外径平均为16.7 cm(14~20 cm),巢内径平均为15.6 cm(13~20 cm),巢深平均为2.9 cm(1.5~4.0 cm);巢外径、内径均显著大于北方的巢,而巢深无显著差异。海丰的黑翅长脚鹬窝卵数以4枚居多,平均为3.108枚,卵的长径为42.8 mm(39.9~47.1 mm),短径为31.2 mm(29.4~32.9 mm),与北方的卵大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翅长脚鹬 繁殖生态 巢生境 巢特征 卵特征 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驱动因子分析的冬季水鸟栖息地选择研究
4
作者 练丽 韩坤涛 +5 位作者 臧莹安 黄文彬 陈聪慧 李孝恩 于冬梅 杨锡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6期48-56,共9页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研究在海丰自然保护区东关联安围片区开展了冬季水鸟及生境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8种,含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驱动冬季水鸟多样性的环境因...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研究在海丰自然保护区东关联安围片区开展了冬季水鸟及生境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8种,含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驱动冬季水鸟多样性的环境因子。CCA分析表明红树林面积和滩涂面积对水鸟分布存在显著性影响,是驱动水鸟分布的主要因子;红树林面积和滩涂面积是促进涉禽类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滩涂面积是促进鸥类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水产养殖塘是推动非鸥类游禽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养殖池塘水的深度和盐度与水鸟分布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水鸟 生境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Diatom assemblages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s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瑞 高亚辉 +4 位作者 方琦 陈长平 兰彬斌 孙琳 蓝东兆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1-45,共15页
We studied diatom distribution from 62 samples from the uppermost 1 cm of sedime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using grabs or box corers in three cruises between 2001-2007. Fifty six genera, 256 species and their v... We studied diatom distribution from 62 samples from the uppermost 1 cm of sedime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using grabs or box corers in three cruises between 2001-2007. Fifty six genera, 256 species and their varieties were identified. Dominating species included Coscinodiscus africanus, Coscinodiscus nodulifer, Cyclotella stylorum, Hemidiscus cuneiformis, Melosira sulcata, Nitzschia marina, Roperia tesselata,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Thalassiosira excentrica, and 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 Most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SCS were rich ill diatoms, except for a few coarse samples. Average diatom abundance in the study area was 104 607 valve/g. In terms of the abundance, ecolog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seven diatom zones (Zones 1-7) were recognized. Zone 1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 is affected by warm currents, SCS northern branch of the Kuroshio, and northern coastal currents; Zone 2 (northwestern continental shelf) is affected by intense coastal currents; Zone 3 (Xisha Islands sea area) is a bathyal environment with transitional water masses; Zone 4 (sea basin) is a bathyal-to-deep sea with stable and uniform central water masses in a semi-enclosed marginal sea; Zone 5 (Nansba Islands marine area) is a pelagic environment with relatively high surface temperature; Zone 6 (northern Sunda Shelf) is a tropical shelf environment; and Zone 7 (northern Kalimantan Island shelf area) is affected by warm waters from the Indian Ocean and coastal water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se diatom zon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opography, hydrodynamics, temperature, nutrients and especially the salinity.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tom distribution and the oceanographic factors would hel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CS in the p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ediments diatom assemblage zon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outh China Sea (S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