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营建影响下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关联形态研究——以宁绍平原为例
1
作者 张星 何依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4,共9页
【目的】探清传统聚落相互关联、邻近相似的形态特征与机制,是建立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框架的重要基础。【方法】在古地图、近代影像地图、地方志等历史资料基础上,与现场踏勘、访谈等田野调查互证对勘,按照“区域演进脉络—历... 【目的】探清传统聚落相互关联、邻近相似的形态特征与机制,是建立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框架的重要基础。【方法】在古地图、近代影像地图、地方志等历史资料基础上,与现场踏勘、访谈等田野调查互证对勘,按照“区域演进脉络—历史关联机制—聚落关联形态”思路对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关联形态特征进行解析。【结果】以宁绍平原为代表的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发展与区域水利设施密切相关,它们在用水、防洪和水运通航影响下形成典型的关联特征,主要包括“山水—农田—聚落耦合的景观单元”和“运河海塘关联的城乡组群”类型模式。【结论】关联形态是传统聚落“关系属性”的空间表达,是对“实体属性”的重要补缺,是城乡历史文化空间整合的历史基础,对传统聚落价值认定、保护以及区域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与遗产保护 海侵地 水利 景观单元 城乡组群 传统聚落 宁绍平原
下载PDF
莱州市海侵地综合整治技术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盛和 何书金 郭焕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43-45,共3页
海水入侵是世界上滨海地区普遍出现的环境与区域问题,对滨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在科学分析莱州市海侵地成因机理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莱州市海侵防治保高产的滨海土地整治技术的特点。并指出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海水入侵是世界上滨海地区普遍出现的环境与区域问题,对滨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在科学分析莱州市海侵地成因机理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莱州市海侵防治保高产的滨海土地整治技术的特点。并指出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海侵地的综合治理还应同时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水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地 土地整治 节水型产业 莱州市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松辽盆地海侵地层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6
3
作者 侯读杰 黄清华 +1 位作者 黄福堂 孔庆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0-34,共5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源岩的地化特征研究,发现在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一段及二段源岩中广泛分布的甲藻甾烷,指示了松辽盆地的两次海侵作用。青山口组一段源岩中甲藻甾烷的含量较嫩江组一段及二段相对较高,并且具有相对较高丰度的C31甾... 通过对松辽盆地源岩的地化特征研究,发现在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一段及二段源岩中广泛分布的甲藻甾烷,指示了松辽盆地的两次海侵作用。青山口组一段源岩中甲藻甾烷的含量较嫩江组一段及二段相对较高,并且具有相对较高丰度的C31甾烷。嫩江组一段及二段源岩的C31甾烷的含量普遍较低,这不仅说明了青山口组一段源岩与嫩江组一段及二段源岩的藻类分布有一定的差别,而且指示了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沉积时期水体的盐度更高,海侵的程度更大。根据松辽盆地甲藻甾烷的含量,确定的嫩江组一段源岩和青山口组一段沉积时期的海侵方向主要为岔6井和三1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松辽盆地 海侵地 第三纪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闽江口晚第四纪海侵地层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建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6-90,共5页
大量钴孔岩芯的岩性特征,微体古生物硅藻和有孔虫化石组合,以及^(14)C测年结果揭示,闽江河口区发育两期海侵地层。表明本区在晚第四纪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海侵事件,发生于距今44000~22000a的玉木亚间冰期海侵相对较弱,其范围仅达福州市... 大量钴孔岩芯的岩性特征,微体古生物硅藻和有孔虫化石组合,以及^(14)C测年结果揭示,闽江河口区发育两期海侵地层。表明本区在晚第四纪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海侵事件,发生于距今44000~22000a的玉木亚间冰期海侵相对较弱,其范围仅达福州市区一带,另一次海侵发生于距今12000a以来的冰后期,该次海侵较为广泛,其范围可达闽侯的甘蔗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河口区 海侵地 第四纪
下载PDF
基于沉积成因地化元素指标的闽北海湾晚更新世海侵地层辨识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丹丹 刘平 +7 位作者 张杰 于俊杰 岳伟 王继龙 彭博 刘演 李月 陈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福建沿岸晚更新世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化石较为缺乏,极大限制了对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闽北2个海湾内的第四纪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孔虫化石以及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元素(Sr/Ba、Mn/Fe)分析,结合三沙湾... 福建沿岸晚更新世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化石较为缺乏,极大限制了对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闽北2个海湾内的第四纪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孔虫化石以及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元素(Sr/Ba、Mn/Fe)分析,结合三沙湾表层沉积物相应指标,探讨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元素指示海侵地层的可行性。结果显示,2个海湾钻孔的晚第四纪地层中均发育3套疑似海相深灰色黏土层,其中开放海湾霞浦湾钻孔底部黏土层中缺失有孔虫,半封闭海湾三沙湾钻孔中有孔虫仅出现于顶部黏土层中。这3层黏土层的Sr/Ba值远大于1,和现代潮滩-河口湾体系相近,且出现的海相沟鞭藻和自生黄铁矿为典型的海相地层特征。基于已有的OSL和AMS^(14)C年龄框架,这3层海侵层分别对应于MIS5、MIS3和MIS1期,Sr/Ba和Mn/Fe均值从MIS5到MIS1期不断增大,结合现代潮滩-河口湾体系指标,表明从MIS5到MIS1期海侵强度的增加。由此可见,沉积成因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可以有效辨识闽北海湾晚更新世海侵地层,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比值 有孔虫 海侵地 福建沿岸 晚更新世
下载PDF
陆相湖盆海侵地质事件识别及其对烃源岩形成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笑夜 曹剑 +1 位作者 施春华 边立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1-910,共10页
陆相湖盆一些烃源岩的形成是否与海侵地质作用有关,这在石油地质学的陆相生油理论研究中,是一个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重要科学和实践应用问题。为给全面深入理解该问题提供参考,笔者等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工... 陆相湖盆一些烃源岩的形成是否与海侵地质作用有关,这在石油地质学的陆相生油理论研究中,是一个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重要科学和实践应用问题。为给全面深入理解该问题提供参考,笔者等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工作的方向。首先剖析了是否有海侵作用发生,为此分析了海侵的各类识别证据,并主要归纳为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这3个方面,多方面证据指示一些湖相烃源岩在形成过程中的确很可能有海侵地质事件发生。海侵对烃源岩形成具有影响,并主要体现在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烃源岩规模上,且通常使得丰度增高、类型变好、规模变大,优化了烃源岩质量。未来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海侵识别宏微观证据的综合研究,另一方面可寻找在沉积环境上具有延续性和过渡性的研究实例,从海相到海侵湖相再到湖相,如中国东南部下白垩统,开展时空上的对比分析。这对全面准确认识烃源岩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陆相湖盆 海侵 中国东南部
下载PDF
从水文到人文:海侵地区湖泊景观营建智慧研究——以杭州西湖与宁波月湖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亮 何依 《华中建筑》 2022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杭州西湖与宁波月湖是2个典型的海侵地区历史湖泊,都经历了一个从水利湖泊到文化湖泊的发展建设历程。该文从水利工程、园林景观、人文教化3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2个湖泊在景观营建过程中呈现的古典智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思维、工... 杭州西湖与宁波月湖是2个典型的海侵地区历史湖泊,都经历了一个从水利湖泊到文化湖泊的发展建设历程。该文从水利工程、园林景观、人文教化3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2个湖泊在景观营建过程中呈现的古典智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思维、工程景观文化交融的系统思维。挖掘并传承这一古典智慧,对当代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地 杭州西湖 宁波月湖 园林景观 水利
下载PDF
海侵地区历史聚落演化的水利适应性关系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8
作者 孙亮 何依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期166-172,共7页
在以宁波为代表的海侵地区,咸淡交织的自然水文环境造成土地盐碱化、河水卤化。蓄淡阻咸的水利建设成为土地开垦、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长期影响着历史聚落的发展。聚落空间变迁,无论是在区域整体层面还是在聚落个体层面,都表现出因应水... 在以宁波为代表的海侵地区,咸淡交织的自然水文环境造成土地盐碱化、河水卤化。蓄淡阻咸的水利建设成为土地开垦、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长期影响着历史聚落的发展。聚落空间变迁,无论是在区域整体层面还是在聚落个体层面,都表现出因应水利建设发展的适应性特征。这一水利适应性关系,今天依然规定着城乡聚落的分布结构和空间结构。挖掘并传承这一水利适应性关系,对于海侵地区多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历史聚落水利记忆文化特色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地 历史聚落 水利 宁波市
下载PDF
河北雄县全新世中期海侵地层的发现 被引量:7
9
作者 袁路朋 王永 +4 位作者 姚培毅 江南 董进 田飞 汤文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1-915,共5页
渤海湾全新世海侵是第四纪晚期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事件,以往研究表明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海侵已经深入到文安县。本次研究在文安县西北30km的雄县15BZ02剖面第8层底部灰褐色粉砂中发现大量缢蛏新种,壳体呈斜交或垂直层面产出,反映了潮间带... 渤海湾全新世海侵是第四纪晚期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事件,以往研究表明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海侵已经深入到文安县。本次研究在文安县西北30km的雄县15BZ02剖面第8层底部灰褐色粉砂中发现大量缢蛏新种,壳体呈斜交或垂直层面产出,反映了潮间带中下部的内湾、河口环境。同时,在该层段发现了海相介形虫Tanella opima。由此推断,渤海湾西岸海侵于全新世中期(6970~6670cal a BP)达到最大范围,海水曾经到达雄县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海侵 微体古生物 雄县 河北
下载PDF
海侵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曲成文 孙美芝 +1 位作者 綦长海 张忠华 《农业科技通讯》 1999年第7期10-11,共2页
莱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莱州湾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以,“科技之乡”、“产量大县”而闻名全国.然而,我市自1976年以来连续20年,年平均降雨量549.8mm,比前20年年平均降水减少142.72mm,而在此期间,由于工业用水的大量开采,高产农作物种... 莱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莱州湾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以,“科技之乡”、“产量大县”而闻名全国.然而,我市自1976年以来连续20年,年平均降雨量549.8mm,比前20年年平均降水减少142.72mm,而在此期间,由于工业用水的大量开采,高产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的大幅度提高,用水量逐年增加,由于地下水处于长期超量开采的恶性循环状态,到1996年,海水入侵面积已达280km^2,已侵染粮田28万多亩,重度海侵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超过400mg/l)面积达12万亩以上,不宜再种植玉米、小麦,使过去的吨粮田一度沦为荒芜田,每年减产粮食0.75亿kg以上.为开发利用海侵地,改善海侵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自80年代末以来,对海侵地进行多方位的试验、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 产量 海侵地
下载PDF
层序界限不整合的海侵地层:据全新世和白垩记实例获得...
11
作者 Numme.,D 董玉琴 《国外第四纪地质》 1991年第4期7-16,共10页
关键词 层序界限 海侵地 全新世 白垩纪
下载PDF
中非Muglad盆地晚白垩世海侵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12
作者 肖洪 李美俊 +3 位作者 程顶胜 刘计国 李晋 邢向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59,共8页
晚白垩世全球大规模海侵被认为仅淹没了非洲大陆北部地区,而位于非洲中部的Muglad盆地则未遭受海侵的影响,且盆地内仅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的烃源岩,即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本次研究采集了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和上白垩统Da... 晚白垩世全球大规模海侵被认为仅淹没了非洲大陆北部地区,而位于非洲中部的Muglad盆地则未遭受海侵的影响,且盆地内仅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的烃源岩,即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本次研究采集了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和上白垩统Darfur群泥岩样品,在上白垩统Darfur群泥岩中检测到完全不同于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泥岩的甲藻甾烷和三环萜烷组成,主要表现为高丰度的甲藻甾烷异构体和C_(23)三环萜烷丰度优势,认为其是海侵作用的产物。依据分析结果,本文首次提出上白垩统Darfur群沉积期可能受到新特提斯洋海水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晚白垩世全球海侵在非洲大陆的海水淹没范围已抵达中非大陆Muglad盆地。此外,上白垩统Darfur群海相富有机质泥岩的存在,揭示研究区不仅发育下白垩统Abu Gabra组湖相烃源岩,还发育一套潜在的海相烃源岩。而K-1井海相原油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上白垩统Darfur群海相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海相原油可能是研究区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 晚白垩世 分子标志化合物 甲藻甾烷 三环萜烷 海相原油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中生界强还原腐殖煤的发现及意义——海侵事件的地球化学证据
13
作者 谢巍 程青松 +3 位作者 曾昌民 黄光辉 田东江 张敏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11期44-54,共11页
为了查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强还原性腐殖煤的成因,探讨其特殊的沉积环境,对晚三叠系-侏罗系的煤系烃源岩开展系统的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显微组分组成表现为典型腐殖煤的特点,但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 为了查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强还原性腐殖煤的成因,探讨其特殊的沉积环境,对晚三叠系-侏罗系的煤系烃源岩开展系统的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显微组分组成表现为典型腐殖煤的特点,但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与正常腐殖煤明显不同。其Pr/Ph(姥鲛烷/植烷)值低,高碳数规则与不规则型类异戊二烯烷烃发育,萜类组成中具有相对较高的三环萜烷,伽马蜡烷相对丰度较高。甾烷组成中C27规则甾烷相对丰度较高,且存在较丰富的甲基甾烷和甲藻甾烷。芳烃馏分中含硫芳烃相对丰度较高,烷基二苯并噻吩与烷基二苯并呋喃丰度比值明显高于正常腐殖煤。上述特征表明,库车坳陷中生界中这类腐殖煤具有海相或盐湖相沉积的特点。由于腐殖煤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因此,成煤环境水体咸化的原因主要是受海侵事件中海水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腐殖煤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煤环境 海侵事件 库车坳陷
下载PDF
从天津CQJ4孔探讨中国东部海侵层的年代问题 被引量:42
14
作者 施林峰 翟子梅 +2 位作者 王强 张学斌 杨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天津CQJ4钻孔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孔第四系底界(2.58Ma)位于340m处,中更新世底界,即B/M界线位于74m处。微体生物分析显示该孔岩芯记录了三个海侵层,分别位于4.2~12.0m、16.4~30.2m和56.55~58.00m,与渤海湾西岸其他钻孔对比,这三... 天津CQJ4钻孔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孔第四系底界(2.58Ma)位于340m处,中更新世底界,即B/M界线位于74m处。微体生物分析显示该孔岩芯记录了三个海侵层,分别位于4.2~12.0m、16.4~30.2m和56.55~58.00m,与渤海湾西岸其他钻孔对比,这三期海侵对应于"第Ⅰ、Ⅱ、Ⅲ海侵层"。古地磁研究表明布容极性期内该孔记录了4次极性漂移,分别对应于Blake(120~110ka)、Jamaica(215~205ka)、Calabrian Ridge1(325~315ka)和Calabrian Ridge2(525~515ka)。结合钻孔岩芯磁性参数与深海氧同位素的对比,推测这三个海侵层的年龄分别为120~70ka、240~180ka和500ka左右,可以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第Ⅲ、Ⅳ、Ⅴ海侵层"相对应。这一对比方案与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沿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三期大海侵的认识,在层位对比上明显冲突,但"晚更新世以来三期大海侵"之说,尚难以解释晚更新世底界与中更新世底界(B/M界线)过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QJ4钻孔 磁性地层 海侵 年龄 天津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海侵和海相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7
15
作者 郭宪璞 丁孝忠 +3 位作者 何希贤 李汉敏 苏新 彭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9-307,共9页
中新生代海侵是塔里木盆地地质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通过对新近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和海相地层资料研究,本文提出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海侵范围的新认识。同时,依据露头和钻井资料提出了中新世海水分布的新范围。这些新成果... 中新生代海侵是塔里木盆地地质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通过对新近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和海相地层资料研究,本文提出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海侵范围的新认识。同时,依据露头和钻井资料提出了中新世海水分布的新范围。这些新成果对厘定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时代、建立整个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格架和油气远景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化石 海侵 海相地层 中新生代 塔里木盆地 古生物 地层时代 钻井资料
下载PDF
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微观沉积特征及成煤探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吕大炜 李增学 +5 位作者 王东东 刘海燕 贾强 王平丽 于得明 吴晓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3-640,共8页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地球化学等多技术手段,结合比较分析法的思路,分析了事件型海侵的特点和海侵事件沉积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海侵事件沉积组合为区域对比性强、具沉积时间连续性与相序间断性的暴露沉积—煤层—灰...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地球化学等多技术手段,结合比较分析法的思路,分析了事件型海侵的特点和海侵事件沉积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海侵事件沉积组合为区域对比性强、具沉积时间连续性与相序间断性的暴露沉积—煤层—灰岩组合,其关键沉积学特征是煤层底板的暴露沉积。海侵事件组合灰岩的古生化石个体小、破碎强烈等特征表现为高能量水体运动等环境,孢粉表现为低含量的单缝孢和裸子植物及高含量的三缝孢。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暴露沉积为陆相环境,煤层中的微量元素表现为海相主要原因是由于泥炭沼泽覆于深水后受海水影响所致。海侵事件成煤与海侵过程成煤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盆地属性差异,即海侵事件成煤形成于陆表海盆地之中,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形成于具有缓坡的边缘海盆地,第二,成煤原理存在着差异,海侵事件成煤强调的是成煤前海侵未发生前的碎屑体系废弃而发育大量泥炭沼泽且被后期突发性海侵终止,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强调的是泥炭沼泽发育于滨海的活动碎屑体系并终止于后期的缓慢海平面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盆地 突发性(事件型)海侵 海侵事件成煤 海侵过程成煤
下载PDF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62
17
作者 李增学 余继峰 +1 位作者 郭建斌 韩美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8-296,306,共10页
研究了含煤地层中海侵事件沉积序列 ,即海侵沉积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组合特点 ,总结了海侵事件和海侵事件成煤特点 ,提出了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理论及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表明 ,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 ,既有海退成煤作用... 研究了含煤地层中海侵事件沉积序列 ,即海侵沉积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组合特点 ,总结了海侵事件和海侵事件成煤特点 ,提出了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理论及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表明 ,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 ,既有海退成煤作用又有海侵成煤作用发生 ,而且 ,海侵事件为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的典型特色 ,海侵的突发性是海侵事件的基本属性 ,其沉积具有等时性。海侵事件导致盆地事件型聚煤作用发生。本文还深入讨论了海侵事件成煤机制及其在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盆地 海侵事件 成煤作用 成煤机制 沉积序列 层序地层
下载PDF
海侵作用影响下的高分辨煤相序列及其古泥炭沼泽发育模式——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 被引量:30
18
作者 秦勇 王文峰 +2 位作者 李壮福 夏筱红 吴艳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古泥炭沼泽是煤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示古泥炭沼泽条件的重要标志。为此,本文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在煤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从沼泽水体动... 古泥炭沼泽是煤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示古泥炭沼泽条件的重要标志。为此,本文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在煤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从沼泽水体动力条件、盐度和氧化还原性三方面,对煤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显示,其演化具有4个特点。第一,煤相包括5种类型,即障壁岛-泻湖低位沼泽相(A)、下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B)、上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C)、上三角洲平原潮湿森林沼泽相(D)和山前冲积平原干燥森林沼泽相(E)。第二,煤相发育过程经历了7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均为半旋回,旋回内部的演化具有跳跃性,揭示泥炭沼泽水面可能发生过脉动式上升。第三,古泥炭沼泽起始于海进作用,发展于缓慢海退的沉积背景,结束于快速海进事件,整个地质过程明显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其间沼泽水体的盐度和还原程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动力趋于增强,沼泽类型从以A相和B相为主演化为以D相和E相为主。第四,古泥炭沼泽发育期间的海退过程由一系列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呈现出波动式海退的特征,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最后,该期间最大一次快速海进事件的到来(第Ⅶ阶段),结束了古泥炭沼泽整个发育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作用 煤相 古泥炭沼泽 高分辨 发育过程 演化模式
下载PDF
MIS3阶段以来河北黄骅北部地区海侵与气候期对比 被引量:86
19
作者 王强 张玉发 +1 位作者 袁桂邦 张文卿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95,共17页
依据渤海湾顶南侧、河北省黄骅北部地区4个钻孔岩芯样品微体古生物学、孢粉地层学研究以及沉积构造与地球化学背景分析,讨论了该地区MIS3阶段以来海侵期与气候期对比、海侵层中潮坪与浅海沉积单元的判别、沉积作用对孢粉和海侵记录的影... 依据渤海湾顶南侧、河北省黄骅北部地区4个钻孔岩芯样品微体古生物学、孢粉地层学研究以及沉积构造与地球化学背景分析,讨论了该地区MIS3阶段以来海侵期与气候期对比、海侵层中潮坪与浅海沉积单元的判别、沉积作用对孢粉和海侵记录的影响。依据海相世系微体生物出现确定的海侵层,可分为滨岸浅海~河口湾、潮坪、泻湖、分支河道、边滩、滨海低地、河间地~洪泛盆地等不同环境;含有孔虫或广盐海相介形类的地层,除了局部河流进积~退积作用,尚不能排除风、水、鸟的搬运,包括风暴潮的影响,并非是与海水体积变化有关的海平面变化;海侵层中的潮坪~浅海沉积单元才与海水深度有关,其他海水之上形成的地层所见海相微体生物,是地壳沉降背景下风暴潮和其他动力搬运的埋葬群,与海面变化无关,甚至仅是在东部沿海大平原构造沉降背景下河口位置向陆地移动的结果;海侵的发生与海域的扩大以及夏季风强度增大,物源区植被状况好转,造成海侵层出现乔木花粉,但是为异地埋藏。一般说来,还原背景下的沉积地层孢粉记录丰富;弱氧化~弱还原背景下的沉积地层孢粉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出现孢粉丰富的特例,氧化背景下沉积地层孢粉更稀少,全新世大暖期结束于约5kaB.P.。沉积学研究,包括对同期异相和突发事件沉积作用的理解,对晚第四纪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阶段 黄骅北部地区 渤海湾西岸 海侵 古气候
下载PDF
冰消期海侵进程中南黄海潮流沙脊的演化模式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杨子赓 王圣洁 +2 位作者 张光威 李绍全 刘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共10页
南黄海东侧底形资料、浅地层剖面和 YSDP- 10 2钻孔揭示了冰消期海侵初期的古潮流沙脊群 ;南黄海QC2孔上部岩心又揭示了全新世中期的埋藏古潮流沙脊群 ;842 2柱状岩心补充了若干现代南黄海沙脊群——苏北岸外辐射状沙脊群的特征。根据 1... 南黄海东侧底形资料、浅地层剖面和 YSDP- 10 2钻孔揭示了冰消期海侵初期的古潮流沙脊群 ;南黄海QC2孔上部岩心又揭示了全新世中期的埋藏古潮流沙脊群 ;842 2柱状岩心补充了若干现代南黄海沙脊群——苏北岸外辐射状沙脊群的特征。根据 1 4 C测年、ESR测年及突变事件的分析 ,获得了不同时期沙脊形成的年代标尺 ,并获得以下结论 :(1)沙脊沉积在层序地层中属上海侵体系域 (U TST) ,其发育与海平面密切相关 ,最佳发育深度在- 2 0~ - 30 m水深范围内 ,很少有超过 - 40 m者。南黄海沙脊群随着陆架海侵进程自东向西跃迁 ,沙脊群广泛发育预示海平面的相对稳定或小幅度波动期 ;海平面急剧上升期实现了沙脊群的跃迁。南黄海沙脊演化可划分为 3期 :早期 (约 12~ 9ka)是据新仙女木期 (YD)的海平面波动 ,以南黄海东侧古潮流沙脊群为代表 ;中期 (约 6 .3~4ka)包括了中全新世高温期气候突然衰退事件 (MHCR)的海平面波动 ,南黄海中部 QC2孔揭露的埋藏潮流沙脊是这一期的代表 ;晚期为 2 ka至今的海平面缓慢波动期 ,以现代苏北岸外辐射沙脊群为代表。 (2 )潮流沙脊沉积物特征反映了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早期沙脊处于强动力作用下 ,随着海侵范围扩大 ,形成沙脊的动力条件愈来愈弱。(3)南黄海、东海与北黄海沙脊发育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消期 海侵进程 海平面变化 潮流沙脊 演化模式 黄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