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平湖地区平湖组海侵体系域潮控三角洲-潮坪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英辉 蔡华 +3 位作者 段冬平 荣乘锐 常吟善 徐清海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0,共8页
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岩性组合以三角洲-潮坪过渡相的砂、泥、煤薄互层为特征,由于沉积构造复杂、沉积微相类型多样,不同学者对沉积体系类型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制约了平湖... 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岩性组合以三角洲-潮坪过渡相的砂、泥、煤薄互层为特征,由于沉积构造复杂、沉积微相类型多样,不同学者对沉积体系类型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制约了平湖组勘探开发的进程。基于平湖组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厘定了平湖组一、二段海侵域P7层典型相类型及相标志,采用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方法提取了典型潮控三角洲地质形态,总结了西湖凹陷平湖组海侵域潮控三角洲典型沉积特征。研究区潮控三角洲砂体受潮汐改造作用强,发育典型双黏土层、再作用面、韵律层理、潮汐束等沉积构造;潮控三角洲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局部发育三角洲平原;海侵时期海平面快速上升,三角洲前缘受潮汐改造作用强,形成潮汐砂坝与潮汐水道为主的砂体,潮控三角洲侧边发育潮汐水道为主的砂体,潮汐砂坝与潮汐水道是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研究区潮控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建立为西湖凹陷平湖组滚动勘探开发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控三角洲 潮坪 沉积模式 海侵域 平湖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简析张夏组淹没——变浅型层序海侵体系域
2
作者 刘成如 《太原科技》 2008年第1期88-,90,共2页
具体分析了张夏组淹没—变浅型三级旋回层序的地层结构,对不同级别的旋回地层组成结构作了进一步介绍。
关键词 张夏组 旋回层序 海侵体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沉积演化与页岩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95
3
作者 郑和荣 高波 +2 位作者 彭勇民 聂海宽 杨斐然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5-656,共12页
通过录井、测井、地震、野外剖面与岩心资料的深入剖析,探讨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页岩段的沉积相与总有机碳的关系,预测页岩气有利勘探区。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一套20~268m厚的黑色页岩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沉积,在等时框架... 通过录井、测井、地震、野外剖面与岩心资料的深入剖析,探讨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页岩段的沉积相与总有机碳的关系,预测页岩气有利勘探区。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一套20~268m厚的黑色页岩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沉积,在等时框架内自下而上可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即SQ1与SQ2,它们分布稳定、可对比性好。下部层序(SQ1)的海侵体系域(TST)发育一套有利于页岩气形成的富有机质页岩,此时期呈现出"北面向次深海敞开、东西南三面受古陆围限、陆棚广布"的沉积格局,深水陆棚相广泛发育,面积为255 000 km2,平均厚度35 m。受海平面下降的影响,从下部层序至上部层序水体变浅,岩相从深水陆棚相黑色页岩向中—浅水陆棚相沙纹层理粉砂质页岩转变。岩相的发育受海平面升降、古陆、海底地形、物源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岩相类型有碳质或硅质或钙质页岩、纹层状页岩、生物扰动粉砂质页岩、沙纹层理的粉砂质页岩、块状砂岩或介壳灰岩薄夹层5类。研究表明,沉积相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具有内在的控制作用,高TOC含量页岩发育于深水陆棚相、中陆棚相和潟湖相中。目前,已有多口井在龙马溪组页岩获得工业气流,揭示了该区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综合分析认为涪陵—赤水—仁怀、威远—长宁、鄂西—渝东为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页岩气勘探的主要方向和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海侵体系 深水陆棚 岩相 下志留统 中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华北地台早二叠世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沉积模式与生烃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程克明 熊英 +1 位作者 马立元 李新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太原组煤中总硫含量比山西组煤高,太原组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以黄铁矿硫为主,山西组煤以硫酸盐硫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中,太原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高,且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惰性组平均含量低;山西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相对低,且其中的基质镜质体平均含量远低于太原组,惰性组平均含量却比太原组煤高。太原组煤的凝胶化指数值较大,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小;山西组煤则凝胶化指数值较小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大。从煤成烃角度出发,太原组煤系优于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应是华北地台最有利的生烃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体系 高位体系 煤沉积模式 煤显微组分 凝胶化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层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正良 武春英 +2 位作者 马占荣 任军峰 包洪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9,共10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奥陶纪马家沟期沉积及岩相古地理分析,首次系统厘定了马家沟组三级及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将马家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11个四级层序。重点针对产气层马五段开展了四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进而全面剖...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奥陶纪马家沟期沉积及岩相古地理分析,首次系统厘定了马家沟组三级及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将马家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11个四级层序。重点针对产气层马五段开展了四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进而全面剖析了沉积层序对马五段白云岩储层空间展布的控制作用:(1)海平面升降加上中央古隆起的隔挡作用,造成了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海退期为蒸发浓缩环境下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海侵期为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2)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导致了储层类型在纵向上的旋回性分布,海退期主要发育膏溶孔型白云岩储层,海侵期主要发育晶间孔型白云岩储层;(3)层序内部储层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海退沉积半旋回中,潮间含膏云坪为有利沉积微相;海侵沉积半旋回中,潮间藻屑滩为有利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沉积层序 海侵体系 高位体系 白云岩储层
下载PDF
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演化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川 李国蓉 +3 位作者 杨莹莹 解发川 董文玉 唐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采用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的综合识别分析,将川东南... 在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采用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的综合识别分析,将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进一步研究了涪陵地区层序格架内长兴组沉积相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从层序演化的角度研究了长兴组沉积时期礁滩体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TST)时期涪陵地区礁滩体不发育,高水位体系域(HST)时期礁滩体较发育;上部三级层序沉积时期礁滩体均有发育,TST时期礁滩体的发育规模明显小于HST时期的礁滩体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层序地层 沉积相演化 海侵体系 高水位体系 川东南涪陵地区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海敬 胡明毅 +1 位作者 喻高明 刘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为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详细介绍了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总体是在大的海退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岩,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每个... 为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详细介绍了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总体是在大的海退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岩,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对比发现有利的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Ⅱ的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飞四段的局限台地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渝东 飞仙关组 层序地层 海侵体系 高位体系
下载PDF
番禺低隆起古地貌恢复及有利储集体分布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利华 林畅松 +2 位作者 董伟 崔立叶 刘道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4,共5页
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地层去压实并进行古水深的校正,对番禺低隆起珠江组-韩江组的7个三级层序的古地貌进行了定量恢复,分为隆起区、缓坡带、陡坡带和沟槽区四大地貌单元。研究表明,断陷晚期研究区东南部的断裂坡折带和坳陷期... 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地层去压实并进行古水深的校正,对番禺低隆起珠江组-韩江组的7个三级层序的古地貌进行了定量恢复,分为隆起区、缓坡带、陡坡带和沟槽区四大地貌单元。研究表明,断陷晚期研究区东南部的断裂坡折带和坳陷期存在的北东向的隆起-缓坡坡折带或缓坡带对盆地的沉积体系域及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是低位域砂体的分布区域,相对隆起地区是海侵体系域、陆棚边缘体系域及高位域砂体的分布区域,沟槽区是有利的低位域砂体充填地区古隆起-缓坡坡折带或缓坡区、古断裂坡折带和沟槽区是该区最有利的非构造圈闭分布区;其次是隆起区,形成上超不整合地层圈闭和削蚀不整合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坡折带 低位 高位 海侵体系 陆棚边缘体系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
9
作者 张文 彭博 +1 位作者 何志强 袁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7-19,共3页
以野外露头剖面为主,结合钻测井资料,将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平均延续时间约为3.4 Ma。三级层序界面主要为Ⅱ型层序界面,表现为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也可表现为暴露溶蚀面,以界面下溶蚀缝洞及其方解石斑块... 以野外露头剖面为主,结合钻测井资料,将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平均延续时间约为3.4 Ma。三级层序界面主要为Ⅱ型层序界面,表现为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也可表现为暴露溶蚀面,以界面下溶蚀缝洞及其方解石斑块发育为特征;顶部为Ⅰ型层序界面,与东吴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叠合到一起,可表现为非均质、强烈的岩溶。受陆表海台地背景控制,在区内广大地区三级层序仅见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海侵体系域多表现为低能的台内洼地沉积,高水位体系域多表现为相对高能的生屑滩沉积。三级层序往往具有海侵体系域的厚度大于高水位体系域的厚度的特征,反映了三级层序海平面变化是一个缓慢海进—快速海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层序界面 海侵体系 高位体系
下载PDF
司马煤矿太原组下段成煤环境分析
10
作者 杨连超 《山西煤炭》 2020年第2期87-91,96,共6页
借助司马煤矿以往52个钻孔地层柱状图资料,综合分析太原组下段的岩性、沉积构造、动植物化石等沉积特征,在划分沉积相和地层层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该段成煤环境,取得了三点成果:识别出障壁岛(砂坝)、潟湖、潮坪3种沉积相和泥坪、泥炭坪2... 借助司马煤矿以往52个钻孔地层柱状图资料,综合分析太原组下段的岩性、沉积构造、动植物化石等沉积特征,在划分沉积相和地层层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该段成煤环境,取得了三点成果:识别出障壁岛(砂坝)、潟湖、潮坪3种沉积相和泥坪、泥炭坪2种亚相;潟湖和潮坪相区广布于全井田,障壁岛(砂坝)相区分布于井田的大部分范围,将该段细分为S1、S2、S3等3个四级层序、3个海侵体系域以及2个高位体系域;14、15号煤层均形成于海侵体系域,该段成煤环境属于"岛湖潮坪聚煤模式",形成于"潟湖后泥炭坪"。最后,从煤层赋存、硫分、水文地质三个方面探讨了成煤环境对开采的影响。该成果对司马煤矿未来开采14、15号煤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煤矿 太原组下段 成煤环境 海侵体系 岛湖潮坪聚煤模式 潟湖后泥炭坪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大坂塔格—一间房奥陶系剖面层序划分及特征
11
作者 段喜宏 《辽宁化工》 CAS 2014年第6期762-764,共3页
大坂塔格—一间房奥陶系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蓬莱坝组、鹰山组、一间房组、吐木休克组和良里塔格组。该剖面可以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层序中体系域发育不全,由TST和HST构成。海侵体系域岩石类型以暗色泥晶灰岩、泥质灰岩、泥晶藻灰岩为主... 大坂塔格—一间房奥陶系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蓬莱坝组、鹰山组、一间房组、吐木休克组和良里塔格组。该剖面可以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层序中体系域发育不全,由TST和HST构成。海侵体系域岩石类型以暗色泥晶灰岩、泥质灰岩、泥晶藻灰岩为主,发育水平层理及微波状层理,岩层厚度从中厚层状逐渐减至薄-纹层状。高水位体系域由一系列前积型的准层序组所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坂塔格——间房奥陶系剖面 高频层序 海侵体系 高水位体系
下载PDF
贵州省盘县晚二叠纪聚煤规律研究
12
作者 邵银川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第7期1-6,共6页
基于层序地层研究,区内聚煤作用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SQ1,SQ3,SQ4海侵体系域中,发育"根土岩—煤—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灰岩"序列。海侵作用早中期,较高的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相平衡,沉积了区域稳定分... 基于层序地层研究,区内聚煤作用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SQ1,SQ3,SQ4海侵体系域中,发育"根土岩—煤—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灰岩"序列。海侵作用早中期,较高的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相平衡,沉积了区域稳定分布的厚煤层6,14和29号煤层,最大海泛面附近的煤层较薄甚至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统 层序地层 海侵体系 聚煤规律 盘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