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陆表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海侵过程成煤特点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增学 魏久传 韩美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2-368,共7页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华北陆表海盆地的高频海平面变化 ,是盆地充填和聚煤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 ,因而形成了旋回结构十分清楚的含煤层序。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分析技术 ,研究了鲁西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华北陆表海盆地的高频海平面变化 ,是盆地充填和聚煤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 ,因而形成了旋回结构十分清楚的含煤层序。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分析技术 ,研究了鲁西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识别和划分了中长期和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表明 ,突发性的海侵事件对陆表海盆地聚煤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海侵过程成煤为鲁西煤聚积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 海侵过程成煤 基准面旋回
下载PDF
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微观沉积特征及成煤探讨 被引量:19
2
作者 吕大炜 李增学 +5 位作者 王东东 刘海燕 贾强 王平丽 于得明 吴晓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3-640,共8页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地球化学等多技术手段,结合比较分析法的思路,分析了事件型海侵的特点和海侵事件沉积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海侵事件沉积组合为区域对比性强、具沉积时间连续性与相序间断性的暴露沉积—煤层—灰...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地球化学等多技术手段,结合比较分析法的思路,分析了事件型海侵的特点和海侵事件沉积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海侵事件沉积组合为区域对比性强、具沉积时间连续性与相序间断性的暴露沉积—煤层—灰岩组合,其关键沉积学特征是煤层底板的暴露沉积。海侵事件组合灰岩的古生化石个体小、破碎强烈等特征表现为高能量水体运动等环境,孢粉表现为低含量的单缝孢和裸子植物及高含量的三缝孢。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暴露沉积为陆相环境,煤层中的微量元素表现为海相主要原因是由于泥炭沼泽覆于深水后受海水影响所致。海侵事件成煤与海侵过程成煤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盆地属性差异,即海侵事件成煤形成于陆表海盆地之中,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形成于具有缓坡的边缘海盆地,第二,成煤原理存在着差异,海侵事件成煤强调的是成煤前海侵未发生前的碎屑体系废弃而发育大量泥炭沼泽且被后期突发性海侵终止,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强调的是泥炭沼泽发育于滨海的活动碎屑体系并终止于后期的缓慢海平面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盆地 突发性(事件型)海侵 海侵事件成煤 海侵过程成煤
下载PDF
植物生态学方法在沉积环境恢复中的应用:以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为例
3
作者 马琼 乔培军 +1 位作者 于强 邵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53,共13页
新生代早期是南海北部古地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陆到海的转变,通过植物生态学方法准确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对本地区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代表性钻井样品,通过孢粉藻类分... 新生代早期是南海北部古地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陆到海的转变,通过植物生态学方法准确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对本地区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代表性钻井样品,通过孢粉藻类分析,揭示古近纪海侵过程。研究表明:早中始新世文昌组沉积时期,白云凹陷为未受海侵影响的河湖相环境;晚始新世恩平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为浅海相环境,海相沟鞭藻大量出现,凹陷南部隆起带早期为河湖相环境,晚期变为海陆过渡相环境,凹陷西北部为大型河流三角洲相环境;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以陆坡深水环境为主,凹陷西北部及南部为海陆过渡相,西北部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早中新世,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南海扩张轴发生转向,整个白云凹陷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坡深海环境。综上,海侵最早发生在白云凹陷的东部和东南部,呈由东向西的推进,西部海侵发生时间最晚,这一过程与南海洋壳从东向西逐步打开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古近纪 海侵过程 沉积环境 植物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不同成煤理论的含煤地层层序划分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大炜 李增学 +2 位作者 魏久传 刘海燕 吴立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6,66,共9页
为明确煤层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作用,在分析陆相成煤模式、海侵过程成煤理论、海侵事件成煤理论、幕式成煤理论以及不同体系域成煤理论共5种成煤模式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提炼出不同... 为明确煤层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作用,在分析陆相成煤模式、海侵过程成煤理论、海侵事件成煤理论、幕式成煤理论以及不同体系域成煤理论共5种成煤模式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提炼出不同成煤理论的立论基础、成煤特点、煤层成因以及发生背景等多方面的特征,总结出不同成煤理论下煤层层序划分的原理。结果表明,不同成煤理论的分析应该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将华北地区太原西山含煤层沉积划分为8个3级层序,其中陆表海沉积序列可以划分出5个二元结构的三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地层层序 陆相成煤 海侵过程成煤 海侵事件成煤 幕式成煤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储层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施振生 朱筱敏 +1 位作者 张亚雄 金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4-800,共17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资源丰富,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共存,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储层控制了天然气资源时空分布和富集。随着天然气勘探不断深入,沉积储层研究不仅体现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而且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建立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资源丰富,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共存,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储层控制了天然气资源时空分布和富集。随着天然气勘探不断深入,沉积储层研究不仅体现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而且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建立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确定了前陆盆地对称型和不完全对称型结构层序地层样式及演化模式。四川盆地马鞍塘组—须家河组三段(须三段)为海相沉积,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须家河组六段(须六段)为陆相沉积,但仍受到海侵作用的影响。马鞍塘组主要发育礁滩相、潟湖相、潮坪相和三角洲相,小塘子组主要发育障壁砂坝-潟湖沉积,盆地周缘发育小型三角洲。川西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须三段主要发育滨海-三角洲沉积,须五段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晚三叠世四川盆地存在秦岭古陆、大巴山古陆、松潘-甘孜褶皱带(古龙门山)、康滇古陆和江南(雪峰)古陆等5大物源区,不同物源区的物源性质、影响范围和程度均存在巨大差异。整体上,须二段-须三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其他方向物源影响范围相对较小。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储层,压实作用造成本地区砂岩原生孔隙度大幅度减小,Ⅱ期和Ⅲ期石英加大进一步减小原生孔隙,封闭的地下流体环境是储层保持致密化的又一原因。须家河组甜点储层的形成受沉积微相、溶蚀作用,绿泥石衬边和裂缝控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为有利沉积微相。近年来,浅水三角洲研究和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浅水三角洲、细粒沉积学及沉积机理、沉积过程模拟、细粒沉积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海侵过程 细粒沉积 致密储层 沉积体系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单元划分及其聚煤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大炜 魏欣伟 +1 位作者 刘海燕 刘彬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7,共4页
基于陆表海盆地演化的背景、沉积特征和古地理分布,研究认为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起伏不平,并将其古地貌分成3级:一级地形起伏单元位于环阴山南麓地区,主要以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等陆相—过渡相为主,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 基于陆表海盆地演化的背景、沉积特征和古地理分布,研究认为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貌起伏不平,并将其古地貌分成3级:一级地形起伏单元位于环阴山南麓地区,主要以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等陆相—过渡相为主,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二级地形起伏单元分布最为广泛,主要由障壁—泻湖和潮坪沉积体系组成,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三级地形起伏单元为整个板块最低处最先接受海侵的区域,主要以台地相为主,形成的层序可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单元的聚煤规律。结果表明:一级地形起伏单元易形成分布局限的厚煤层,为高水位体系域成煤;二级地形起伏单元易形成分布广泛的海侵体系域薄煤层,根据古地理特征及煤层沉积组合特征可区分出海侵事件成煤和海侵过程成煤;三级地形起伏单元由于海水占据时间较长,不易形成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古地貌单元 海侵过程成煤 海侵事件成煤 陆表海盆地 聚煤规律 华北板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