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村人”研究学术史梳理及民族志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符昌忠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4-43,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神父萨维纳对Ong-Be"翁贝"人的考察,揭开了学术界对海南"村人"研究的序幕,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此后国内外学者对琼北"村人"的语言及其来源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产生了一些争议性的观点...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神父萨维纳对Ong-Be"翁贝"人的考察,揭开了学术界对海南"村人"研究的序幕,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此后国内外学者对琼北"村人"的语言及其来源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产生了一些争议性的观点,也积累了一些研究材料。琼西"村人"则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民族大调查中发现的人群,有关学者也做了一些相关的语言及族群来源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文献述评,梳理学界对海南"村人"研究的学术史,针对该研究领域的不足提出需要开展民族志研究,及开展"村人"民族志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村人”
学术史梳理
民族志研究
社会意义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宗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以海南临高“村人”为例
2
作者
李毓
阚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连接国家与地方的文化纽带。通过对海南临高吴氏宗族文化实践及其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进行阐释,认为吴氏宗族在祖先崇拜中对博学的尊崇,族谱修订仪式中基于学识的宗族地位和身份确立,宗族教育中基...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连接国家与地方的文化纽带。通过对海南临高吴氏宗族文化实践及其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进行阐释,认为吴氏宗族在祖先崇拜中对博学的尊崇,族谱修订仪式中基于学识的宗族地位和身份确立,宗族教育中基于道德伦理、礼俗互动的宗族惩戒和表彰,以及冼夫人信仰文化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突出展现的是重教兴学、崇德、行善、互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在吴氏宗族文化体系中,宗族成员的祭祀仪式和宗族制度体现出对国家的心理认同、情感维系和互助、共治观念,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从古代儒学观念嵌入下的民族交往,到冼夫人信仰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建构,再到临高“村人”文化体系的形成,体现了中原文化和地方多元民族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的外推动力。正是在内外合力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铸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化
礼仪秩序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海南“村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宗族、礼仪与国家:对琼北“村人”公期文化的探索
3
作者
阚康
李毓
符昌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宗族组织是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地方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聚焦于海南“村人”群体冯氏宗族的“公期”文化,剖析其文化的传统与时代性特征,在宗族礼仪所蕴含的历史元素中,基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而产生的忠孝观、秩...
宗族组织是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地方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聚焦于海南“村人”群体冯氏宗族的“公期”文化,剖析其文化的传统与时代性特征,在宗族礼仪所蕴含的历史元素中,基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而产生的忠孝观、秩序观、交往观等;并立足于新时代背景,升华其文化观念,最终对文化维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识
宗族
礼仪
海南“村人”
群体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村人”研究学术史梳理及民族志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符昌忠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4-4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海南‘村人’的村落民族志研究”(项目编号:19ADD029)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国家级重大培育项目“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粤琼民族语言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014G WXM022)。
文摘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神父萨维纳对Ong-Be"翁贝"人的考察,揭开了学术界对海南"村人"研究的序幕,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此后国内外学者对琼北"村人"的语言及其来源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产生了一些争议性的观点,也积累了一些研究材料。琼西"村人"则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民族大调查中发现的人群,有关学者也做了一些相关的语言及族群来源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文献述评,梳理学界对海南"村人"研究的学术史,针对该研究领域的不足提出需要开展民族志研究,及开展"村人"民族志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
海南“村人”
学术史梳理
民族志研究
社会意义
学术价值
Keywords
Hainan"Ong-be"
academic genealogy
ethnographic research
social significance
academic value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宗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以海南临高“村人”为例
2
作者
李毓
阚康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南‘村人’的村落民族志研究”(19ADD029)。
文摘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连接国家与地方的文化纽带。通过对海南临高吴氏宗族文化实践及其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进行阐释,认为吴氏宗族在祖先崇拜中对博学的尊崇,族谱修订仪式中基于学识的宗族地位和身份确立,宗族教育中基于道德伦理、礼俗互动的宗族惩戒和表彰,以及冼夫人信仰文化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突出展现的是重教兴学、崇德、行善、互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在吴氏宗族文化体系中,宗族成员的祭祀仪式和宗族制度体现出对国家的心理认同、情感维系和互助、共治观念,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从古代儒学观念嵌入下的民族交往,到冼夫人信仰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建构,再到临高“村人”文化体系的形成,体现了中原文化和地方多元民族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的外推动力。正是在内外合力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铸牢。
关键词
宗族文化
礼仪秩序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海南“村人”
Keywords
clan culture
rule by rites
interaction,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Hainan"Cun Ren"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宗族、礼仪与国家:对琼北“村人”公期文化的探索
3
作者
阚康
李毓
符昌忠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南‘村人’的村落民族志研究”(19ADD029)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人才引进启动项目“非遗旅游背景下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2021SDKYB085)
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非遗名片与文化共同体构建——以岭南文化影像档案数字化平台为例”(pdjh2022b0304)。
文摘
宗族组织是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地方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聚焦于海南“村人”群体冯氏宗族的“公期”文化,剖析其文化的传统与时代性特征,在宗族礼仪所蕴含的历史元素中,基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而产生的忠孝观、秩序观、交往观等;并立足于新时代背景,升华其文化观念,最终对文化维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思考。
关键词
国家意识
宗族
礼仪
海南“村人”
群体
中国式现代化
Keyword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clan
ritual
the"villager"group in Hainan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C953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村人”研究学术史梳理及民族志研究的意义
符昌忠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宗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以海南临高“村人”为例
李毓
阚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宗族、礼仪与国家:对琼北“村人”公期文化的探索
阚康
李毓
符昌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