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野猪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
29
1
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1 位作者
宋延龄
曾治高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对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猪偏好选择低平地热带草原和灌丛草地,通常选择草本植物高、草本生物量大、草本覆盖度高、灌木矮小、1m以下当年枝比例高、隐蔽程度相对较低、接近水源的地点...
对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猪偏好选择低平地热带草原和灌丛草地,通常选择草本植物高、草本生物量大、草本覆盖度高、灌木矮小、1m以下当年枝比例高、隐蔽程度相对较低、接近水源的地点作为取食地,而选择灌木高大且密度高、灌木覆盖度高、草本植物高、隐蔽程度好、接近水源和远离人为干扰的地点作为卧息地。在雨季,野猪卧息地的灌木覆盖度和隐蔽度均比旱季高,而取食地的草本生物量也比旱季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取食地第Ⅰ主成分的贡献率达35.51%,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有乔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覆盖度、1m以下当年枝比例、草本覆盖度和隐蔽级;卧息地第Ⅰ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9.57%,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出现在灌木高度、灌木覆盖度、1m以下当年枝比例、草本高度、草本覆盖度、草本生物量、距水源距离和隐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生境选择
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考察初报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振生
滕丽微
+3 位作者
宋延龄
李善元
符运南
曾治高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9,共7页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采用晨昏沿样带观察及用鸟网捕捉的方法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本次考察共记录鸟类 75种 ,分属于 12目 30科 ,加上以往文献记载 ,该地区总计有鸟类 13目 36科 92种 ,约占全国...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采用晨昏沿样带观察及用鸟网捕捉的方法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本次考察共记录鸟类 75种 ,分属于 12目 30科 ,加上以往文献记载 ,该地区总计有鸟类 13目 36科 92种 ,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 6 97%。其中东洋界鸟类 71种 ,古北界鸟类 4种 ,广布种 17种 ;繁殖鸟类 6 5种 (包括留鸟和夏候鸟 ) ,冬候鸟和旅鸟 2 3种 ,居留期不清或迷鸟 4种。该区域有许多被保护的鸟类 ,其中BirdstoWatch收录 2种 ,CITES收录 5种 ,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 10种 ,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鸟类资源
热带稀树灌丛草原
鸟类多样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栗鸮的繁殖
被引量:
1
3
作者
毕肖峰
《野生动物》
2003年第4期43-43,共1页
栗鸮(Phodilus badius)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夜行性森林号鸟类,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在中国主要分布干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及海南岛。有关其繁殖习性,国外只有Ail等人在印度进行了一些研究,国内仅记载其营巢于树洞。每窝产卵3~...
栗鸮(Phodilus badius)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夜行性森林号鸟类,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在中国主要分布干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及海南岛。有关其繁殖习性,国外只有Ail等人在印度进行了一些研究,国内仅记载其营巢于树洞。每窝产卵3~4枚,2002年3月11日大田保护区工作人员报告说。有一只猫头鹰在其居住哨所的厨房内停留,不肯离去。笔者随即赶去,鉴定其为一只粟鸮,并对它进行观察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栗鸮
夜行性森林号鸟类
国家二级重点
保护
鸟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大田保护区内赤麂的种群数量和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3 位作者
宋延龄
曾治高
李善元
林贤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20 0 1年10月至2 0 0 2年9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和在不同生境类型分层抽样进行网捕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赤麂种群的数量、年龄结构、群体大小和组成等。结果显示,赤麂主要生活在落叶季雨林和有刺灌丛中,种群数量为7...
20 0 1年10月至2 0 0 2年9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和在不同生境类型分层抽样进行网捕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赤麂种群的数量、年龄结构、群体大小和组成等。结果显示,赤麂主要生活在落叶季雨林和有刺灌丛中,种群数量为716 13±4 7 6 2只,种群密度为5 4 5±3 6只/km2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倒三角形,成体最多,占6 2 5 0 % ,亚成体占2 8 85 % ,幼体最少,占9 6 2 %。成年个体的雌雄性比是1 32∶1 0 0 ,亚成体为1 5 0∶1 0 0 ,幼体是1 5 0∶1 0 0。群平均大小为1 32只,其中独居个体最多,占总观察次数的6 8 31% ;2只群次之,占31 15 % ;3只群最少,占0 5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数量
赤麂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2002年9月
特征
年龄结构
2001年
分层抽样
生境类型
直接观察
群体大小
种群密度
雌雄性比
亚成体
季雨林
三角形
幼体
个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
被引量:
8
5
作者
袁玲
张春兰
+4 位作者
张海
符运南
张才有
林贤梅
胡慧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2-657,共6页
原鸡Gallus gallus在繁殖期的日常活动趋向于以夜栖地为中心,因此夜栖地的研究对原鸡的繁殖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5月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原鸡的夜栖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5个夜...
原鸡Gallus gallus在繁殖期的日常活动趋向于以夜栖地为中心,因此夜栖地的研究对原鸡的繁殖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5月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原鸡的夜栖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5个夜栖地。结果表明:1)原鸡在繁殖期多结成2~6只(3.3±1.5,n=13)的繁殖群,在同一棵树或邻近几棵树上集群夜栖;2)落叶季雨林和灌丛草地是原鸡繁殖期夜栖的主要植被类型;3)原鸡多以小刺竹Bambusa bambos作为夜栖树,占53.3%,其次是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占20.0%;4)原鸡倾向于选择灌木生长茂密、地面草本稀疏的生境作为夜栖地,并栖息在胸径均值为8.4cm±3.5cm的乔木或灌木的枝条上,栖枝均高为4.4m±0.8m;5)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原鸡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栖树高、栖枝高度、栖树胸径、栖枝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栖枝下方盖度和栖枝上方盖度。据此分析认为:繁殖期原鸡警惕性高,夜栖地多选择易于隐蔽和转移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鸡
繁殖期
夜栖地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发现褐耳鹰繁育幼鸟
6
作者
吴冠糆
曾庆羚
+2 位作者
许誉馨
饶晓东
王合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1-812,共2页
2023年5月19日,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05′~19°17′N,108°47′~108°49′E,海拔34 m)记录到处于育幼阶段的褐耳鹰(Accipiter badius)1繁殖巢。巢中有3只幼鸟,头部为灰白色,颊部灰色而缀有棕色,背部褐色,腹...
2023年5月19日,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05′~19°17′N,108°47′~108°49′E,海拔34 m)记录到处于育幼阶段的褐耳鹰(Accipiter badius)1繁殖巢。巢中有3只幼鸟,头部为灰白色,颊部灰色而缀有棕色,背部褐色,腹部白色并镶有棕色斑点。虹膜呈黄色,喙部为黑色,脚和趾均为黄色,爪为黑色(图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刘阳等2021),确认为褐耳鹰。利用红外相机对巢进行监测,获得2 d连续监测数据,共拍摄到照片144张,视频5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鸟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颊部
红外相机
褐耳鹰
原文传递
题名
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野猪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
29
1
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宋延龄
曾治高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170166)
文摘
对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猪偏好选择低平地热带草原和灌丛草地,通常选择草本植物高、草本生物量大、草本覆盖度高、灌木矮小、1m以下当年枝比例高、隐蔽程度相对较低、接近水源的地点作为取食地,而选择灌木高大且密度高、灌木覆盖度高、草本植物高、隐蔽程度好、接近水源和远离人为干扰的地点作为卧息地。在雨季,野猪卧息地的灌木覆盖度和隐蔽度均比旱季高,而取食地的草本生物量也比旱季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取食地第Ⅰ主成分的贡献率达35.51%,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有乔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覆盖度、1m以下当年枝比例、草本覆盖度和隐蔽级;卧息地第Ⅰ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9.57%,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出现在灌木高度、灌木覆盖度、1m以下当年枝比例、草本高度、草本覆盖度、草本生物量、距水源距离和隐蔽级。
关键词
野猪
生境选择
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Wild Boar (Sus scrofa)
Habitat selection
Hainan Datian Reserve
分类号
S863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考察初报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振生
滕丽微
宋延龄
李善元
符运南
曾治高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9,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方向性创新资助项目
文摘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采用晨昏沿样带观察及用鸟网捕捉的方法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本次考察共记录鸟类 75种 ,分属于 12目 30科 ,加上以往文献记载 ,该地区总计有鸟类 13目 36科 92种 ,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 6 97%。其中东洋界鸟类 71种 ,古北界鸟类 4种 ,广布种 17种 ;繁殖鸟类 6 5种 (包括留鸟和夏候鸟 ) ,冬候鸟和旅鸟 2 3种 ,居留期不清或迷鸟 4种。该区域有许多被保护的鸟类 ,其中BirdstoWatch收录 2种 ,CITES收录 5种 ,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 10种 ,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收录
关键词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鸟类资源
热带稀树灌丛草原
鸟类多样性
Keywords
Hainan Dati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vian resource
Tropical shrub savanna
A vian species diversity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栗鸮的繁殖
被引量:
1
3
作者
毕肖峰
出处
《野生动物》
2003年第4期43-43,共1页
文摘
栗鸮(Phodilus badius)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夜行性森林号鸟类,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在中国主要分布干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及海南岛。有关其繁殖习性,国外只有Ail等人在印度进行了一些研究,国内仅记载其营巢于树洞。每窝产卵3~4枚,2002年3月11日大田保护区工作人员报告说。有一只猫头鹰在其居住哨所的厨房内停留,不肯离去。笔者随即赶去,鉴定其为一只粟鸮,并对它进行观察记录。
关键词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栗鸮
夜行性森林号鸟类
国家二级重点
保护
鸟类
分类号
Q959.733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大田保护区内赤麂的种群数量和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宋延龄
曾治高
李善元
林贤梅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0 170 166)
文摘
20 0 1年10月至2 0 0 2年9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和在不同生境类型分层抽样进行网捕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赤麂种群的数量、年龄结构、群体大小和组成等。结果显示,赤麂主要生活在落叶季雨林和有刺灌丛中,种群数量为716 13±4 7 6 2只,种群密度为5 4 5±3 6只/km2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倒三角形,成体最多,占6 2 5 0 % ,亚成体占2 8 85 % ,幼体最少,占9 6 2 %。成年个体的雌雄性比是1 32∶1 0 0 ,亚成体为1 5 0∶1 0 0 ,幼体是1 5 0∶1 0 0。群平均大小为1 32只,其中独居个体最多,占总观察次数的6 8 31% ;2只群次之,占31 15 % ;3只群最少,占0 5 5 % ;
关键词
种群数量
赤麂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2002年9月
特征
年龄结构
2001年
分层抽样
生境类型
直接观察
群体大小
种群密度
雌雄性比
亚成体
季雨林
三角形
幼体
个体
Keywords
Indian muntjac (Muntiacus muntjak)
Population density
Age structure
Sex ratio
Group size and composition
分类号
Q959.838 [生物学—动物学]
Q959.842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
被引量:
8
5
作者
袁玲
张春兰
张海
符运南
张才有
林贤梅
胡慧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2-657,共6页
文摘
原鸡Gallus gallus在繁殖期的日常活动趋向于以夜栖地为中心,因此夜栖地的研究对原鸡的繁殖和保育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2~5月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原鸡的夜栖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5个夜栖地。结果表明:1)原鸡在繁殖期多结成2~6只(3.3±1.5,n=13)的繁殖群,在同一棵树或邻近几棵树上集群夜栖;2)落叶季雨林和灌丛草地是原鸡繁殖期夜栖的主要植被类型;3)原鸡多以小刺竹Bambusa bambos作为夜栖树,占53.3%,其次是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占20.0%;4)原鸡倾向于选择灌木生长茂密、地面草本稀疏的生境作为夜栖地,并栖息在胸径均值为8.4cm±3.5cm的乔木或灌木的枝条上,栖枝均高为4.4m±0.8m;5)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原鸡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栖树高、栖枝高度、栖树胸径、栖枝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栖枝下方盖度和栖枝上方盖度。据此分析认为:繁殖期原鸡警惕性高,夜栖地多选择易于隐蔽和转移的生境。
关键词
原鸡
繁殖期
夜栖地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Gallus gall jabouillei
breeding season
roosting site
Dati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of Hainan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发现褐耳鹰繁育幼鸟
6
作者
吴冠糆
曾庆羚
许誉馨
饶晓东
王合升
机构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
海口市智慧林业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1-812,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800320,32360250)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No.320RC506)
2024年中央林业草原保护恢复资金项目(大田国家自然保护区2024年海南坡鹿种群及其栖息地监测)。
文摘
2023年5月19日,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05′~19°17′N,108°47′~108°49′E,海拔34 m)记录到处于育幼阶段的褐耳鹰(Accipiter badius)1繁殖巢。巢中有3只幼鸟,头部为灰白色,颊部灰色而缀有棕色,背部褐色,腹部白色并镶有棕色斑点。虹膜呈黄色,喙部为黑色,脚和趾均为黄色,爪为黑色(图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刘阳等2021),确认为褐耳鹰。利用红外相机对巢进行监测,获得2 d连续监测数据,共拍摄到照片144张,视频55个。
关键词
幼鸟
海南
大田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颊部
红外相机
褐耳鹰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野猪的生境选择
滕丽微
刘振生
宋延龄
曾治高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考察初报
刘振生
滕丽微
宋延龄
李善元
符运南
曾治高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栗鸮的繁殖
毕肖峰
《野生动物》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南大田保护区内赤麂的种群数量和特征
滕丽微
刘振生
宋延龄
曾治高
李善元
林贤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海南原鸡繁殖期夜栖地的选择
袁玲
张春兰
张海
符运南
张才有
林贤梅
胡慧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南发现褐耳鹰繁育幼鸟
吴冠糆
曾庆羚
许誉馨
饶晓东
王合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