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寄生功能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宝乾 苏璐 +4 位作者 彭正强 金启安 温海波 何杏 刘衍超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的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 【目的】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的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无营养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的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的寄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织蛾 功能反应 周氏啮小蜂 海南种群
下载PDF
香港斗鱼海南种群的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
2
作者 张清凤 申志新 +4 位作者 李帆 李芳远 刘明中 蔡杏伟 李高俊 《生物资源》 CAS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香港斗鱼(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是一种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Macropodus)的淡水鱼,记录于我国香港、广东等地,分布稀少。本研究通过线粒体COI、Cytb及16S rRNA基因对海南万泉河水系发现的疑似香港斗鱼进行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 香港斗鱼(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是一种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Macropodus)的淡水鱼,记录于我国香港、广东等地,分布稀少。本研究通过线粒体COI、Cytb及16S rRNA基因对海南万泉河水系发现的疑似香港斗鱼进行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基于3种基因的比对鉴定显示,该斗鱼和香港斗鱼广东鹤山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近,海南万泉河水系发现的斗鱼为香港斗鱼海南种群。本文中几种斗鱼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136~0.238,大于香港斗鱼海南种群种内遗传距离(0.000~0.006(COI))的10倍,与10倍理论一致,满足物种的有效鉴定。香港斗鱼不同地理种群之间遗传差异明显,海南种群和广东鹤山种群之间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36。NJ进化树也显示,香港斗鱼海南种群和香港斗鱼广东种群聚为一支,接着与红鳍斗鱼(M.erythropteru)聚为一支,再与叉尾斗鱼(M. opercularis)聚为一支,最后与圆尾斗鱼(M. chinensis)聚为一支。本文为海南岛香港斗鱼种群的首次研究报道,有关结果将为我国香港斗鱼的演化和保护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斗鱼 海南种群 分子鉴定 亲缘关系
原文传递
斑节对虾两个野生种群RAPD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康 杜晓东 叶富良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斑节对虾 RAPD 多态性 海南种群 泰国种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