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
1
作者 王如 廖立国 +3 位作者 彭文成 吴彪 杨佳 农寿千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4期77-80,83,共5页
[目的]对海南粗榧栖息地进行详尽调查和综合分析。[方法]综合历史文献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海南粗榧的分布、生境以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海南粗榧主要分布范围为108°59′28″~109°42... [目的]对海南粗榧栖息地进行详尽调查和综合分析。[方法]综合历史文献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海南粗榧的分布、生境以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海南粗榧主要分布范围为108°59′28″~109°42′28″E,18°42′42″~19°09′54″N;温度和光照条件是影响海南粗榧分布的主要因素,水分条件次之;此外,海南粗榧在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分布群落均呈现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结论]研究阐明了海南粗榧的地理分布范围、生境以及群落特征,为理解海南粗榧的生境特点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结果将为海南粗榧的生存繁育和群落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地理分布 生境特点 主要群落 生长繁育
下载PDF
不同种群中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向志强 付永川 +1 位作者 刘玉成 杜道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通过变异系数和性状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了海南粗榧在坝王岭等5个种群内和种群间不同形态变异以及形态总体变异。结果表明:①海南粗榧营养器官性状比生殖器官性状变异大;枝性状组中,分枝角度变异较小;叶性状组中,叶数量变异较大... 通过变异系数和性状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了海南粗榧在坝王岭等5个种群内和种群间不同形态变异以及形态总体变异。结果表明:①海南粗榧营养器官性状比生殖器官性状变异大;枝性状组中,分枝角度变异较小;叶性状组中,叶数量变异较大;球果、种子生物量变异都大于它们的其它性状。②在5个种群内,同一性状变异幅度基本相同。③同一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变异基本接近。④不同性状在种群间存在差异,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种群 形态变异 变异系数
下载PDF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mannii Hook.f.)化学元素含量及变异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道林 苏杰 +3 位作者 郭力华 舒火明 付永川 向志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利用变异系数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海南坝王岭等五个海南粗榧群体植株及其不同器官的 C、H、N、K等15种化学元素分布及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f.)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总体呈 Ca>K型 ,但枝... 利用变异系数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海南坝王岭等五个海南粗榧群体植株及其不同器官的 C、H、N、K等15种化学元素分布及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f.)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总体呈 Ca>K型 ,但枝、茎、根、种子等不同器官却表现为 K>Ca型 ;2 )海南粗榧群体内各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 ,但群体内和群体间基本无显著差异 ;3)海南粗榧不同群体同一器官间元素含量相对稳定 ,变异系数不太大 ,群体不同器官间则呈现显著甚至极显著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化学元素 含量 变异 三尖杉科
下载PDF
不同种群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向志强 刘玉成 杜道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采用垂直板型凝胶电泳技术 ,对海南粗榧 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海南粗榧遗传多样性水平低 ,多态位点比率 P=0 .3 3 ,等位基因平均数 A=1 .3 3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He=0 .1 3 5 ,观察杂合度 Ho=0 .1 3 9。
关键词 种群 海南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k.f.)5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向志强 刘玉成 杜道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220-224,共5页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海南粗榧 5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表明 :海南粗榧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多态位点比率 P=0 .33,等位基因平均数 A=1 .3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H e=0 .1 35,观察杂合度为 H o=0 .1 3...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海南粗榧 5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表明 :海南粗榧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多态位点比率 P=0 .33,等位基因平均数 A=1 .3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H e=0 .1 35,观察杂合度为 H o=0 .1 39。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 ,基因分化系数 Gst=0 .1 2 3,种群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的均值分别为 0 .971 9、0 .0 2 88。黎母山种群与其它种群分化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遗传多样性 种群分化
下载PDF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不同种群表型结构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向志强 刘玉成 张欣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21,共4页
The key characters of the five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Cephalotaxus mannii have been analyzed.No differenti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other four populations except the case of the Mt.Diaoluo population.
关键词 海南 种群表型结构 数量分析 种群分化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群落树种组成与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如 农寿千 +3 位作者 彭文成 吴彪 杨佳 廖立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1-1749,共9页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野外分布稀少,自然更新能力弱,加之受到人类砍伐的严重威胁,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为探明海南粗榧所在群落树种组成与种间关系,分析其种群濒危机制,创造海南粗榧种群恢复的适宜生境,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野外分布稀少,自然更新能力弱,加之受到人类砍伐的严重威胁,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为探明海南粗榧所在群落树种组成与种间关系,分析其种群濒危机制,创造海南粗榧种群恢复的适宜生境,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通过在野外实地调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粗榧群落样地的基础上,对群落伴生树种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方差比率法(Rv)、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Pearson相关系数(rp)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对海南粗榧群落16种常见树种的总体关联性、种间联结显著性及关联强度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20 m×20 m样地中,共发现乔木树种44科78属105种;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为主,占总科数的65.9%;16种常见树种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关联(Rv=0.534,统计量W=4.27),物种的独立性较强;χ^(2)检验结果表明负关联种对数(41对)多于正关联种对(33对),群落中无显著关联种对;AC>0.67的种对9对,PC>0.75的种对7对,大多数树种间联结性较弱,海南粗榧仅与短药蒲桃存在显著正关联(P=0.018);相关性检验rp与rs显示显著负关联种对多于显著正关联种对,海南粗榧与药用狗牙花呈显著负相关(P=0.027),绝大多数种对不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海南粗榧群落整体结构较为松散,物种可能存在较为频繁更迭,群落尚处不稳定阶段,海南粗榧趋于独立存活。为缓解海南粗榧种群存在的衰退现象,应对其个体采取就地保护措施,适当改造群落生境,进行人工补植,扩大其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种间联结 国家公园 伴生树种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基于冠层图像的海南粗榧苗期生长状态无损监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石蒙蒙 王雪峰 +4 位作者 袁莹 陈飞飞 黄川腾 王鹏 陈星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81-2192,共12页
【目的】海南粗榧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利用冠层图像无损估测叶绿素含量和生长状况,可对生长受限制的幼苗进行诊断预警,为精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设计,于2021—2022年在海口市云龙镇进行盆栽试验,试验材... 【目的】海南粗榧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利用冠层图像无损估测叶绿素含量和生长状况,可对生长受限制的幼苗进行诊断预警,为精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设计,于2021—2022年在海口市云龙镇进行盆栽试验,试验材料为一年生粗榧幼苗。3个因素包括灌溉量(W)、透光率(S)和氮肥施用量(N),为使海南粗榧幼苗生长呈现较大差异,各因素水平相差较大,3个灌溉量分别为2500、5000、7500 mL;3个相对透光率分别为30%、10%、5%;3个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5、10 g/plant。在幼苗处理一个月后开始测量幼苗基径、株高、冠长、侧枝长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每两个月测定一次,共7次。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比较结果差异显著性较低的为幼苗生长不适宜环境,记为0,否则记为1。每个处理选3株代表性幼苗获取冠层图像,然后进行图像分割,提取颜色特征参数作为自变量构建分类模型,以诊断该环境是否适宜生长。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和逐步回归(SR,stepwise regression)模型,同时将二分类转换为哑变量加入模型,估测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结果】光照(透光率)和灌溉量对海南粗榧幼苗的生长影响显著,氮肥用量影响不显著,且3个因素间无明显交互效应。海南粗榧生长过程中的SPAD值与各生长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冠层图像中的颜色参数也呈显著相关。在低透光率和高灌溉量环境下海南粗榧生长发育迟缓,为不适宜生长环境。依据海南粗榧生长指标间的多重比较结果,将幼苗分别标记为不宜环境和适宜环境的幼苗样本。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模型能较好的判别处于不宜环境下的幼苗(假阳性率为14%);PLSR和SR模型对SPAD值都有较好的估测效果,但PLSR模型较SR模型适应能力更强,且PLSR能更好的解决共线和降维问题;将二分类变量转换为哑变量加入PLSR模型,模型整体预测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但对处于不宜环境下的幼苗SPAD值的预测能力有明显提高,通过该模型反演不宜环境下幼苗冠层SPAD分布发现,在下部叶尖部位叶绿素相对含量最低,叶尖有黄化现象。【结论】海南粗榧幼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透光率和灌溉量,光照和灌溉对下部叶尖处影响较大。冠层图像能较准确地诊断出幼苗生长状况,PLSR加哑变量模型能提高0类样本(生长在不宜环境下)SPAD值的预测能力,实现生长环境受限预警,为幼苗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多重比较 颜色特征参数 SPAD值估测 生长评估
下载PDF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苹 戴好富 +3 位作者 解修超 吴娇 廖文彬 梅文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55-1460,共6页
从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健康的树皮、枝、叶中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依据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将其中68株归为半知菌类,即产孢的33株鉴定为5个属,未产孢的35株中除1株鉴定为丝核菌属外,其余34株暂归为无孢菌群。还有... 从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健康的树皮、枝、叶中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依据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将其中68株归为半知菌类,即产孢的33株鉴定为5个属,未产孢的35株中除1株鉴定为丝核菌属外,其余34株暂归为无孢菌群。还有4株属于担子菌纲。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宿主具有一定的组织专一性,树皮的真菌在数量、种群及其组成方面与枝、叶的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内生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海南粗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 被引量:31
10
作者 符文英 杜道林 符木均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海南粗榧的嫩茎和嫩叶以0.1%升汞消毒12min的效果最好。外植体在MS+0.1mg.L-16-BA+1mg.L-1NAA+2mg.L-12,4-D+3.0%蔗糖+0.6%卡拉胶(pH5.8)培养基中能顺利诱导出愈伤组织。液体悬浮和暗培养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 海南粗榧的嫩茎和嫩叶以0.1%升汞消毒12min的效果最好。外植体在MS+0.1mg.L-16-BA+1mg.L-1NAA+2mg.L-12,4-D+3.0%蔗糖+0.6%卡拉胶(pH5.8)培养基中能顺利诱导出愈伤组织。液体悬浮和暗培养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mg.L-1KT+3mg.L-1NAA+3.0%蔗糖(pH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愈伤组织 诱导 增殖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15的细胞毒活性产物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玖利 戴好富 +2 位作者 王辉 郁蕾 梅文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0-14,共5页
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内生真菌S15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S15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将其鉴定为乙酰基细胞松弛素D(1)和细胞松弛素D(2),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 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内生真菌S15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S15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将其鉴定为乙酰基细胞松弛素D(1)和细胞松弛素D(2),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发现2种细胞松弛素对肿瘤细胞SGC-7901有强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内生真菌 细胞松弛素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永川 向志强 +2 位作者 郭力华 刘玉成 杜道林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64-69,共6页
以构件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枝叶系统、当年生枝叶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二级枝叶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保守;海南粗榧对土壤湿度、... 以构件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枝叶系统、当年生枝叶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二级枝叶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保守;海南粗榧对土壤湿度、土壤中直径0.25~1mm的砂粒含量和群落透光度的变化反应敏感,而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较小,其余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的影响介于上述因子之间,对该物种的保护要严格保证它所需要的阴湿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种群 构件 生态效应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海南粗榧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胜兰 戴好富 +2 位作者 曾艳波 韩壮 梅文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对海南粗榧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海南粗榧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unipe... 目的对海南粗榧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海南粗榧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unipediol A(1)、junipediol A 8-O-β-D-glucopyranoside(2)和junipediol B(3)。结论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鉴定 柱色谱法 海南 苯丙素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海南粗榧新碱衍生物HH07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转化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文江 周同惠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用GCMS联用技术对海南粗榧新碱衍生物HH07A在大鼠体内代谢转化进行了研究。尿样经XAD2固相提取、酶水解、浓缩并硅烷化,用GCMS联用仪分离鉴定尿中HH07A及其4个代谢物,推断4个代谢物结构及其体内代谢途经。
关键词 海南心碱 生物碱 体内代谢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苹 吴娇 +2 位作者 戴好富 解修超 梅文莉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methylmellein(1)... 目的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methylmellein(1)、(-)-3,5-dimethyl-8-methoxy-3,4-dihydroisocoumarin(2)、ergosterolperoxide(3)、(3β,5α,8α,22E,24R)-5,8-epidioxy-ergosta-6,9(11),22-trien-3-ol(4)、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9α-tetraol(5)、对羟基苯乙醇(6)。结论以上化学成分为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鉴定 海南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海南粗榧濒危的原因和保护措施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献溥 王有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海南粗榧的根、茎、叶、皮和果实都含有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癌功效。由于它本身是一种残遗植物,天然更新能力差,分布数量有限,加以遭到过度的砍伐,已陷入灭绝的边缘。本文通过论述其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栽培技术,分析其濒... 海南粗榧的根、茎、叶、皮和果实都含有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癌功效。由于它本身是一种残遗植物,天然更新能力差,分布数量有限,加以遭到过度的砍伐,已陷入灭绝的边缘。本文通过论述其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栽培技术,分析其濒危原因,提出保护措施,期待把其从灭绝边缘挽救过来,提供更多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三尖杉属 珍稀植物 保护
下载PDF
海南粗榧扦插与生根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符文英 潘学峰 +2 位作者 陈秀蕙 刘国民 李任珠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239-244,共6页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药剂、不同浓度水平及不同季节对海南粗榧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半木栓化枝条可扦插成活;最佳的扦插基质为椰糠;IBA为生根的最好药剂,浓度以1500mg/L最理想;秋季扦插比春季成活率高;侧枝扦插生...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药剂、不同浓度水平及不同季节对海南粗榧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半木栓化枝条可扦插成活;最佳的扦插基质为椰糠;IBA为生根的最好药剂,浓度以1500mg/L最理想;秋季扦插比春季成活率高;侧枝扦插生根率较直生枝高,且发根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扦插 生根率 三尖杉 生根试验
下载PDF
海南粗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符文英 杜道林 邢诒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95-799,共5页
海南粗榧 (CephalataxusmanniiHook f ) ,为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植物 ,主产海南 ,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和卓有特效的抗癌效果而屡遭砍伐及毁灭性利用 ,现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近年来 ,... 海南粗榧 (CephalataxusmanniiHook f ) ,为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植物 ,主产海南 ,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和卓有特效的抗癌效果而屡遭砍伐及毁灭性利用 ,现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近年来 ,系统研究了海南粗榧种群生物生态学特征等内容 ,探讨其致濒机理 ,以求达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目的。海南粗榧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低 ,是海南粗榧濒危的内因 ;而破坏性开发 ,生境破碎化 ,台风袭击 ,动物对果实种子的侵食等 ,只是其濒危的外因。因此对海南粗榧仅就地保护远远不够 ,还必须通过不同繁殖方式复壮和迁地保护 ,以扩大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及利用资源量 ,提高其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开发利用 遗传多样性 致濒机理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生物学特性 资源状况
下载PDF
海南粗榧树皮内生真菌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坤 袁牧 +3 位作者 刘四新 王春燕 王化山 李从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7期1167-1171,共5页
从采自中国海南和泰国的海南粗榧(Cephalataxus mannii Hook.f)树皮样品中分离得到213株内生真菌,依据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对其中142株进行初步的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它们分属34个属,未知属37株。其中,采自海南的样品中内生真菌分属13属... 从采自中国海南和泰国的海南粗榧(Cephalataxus mannii Hook.f)树皮样品中分离得到213株内生真菌,依据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对其中142株进行初步的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它们分属34个属,未知属37株。其中,采自海南的样品中内生真菌分属13属,未知属13株;采自泰国的样品中内生真菌分属27属,未知属24株,表明不同地区的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类群存在一定差异。海南产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为根霉属(Rhizopus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泰国产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 spp.)和毛霉属(Mucor s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内生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付永川 杨海荣 +1 位作者 郭力华 杜道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8-665,共8页
以构件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对分布于海南岛5个地区的海南粗拉幼苗种群构件结构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一级枝叶系统是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二级枝叶系统等构件指标较为保守... 以构件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对分布于海南岛5个地区的海南粗拉幼苗种群构件结构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一级枝叶系统是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二级枝叶系统等构件指标较为保守;②土壤湿度、土壤质地、群落透光度强烈影响海南粗极幼苗种群的生长,有效磷含量、海拔的作用较小;③土壤中有效钾含量对其生长的影响强于氮、磷的作用在对珍稀濒危物种海南粗榧幼苗种群的保护中,无论是就地还是迁地,应严格保证该种的阴湿生态环境及适当的土壤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幼苗种群 构件结构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