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中上地壳双差层析成像及海城地震(Ms 7.3)发震构造解释(英文)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确 刘财 +1 位作者 田有 朱洪翔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125-136,150,共13页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市发生Ms 7.3级地震,波及六个城市共9200km^2,人口密度1000p/km^2,但是及时准确的震前预报使死亡率低至0.02%。此次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是由于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因此本文利用辽宁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P波和...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市发生Ms 7.3级地震,波及六个城市共9200km^2,人口密度1000p/km^2,但是及时准确的震前预报使死亡率低至0.02%。此次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是由于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因此本文利用辽宁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结合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震源坐标和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双差层析成像结果显示近地表辽东速度偏高,下辽河平原速度偏低,沉积厚度超过10 km。重定位结果显示辽宁省地震震中主要成带状分布在海城河-大洋河断裂和金州断裂两侧,结合地质资料,认为金州大断裂北段由三个断裂构成,并与海城河-大洋河断裂依次相交。海城震区地壳结构与其他地区不同,在金州断裂地下15-20 km处存在明显低速层。根据海城震区波速比结构,认为上地壳低波速和低波速比对应含水地层,中地壳低波速和低波速比认为是高温导致的岩石脱水。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本次研究所获得的震源分布与构造之间关系更加紧密,速度结构精度更高,并对低速体进行了更合理的解释,最终认为海城附近地震频发是断裂交汇与低速体共同作用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地震 双差层析成像 波速比 低速层
下载PDF
唐山地震与海城地震之共性特征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武英 李龙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共性特征,认为它们可能是由同一种原因引起的,而且伴随地震而发生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同出一因的。本文还分析了一些有关的现象,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共性特征,认为它们可能是由同一种原因引起的,而且伴随地震而发生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同出一因的。本文还分析了一些有关的现象,论证了上述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是由垂直力引起的,地壳内岩浆上涌可以产生垂直作用力,认为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是岩浆上涌的直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因 岩浆活动 唐山地震 海城地震 地震
下载PDF
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和林格尔强震与1976年唐山大震的关系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8-270,共3页
从北纬40°纬向地震带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华北3次强震发生的同时性的原因,这条EW向地震带首先发生的地震传递的能量促使唐山积累了发震能量,而另一条由邢台、河间NE走向的下地壳蠕滑断层的能量传至唐山断层后,解锁了该孕震断层,从而... 从北纬40°纬向地震带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华北3次强震发生的同时性的原因,这条EW向地震带首先发生的地震传递的能量促使唐山积累了发震能量,而另一条由邢台、河间NE走向的下地壳蠕滑断层的能量传至唐山断层后,解锁了该孕震断层,从而发生了唐山大震。地震波的触发作用也是同步的另一个原因,除了震动的断层面的直接触发之外,对组合模式中单地震波的积累与调整也会产生触发作用而改变其性质。另外还从中国8级大地震发生的25年周期讨论了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海城地震 内蒙和林格尔地震 1975-1976年 相互关系 同时性
下载PDF
海城地震前的空区和有序时空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浩鼎 周元夫 《防灾减灾学报》 1989年第2期7-14,共8页
通过对海城地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讨论,证实了地震空区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我们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理论和观测事实的一致表明,空区的物理意义是震源应力场或应力集中的稳定性,同时它代表了系统的一种有序时空... 通过对海城地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讨论,证实了地震空区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我们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理论和观测事实的一致表明,空区的物理意义是震源应力场或应力集中的稳定性,同时它代表了系统的一种有序时空结构或耗散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地震 地震空区 地震活动图 时空结构 孕震空区 小震群 地震活动性 渤海地震 许绍燮 震中分布
下载PDF
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设特色及在岫岩-海城地震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佟晓辉 蒋秀琴 吴小兵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1年第2期10-17,共8页
关键词 辽宁 遥测数字地震台网 地震预测 岫岩-海城地震 地震数据
下载PDF
海城地震预报过程的回顾及地震预报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棋福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5期154-155,共2页
通过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过程的回顾,结合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发展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海城地震 地震预报
下载PDF
震兆平静的再认识——海城地震30周年有感于经验性地震预报的议论 被引量:3
7
作者 许绍燮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12期14-18,共5页
从对海城地震时期所关注的平静震兆的再认识中,阐明了经验性地震预报在探索地震预报从无到有的历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经验性地震预报 震兆 地震平静 海城地震
下载PDF
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加卸载响应比参数对海城地震中短期预测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薛丁 《东北地震研究》 2005年第4期10-14,共5页
地震构造是强震发生的必要基础,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与构造密切相关。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周围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这就表明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与未来强震都有关联,因此,我们在做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 地震构造是强震发生的必要基础,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与构造密切相关。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周围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这就表明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与未来强震都有关联,因此,我们在做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震时,必须考虑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过去我们常以震中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资料来做测震学参数的异常分析,可能会丢失部分信息。本文进行了地震构造分区和构造单元的划分,把加卸载响应比参数和张家口-渤海边界带有机结合,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加卸载响应比参数在海城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预测效果很好。这种方法对边界带的地震危险性判定有某种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加卸载响应比参数Y 张家口-渤海边界带 海城地震
下载PDF
营口海城地震 我去修辽河
9
作者 刘少才 《城市与减灾》 2008年第6期38-39,共2页
三十多年前的辽河会战是我记忆中最累最艰苦的一次劳动,至今想来,那一锹锹土,一袋袋泥,那千里大堤,初春的苇芽,惊飞的野鸭,一幕幕清晰的掠过眼前。而最难忘记的还是我们当年一起奋战的那帮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
关键词 海城地震 辽河 营口
下载PDF
海城地震前后大连市防震减灾对策研究
10
作者 朱珊珊 宋利萍 张蜜利 《高原地震》 2012年第2期73-76,共4页
因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地震前后,大连市政府在组织、思想、物资准备以及防止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安全检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及强余震的影响,树立了我国早期大城市防震减灾的范例,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 因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地震前后,大连市政府在组织、思想、物资准备以及防止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安全检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及强余震的影响,树立了我国早期大城市防震减灾的范例,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海城地震 防震减灾 对策
下载PDF
营口—海城地震活动特征总结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睿 王琳 韩敏红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56-59,共4页
本文利用营口市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资料,对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和1999年海城岫岩5.4级地震的活动特征及地震地质背景进行分析。认为这两次地震同属一种类型在不同地段上的地壳应力在不同时间的释放。从中找到它们之间共同的活动特征以... 本文利用营口市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资料,对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和1999年海城岫岩5.4级地震的活动特征及地震地质背景进行分析。认为这两次地震同属一种类型在不同地段上的地壳应力在不同时间的释放。从中找到它们之间共同的活动特征以及不同之处,这对于本地区地震分析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岫岩地震 营口-海城地震 前震 主震余震
下载PDF
海城地震之鉴--人类首次成功预报7级以上大震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建华 《地球》 2011年第4期140-141,共2页
辽宁省海城市大白桥北岸,一座土褐色纪念碑巍然耸立。纪念碑纵向开裂的墙体上,巨幅日历显示:“1975年2月4日”,这是海城地震发生的时间。
关键词 海城地震 大震 预报 人类 纵向开裂 地震发生 纪念碑 海城
下载PDF
海城地震48小时
13
作者 岳明生 《城市与减灾》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今年是海城地震40周年,地震预报尚是世界科学难题,但海城地震预报是地震短临预报尝试中的一次成功案例,因此,本刊特设“海城地震40周年专题”,以飨读者。
关键词 海城地震 小时 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预报
下载PDF
1975年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回顾与思考
14
作者 钟以章 《防灾博览》 2005年第1期17-18,共2页
当我们满怀激情翻开2005年的日历时,不经意地发现已进入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的门槛,令人们不能忘怀的是,当1975年2月4日7.3级地震强烈震撼着辽南大地时,面对灾区到处房倒屋塌的悲凉景象,震区人民并没有气馁,而是满怀豪情地抗震救灾... 当我们满怀激情翻开2005年的日历时,不经意地发现已进入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的门槛,令人们不能忘怀的是,当1975年2月4日7.3级地震强烈震撼着辽南大地时,面对灾区到处房倒屋塌的悲凉景象,震区人民并没有气馁,而是满怀豪情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描绘更为美好的建设蓝图.这种生动场面的出现是因为震前有了较为准确的地震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地震 地震预报 发现 抗震救灾 灾区 历时 悲凉 景象 家园 描绘
下载PDF
海城地震成功预报震惊世界
15
《品牌与标准化》 2010年第10期23-23,共1页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在辽宁省海城和营口一带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6公里,震中烈度为9度。海城和营口一带人民财产受到了很大损失。南部大连,北部鞍山、辽阳,西部锦州都受到波及。有感范围:北至内蒙古海拉尔。南抵安徽淮河...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在辽宁省海城和营口一带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6公里,震中烈度为9度。海城和营口一带人民财产受到了很大损失。南部大连,北部鞍山、辽阳,西部锦州都受到波及。有感范围:北至内蒙古海拉尔。南抵安徽淮河流域,西到陕西黄土高原,东达日本,方圆2000余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地震 世界 预报 陕西黄土高原 强烈地震 震源深度 震中烈度 有感范围
下载PDF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纪念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6
《防灾博览》 2005年第3期5-6,共2页
同志们! 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海城地震纪念碑落成典礼,庆祝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地震局,向为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和抗击地震灾害作出贡献的各级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为防震减灾事业作出贡献的地震科技... 同志们! 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海城地震纪念碑落成典礼,庆祝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地震局,向为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和抗击地震灾害作出贡献的各级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为防震减灾事业作出贡献的地震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 海城地震 成功预报 局长 防震减灾事业 科技工作者 地震灾害 纪念碑
下载PDF
1975年中国海城地震与1978年日本伊豆—大岛—琴海地震的前兆现象之比较:前兆现象中应力变化的可能效应
17
作者 KIYOO MOGI 曾包红 《高原地震》 1993年第1期67-70,共4页
1975年中国发生了海城地震(M7.3),其前兆现象非常明显且表现范围较广。1978年日本发生了伊豆——大岛——琴海地震(M7.0),其前兆现象较海城地震相对微弱且表现范围狭小。造成这两次地震前兆观象不同的原因是由于这两个地区不同的地壳结... 1975年中国发生了海城地震(M7.3),其前兆现象非常明显且表现范围较广。1978年日本发生了伊豆——大岛——琴海地震(M7.0),其前兆现象较海城地震相对微弱且表现范围狭小。造成这两次地震前兆观象不同的原因是由于这两个地区不同的地壳结构及应力变化。本文根据室内实验的结果,将讨论可能主要是由于应力变化过程的不同影响了前兆现象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地震 伊豆 地壳应力 地壳结构 地下水异常 震例 大陆地壳 震中区 震前的 无震形变
下载PDF
周恩来、邓小平与海城地震
18
作者 董晓光 《防灾博览》 2005年第6期6-6,共1页
30年前的1975年,已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九个年头了.处在无奈、困惑中的人们,正在期待、盼望着一种变化--改变自己命运的变化.
关键词 海城地震 周恩来 邓小平
下载PDF
纪念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
19
《防灾博览》 2005年第3期6-6,共1页
(本刊讯)2005年5月20日,中国地震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了“海城地震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举行了海城地震纪念碑落成典礼,以纪念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
关键词 海城地震 成功预报 2005年 中国地震 学术研讨会 省人民政府 鞍山市 辽宁省 纪念碑
下载PDF
岫岩-海城Ms5.4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萍 谷光峪 高艳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8-102,共5页
应用 P波初动符号资料 ,求解得到了岫岩 -海城 5.4级地震前、主、余震 2 0个 ML ≥ 4.0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 ,该地区的主压应力轴 (P)大多为 NEE- SWW向 ,主张应力轴 (T)大多为 NNW- SSE向 ,P、T轴仰角基本上小于 30°,表明力轴... 应用 P波初动符号资料 ,求解得到了岫岩 -海城 5.4级地震前、主、余震 2 0个 ML ≥ 4.0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 ,该地区的主压应力轴 (P)大多为 NEE- SWW向 ,主张应力轴 (T)大多为 NNW- SSE向 ,P、T轴仰角基本上小于 30°,表明力轴以水平者最多。N轴大多较陡。A、B节面的走向分别为 NWW向和 NNE向。岫岩 -海城地震主要为走滑断层类型。余震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与主震相近 ,结果比较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 震源应力场 岫岩-海城地震 余震 主震 震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