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塔盆地W次凹砂砾岩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成因
1
作者 南金浩 刘少然 +3 位作者 孙贻铃 孔凡顺 于东旭 林彤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在海塔盆地W次凹铜钵庙组砂砾岩储层发现了多口高产井,但井间试油产量差异大,试验区开发效果较差。为明确砂砾岩储层主控因素,预测优质储层展布,通过对比开发效果较好的T凹陷铜钵庙组砂砾岩储层岩石类型、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明确了次... 在海塔盆地W次凹铜钵庙组砂砾岩储层发现了多口高产井,但井间试油产量差异大,试验区开发效果较差。为明确砂砾岩储层主控因素,预测优质储层展布,通过对比开发效果较好的T凹陷铜钵庙组砂砾岩储层岩石类型、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明确了次生孔隙发育程度是影响两个油田生产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厘清了影响物性的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沉积类型、岩石特征、成岩阶段、酸碱性流体以及不整合淋滤是控制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铜钵庙组砂砾岩储层次生溶蚀经历不整合淋滤、有机酸溶蚀、碱性地层水等多轮次的成因模式。明确了在铜钵庙时期满盆含砂背景下砂砾岩储集空间的演化历程,落实了在剥蚀不整合之下、环洼槽近源背景的近断裂带及斜坡隆起区为次生孔隙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铜钵庙组 次生孔隙 成因模式 海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米易海塔地区康定群五马箐组变质作用温压条件及其对铀成矿的指示意义
2
作者 陈友良 顾孟娟 +3 位作者 欧何琼 付于真 王凤岗 张宝玲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6-28,共13页
康定群五马箐组是四川米易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赋矿地层。文章对五马箐组中的蚀变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地球化学、变质温压条件估算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变质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米易海塔地区的变质岩经历... 康定群五马箐组是四川米易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赋矿地层。文章对五马箐组中的蚀变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地球化学、变质温压条件估算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变质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米易海塔地区的变质岩经历了1个变质作用阶段和2个后期流体蚀变阶段。峰期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523~608℃和0.18~0.40 GPa,后两期流体蚀变阶段的温度为264~334℃。海塔地区的早期铀矿化时代与区内的变质-混合岩化时代较为相近,峰期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和后期流体蚀变阶段的温度条件与混合岩型铀矿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划分的两个大的成矿阶段基本一致,反映海塔地区的混合岩型铀矿经历了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成矿和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作用成矿两个大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马箐组 变质作用 温压条件 成矿意义 海塔地区
下载PDF
四川米易海塔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变质作用P-T条件研究
3
作者 范伟 陈友良 +4 位作者 欧何琼 顾孟娟 付于真 张宝玲 詹国鑫 《四川冶金》 CAS 2023年第4期18-24,共7页
在扬子板块西缘的康滇陆块上分布有一套变质程度深浅不一的前震旦纪变质岩系,长期以来对这套变质岩的温压条件研究相对薄弱。笔者等以四川米易海塔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中的黑云斜长角闪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矿物化学分析、变质... 在扬子板块西缘的康滇陆块上分布有一套变质程度深浅不一的前震旦纪变质岩系,长期以来对这套变质岩的温压条件研究相对薄弱。笔者等以四川米易海塔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中的黑云斜长角闪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矿物化学分析、变质P-T条件计算,结果表明:黑云斜长角闪片岩峰期矿物共生组合为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榍石,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599℃,P=0.22 Gpa,其变质相为角闪岩相。米易海塔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经历了中温低压型变质作用,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地幔柱活动时期的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震旦纪 五马箐组 黑云斜长角闪片岩 P-T条件 海塔地区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结构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响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永河 隋立伟 +3 位作者 付晓飞 申家年 康琳 孙庆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928,共10页
海塔盆地主要发育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二者在沉积特征和结构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搞清这两套烃源岩的形成背景及控藏作用,从盆地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时期洼槽的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洼槽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南二段和南... 海塔盆地主要发育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二者在沉积特征和结构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搞清这两套烃源岩的形成背景及控藏作用,从盆地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时期洼槽的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洼槽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分别形成于被动裂陷盆地和主动裂陷盆地时期,这两个时期形成的洼槽其结构分别为"泛盆"结构和多个半地堑构成的"复式小型断陷湖盆群"结构。两期不同结构的洼槽均控制了各自烃源岩层的分布及地层结构特征,从而决定了油气近源聚集且分别为短距离侧向运移和短距离垂向运移的规律。南二段烃源岩对已发现油气的贡献要好于南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裂陷盆地 主动裂陷盆地 洼槽结构 烃源岩 海塔盆地
下载PDF
海塔盆地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云峰 徐涵 +1 位作者 肖岩岩 张玉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7-1024,共8页
凝灰质砂岩是海塔盆地主要油气储集岩层,凝灰质含量随地层变老而增多,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大量薄片等储层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凝灰质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成因的次生孔隙,且次生孔隙比例随地层变老而增加。本... 凝灰质砂岩是海塔盆地主要油气储集岩层,凝灰质含量随地层变老而增多,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大量薄片等储层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凝灰质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成因的次生孔隙,且次生孔隙比例随地层变老而增加。本文提出孔隙成因法,并根据该方法确定凝灰质砂岩优质储层物性下限的孔隙度为10%,渗透率为0.1×10~3μm^2,次生孔隙比例为30%。三角洲前缘亚相是形成凝灰质砂岩的基础,有机酸溶蚀和大气水淋滤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砂岩 优质储层 溶蚀作用 孔隙成因 海塔盆地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8
6
作者 朱丽旭 吕延防 +3 位作者 吴宇 魏长柱 张维君 尚尧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4,7,共9页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的类型、分布、形成机制、与油气藏的关系及成藏模式和控藏特征,分析地震、油气藏开发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结果表明:伊敏组晚期,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在近东西向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反转,形成断层...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的类型、分布、形成机制、与油气藏的关系及成藏模式和控藏特征,分析地震、油气藏开发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结果表明:伊敏组晚期,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在近东西向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反转,形成断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3类5个亚类反转构造,并与上部含油气系统的大二段次生油气藏具有良好耦合关系.大二段次生油气藏为反转期原生油气藏沿主干反转断裂向上调整形成,以南一中段及下段烃源岩形成的原生油气藏为源,以大二段砂岩为储层,以伊敏组泥岩为盖层,以主反转断层为疏导为成藏模式;该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与反转程度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反转程度较弱的塔南凹陷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发育的区域,北北东向的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圈闭是寻找该类次生油气藏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断陷带 反转构造 类型 次生油气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蒙古国东方省海塔盆地塔南凹陷断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玮常 漆家福 +3 位作者 姜洪福 刘学 孙加华 辛世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9-550,共12页
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编制相关构造图件揭示了海塔盆地塔南凹陷的断裂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了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以及对烃源岩发育、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影响。塔南凹陷白垩纪经历了叠合断陷期(铜钵庙... 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编制相关构造图件揭示了海塔盆地塔南凹陷的断裂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了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以及对烃源岩发育、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影响。塔南凹陷白垩纪经历了叠合断陷期(铜钵庙组—南屯组沉积时期)、叠合断拗期(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和反转拗陷期(伊敏组—青元岗组沉积时期)共3期演化,发育伸展和走滑—伸展两套断裂系统。受断裂活动影响,不同时期各次凹的沉降中心发生了明显的分异与迁移。断陷期沉降中心沿断陷边界断层上盘分布,断拗期沉降中心向凹陷中心迁移。断陷期结构样式及主干断裂活动强度控制着沉积相的分布,也影响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海塔盆地 塔南凹陷 断裂构造构造演化 白垩纪
下载PDF
海塔盆地储层异常难压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8
8
作者 尚立涛 肖丹凤 赵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5,共5页
海塔盆地压裂改造经常出现压不开、施工压力过高、低砂比阶段砂堵等异常难压情况,压裂施工成功率仅为81%。从储层地质和工程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异常难压储层产生的原因,找到了压不开、异常高压、低砂比砂堵储层压裂技术难点。在完善设备... 海塔盆地压裂改造经常出现压不开、施工压力过高、低砂比阶段砂堵等异常难压情况,压裂施工成功率仅为81%。从储层地质和工程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异常难压储层产生的原因,找到了压不开、异常高压、低砂比砂堵储层压裂技术难点。在完善设备、管柱、工艺等基础上,针对不同难压储层实施优化射孔、压前酸化、应用低摩阻压裂液、实时控制等相应技术对策,取得了较好效果,矿场试验成功率提高到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施工压力 难压储层 压不开 技术对策 海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省米易县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成因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友良 常丹 +3 位作者 刘凯鹏 彭渤洋 廖敏 刘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377-378,共2页
攀西地区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产区之一,区内已发现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混合岩型和砂岩型等多种类型的铀矿化,但长期以来铀矿找矿未取得大的突破(陈友良,2004;郭宁等,2012)。近年来,在四川省米易县海塔地区的变质-... 攀西地区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产区之一,区内已发现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混合岩型和砂岩型等多种类型的铀矿化,但长期以来铀矿找矿未取得大的突破(陈友良,2004;郭宁等,2012)。近年来,在四川省米易县海塔地区的变质-混合岩中发现了较好的工业铀矿体,并在混合岩中发现了富含晶质铀矿石英脉的新类型铀矿化(张成江等,2015),展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型 铀矿 成因 海塔地区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几何学特征——以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洪福 张世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9-1431,共13页
准确刻画扇三角洲单期扇体几何形态是破解海塔油田开发的关键地质技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识别出3个长期(LSC)、4个中期(MSC)、6个短期(SSC)、53个... 准确刻画扇三角洲单期扇体几何形态是破解海塔油田开发的关键地质技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识别出3个长期(LSC)、4个中期(MSC)、6个短期(SSC)、53个超短期(相当于单砂体)基准面旋回,首次建立了海塔盆地已加密开发区块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沉积微相研究表明,优势砂体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主要发育于可容纳空间较小的SSC3、SSC4及SSC5与SSC6的转换面附近。单期水下分流河道宽厚比为50∶1~200∶1,平均为85∶1;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水下分流河道的宽度增大、厚度增厚、宽厚比增大,随着基准面的上升,水下分流河道的宽度变窄、厚度减小、宽厚比减小。河口坝展布面积与其厚度有一定正相关性,一般半径与厚度的比值为60∶1~120∶1,平均为90∶1。本次研究首次实现海塔盆地单砂体级沉积微相工业化制图,精细刻画了主要砂体几何学特征,为综合挖潜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海塔盆地 扇三角洲 单砂体 几何学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烃源岩分布、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家年 陈景跃 苗月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94-1008,共15页
运用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地质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二段泥岩的基本地球化学指标和发育情况。泥岩中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从下部的铜钵庙组到上部的南屯组二段有机质丰度平均值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运用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地质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二段泥岩的基本地球化学指标和发育情况。泥岩中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从下部的铜钵庙组到上部的南屯组二段有机质丰度平均值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有机质类型Ⅲ、Ⅱ_2、Ⅱ_1型比例相当,少部分为Ⅰ型,Ⅰ型主要集中在特殊岩性段和南一段上部。铜钵庙组主要分布于乌尔逊凹陷,复合旋回段泥岩则主要分布于乌尔逊和贝尔凹陷,从特殊岩性段开始泥岩全区分布,暗色泥岩比例和泥地比较前期明显增加,有机质丰度和I型有机质比例也同步增加,因此特殊岩性段时期开始了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烃源岩的广泛发育期。综合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其分布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有生烃能力的泥岩集中在下白垩统的南屯组,最好的烃源岩发育于被动裂谷期、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环境较为发育的特殊岩性段;这也同时说明好的烃源岩的形成并不一定要求深湖一半深湖环境,在一定的盆地背景条件下,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环境同样可以形成好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类型 成熟度 深湖-半深湖环境 海塔盆地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宁 钱永强 +3 位作者 张楠 孙慧黠 陈旭峰 王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5,85,共6页
分析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分布及其与成藏条件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研究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南二段油气分布存在2种形式:一种与上覆大磨拐河组伴生;另一种仅分布在南二段.前者为晚期反转成因,在青元岗组沉积时期... 分析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分布及其与成藏条件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研究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南二段油气分布存在2种形式:一种与上覆大磨拐河组伴生;另一种仅分布在南二段.前者为晚期反转成因,在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由于构造反转形成于下伏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长期断裂向南二段运移并聚集;后者为早期侧接成因,形成于早期伸展断裂使其上盘南二段与下盘南一段源岩侧接,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伊敏组沉积末期向对盘南二段运移聚集.晚期反转成因油气的形成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晚期反转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转构造及其附近是反转成因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③长期发育断裂为晚期反转成因油气形成提供输导通道.南二段侧接成因油气聚集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向断裂上盘是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③早期伸展断裂为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形式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反转成因 侧接成因 南二段 海塔盆地
下载PDF
油气运移动力及输导体系对海塔盆地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朋岩 孙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2-1054,共13页
海塔盆地属于陆相断陷盆地,受断裂控制,生烃面积小,油气运移范围局限,运移距离和方向受到运移动力和输导体系的影响。二次运移的动力包括浮力和构造活动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层倾角和断裂活动强度。输导体系包括砂体、断层、不整合及... 海塔盆地属于陆相断陷盆地,受断裂控制,生烃面积小,油气运移范围局限,运移距离和方向受到运移动力和输导体系的影响。二次运移的动力包括浮力和构造活动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层倾角和断裂活动强度。输导体系包括砂体、断层、不整合及其空间组合。通过解剖海塔盆地典型油气藏,分析了源岩生排烃特征、储层沉积相、物性条件以及断层分布特征,落实了运移动力条件和输导条件,结果显示,海塔盆地油气运移通道首先是砂岩孔隙,局部地区在构造活动时期沿断裂运移。运移动力较强地区,油气运移距离长,油水分异明显,油水界面清晰,砂体对油气分布影响较弱;运移动力较弱地区,油气运移距离短,油水分异差,多有油水同层出现,砂体对油气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运移动力 油气藏解剖
下载PDF
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付广 陈建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为明确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油气分布与源-断-势空间匹配关系分析,对研究区南一段断层圈闭的源-断-势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源-断-势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具有3个方面的控... 为明确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油气分布与源-断-势空间匹配关系分析,对研究区南一段断层圈闭的源-断-势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源-断-势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具有3个方面的控制作用:1烃源岩区控制着断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早期伸展断裂为断层油气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3低势区控制着断层圈闭油气成藏的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起是南一段烃源岩生成油气侧向运移的指向区。南一段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所需的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值应大于或等于2.63,由此预测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乌东斜坡,贝尔凹陷苏德尔特,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塔南凹陷中次凹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其次是贝尔凹陷呼和诺仁、塔南凹陷东次凹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断-势 断层圈闭 综合评价 断层油气藏 南一段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广 郭君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分析油气分布及其与源岩、盖层、储层和构造之间空间分布关系,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之所以富集是因为以下4方面的有利条件:①2套主力源岩为南一段油气聚集... 通过分析油气分布及其与源岩、盖层、储层和构造之间空间分布关系,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之所以富集是因为以下4方面的有利条件:①2套主力源岩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②2套区域性盖层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效封盖保存条件;③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④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主要断陷带 南一段 油气聚集 源岩 盖层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油气成藏模式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立含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13,共5页
根据油藏解剖及油气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油气藏类型及特征、油气成藏模式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油气藏类型主要有反向断层遮挡、不整合面遮挡、小型背斜、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和古潜山等6... 根据油藏解剖及油气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油气藏类型及特征、油气成藏模式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油气藏类型主要有反向断层遮挡、不整合面遮挡、小型背斜、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和古潜山等6种.油气成藏具有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复合圈闭、洼中隆复合圈闭、洼槽岩性圈闭、古隆起基岩潜山圈闭、反转构造圈闭等5种模式.油气成藏模式对油气分布的控制表现为3方面:(1)源内反向断裂翘倾隆起、洼中隆和洼槽岩性圈闭发育区是南一段、铜钵庙组和部分南二段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2)被长期发育断裂沟通的反转构造是大磨拐河组和部分南二段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3)与南一段源岩侧接的古隆起是基岩潜山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主要断陷带 油气藏类型 成藏模式 油气分布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早期和晚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红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987,共7页
为了厘清海塔盆地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通过油藏解剖、油气富集条件空间配置关系和油气形成时期的研究,将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已聚集的油气按成藏形成时期分为早期、晚期2种类型,早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基岩、铜钵庙组和南一段... 为了厘清海塔盆地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通过油藏解剖、油气富集条件空间配置关系和油气形成时期的研究,将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已聚集的油气按成藏形成时期分为早期、晚期2种类型,早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基岩、铜钵庙组和南一段,晚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南二段和大磨拐河段。早期油气分布广,明显多于晚期油气。早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有:1南一段油源区分布控制着早期油气分布范围;2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早期油气富集的部位;3扇体沉积砂体为早期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储集体。晚期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有:1油源分布区域控制着晚期油气分布范围;2长期发育断裂控制着晚期油气富集的部位;3反转构造上形成的各类圈闭为晚期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主要断陷带 早期油气富集 晚期油气富集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海塔油田螺旋井眼的形成原因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4
18
作者 常雷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
海塔油田所钻井中螺旋井眼比例大,造成对比分层不准、油水层识别困难,给地质分层解释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该问题,分析了螺旋井眼的产生机理;结合海塔油田地质特征和钻井施工现状,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2方面研究了海塔油田产生螺旋井眼... 海塔油田所钻井中螺旋井眼比例大,造成对比分层不准、油水层识别困难,给地质分层解释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该问题,分析了螺旋井眼的产生机理;结合海塔油田地质特征和钻井施工现状,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2方面研究了海塔油田产生螺旋井眼的主要成因;对钻井工具、钻头、钻井参数和钻井施工措施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形成了海塔油田预防螺旋井眼的技术措施。该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是:采用直螺杆钻进,弯螺杆纠斜,使用钟摆钻具组合以增大钻具组合刚度,稳定钻具的工作状态;采用保径钻头,降低钻头侧向切削井壁;控制钻压和钻速,及时修正井壁,保证井壁光滑。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措施可大大降低螺旋井眼的发生概率,保证海塔油田地质分层和油水层识别准确及测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井眼 井斜 钻井参数 钻具组合 海塔油田
下载PDF
小型断陷带盆地自生自储式油成藏规律——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广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4,8-9,共7页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分布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条件叠合的方法,分析油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南一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4方面因素控制:(1)源岩区控制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2)反向断裂翘倾隆起是油聚集成藏的最...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分布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条件叠合的方法,分析油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南一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4方面因素控制:(1)源岩区控制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2)反向断裂翘倾隆起是油聚集成藏的最有利部位;(3)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油聚集提供有利储集空间;(4)早期伸展断裂为油聚集提供遮挡条件.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反向断层翘倾隆起复合圈闭、洼中隆复合圈闭和洼槽岩性圈闭中运移聚集形成不同类型油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主要断陷带 南一段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米易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云鹤 陈友良 +3 位作者 常丹 李巨初 李文贤 周君 《四川地质学报》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通过研究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各类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矿化长英质脉体和晚期沿韧脆性剪切带充填的长英质脉体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相似,说明其成因一致。区内印支期花岗岩、五马箐组片岩、片麻岩以及混... 通过研究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各类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矿化长英质脉体和晚期沿韧脆性剪切带充填的长英质脉体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相似,说明其成因一致。区内印支期花岗岩、五马箐组片岩、片麻岩以及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在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上有一定相似性,反映由片岩进一步衍生形成的花岗岩、片麻岩以及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对其原岩的成分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综合研究表明,混合岩化作用不是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形成的主要机制,铀成矿主要与后期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海塔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