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桐城派海外游记中的博览会书写
1
作者 郑素燕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9-92,共4页
郭嵩焘、周学熙等晚清桐城派学人在海外亲历了1878年的法国巴黎博览会和1903年的日本大阪博览会,他们对博览会的初印象是炫奇与娱乐,对中国参展的物品表示不满,对日本馆则评价颇高。他们认识到博览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有... 郭嵩焘、周学熙等晚清桐城派学人在海外亲历了1878年的法国巴黎博览会和1903年的日本大阪博览会,他们对博览会的初印象是炫奇与娱乐,对中国参展的物品表示不满,对日本馆则评价颇高。他们认识到博览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积极提倡举办国内博览会,以振兴工商,使中国富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周学熙 张謇 海外游记 博览会
下载PDF
潘飞声海外游记的书写策略与身份认知
2
作者 林丹 谢灿明 《时代人物》 2023年第30期7-10,共4页
本文以晚清民初诗人潘飞声的海外三部曲《西海纪行草》《柏林竹枝词》和《天外归槎录》为研究重点,通过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传播等方法,探讨他的文辞在异质空间背景下如何将西方新事物与中国传统旧文体巧妙融合。分析潘氏游记的语言建构... 本文以晚清民初诗人潘飞声的海外三部曲《西海纪行草》《柏林竹枝词》和《天外归槎录》为研究重点,通过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传播等方法,探讨他的文辞在异质空间背景下如何将西方新事物与中国传统旧文体巧妙融合。分析潘氏游记的语言建构和文学表现手法,刻画了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身份认知、文化传承和想象重塑。潘飞声的海外游历既是文化交流的表征,也是晚清海外诗辞书写范式的完整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游记的解读提供跨文化传播、身份认知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飞声 身份认知 文化传承 海外游记
下载PDF
口腹之欲与文化选择——康有为海外游记中的饮食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在康有为数十年的海外漫游中,饮食文化亦是其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印度的居留生活,使他深切感受到"印度无美食"背后的印度(东方)文明的衰落,而更加向往欧美世界。冠绝欧美的德国是他推崇的成功典范,味道绝佳的慕尼黑啤酒成... 在康有为数十年的海外漫游中,饮食文化亦是其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印度的居留生活,使他深切感受到"印度无美食"背后的印度(东方)文明的衰落,而更加向往欧美世界。冠绝欧美的德国是他推崇的成功典范,味道绝佳的慕尼黑啤酒成为德国文明的符号和标志。然而,列国美食虽好,终不过源自中华,"西食中源"说折射出他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向往和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依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海外游记 饮食文化 道德文明 西食中源
下载PDF
近代中国海外游记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少虎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8-61,共4页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热"的兴起,学界开始重视对近代海外游记,包括海外旅行的研究,从资料整理到论著、论文,面世了很多新成果,再现了近代中国历史变化的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深入。然而...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热"的兴起,学界开始重视对近代海外游记,包括海外旅行的研究,从资料整理到论著、论文,面世了很多新成果,再现了近代中国历史变化的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深入。然而,其研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如大多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客观叙述之上,缺少理性分析;资料整理亦不够全面。所以,学界当加强这项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海外游记 中外交流 旅游文化
下载PDF
晚清首次旅西官员海外游记中的德国叙事——以《乘槎笔记》和《航海述奇》为例
5
作者 张宗蓝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第3期71-78,共8页
晚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大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与此同时,晚清时期也是新时代黎明前的黑暗,一批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尝试借鉴西方国家治国安邦之策和科技文明之光用以照亮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晚清出使大臣和旅德的文人志士... 晚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大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与此同时,晚清时期也是新时代黎明前的黑暗,一批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尝试借鉴西方国家治国安邦之策和科技文明之光用以照亮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晚清出使大臣和旅德的文人志士关于德国的想象与书写对德国形象在中国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他们以亲历者的身份对德国社会的展示,粉碎了近代关于"洋鬼子"形象的刻板印象,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找到了可供参考的模板。通过分析晚清首次出访欧洲的外交人员在海外游记中对于德国的书写,厘清西学东渐过程中形成的"以德为师"的路径开端和德国作为现代中国的"他者"形象所具有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游记 异国形象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下载PDF
民国《旅行杂志》刊发的海外游记探析
6
作者 杨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94-97,共4页
民国时期创刊的《旅行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专门以旅行观光为内容的专业读物,其出版年限之长、社会影响力之大、内容涵盖面之丰富为我国近代旅游出版刊物之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刊登了大量的海外游记,这些游记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具有重... 民国时期创刊的《旅行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专门以旅行观光为内容的专业读物,其出版年限之长、社会影响力之大、内容涵盖面之丰富为我国近代旅游出版刊物之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刊登了大量的海外游记,这些游记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旅行杂志》 海外游记 历史价值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西学效用
7
作者 王辉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5-136,共2页
洋务运动时期的境外出游是在近代中西文化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演变的必然结果。出游者在旅途中对异地风情以及社会风貌的描述,为腐朽沉闷的清王朝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这些海外游记对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海外游记 西学东渐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中的现代化观念
8
作者 孙彦红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海外游记中,不同游历者在对西方的繁荣富强欣羡与赞叹之余,也在努力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寻求其繁盛的原因。与此同时,面对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他们中的不少人主张学习西方,因而传达出寻求国家独立自主、开... 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海外游记中,不同游历者在对西方的繁荣富强欣羡与赞叹之余,也在努力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寻求其繁盛的原因。与此同时,面对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他们中的不少人主张学习西方,因而传达出寻求国家独立自主、开明政治、男女平等以及合作开放、互利共赢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海外游记 现代化观念
下载PDF
面海的经验与世界的想象——以晚清与民国时期海外游记为中心
9
作者 陈晓兰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海洋是晚清与民国时期海外游记的核心主题,这些海外游记为考察中国近现代的海洋观念与世界想象提供了全新的维度。海外旅行者经历了漫长的航海旅程,亲历大海的浩渺无涯、变幻莫测以及现代航海技术对于大海的征服,以诗性的语言、崇高的... 海洋是晚清与民国时期海外游记的核心主题,这些海外游记为考察中国近现代的海洋观念与世界想象提供了全新的维度。海外旅行者经历了漫长的航海旅程,亲历大海的浩渺无涯、变幻莫测以及现代航海技术对于大海的征服,以诗性的语言、崇高的风格书写大海,抒发个人对海的体验和人生感悟,采用科考报告文体记录所历海域的经纬、气候、风向、洋流、波涛,描述海上航路以及所经之地、海上锁钥之权属,进而思考海权与主权、海洋与文明之关系。海上航路与航海技术影响了海外旅行者认知世界的地理范围,海洋观念在旅行者的现代世界观念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游记 海洋书写 海上航路 世界观念
原文传递
晚明至清中叶民间游记视野下的海洋历史记忆
10
作者 潘茹红 《闽台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25-29,共5页
明清两代,中国海洋发展凸显民间性、地方性特性。作为海洋图书的重要类型,民间海外游记描绘了时人的海洋活动空间,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民间海洋活动群体的活动面貌,蕴含了丰富的海洋历史记忆。依此为切入点,可以为新时期"一带一路&qu... 明清两代,中国海洋发展凸显民间性、地方性特性。作为海洋图书的重要类型,民间海外游记描绘了时人的海洋活动空间,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民间海洋活动群体的活动面貌,蕴含了丰富的海洋历史记忆。依此为切入点,可以为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建设和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民间性 民间海外游记 海洋历史记忆
下载PDF
“文明”观念与空间重构——以晚清文学中的“公园”意象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馨培 李广益 《上海文化》 2023年第2期74-84,共11页
本文以晚清时期的游记、诗文、小说以及各类报刊中的报道为中心,结合公园建设的实践,在梳理公园观念的基础上,对晚清文学中的“公园”意象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海外游记和国内报道中对公园的描写和介绍促使一种普遍的公园理想逐渐形成,... 本文以晚清时期的游记、诗文、小说以及各类报刊中的报道为中心,结合公园建设的实践,在梳理公园观念的基础上,对晚清文学中的“公园”意象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海外游记和国内报道中对公园的描写和介绍促使一种普遍的公园理想逐渐形成,而现实中租界公园禁止华人入内的规定则为公园观念注入了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意涵。由公园观念显露的各种冲突以及公园理想在现实中的受挫,促使“公园”意象出现在晚清乌托邦文学中,其中《电世界》一书尤具代表性。许指严通过想象性地建构“含万公园”,提出对“文明”的质疑与探问,进而描绘了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海外游记 《电世界》 公园 文明等级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