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的影响及其阈值
1
作者
闫晓露
王蕴琦
+1 位作者
梁超强
孙玉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035,共18页
伴随气候变暖与人类开发活动日益加剧,滨海湿地面临的海岸挤压威胁受到多学科广泛关注。蓝碳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蓝碳功能对海岸挤压的响应过程及其关键区域的认识尚不清晰。本研究在提出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影响的理...
伴随气候变暖与人类开发活动日益加剧,滨海湿地面临的海岸挤压威胁受到多学科广泛关注。蓝碳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蓝碳功能对海岸挤压的响应过程及其关键区域的认识尚不清晰。本研究在提出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以辽东湾北部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Landsat影像、数字高程数据与碳储量调查数据,分时段对海岸挤压与蓝碳功能进行测度,进而以分段线性回归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二者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1995—2020年间,研究区海岸挤压较强风险区与蓝碳功能较弱区均呈先降后升态势,但在辽河两岸差异显著;研究期内,辽东湾北部区蓝碳功能与海岸挤压呈倒U型关系,当海岸挤压指数超过0.214时,滨海湿地碳汇能力显著下降,超过0.311时,碳汇能力下降趋势有所缓解;由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失调,海岸挤压与蓝碳的矛盾在滨海工业园区表现尤为突出。加强此类区域的保护与修复,能够提高沿海地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减压增汇”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海岸挤压
生态阈值
滨海湿地
海岸
带韧性
原文传递
构筑基于“三线整合”的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晓文
智烈慧
+5 位作者
马田田
刘增力
崔保山
邵冬冬
曹宇
穆泳林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滨海湿地是滨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全面推进陆海统筹战略,构建陆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损滨海湿地修复需要同毗邻未受损自然湿地协同优化,以提升滨海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强化滨海区域生...
滨海湿地是滨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全面推进陆海统筹战略,构建陆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损滨海湿地修复需要同毗邻未受损自然湿地协同优化,以提升滨海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强化滨海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并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长期适应性,减缓自然-人为双向“海岸挤压”效应下滨海湿地的退化消失。据此,文章提出了构建应对围垦开发和适应海平面上升情形下“三线整合”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相关概念,包括:抢救性保护生态红线区,优先开展湿地修复的生态修复绿线区,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平面上升的生态预留蓝线区。“三线整合”生态安全格局强调应将湿地修复纳入区域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协同优化过程,是对以往局限于小尺度、孤立的湿地修复格局的反思,也是将湿地修复提升到区域生态安全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剖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岸带管理和国土空间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挤压
海平面上升
滨海湿地
一体化保护修复
“三线整合”空间策略
生态安全格局
原文传递
题名
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的影响及其阈值
1
作者
闫晓露
王蕴琦
梁超强
孙玉祥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035,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1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YJCZH193)
+2 种基金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项目(ZT-221016504)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24lslqnbjrckt-10)
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2021RQ080)。
文摘
伴随气候变暖与人类开发活动日益加剧,滨海湿地面临的海岸挤压威胁受到多学科广泛关注。蓝碳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蓝碳功能对海岸挤压的响应过程及其关键区域的认识尚不清晰。本研究在提出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以辽东湾北部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Landsat影像、数字高程数据与碳储量调查数据,分时段对海岸挤压与蓝碳功能进行测度,进而以分段线性回归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二者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1995—2020年间,研究区海岸挤压较强风险区与蓝碳功能较弱区均呈先降后升态势,但在辽河两岸差异显著;研究期内,辽东湾北部区蓝碳功能与海岸挤压呈倒U型关系,当海岸挤压指数超过0.214时,滨海湿地碳汇能力显著下降,超过0.311时,碳汇能力下降趋势有所缓解;由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失调,海岸挤压与蓝碳的矛盾在滨海工业园区表现尤为突出。加强此类区域的保护与修复,能够提高沿海地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减压增汇”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参考。
关键词
蓝碳
海岸挤压
生态阈值
滨海湿地
海岸
带韧性
Keywords
blue carbon
coastal squeeze
ecological threshold
coastal wetland
coastal resilience
分类号
X1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构筑基于“三线整合”的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晓文
智烈慧
马田田
刘增力
崔保山
邵冬冬
曹宇
穆泳林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E0121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2A205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1572、31770576)。
文摘
滨海湿地是滨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全面推进陆海统筹战略,构建陆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损滨海湿地修复需要同毗邻未受损自然湿地协同优化,以提升滨海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强化滨海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并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长期适应性,减缓自然-人为双向“海岸挤压”效应下滨海湿地的退化消失。据此,文章提出了构建应对围垦开发和适应海平面上升情形下“三线整合”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相关概念,包括:抢救性保护生态红线区,优先开展湿地修复的生态修复绿线区,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平面上升的生态预留蓝线区。“三线整合”生态安全格局强调应将湿地修复纳入区域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协同优化过程,是对以往局限于小尺度、孤立的湿地修复格局的反思,也是将湿地修复提升到区域生态安全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剖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岸带管理和国土空间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海岸挤压
海平面上升
滨海湿地
一体化保护修复
“三线整合”空间策略
生态安全格局
Keywords
coastal squeeze
sea level rise
coastal wetlands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three-line integration”spatial strategy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的影响及其阈值
闫晓露
王蕴琦
梁超强
孙玉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构筑基于“三线整合”的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
李晓文
智烈慧
马田田
刘增力
崔保山
邵冬冬
曹宇
穆泳林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