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东北部海陆联测与海底地震仪探测 被引量:62
1
作者 丘学林 赵明辉 +5 位作者 叶春明 王天楷 王平 张毅祥 夏戡原 李昭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5-300,共6页
利用三分量海底地震仪、陆上便携式地震仪和海上气枪震源在南海东北部首次进行了海陆联合的深地震探测,测线呈北北西-南南东方向,垂直于区域构造走向,总长达500km,所获得的数据质量好,深部信息丰富,可分辨出Pg、Pn、PmP等地震相,为南海... 利用三分量海底地震仪、陆上便携式地震仪和海上气枪震源在南海东北部首次进行了海陆联合的深地震探测,测线呈北北西-南南东方向,垂直于区域构造走向,总长达500km,所获得的数据质量好,深部信息丰富,可分辨出Pg、Pn、PmP等地震相,为南海东北部深部地壳结构及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海底地震仪 海陆联测 深部地壳结构
下载PDF
海底地震仪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海洋油气资源探测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丽华 吕川川 +5 位作者 郝天珧 游庆瑜 郑彦鹏 支鹏遥 潘军 刘少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73-2684,共12页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OB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海洋地震监测、海底结构调查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发展前景与OBS仪器本身的发展及OBS数据处理技术的进展息息相关.目前,OBS数据处理主要采用广角...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OB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海洋地震监测、海底结构调查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发展前景与OBS仪器本身的发展及OBS数据处理技术的进展息息相关.目前,OBS数据处理主要采用广角地震测深数据处理方法,辅以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并最终反演深部速度结构.本文简要概括了OBS的发展历程;并以2010年和2011年渤海海陆联测中两条OBS测线的实际数据处理以及部分学者在OBS数据处理中所取得的进展为实例详细介绍了OBS数据处理流程中的频谱分析及其应用,环境噪音分析,增益、带通滤波和反褶积等常规处理,时间校正,震相拾取及反演处理;对OBS在海洋油气资源探测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通过频谱分析发现气枪信号优势频带范围为3~15Hz,OBS垂直分量近偏移距频谱能客观反映OBS与海底的耦合情况;通过噪音分析发现OBS记录的噪音强度与水深和偏移距成反比,并与海底沉积环境密切相关.OBS数据处理方法与平台建设任重道远,也是OBS技术更早进入油气资源探测领域的关键环节之一,应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渤海 油气资源探测 广角地震 海陆联合地震探测
下载PDF
国产海底地震仪研制现状及其在海底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3
作者 郝天珧 游庆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52-3361,共10页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s,OBS)及由其组成的海底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在油气探测、科学研究、防灾减灾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是地球物理仪器与探测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增长点.本文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s,OBS)及由其组成的海底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在油气探测、科学研究、防灾减灾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是地球物理仪器与探测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增长点.本文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宽频带、7通道海底地震仪((I-7C)OBS)的性能、指标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同时,介绍了(I-7C)OBS近年来在渤海、南海以及西南印度洋的5次海上试验与应用的结果.5次应用试验中均有国外同类型的一起参加,(I-7C)OBS在性能指标、回收率和数据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2010年以来,国产OBS在我国各海区经过上百台次的海上作业(超过半数工作水深在2000 m以上),仅丢失一台.仪器回收率超过98%,数据完整率超过95%.一些航次的首席科学家认为我国国产OBS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海底地震仪 海陆联合地震探测 海底地质结构
下载PDF
珠江口区域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构造探测的数据处理与震相识别 被引量:7
4
作者 吕作勇 丘学林 +3 位作者 叶春明 孙金龙 段永红 吕金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5,共6页
以海上气枪和陆地人工爆破作为震源,利用陆地流动地震台站、固定地震台站和海底地震仪(OBS)同步接收信号,首次在南海北部珠江口区域进行了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构造探测。文章详细介绍了此次海陆联测的地震数据采集和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 以海上气枪和陆地人工爆破作为震源,利用陆地流动地震台站、固定地震台站和海底地震仪(OBS)同步接收信号,首次在南海北部珠江口区域进行了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构造探测。文章详细介绍了此次海陆联测的地震数据采集和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方法和震相识别。固定、流动地震台站和OBS大部分均能较清晰地识别出多种震相,包括Pg、Pc P、Pm P、Pn、Sg等深部震相。气枪和人工爆破震源的联合使用以及海陆密集台站的同步接收信号,有效地提高了海陆过渡带的射线覆盖和交叉程度,为获取研究区海陆过渡带的地壳精细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联测 三维 气枪震源 人工爆破 海底地震仪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国产OBS的时间矫正方法——以2019年台湾海峡地壳结构海陆探测实验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金震 郭晓然 陈方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48,共7页
时间服务系统对利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地下介质速度结构反演至关重要。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工作期间由于没有GPS时间接入,其时间误差(包括守时误差和授时误差)主要来源于内部石英晶振的准确程度,受到外部环境... 时间服务系统对利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地下介质速度结构反演至关重要。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工作期间由于没有GPS时间接入,其时间误差(包括守时误差和授时误差)主要来源于内部石英晶振的准确程度,受到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开关机等因素影响。长期实践发现,部分国产OBS在记录气枪信号以及天然地震信号时存在较大的时间偏差。本文对2019年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壳结构海陆探测实验所获得的53台次国产OBS记录进行了时间服务系统矫正。其中,针对OBS授时误差,利用出海前不中断采集的一致性试验和运输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晃动互相关进行时间矫正;针对守时误差,采用计算实际采样频率与理论采样频率偏差进行矫正;通过对比矫正前后OBS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信号,进行秒级别的检测。结果表明,经过以上步骤矫正的OBS数据,其时间记录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降低了震相识别、走时拾取的时间误差,为标准化国产OBS数据采集作业流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联测 海底地震仪(OBS) OBS时间矫正 天然地震记录
下载PDF
南海北部沉积层和地壳内低速层的分布与识别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明辉 丘学林 +4 位作者 徐辉龙 施小斌 吴世敏 叶春明 夏少红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1-479,共9页
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低速层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家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南海北部海域海底地震仪与海陆联合地震探测的发展,完成的6条测线解释结果初步揭示了该区地壳结构特征,展现了低速层的分布情况.在南海北部共有5处发现速度倒转现象,... 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低速层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家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南海北部海域海底地震仪与海陆联合地震探测的发展,完成的6条测线解释结果初步揭示了该区地壳结构特征,展现了低速层的分布情况.在南海北部共有5处发现速度倒转现象,其中3处发现于莺歌海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属于沉积层中的低速层,其特征深度一般为2.0—6.0 km、速度2.5—3.0 km·s^(-1)、厚度为2.0—4.6 km,由于埋深较浅,可以利用折射震相与反射震相相结合的方法辨识低速层.其余2处位于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的海陆过渡带处,属于壳内低速层,其特征深度一般为7.0—18.0 km、速度为5.5—6.0 km·s^(-1)、厚度为3.0—6.0 km,由于埋深较大,难以接收到低速层底界面的反射波,而采用低速层走时间断的特性进行辨识.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不同深度低速层的构造成因,为南海形成演化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层 深部地壳结构 海底地震仪与海陆联测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热带海洋学报》第31卷(2012)总目次
7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I0001-I0008,共8页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化物 詹文欢 潮汕坳陷 Simulation 珠江口 热带海洋 海底地震仪 神狐海域 LIN 海陆 孙金龙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