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与“在”:关于海德格尔语言本体论的符号学反思
1
作者 张杰 余红兵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46-58,共13页
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从真理存在的方式切入,通过语言表征的“遮蔽”与“去蔽”的关系,力求让真理在语言的表述中“敞开”。然而,他的语言本体论依然沿着探索真理的传统路径,试图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没能让语言脱离表征危机。如果从老... 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从真理存在的方式切入,通过语言表征的“遮蔽”与“去蔽”的关系,力求让真理在语言的表述中“敞开”。然而,他的语言本体论依然沿着探索真理的传统路径,试图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没能让语言脱离表征危机。如果从老庄的道家学说出发,与通常的真理探索之路相反,返回自然,打破固有体系和现存观念的束缚,也许能够更接近包含所谓真理在内的“道”,让语言的本质和真理能够更加自由地“在”。本文从对真理存在的质疑、意义的自反生成和言说的间离作用三个方面,来反思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以期把语言存在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语言本体论 言观 精神文化符号学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作为转渡的翻译”
2
作者 胡其维 蔡新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海德格尔将“翻译”释为“转渡”,实则改写了翻译的名与实,开启了存在之真理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作为转渡的翻译的含义及其在《巴门尼德》中的应用,阐明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将转渡思想引入翻译研究,是开展翻译存在论研究的... 海德格尔将“翻译”释为“转渡”,实则改写了翻译的名与实,开启了存在之真理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作为转渡的翻译的含义及其在《巴门尼德》中的应用,阐明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将转渡思想引入翻译研究,是开展翻译存在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引发对“翻译即译意”和“翻译本质”两方面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渡 翻译 真理 海德格尔 《巴门尼德》
下载PDF
“言”与“行”的分途——海德格尔与白璧德对东方“道路”思想的借鉴
3
作者 杨劼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海德格尔与白璧德不约而同地借鉴了东方“道路”思想,但有着“言”与“行”的不同向度,“言”“行”之分途所导致的宗教意蕴和最终旨归也有所不同。海德格尔的“道路道说”乃“大道道说”,天地神人四方世界在大道道说中互相通达,人是存... 海德格尔与白璧德不约而同地借鉴了东方“道路”思想,但有着“言”与“行”的不同向度,“言”“行”之分途所导致的宗教意蕴和最终旨归也有所不同。海德格尔的“道路道说”乃“大道道说”,天地神人四方世界在大道道说中互相通达,人是存在的守护者,以神性度测自身;而白璧德的道路是其二元人性论,“通达”人性始源处的“更高意志”起到上帝恩典的对等物之精神效用,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人是自我超越的。海德格尔的“道-道路-道说”体现了道路阴柔的一面,而白璧德的“道路-内在行动”则体现了道路阳刚的另一面。他们对东方道路思想的借鉴,是西方后-上帝时代的“道成肉身”不同方面的现代显现,具有思想史的意义,还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不同的生命伦理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白璧德 内在行动
下载PDF
道与言:王船山与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略论
4
作者 周广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王船山一方面认为文以载道、道因辞显,语言对显明道体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基于儒家立场提出“道因言而生”,凸显人在道中的主体性及行动力,强调语言参与了道的形成。海德格尔受道家思想影响,把语言本质视为存在向存在者(此在)的一... 王船山一方面认为文以载道、道因辞显,语言对显明道体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基于儒家立场提出“道因言而生”,凸显人在道中的主体性及行动力,强调语言参与了道的形成。海德格尔受道家思想影响,把语言本质视为存在向存在者(此在)的一种道说、道示,认为人应当“应合”于大道。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从本有而来,与世界、历史同时发生,是大道的方式和此在的最高事件。王船山与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反映了二人所处时代的东西方哲学传统的核心——本体论与存在论(ontology),故道与言(逻各斯)之关系总摄、映射着二人语言哲学的同一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王夫之 海德格尔
下载PDF
符号学意义论视野下海德格尔的道言观及其局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亚玲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2期110-123,共14页
与老庄的“道”一样,海德格尔的“道”属于尚未被符号意义化的原初境域,是存在意义的源头,是他力求打破主体性而思问到的源点。不过,他的“道”生世界及其发生情境有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语言中心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尚有主体哲学残留,... 与老庄的“道”一样,海德格尔的“道”属于尚未被符号意义化的原初境域,是存在意义的源头,是他力求打破主体性而思问到的源点。不过,他的“道”生世界及其发生情境有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语言中心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尚有主体哲学残留,他的通“道”之途亦过于局限在狭义语言立场,且如列维纳斯所说缺乏他者,其“道说”只是一种对“总体性”的思考。对海德格尔道言观的反思,提示了其他可能的通“道”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言观 符号学意义论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语言之途——从“形式指示”走向“道说”
6
作者 陈亚玲 伏飞雄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2-69,共8页
对语言的思考是海德格尔整体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海德格尔在前期使用形式指示的现象学方法,其前期潜在的语言思想为:旧语言I——形式指示——存在。后期他对语言的思考更加深入,其语言思想为:旧语言Ⅱ——诗与思的对话——道说/大道。... 对语言的思考是海德格尔整体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海德格尔在前期使用形式指示的现象学方法,其前期潜在的语言思想为:旧语言I——形式指示——存在。后期他对语言的思考更加深入,其语言思想为:旧语言Ⅱ——诗与思的对话——道说/大道。梳理、比较前后期的两条语言思路,可对他整体的语言思想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海德格尔开辟了一条通往“道”的语言之途:“道”不可为人言所说,但必须为某种语言所指示。他的语言之途开启了思的“另一开端”,但仍有局限。列维纳斯、布朗肖、罗姆巴赫等思想家质疑了海德格尔潜在的主体思想,开拓出“道”在“存在之光”外的晦暗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语言 形式指示 诗与思
下载PDF
从“话语”到“道说”——论海德格尔的语言观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冬慧 隋铭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5-168,共4页
海德格尔对语言的理解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在《存在与时间》中,他已开始突破传统的语言观,把语言理解为"话语";后期海德格尔进一步发展了自己早期的语言观,把语言理解为"道说"。他对语言的这两种理解,既存在着内在... 海德格尔对语言的理解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在《存在与时间》中,他已开始突破传统的语言观,把语言理解为"话语";后期海德格尔进一步发展了自己早期的语言观,把语言理解为"道说"。他对语言的这两种理解,既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也存在着重大差别,但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语言 海德格尔
下载PDF
道家的道与海德格尔的开辟道路 被引量:5
8
作者 那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30,共6页
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之所以一脉相承,不是说二者都指称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也不是指称通达天地、贯通阴阳最终存在意义的道路。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含藏着思悟道说的一切神秘。道路和道家之道作为本源之道是使天... 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之所以一脉相承,不是说二者都指称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也不是指称通达天地、贯通阴阳最终存在意义的道路。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含藏着思悟道说的一切神秘。道路和道家之道作为本源之道是使天地万物成其自身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庄子 老子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老子论道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富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9,共8页
道是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核心语词,但两者看起来相似,实则相异。老子考察的是由道路的本意延伸出的大道及其特性,而海德格尔思考的是道路自身的特性;老子的道与言说相对立,道自身拒绝言说,但它是思想与语言的根据,而海德格尔却将道... 道是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核心语词,但两者看起来相似,实则相异。老子考察的是由道路的本意延伸出的大道及其特性,而海德格尔思考的是道路自身的特性;老子的道与言说相对立,道自身拒绝言说,但它是思想与语言的根据,而海德格尔却将道路与言语相统一为道说,且在他看来,语言具有本原性,是存在、思想与人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海德格尔 言说
下载PDF
让诗意进入翻译理论研究——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看钱钟书的“不隔”说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新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63-571,共9页
钱钟书的"不隔"说,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趋向一致。而后者突破了西方传统哲学对理性的强调,突出了直观的作用与价值,并将人引向与事物的一体化世界。在这一意义上,海氏的哲学可以显示出钱氏观念的跨文化意义... 钱钟书的"不隔"说,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趋向一致。而后者突破了西方传统哲学对理性的强调,突出了直观的作用与价值,并将人引向与事物的一体化世界。在这一意义上,海氏的哲学可以显示出钱氏观念的跨文化意义,尤其是在翻译理论领域的意义:突出直观意味着,人与人的"不隔",文化与文化的一体化;与此同时,语言已经减弱它作为跨文化媒体的居间分离作用,显现出某种程度的透明度,至少是在理想上。因此,通过"不隔",我们不仅可以将这一世界本能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一体化的面目。这也才是语言的可译性的基础。没有这种一体化,翻译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不隔"中可以找到翻译的始基,它的原点,它的"原本"。因此,钱氏的"不隔"说不仅可以指向事物的真实,而且还标志着翻译的可行性,其理论意义是巨大的。在与西方哲学的新动态相互一致的情势下,"不隔"的形而上性格显现出了它应有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不隔 非对象性的思 钱钟书 海德格尔 现象学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你是谁”翻译观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新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43,共7页
本文在对海德格尔的著作《荷尔德林的赞歌(伊斯特)》所揭示的有关“你是谁”翻译观加以细读之后,提出这位哲学家并没有放弃形而上学,而是依赖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翻译间性”这种既定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第一,我们将其归入阐释学... 本文在对海德格尔的著作《荷尔德林的赞歌(伊斯特)》所揭示的有关“你是谁”翻译观加以细读之后,提出这位哲学家并没有放弃形而上学,而是依赖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翻译间性”这种既定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第一,我们将其归入阐释学的定位,可能是有问题的。第二,翻译是自我认识的翻译,即它是以“自我翻译”为基础的。第三,我们的翻译研究,如果希望从思想的角度来探讨有关问题,就有必要从交流、交际观念转移到认识论,即苏格拉底那里可以见到的自我理解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苏格拉底 自我翻译 翻译间性 翻译的认识论
下载PDF
自然与道——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自然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100,141,158,共9页
在海德格尔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对于自然的规定也发生了一次“转折”(Kehre)。在其早期思想中,自然被规定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这与康德哲学中世界概念的实践转向一脉相承,它们都超越了近代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对于自然的规定。在其后期思想... 在海德格尔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对于自然的规定也发生了一次“转折”(Kehre)。在其早期思想中,自然被规定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这与康德哲学中世界概念的实践转向一脉相承,它们都超越了近代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对于自然的规定。在其后期思想中,自然则被规定为“涌现”与“道”。发生这个转折的原因在于前一种自然概念依然属于主体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范畴,意味着对于自然之本义的遗忘,而在后一种自然概念中自然则开启并保持为道。海德格尔哲学与中国哲学对于自然以及道的规定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也有着本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自然 世界
下载PDF
道说“面向思的事情”——兼论海德格尔后期语言哲学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德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8,共8页
  哲学运思总要关涉到语言,无论是对现象或现象背后的存在有所思或有所道说。因此,海德格尔断言语言是最切近人的本质的存在。本文考察了海德格尔后期著作有关语言的思想,认为他与其他语言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不回避形而上学...   哲学运思总要关涉到语言,无论是对现象或现象背后的存在有所思或有所道说。因此,海德格尔断言语言是最切近人的本质的存在。本文考察了海德格尔后期著作有关语言的思想,认为他与其他语言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不回避形而上学的问题,而且还从语义、语用的立场对存在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对哲学语用学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探讨,即使在今天也给人们以巨大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情 语用 海德格尔 后期语言哲学 语言 本质
下载PDF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中的本体论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新乐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9,共6页
翻译在人类的求知和存在中的重要作用。依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从这一论断本身及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和索福克勒斯的诗化的研究入手来探究这一问题,认为可以将翻译描述为人经由"异域"向家园或人的自我返回的一种旅途,因而是两种力... 翻译在人类的求知和存在中的重要作用。依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从这一论断本身及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和索福克勒斯的诗化的研究入手来探究这一问题,认为可以将翻译描述为人经由"异域"向家园或人的自我返回的一种旅途,因而是两种力量"不可思议"的"遭遇",而"诗人—思想者"置身二者之间在这里沟通人神起着调解的作用。本文还提出,如果按照海德格尔的回返思想,回归中华文化是一种必然;因为,就翻译研究而论,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找到赋予我们的生命和存在力量的那个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翻译本体论 家园
下载PDF
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与知识的新基石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满华 《社科纵横》 2016年第1期134-138,共5页
本体是传统文化的基石,是理性的终极追求、情感意志的最终依托。人对本体具有天然的探索追求与终极依赖,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具有主体在场特性、共时与历时性、同一性与多样性等特征,满足当代文化的整体一致性追求,符... 本体是传统文化的基石,是理性的终极追求、情感意志的最终依托。人对本体具有天然的探索追求与终极依赖,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具有主体在场特性、共时与历时性、同一性与多样性等特征,满足当代文化的整体一致性追求,符合时代文化与精神发展需要,能建构、引导新型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姓日用即 存在 本体 理性 基石 王艮 海德格尔
下载PDF
“本有”的“道”说——论海德格尔的事件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冷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5-102,共8页
“本有”一词是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核心词语,海德格尔称“本有”同希腊的“逻各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一样几不可译。尽管“本有”不可用语言描述,但是其作为思想主导词语的地位已经得到明确。研究试图论述“本有”与希腊“逻各... “本有”一词是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核心词语,海德格尔称“本有”同希腊的“逻各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一样几不可译。尽管“本有”不可用语言描述,但是其作为思想主导词语的地位已经得到明确。研究试图论述“本有”与希腊“逻各斯”和中文“道”的关系,进而探究其作为事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有 海德格尔 逻各斯
下载PDF
道家的游无何有之乡和海德格尔的心灵空间 被引量:1
17
作者 那薇 《北方论丛》 2003年第5期6-9,共4页
一般人把尊卑、贵贱、寿夭、穷达的差别看作是现成存在的关系 ,执着于此不得解脱。要把人与物拯救到自身的基础上 ,就要让它们返回到心物融契为一体的关联中。海德格尔与老庄虽生活在不同时代 ,但他们去探索辨别分析得以产生的“天地根... 一般人把尊卑、贵贱、寿夭、穷达的差别看作是现成存在的关系 ,执着于此不得解脱。要把人与物拯救到自身的基础上 ,就要让它们返回到心物融契为一体的关联中。海德格尔与老庄虽生活在不同时代 ,但他们去探索辨别分析得以产生的“天地根”、“玄牝之门”的途径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诠释
下载PDF
“字面”翻译——海德格尔译学关键词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朝友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6-89,共4页
"字面"翻译,是海德格尔译学的关键词。首先,需要比较全面而客观的把握它。其次,就"字面"翻译的实质、得失以及可操作性,有必要结合海氏翻译实践进一步予以发掘。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字面”翻译
下载PDF
道家的返朴归真和海德格尔的本真存在 被引量:3
19
作者 那薇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海德格尔一生中不断变换术语去解释主客体尚未分离对立的混然状态。按照他的解释存在不是什么 ,而是此在把自己交托、敞开、出离到存在者中去的那种境域、牵扯和关联。一切存在者包括人在内只有在澄明之境才能作为存在者显现出来 ,获得... 海德格尔一生中不断变换术语去解释主客体尚未分离对立的混然状态。按照他的解释存在不是什么 ,而是此在把自己交托、敞开、出离到存在者中去的那种境域、牵扯和关联。一切存在者包括人在内只有在澄明之境才能作为存在者显现出来 ,获得本质。作为万物本原和基础的道家的道不是一个在时间上先于万物的绝对实体 ,也不是在空间上隐藏在万物背后的现成的东西。道不是能够脱离素朴之心运作和参与的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客观规律 ,而是天地万物作为自身存在的本然状态。道是素朴之心与万物本然相融相契的状态 ,是至人、圣人、神人以无知无欲之心与天地共运形成的境域 ,是圣人的心毫无阻碍地 ,不偏执于一事一物完全地敞开 ,也就是说至人、神人、圣人心灵的运作敞开了万物按其本然面目契入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朴归真 海德格尔 本真存在 主体 客体 生存本体论 “抱一为天下式” 思悟存在 庄子 “不以心稽” “原初的把握” “圣心若镜” “非专题的寻视”
下载PDF
精神、时间与道路——对海德格尔“诗歌中的语言”的一个解读
20
作者 朱刚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40,共11页
在"诗歌中的语言"这篇讲演中,海德格尔着重探讨了特拉克尔作为一个"伟大诗人"据以进行诗意道说的那"独一之诗"的"位置"(Ort)。这一"位置"被命名为"孤寂"(die Abgeschieden... 在"诗歌中的语言"这篇讲演中,海德格尔着重探讨了特拉克尔作为一个"伟大诗人"据以进行诗意道说的那"独一之诗"的"位置"(Ort)。这一"位置"被命名为"孤寂"(die Abgeschiedenheit)。"孤寂"指的是"死者"、"异乡者"、"未出生者"等"离开者"的"已经离开状态"(Abgeschiedenheit)。这种离开是向着更早的早先的离开,向着最初的开端的返回。这样一种离开和返回有其时机性:它发生在自己的时间。同时,这种返回也是"精神性的":它由"精神"所规定。而精神的本质又被海德格尔规定为"开辟道路"。关于"开辟道路"的思考把我们引向"道"(Tao),因为海德格尔在另一个文本中曾说道:"然而,‘道’或许就是为一切开辟道路的道路,由之而来,我们才能去思理性、精神、意义、逻各斯等根本上也即凭它们的本质所要道说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时间 海德格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