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彼得·海斯勒纪实三部曲的中国叙事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韦嵚 《科教文汇》 2019年第36期168-169,181,共3页
《江城》《甲骨文》以及《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是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的“中国纪实三部曲”。这三部纪实文学作品记录了作者在中国的个人所见所闻,映射出中国的变革与发展。文章拟就作者双重身份的视角、多维度的叙事空间... 《江城》《甲骨文》以及《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是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的“中国纪实三部曲”。这三部纪实文学作品记录了作者在中国的个人所见所闻,映射出中国的变革与发展。文章拟就作者双重身份的视角、多维度的叙事空间、聚焦普通人物这些叙事特点,对跨文化语境的中国叙事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实三部曲 彼得 海斯勒 叙事特点
下载PDF
“创意非虚构”的文体要素详析--以彼得·海斯勒的中国书写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金龙 《语文学刊》 202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彼得•海斯勒书写中国的“创意非虚构”作品在中国图书市场获得巨大成功,但这一体裁的文体要素还不为国内读者所熟知。借助美国“创意非虚构教父”古特金德的写作教程分析海斯勒的文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是典型的美式学院派创意非虚构作品... 彼得•海斯勒书写中国的“创意非虚构”作品在中国图书市场获得巨大成功,但这一体裁的文体要素还不为国内读者所熟知。借助美国“创意非虚构教父”古特金德的写作教程分析海斯勒的文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是典型的美式学院派创意非虚构作品,文体特色主要体现为基于浸入式采访的真实内容、基于场景与细节信息的情节描写、立体多面的人物塑造(包括一个讨喜的叙述者的声音)与精致的结构线等等。作为一个以读者为导向的非虚构文学门类,创意非虚构拥有独特与成熟的美学内涵,实现了既鼓励个人风格又严格遵循真实、优美的原则二者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非虚构 彼得•海斯勒 何伟 非虚构文学 江城 寻路中国
下载PDF
海斯勒《江城》的叙事艺术与中国形象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莹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5-58,共4页
《江城》是彼得·海斯勒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一。这部非虚构性纪实文学通过呈现中国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城——涪陵,映射出中国的变革与发展,建构出海斯勒眼中的中国形象。作品中叙述视角的转换使文本兼具客观性与生动性;... 《江城》是彼得·海斯勒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一。这部非虚构性纪实文学通过呈现中国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城——涪陵,映射出中国的变革与发展,建构出海斯勒眼中的中国形象。作品中叙述视角的转换使文本兼具客观性与生动性;多样的叙事空间则增添了内容的丰富性,并将读者直接引入到叙述者的内心世界,从而点明题旨。海斯勒"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虽仍具局限性,但已摆脱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叙事技巧的精巧运用更是将中国形象建构得自然又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艺术 中国形象 海斯勒
下载PDF
“他者”眼中的当代中国——关于海斯勒的“中国叙事” 被引量:4
4
作者 申霞艳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彼得·海斯勒(何伟)的《寻路中国》《江城》出版掀起了一阵何伟热及非虚构写作的讨论,新出版的《奇石》深化了这场讨论(《寻路中国》《江城》《奇石》均为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中西之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困难、最... 彼得·海斯勒(何伟)的《寻路中国》《江城》出版掀起了一阵何伟热及非虚构写作的讨论,新出版的《奇石》深化了这场讨论(《寻路中国》《江城》《奇石》均为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中西之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困难、最持久的一场论争。何伟的著作适得其时,上承马可·波罗的游记传统,下接萨义德关于“东方学”的观察。鲍曼认为流动乃现代性的本质特征。无论是东方和西方还是欧洲和亚洲,作为文化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是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斯勒 中国叙事 东方学 萨义德 鲍曼 彼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现代性追求 最佳出路 田园牧歌
原文传递
Some Notable Chinese in Dublin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5
作者 Kevin MACKEOWN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1期78-96,共19页
The careers of three Chinese physicists,Hu Ning,Ma Shijun,and Peng Huanwu at the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 Studies in the 1940s,and later,are described.A brief history of the foundation and operations of the instit... The careers of three Chinese physicists,Hu Ning,Ma Shijun,and Peng Huanwu at the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 Studies in the 1940s,and later,are described.A brief history of the foundation and operations of the institute,as well as the roles in it of Erwin Schrodinger,Walter Heitler,Max Born,and others are included.Some details are given of the works carried out there.The three men's post-institute careers are described,Ma eventually in Australia,and Hu and Pe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ere they became distinguished leader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Eamon de Valera Erwin Schrodinger Paul Dirac Max Born Walter Heitle
下载PDF
重庆的三次机遇
6
作者 王寅 《中国报道》 2016年第2期24-27,共4页
重庆的发展总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设立中央直辖市给它插上腾飞的翅膀。"涪陵地处长江和乌江交汇处,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孤立而沉寂,既没有公路也没有铁路,乘坐长江渡轮到达最近的大城市重庆需要七个小时。"《江城》一书的作者... 重庆的发展总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设立中央直辖市给它插上腾飞的翅膀。"涪陵地处长江和乌江交汇处,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孤立而沉寂,既没有公路也没有铁路,乘坐长江渡轮到达最近的大城市重庆需要七个小时。"《江城》一书的作者——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在他2013年撰写的《重返江城》一文中,写下了20年前他对涪陵这座小城的印象。1996年至1998年,海斯勒作为一名志愿者在涪陵一所专科院校教书。他说,那时的涪陵人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外国人,"我如果在城里吃午饭,经常会引来几十个围观者。"在他的记忆里,这座城市只有一部电梯、一家夜总会,没有交通信号灯。他所认识的涪陵人里,没有人拥有汽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斯勒 中央直辖市 交通信号灯 专科院校 大城市 彼得 现实生活 蒲海清 区域经济研究 一小时经济圈
下载PDF
书斋
7
《神州》 2012年第5S期110-110,共1页
《江城》编辑推荐: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 《江城》编辑推荐: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海斯勒 自助旅游 美国密苏里州 国家地理 普林斯 文学硕士学位 十国 时代周刊 环太平洋
下载PDF
“非虚构”和自传体小说写作视角下的重庆作家
8
作者 孙小静 《品位·经典》 2022年第20期1-3,共3页
2010年《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越来越多的作家、记者、文学研究者、评论家纷纷参与,非虚构写作和研究成为最近十多年文坛的重大事件。2012年彼得·海斯勒的非虚构作品《江城》是其“纪实中国三部曲”中的首曲,该书出版后... 2010年《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越来越多的作家、记者、文学研究者、评论家纷纷参与,非虚构写作和研究成为最近十多年文坛的重大事件。2012年彼得·海斯勒的非虚构作品《江城》是其“纪实中国三部曲”中的首曲,该书出版后在国内读者和评论界中引起巨大反响;而作为巴渝文化女儿的虹影,同样以重庆为创作背景,其自传体小说中不乏非虚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海斯勒 虹影 自传体小说
下载PDF
这里有“中国人不知道的中国”——评《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被引量:1
9
作者 叶莺 《全国新书目》 2011年第6期53-53,共1页
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彼得?海斯勒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何伟这个中国名字就熟悉得多。早在2007年,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就以何伟为名在《读库》上连发《遍走长城》和《中国的速成城市》两文。
关键词 何伟 海斯勒 长城 寻路 中国人
原文传递
书籍
10
《新产经》 2019年第3期12-13,共2页
《皮囊》作者:蔡崇达推荐理由: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关键词 蔡崇达 推荐理由 海斯勒
原文传递
江城涪陵
11
作者 海斯勒 《全国新书目》 2012年第4期24-25,共2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1996年至1998年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1996年至1998年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铁路 铁道 江城 海斯勒 学堂 学校 四川省 小姐 亚当
原文传递
一个人的2012年读书榜
12
作者 张光茫 《现代青年》 2013年第1期44-45,共2页
一个人的读书史,可以看成是他的心灵发育史。即将过去的2012年,一些新书的问世,给我的阅读生活带来了新思考。面对复杂纷繁的生活,读书给我带来一份沉淀,帮我找到内心的充实和平静。对灵魂的思考与理解手头上正看的是毕淑敏的《星光下... 一个人的读书史,可以看成是他的心灵发育史。即将过去的2012年,一些新书的问世,给我的阅读生活带来了新思考。面对复杂纷繁的生活,读书给我带来一份沉淀,帮我找到内心的充实和平静。对灵魂的思考与理解手头上正看的是毕淑敏的《星光下的灵魂》,这是一本关于幸福的好书。毕淑敏提到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人不可脱离环境妄谈幸福,但是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再继续增加物质的供给,幸福感并不能相应地成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声 毕淑敏 周大新 刘震云 乡关何处 内心感受 海斯勒 周云 道金斯 湮没无闻
原文传递
我看到中国人看不到的中国
13
作者 愚鸠 《新城乡》 2014年第10期60-62,共3页
在中国断断续续待了十多年,彼得·海斯勒写成《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三部曲;他的观察细致、准确又充满深意彼得·海斯勒今年45岁,他胖了不少,眼角也出现了皱纹。那个曾在江城涪陵无所事事、四处闲逛的老外,如今在... 在中国断断续续待了十多年,彼得·海斯勒写成《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三部曲;他的观察细致、准确又充满深意彼得·海斯勒今年45岁,他胖了不少,眼角也出现了皱纹。那个曾在江城涪陵无所事事、四处闲逛的老外,如今在中国受到的关注,拉下很多中国作家半条街。签售会上,读者们排起长龙,大声叫着他的中文名字——何伟。何伟曾自助旅游欧洲30国,毕业后从捷克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罗斯、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旅游文学写作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助旅游 海斯勒 中国作家 彼得 文学写作 中文名字 一个问题 驻华记者 生存状态 国家地理
原文传递
游记还能这么写
14
作者 悦尔 《温州人》 2016年第13期104-105,共2页
我们的背包已装满晴朗,出发去山顶晒月光,旅行的列车就快要过站,你能不能快一点点赶上……又到旅行季,本期推荐的书单,自然和旅行有关。除了常见的攻略指南、个人随笔,游记其实还有很多模样,就像旅行也有多种方式……《机场里的小旅行》... 我们的背包已装满晴朗,出发去山顶晒月光,旅行的列车就快要过站,你能不能快一点点赶上……又到旅行季,本期推荐的书单,自然和旅行有关。除了常见的攻略指南、个人随笔,游记其实还有很多模样,就像旅行也有多种方式……《机场里的小旅行》[英]阿兰·德波顿著陈信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却成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几年前的一个夏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顿 阿兰 文化面貌 上海译文出版社 安检人员 旅行笔记 陈信 难以言喻 海斯勒 奥拉斯
原文传递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15
作者 许敏 《新华航空》 2011年第5期116-116,共1页
一切事物都是禅。他说。但他的口音即使在大清早冰冷的室外也没有变得更容易懂,我竖起耳朵拼命听,依旧徒劳无功。大概听不懂也是禅吧,我心想。——摘自《禅的行囊》
关键词 中文简体 寒山诗集 翻译出版 海斯勒 辜鸿铭 太远 著名汉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 literal 人说
原文传递
食鼠记
16
作者 周松芳 《广州文艺》 2015年第9期51-59,共9页
一2014年,风行一时的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的《奇石》,以《野味》开篇,而《野味》以吃鼠开头:"‘老鼠要大的还是小的?’女服务员问道。"其实整篇文章主要也是谈吃鼠的——在广州东边与东莞和增城接壤的萝岗区的萝岗... 一2014年,风行一时的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的《奇石》,以《野味》开篇,而《野味》以吃鼠开头:"‘老鼠要大的还是小的?’女服务员问道。"其实整篇文章主要也是谈吃鼠的——在广州东边与东莞和增城接壤的萝岗区的萝岗村吃鼠的经历。这次吃鼠的经历并非海斯勒的偶遇,而是听说那里的一家鼠肉餐馆颇具声誉才心血来潮特地赶过去。不过,去到竟发现还不止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斯勒 萝岗区 女服务员 彼得 乳鼠 师正 顺德 蕉轩随录 文化学者 黄鸡粥
原文传递
阅读
17
《浦东开发》 2014年第6期64-64,共1页
《互联网金融革命:中国金融的颠覆与重建》余丰慧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定价:59.00元互联网金融创新潮涌,中国金融变革正在加速,是彻底颠覆还是融合重建,大趋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作为时下热点话题,互联网金融吸引了互联网领域、金融领... 《互联网金融革命:中国金融的颠覆与重建》余丰慧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定价:59.00元互联网金融创新潮涌,中国金融变革正在加速,是彻底颠覆还是融合重建,大趋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作为时下热点话题,互联网金融吸引了互联网领域、金融领域以及相关领域人士的强烈关注。正如《互联网金融革命》一书所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爆点 银行工作 海斯勒 《纽约客》 威尔 彼得 故事营销 宗教团体 疑点问题 实战经验
原文传递
寻路无问西东
18
《西藏旅游》 2019年第11期4-4,共1页
美国作家彼德 海斯勒十几年前出版了一本书叫《寻路中国》,以纯纪实文字讲述了河北乡村的变迁和中国衣民鲜活的故事。今天,一位笔名“小朱飞刀”的援藏干部,也写了一本书——《寻路西藏5万里》。
关键词 海斯勒 寻路 笔名 纪实文字
原文传递
世界这么大,先看看书吧
19
《摄影之友》 2015年第6期38-38,共1页
如果不是因为网络上爆红的一句话辞职信,可能很多朝九晚五的工作狂已经忘了这个世界本应带给我们的美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得多好啊,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像她一样决绝地辞职去"看看"呢?倒不如我们... 如果不是因为网络上爆红的一句话辞职信,可能很多朝九晚五的工作狂已经忘了这个世界本应带给我们的美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得多好啊,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像她一样决绝地辞职去"看看"呢?倒不如我们先到书中去看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职信 朝九晚五 这个世界 国家地理 地理杂志 布林克利 彼得 《纽约客》 地理知识 海斯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