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热带太平洋海气热交换年变化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林
沙文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2-40,共9页
本文用块体动力学公式计算了热带太平洋潜热、感热通量,并用EOF方法分析了这两类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结果指出,热通量的模态1反映了太平洋海气热交换的基本气候特征,中、西太平洋的暖池就是这种气候特征下的具...
本文用块体动力学公式计算了热带太平洋潜热、感热通量,并用EOF方法分析了这两类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结果指出,热通量的模态1反映了太平洋海气热交换的基本气候特征,中、西太平洋的暖池就是这种气候特征下的具体反映;模态2说明了海气热交换与海流和海陆分布有密切联系;模态3反映了下半年海气热交换的加强,为热带太平洋ITCZ的活动提供了能量。东太平洋,感热通量和海气温差分布型十分相似,而西太平洋,则取决于全风速的量值。潜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主要取决于全风速的时空分布,和比湿差的分布型相差较大。赤道以北中、西太平洋风速异常是导致气候异常的关键。北半球ITCZ云带是由其海面热通量变化所决定;西太平洋SPCZ云带是由其海表温度和海气温差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海气热交换
年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岛汛期降水与副热带高压、黑潮区域海-气热交换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锦年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分析了黑潮区域海-气热量交换对青岛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机制。指出黑潮区域向大气提供热量的多少对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同期上空的500hPa高度场的影响更为明显,对翌年的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最终通过副...
本文分析了黑潮区域海-气热量交换对青岛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机制。指出黑潮区域向大气提供热量的多少对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同期上空的500hPa高度场的影响更为明显,对翌年的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最终通过副热带高压的活动直接影响青岛地区的汛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黑潮
海气热交换
汛期
副高
全文增补中
海气间热通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3
作者
曲维政
李若钝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4-78,共5页
本文介绍了苏联学者在研究海气热交换方面所采用的几种简化的热通量计算方法。这些方法能在基本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以一定的准确程度求算热通量,为克服海洋上观测资料不足的困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
热通量
海气热交换
海气
相互作用
热量收支
苏联学者
年平均值
地转风
观测资料
海面辐射
计算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
37
4
作者
赵进平
史久新
矫玉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88,共14页
利用 1 999年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海冰边缘区的三次考察数据 ,研究了北冰洋海冰边缘区的温度和盐度结构。将海冰边缘区分为机制不同的两大类 ,一类是暖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外部暖水进入海冰边缘区携带的热量 ;另一类是冷水海冰边缘...
利用 1 999年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海冰边缘区的三次考察数据 ,研究了北冰洋海冰边缘区的温度和盐度结构。将海冰边缘区分为机制不同的两大类 ,一类是暖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外部暖水进入海冰边缘区携带的热量 ;另一类是冷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加热。文中主要对冷水海冰边缘区进行了研究。虽然两个冷水海冰边缘区 (R区与T区 )温度结构不尽相同 ,但都存在表层以下水体中的温度极大值现象 ,R区的温度极大值位于2 0m左右 ,T区的位于 40— 5 0m左右的深度 ,可以认为是海冰边缘区的典型温度特征。作者认为 ,次表层暖水的热源是太阳辐射的直接加热 ,为此 ,建立了太阳加热引起海水次表层增暖的物理模型和简单的数学模型 ,获得了冰下海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增暖的解析解。结果表明 ,部分太阳辐射能穿过海冰加热冰下海水 ,加热之初温度的极大值出现在近表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海温极大值的位置向下移动 ,最终可以达到 40m左右 ,证明了仅仅依靠太阳的短波辐射就可以形成中间暖的水层。文中阐明 ,开阔海水更多的是上混合层和跃层结构 ,冰下海水主要是次表层暖水结构 ;冷水海冰边缘区的海水主要带有冰下海水的特征。由于次表层暖水的形成与海冰厚度关系很大 ,近十几年北冰洋海冰厚度的显著减少势必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北冰洋
海冰边缘区
海水
形成机理
温度结构
盐度结构
太阳辐射
海气热交换
海冰厚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连机场2006年初雪过程分析
5
作者
王爽
董蔷薇
《民航科技》
2007年第2期72-75,共4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2006年初雪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地面主要影响系统、风场。然后,从海气感热交换、海岸锋锋生及作用、周围地形对此次冷流降雪的作用分析此次降雪的成因。最后运用雷达资料中低仰角的强度场、速度场、风廓线和回波顶高度资料...
本文首先分析了2006年初雪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地面主要影响系统、风场。然后,从海气感热交换、海岸锋锋生及作用、周围地形对此次冷流降雪的作用分析此次降雪的成因。最后运用雷达资料中低仰角的强度场、速度场、风廓线和回波顶高度资料揭示了这次冷流降雪过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流降雪
海气
感
热交换
海岸锋
雷达回波
原文传递
题名
热带太平洋海气热交换年变化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林
沙文钰
机构
空军气象学院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2-40,共9页
文摘
本文用块体动力学公式计算了热带太平洋潜热、感热通量,并用EOF方法分析了这两类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结果指出,热通量的模态1反映了太平洋海气热交换的基本气候特征,中、西太平洋的暖池就是这种气候特征下的具体反映;模态2说明了海气热交换与海流和海陆分布有密切联系;模态3反映了下半年海气热交换的加强,为热带太平洋ITCZ的活动提供了能量。东太平洋,感热通量和海气温差分布型十分相似,而西太平洋,则取决于全风速的量值。潜热通量的时空分布主要取决于全风速的时空分布,和比湿差的分布型相差较大。赤道以北中、西太平洋风速异常是导致气候异常的关键。北半球ITCZ云带是由其海面热通量变化所决定;西太平洋SPCZ云带是由其海表温度和海气温差所决定。
关键词
太平洋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海气热交换
年变化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岛汛期降水与副热带高压、黑潮区域海-气热交换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锦年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20,共5页
文摘
本文分析了黑潮区域海-气热量交换对青岛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机制。指出黑潮区域向大气提供热量的多少对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同期上空的500hPa高度场的影响更为明显,对翌年的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最终通过副热带高压的活动直接影响青岛地区的汛期降水。
关键词
降水
黑潮
海气热交换
汛期
副高
分类号
P426.62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海气间热通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3
作者
曲维政
李若钝
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系
出处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4-78,共5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苏联学者在研究海气热交换方面所采用的几种简化的热通量计算方法。这些方法能在基本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以一定的准确程度求算热通量,为克服海洋上观测资料不足的困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
热通量
海气热交换
海气
相互作用
热量收支
苏联学者
年平均值
地转风
观测资料
海面辐射
计算方法
分类号
P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
37
4
作者
赵进平
史久新
矫玉田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8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98760 0 8号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大资助项目
KZ951 - A1-2 0 5号。
文摘
利用 1 999年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海冰边缘区的三次考察数据 ,研究了北冰洋海冰边缘区的温度和盐度结构。将海冰边缘区分为机制不同的两大类 ,一类是暖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外部暖水进入海冰边缘区携带的热量 ;另一类是冷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加热。文中主要对冷水海冰边缘区进行了研究。虽然两个冷水海冰边缘区 (R区与T区 )温度结构不尽相同 ,但都存在表层以下水体中的温度极大值现象 ,R区的温度极大值位于2 0m左右 ,T区的位于 40— 5 0m左右的深度 ,可以认为是海冰边缘区的典型温度特征。作者认为 ,次表层暖水的热源是太阳辐射的直接加热 ,为此 ,建立了太阳加热引起海水次表层增暖的物理模型和简单的数学模型 ,获得了冰下海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增暖的解析解。结果表明 ,部分太阳辐射能穿过海冰加热冰下海水 ,加热之初温度的极大值出现在近表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海温极大值的位置向下移动 ,最终可以达到 40m左右 ,证明了仅仅依靠太阳的短波辐射就可以形成中间暖的水层。文中阐明 ,开阔海水更多的是上混合层和跃层结构 ,冰下海水主要是次表层暖水结构 ;冷水海冰边缘区的海水主要带有冰下海水的特征。由于次表层暖水的形成与海冰厚度关系很大 ,近十几年北冰洋海冰厚度的显著减少势必加?
关键词
夏季
北冰洋
海冰边缘区
海水
形成机理
温度结构
盐度结构
太阳辐射
海气热交换
海冰厚度
Keywords
Arctic Ocean, Chukchi Sea, Marginal ice zone, Temperature structure, Solar radiation
分类号
P7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3.4 [天文地球—物理海洋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连机场2006年初雪过程分析
5
作者
王爽
董蔷薇
机构
中国民用航空大连空管中心
出处
《民航科技》
2007年第2期72-75,共4页
文摘
本文首先分析了2006年初雪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地面主要影响系统、风场。然后,从海气感热交换、海岸锋锋生及作用、周围地形对此次冷流降雪的作用分析此次降雪的成因。最后运用雷达资料中低仰角的强度场、速度场、风廓线和回波顶高度资料揭示了这次冷流降雪过程的特点。
关键词
冷流降雪
海气
感
热交换
海岸锋
雷达回波
分类号
V351.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热带太平洋海气热交换年变化特征的分析
周林
沙文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岛汛期降水与副热带高压、黑潮区域海-气热交换的关系
陈锦年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89
2
全文增补中
3
海气间热通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曲维政
李若钝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赵进平
史久新
矫玉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连机场2006年初雪过程分析
王爽
董蔷薇
《民航科技》
200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