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的纤溶和溶栓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璩竹玲 刘赛 +1 位作者 刘晨光 刘万顺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确认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MPAP)的纤溶性质,并观察其抗栓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试凝块实验,观察MPAP对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建立家兔肺动脉血栓模型,观察MPAP的溶栓作用以及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 目的:为进一步确认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MPAP)的纤溶性质,并观察其抗栓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试凝块实验,观察MPAP对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建立家兔肺动脉血栓模型,观察MPAP的溶栓作用以及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MPAP有直接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而无纤溶激酶活性;MPAP能明显溶解肺动脉血栓,MPAP用药后t—PA/PAI明显升高。结论:MPAP具有明显的溶栓和提高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假单碱性蛋白酶(mpap) 纤维蛋白 血栓模型 溶栓作用
下载PDF
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对实验性家兔股动脉血栓的溶解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璩竹玲 刘赛 +2 位作者 董河 刘晨光 刘万顺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MPAP)对体内血栓的溶解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股动脉血栓模型,股动脉造影观察用药后股动脉血栓的溶解情况,通过测定PT,TT,KPTT及Fbg含量,评估MPAP对家兔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结果... 目的研究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MPAP)对体内血栓的溶解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股动脉血栓模型,股动脉造影观察用药后股动脉血栓的溶解情况,通过测定PT,TT,KPTT及Fbg含量,评估MPAP对家兔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MPAP能明显促进家兔股动脉血栓再通,用药后,TT,PT,KPTT显著延长,Fbg含量降低。结论MPAP对实验性家兔股动脉血栓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并且有明显的抗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假单碱性蛋白酶(mpap) 溶栓 血栓模型 家兔
下载PDF
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的纤溶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璩竹玲 刘赛 +1 位作者 刘晨光 刘万顺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6-158,共3页
①目的 探讨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 (MPAP)的纤溶作用及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通过纤维蛋白平板实验 ,观测MPAP的纤溶活性 ;建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观察静脉应用MPAP后血栓形成时间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 ①目的 探讨海洋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 (MPAP)的纤溶作用及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通过纤维蛋白平板实验 ,观测MPAP的纤溶活性 ;建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观察静脉应用MPAP后血栓形成时间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变化。③结果 MPAP具有较强的直接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MPAP(1 0 0、2 0 0mg/kg体质量 )静脉用药后 ,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 (F =4 .72 ,q =3.78、4 .97,P <0 .0 5 ) ,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显著降低 (F =4 0 .5 6 ,q =8.4 2、1 3.85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假单碱性蛋白酶 纤溶作用 抗血栓形成作用 血栓形成
下载PDF
海洋假单胞杆菌QD80低温碱性蛋白酶的化学修饰 被引量:2
4
作者 郝建华 王跃军 +1 位作者 袁翠 孙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1-374,共4页
海洋假单胞杆菌QD80低温碱性蛋白酶(QDAPr)具有良好的低温适应性,且与常见的增稠剂及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因此该蛋白酶在日用化学领域,尤其是低温洗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用EDC、PMSF、N-AI、2... 海洋假单胞杆菌QD80低温碱性蛋白酶(QDAPr)具有良好的低温适应性,且与常见的增稠剂及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因此该蛋白酶在日用化学领域,尤其是低温洗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用EDC、PMSF、N-AI、2,3-丁二酮等8种化学修饰剂修饰该低温碱性蛋白酶,然后检测残余酶活力,借以研究酶分子中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酶活性中心的关系.结果表明,羧基、丝氨酸、ε-氨基、巯基等残基与酶活性无关;而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残基侧链的化学修饰引起酶活性的大幅度下降,说明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残基是酶活力所必需的基团.精氨酸残基侧链的化学修饰引起酶活性的轻微下降,说明精氨酸对酶活性具有一定贡献,但不处于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假单 低温碱性蛋白酶 化学修饰
下载PDF
嗜麦芽假单胞菌的碱性蛋白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1
5
作者 江盛梅 沈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关键词 嗜麦芽假单 碱性蛋白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培养基成分对海洋假单胞菌7-11产蛋白酶的影响
6
作者 谢慧君 冯静 马桂荣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3-476,共4页
对海洋假单胞菌 7 1 1 ( pseudomonassp .7 1 1 )产蛋白酶进行了培养基的优化 ,初步确定了促使蛋白酶产率提高的培养基的配方 .经过 2 6℃、1 40r/min、1 2h培养 ,蛋白酶的相对产量可达 2 0 1 .7IU/mL ,比培养基优化前的 2 6.8IU/mL提高... 对海洋假单胞菌 7 1 1 ( pseudomonassp .7 1 1 )产蛋白酶进行了培养基的优化 ,初步确定了促使蛋白酶产率提高的培养基的配方 .经过 2 6℃、1 40r/min、1 2h培养 ,蛋白酶的相对产量可达 2 0 1 .7IU/mL ,比培养基优化前的 2 6.8IU/mL提高了 64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蛋白酶 海洋假单7-11
下载PDF
冷藏原料乳中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蛋白酶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吕高婧 刘艳玲 +5 位作者 徐洪军 薛秀恒 王志耕 梅林 何攀 方如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6-152,共7页
【目的】对冷藏原料乳中易污染的嗜冷菌进行分离筛选,为提高乳品品质、控制乳品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从冷藏原料乳中筛选出1株嗜冷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分子生物学分析,对该株嗜冷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福林... 【目的】对冷藏原料乳中易污染的嗜冷菌进行分离筛选,为提高乳品品质、控制乳品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从冷藏原料乳中筛选出1株嗜冷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分子生物学分析,对该株嗜冷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福林酚试剂法、蛋白酶定性检测试验、耐热性试验以及牛奶酸度、黏度影响等试验,对其产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从冷藏原料乳中分离出的该株嗜冷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与GenBank中登录的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相符,二者同源性为92.5%~97.6%。对该菌产胞外酶能力的研究发现,该菌所产胞外酶为一种耐热碱性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为8.0,可引起牛乳黏度增大、凝集和乳清析出。【结论】从冷藏原料乳中分离出了嗜冷荧光假单胞菌,该菌所产胞外碱性蛋白酶会引起牛乳黏度增加、凝集和乳清析出,明显缩短乳品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冷藏原料乳 荧光假单 碱性蛋白酶 热稳定性 牛乳酸度 牛乳黏度
下载PDF
一株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7~11所产蛋白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清海 荆谷 +2 位作者 冯静 孔健 马桂荣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24,共5页
海洋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7~ 11)菌株所产蛋白酶经盐析、透析、离子交换层析后 ,得到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一酶组分。该酶的比活力从 19.4 6 U· mg-1提高到 13953115U· mg-1,提高了 717.0 2倍 ,回收率为 1.2 4 %。... 海洋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7~ 11)菌株所产蛋白酶经盐析、透析、离子交换层析后 ,得到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一酶组分。该酶的比活力从 19.4 6 U· mg-1提高到 13953115U· mg-1,提高了 717.0 2倍 ,回收率为 1.2 4 %。酶水解酪蛋白的最适作用温度为 4 5℃ ,最适 p H为 8.0 ;酶在 p H6~ 7,50℃以下时比较稳定。 EDTA和 IAA强烈抑制酶的活性 ,SDS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 PMSF对该酶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酶被 EDTA失活后 ,Mn2 +、Mg2 +能部分恢复其活力 ,尤其是 Mn2 ;Hg2 +、Fe2 +、Zn2 +、Cu2 +和 Pb2 +对酶有抑制作用 ,而 Ca2 +、Mg2 +和 (NH4 ) 2 SO4 则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该酶对乙醇和尿素有较强的抗性 ,对吐温 2 0也具有一定的抗性。纯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 30 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海洋假单 纯化 酶性质
下载PDF
胞外弹性蛋白酶的理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9
作者 贺稚非 陈宗道 +3 位作者 李洪军 刘鹭 高兆建 宫春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分离得到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菌株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弹性蛋白酶的能力。经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的弹性蛋白酶,经过盐析、透析、DEAE SephadexA2 5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75凝胶过滤层析等纯化步骤,从其发酵液中得到了均一的酶... 分离得到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菌株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弹性蛋白酶的能力。经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的弹性蛋白酶,经过盐析、透析、DEAE SephadexA2 5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75凝胶过滤层析等纯化步骤,从其发酵液中得到了均一的酶制品。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 0℃;在硼砂-硼酸缓冲液中最适作用pH为8 0左右;酶在碱性环境下( pH7 0~12 0 )稳定性较好;在37℃以下,酶的稳定性较高。超过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蛋白酶 理化特性 SEPHADEX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过滤层析 假单 发酵方法 DEAE 研究结果 作用温度 碱性环境 稳定性 微生物 酶制品 发酵液 缓冲液 透析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AprA及其抑制剂AprI的表达、纯化和初步的活性验证
10
作者 曹润 高亚萍 +4 位作者 刘玉 刘成华 靳鹏 马远方 杨光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74-977,1012,共5页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表达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重要毒力因子碱性蛋白酶(AprA)、碱性蛋白酶抑制剂(AprI)和鞭毛蛋白(flagellin),并检测AprA和AprI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该菌PAO1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apr ...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表达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重要毒力因子碱性蛋白酶(AprA)、碱性蛋白酶抑制剂(AprI)和鞭毛蛋白(flagellin),并检测AprA和AprI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该菌PAO1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apr A、apr I和flic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AprA、p ET-28a-AprI和p ET-28a-鞭毛蛋白,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将包涵体变性、复性后纯化获得AprA蛋白,通过镍亲和树脂纯化获得AprI和鞭毛蛋白。利用SDS-PAGE检测AprA裂解鞭毛蛋白活性。结果重组蛋白AprA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AprI和鞭毛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AprA能裂解鞭毛蛋白,加入AprI可抑制AprA裂解鞭毛蛋白。结论 PAE分泌的AprA蛋白具有裂解鞭毛蛋白的活性,该活性能被AprI抑制。该研究为深入研究PAE的AprA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碱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抑制剂 鞭毛蛋白
原文传递
利用制革工业中含蛋白的固体废弃物培育的铜绿假单胞菌生产碱性蛋白酶的研究
11
作者 A.Ganesh Kumar S.Swarnalatha +1 位作者 B.Sairam 王睿(编译) 《北京皮革(中外皮革信息版)(中)》 2008年第10期77-80,共4页
动物的肉(Animal fleshing ANFL),制革工业中丢弃的主要含蛋白质的固体废弃物,可以作为底物生产铜绿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选定从制革厂废水中分离到的菌种,因为它有能力生产活力范围在(1160~1175)U/ml的蛋白酶。运用扫描电子... 动物的肉(Animal fleshing ANFL),制革工业中丢弃的主要含蛋白质的固体废弃物,可以作为底物生产铜绿假单胞菌碱性蛋白酶。选定从制革厂废水中分离到的菌种,因为它有能力生产活力范围在(1160~1175)U/ml的蛋白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实在水解过程中蛋白酶选择性的从动物肉中除去了非纤维蛋白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释放到P.aeruginosa的发酵液中氨基酸分析也证实了ANFL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蛋白酶 动物N(ANFL) 铜绿假单 氨基酸 酶抑制
原文传递
禽绿脓杆菌感染症研究进展
12
作者 谌南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7期1-2,共2页
1926年Kaupp和Dearstyne首次从禽类分离到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其后陆续在一些国家报道过禽类PA感染症。我国报道较早的有傅先强等(1982)、徐兰芳等(1986)。当时该症被认为是70年代以来国内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但近十... 1926年Kaupp和Dearstyne首次从禽类分离到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其后陆续在一些国家报道过禽类PA感染症。我国报道较早的有傅先强等(1982)、徐兰芳等(1986)。当时该症被认为是70年代以来国内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但近十年来,随着集约化家禽业的发展,其发生率明显上升,甚至在一些地区连绵不断地爆发,成为威胁养禽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 PA为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成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 感染症 假单 血清型 假单 MD疫苗 肺炎克雷伯氏 碱性蛋白酶 胚胎病 混合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