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海洋出水文物的常见作伪与辨别方法
1
作者 贾世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9期6-11,共6页
海洋出水文物是近年来新兴的文物类型,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文物市场中常见的一些作伪方法和获利手段,阐述了海洋出水文物区别于其他文物类型的特点,指出了其在文物真伪辨别中的用处,希望对刚接触这个门类的初学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海洋出水文物 辨伪
下载PDF
靖远舰遗址出水铁器的保护修复
2
作者 兰栋(文/图) 楚鲁鹏(文/图) +1 位作者 尹传亮(文/图) 王泽冰(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近年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成果颇丰,致远舰和经远舰的考古发现分别获得2015年度和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洋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出水铁器文物占据较大比例。
关键词 保护修复 考古新发现 水下考古 靖远 海洋出水文物 考古发现 铁器 出水铁器文物
下载PDF
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穆磊 赵巨岩 +3 位作者 刘生东 王菲 李乃胜 胡凤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60,共6页
有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干燥技术,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对出土饱水竹木器进行干燥具有周期短、变形小的优势。与出土饱水竹木器相比,海洋出水木质文物除了含水率高外,还含有较多的难溶性盐分,在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展览中,盐分与水... 有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干燥技术,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对出土饱水竹木器进行干燥具有周期短、变形小的优势。与出土饱水竹木器相比,海洋出水木质文物除了含水率高外,还含有较多的难溶性盐分,在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展览中,盐分与水分、空气、文物本身进行化学反应会加速文物的老化和腐蚀。因此,本研究以“南海Ⅰ号”船体的部分构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将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应用于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探索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40℃,压力20 MPa的条件下,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海洋出水木质文物效果明显,样品的三向干缩率均低于或者接近健康木材阴干的三向干缩率;含水率大幅度下降,经过超临界技术干燥后不需再做其他干燥处理就能满足文物保存的要求。文物干燥前后含盐率的测量结果表明,此干燥技术还具有明显脱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海洋出水木质文物 干燥 脱盐
下载PDF
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保护中的硫铁化合物问题 被引量:22
4
作者 沈大娲 葛琴雅 +1 位作者 杨淼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8,共7页
海洋出水的木质文物中通常会沉积硫铁化合物。打捞出水后,硫铁化合物遇到空气和水分后会发生氧化,生成硫酸以及各种硫酸盐,并引起有机质的降解。近年来,硫铁化合物对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本工作阐述了硫铁化合... 海洋出水的木质文物中通常会沉积硫铁化合物。打捞出水后,硫铁化合物遇到空气和水分后会发生氧化,生成硫酸以及各种硫酸盐,并引起有机质的降解。近年来,硫铁化合物对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本工作阐述了硫铁化合物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就硫铁化合物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目前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评述了针对硫铁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出水木质文物 硫铁化合物 保护 分析
下载PDF
西沙珊瑚岛遗址出水石构件的来源与功用初探
5
作者 贾世杰 《艺术科技》 2015年第7期147-147,共1页
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最近在珊瑚岛水域开展的考古调查工作发现了一批出水石构件,学术界对于这批石构件的来源和用途,尚未有定论。本文围绕20世纪90年代和最近在珊瑚岛水域打捞出水的两批石构件,结合当前的一些观点,对这批出水石构件... 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最近在珊瑚岛水域开展的考古调查工作发现了一批出水石构件,学术界对于这批石构件的来源和用途,尚未有定论。本文围绕20世纪90年代和最近在珊瑚岛水域打捞出水的两批石构件,结合当前的一些观点,对这批出水石构件的来源和功用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岛 石构件 海洋出水文物
下载PDF
“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船板中硫铁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丹 郑幼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9,共6页
鉴于硫铁化合物对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特殊危害,通过X射线衍射(XRD)、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船板残块中的硫铁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样品中含... 鉴于硫铁化合物对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特殊危害,通过X射线衍射(XRD)、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船板残块中的硫铁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样品中含有大量的Fe和S元素,并且其分布深度至少可达4cm。两种元素的化学状态基本可分为铁的氧化物、硫铁化合物、硫酸盐和其它还原性硫四大类。其中,硫铁化合物主要以FeS和FeS2形式存在,并已部分氧化成硫酸盐。因此,在后续的保护处理过程需着重对其酸化过程进行控制,以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出水木质文物 分析 华光礁一号 硫铁化合物
下载PDF
导致古代木质沉船腐蚀的生物类群及其腐蚀历程
7
作者 谢梦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9年第6期55-59,94,共6页
海洋出水木质文物和陆地考古发掘出土木质文物相比,生物类病害表现得特别明显。借鉴海洋工程学和"南海I号"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导致古代木质沉船腐蚀的生物分为三大类:海洋植物、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船体的腐蚀过程主要分... 海洋出水木质文物和陆地考古发掘出土木质文物相比,生物类病害表现得特别明显。借鉴海洋工程学和"南海I号"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导致古代木质沉船腐蚀的生物分为三大类:海洋植物、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船体的腐蚀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固相表面形成生物膜阶段;大型污损生物等的幼体附着于前期形成的生物膜之上阶段;群落趋于稳定、船体木质逐步降解阶段。沉船腐蚀过程中不同生物类群之间共生或寄生在一起形成动态平衡,因此,对于出水木质文物的生物修复应该在保证生物群落稳定的状态下进行,避免单一种群剧烈发展对文物造成的二次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出水木质文物 木质沉船 生物类病害 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