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洁而灭对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灭杀与抑制 被引量:35
1
作者 洪爱华 尹平河 +2 位作者 赵玲 齐雨藻 谢隆初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4-67,共4页
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卞基溴化铵(新洁而灭)和戊二醛对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洁而灭可以有效地杀灭海洋原甲藻,浓度0.10mg/L时,可以控制海洋原甲藻的增长,浓度大于0.15mg/L时,除藻率可达到90%以上。戊二醛也具有除藻效... 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卞基溴化铵(新洁而灭)和戊二醛对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洁而灭可以有效地杀灭海洋原甲藻,浓度0.10mg/L时,可以控制海洋原甲藻的增长,浓度大于0.15mg/L时,除藻率可达到90%以上。戊二醛也具有除藻效果,但作用浓度较高,浓度大于3.0mg/L,除藻率可达到50%以上。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复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除藻能力。当戊二醛与新洁而灭配比为10:1时,协同指数小于1,协同作用比较明显,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可复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藻剂 戊二醛 新洁而灭 海洋原甲藻 协同指数
下载PDF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海洋原甲藻APBM(P.micans APBM)的5.8S rDNA及其转录间隔区(ITS)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宝玉 王广策 +5 位作者 张炎 韩笑天 吕颂辉 齐雨藻 邹景忠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72,共9页
对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donghaiense)和海洋原甲藻APBM (P .micansAPBM)的5 8SrDNA及其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 ,并分析了甲藻属 9株赤潮藻 ( 7株从GenBank获得 )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海洋原甲藻... 对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donghaiense)和海洋原甲藻APBM (P .micansAPBM)的5 8SrDNA及其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 ,并分析了甲藻属 9株赤潮藻 ( 7株从GenBank获得 )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海洋原甲藻APBM的ITS片段 (含5 8S区 )为 631bp ,东海原甲藻的 (含 5 8S区 )为 5 5 2bp ;东海原甲藻与从GenBank中获得的微小原甲藻相似程度较高 ,与甲藻属其他原甲藻相似程度较低 ;本文研究的海洋原甲藻APBM的ITS序列与其他原甲藻相似程度都较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用ITS1或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与用ITS + 5 8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反映的结果基本一致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甲藻 海洋原甲藻 ITS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下载PDF
缓释铜离子法去除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尹平河 赵玲 +3 位作者 李坤平 齐雨藻 冯德雄 白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6,共5页
赤潮灾害日趋严重 ,用硫酸铜去除赤潮是国际上仍在使用的最有效方法 .但直接使用硫酸铜易对渔业造成危害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硫酸铜和可溶玻璃粉去除赤潮藻的基础上 ,提出并研究了可溶玻璃载体缓释 Cu2 +的方法去除赤潮藻 ,并对其... 赤潮灾害日趋严重 ,用硫酸铜去除赤潮是国际上仍在使用的最有效方法 .但直接使用硫酸铜易对渔业造成危害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硫酸铜和可溶玻璃粉去除赤潮藻的基础上 ,提出并研究了可溶玻璃载体缓释 Cu2 +的方法去除赤潮藻 ,并对其凝聚和 Cu2 +除藻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可溶玻璃为载体的含铜除藻剂 TB对海洋原甲藻 ( Prorocentrum micans)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可以极大地减少除藻剂的用量 .含铜越高 ,除藻能力越大 .当含 Cu SO41 5%的 TB用量为 3.5mg/ L时 ,藻细胞去除率在 1 2 h内可达到 96.2 %.由于其缓释 Cu2 +的作用 ,能维持 7d时间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增加 .TB较硫酸铜减轻了投药过程中易造成局部 Cu2 +浓度过高而伤害鱼类的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湖治理 缓释除藻 海洋原甲藻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掺铜可溶玻璃微粒去除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赵玲 尹平河 +3 位作者 李坤平 YU Qiming 谢隆初 黄长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CuSO4 和可溶玻璃粉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掺铜和铜银混合可溶玻璃微粒对赤潮生物的去除。结果表明 ,对于海洋原甲藻 (Prorocentrummicans)体系 ,在含铜可溶玻璃中引入一定量的Ag2 O ,可以减少除藻材料中CuSO4 的...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CuSO4 和可溶玻璃粉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掺铜和铜银混合可溶玻璃微粒对赤潮生物的去除。结果表明 ,对于海洋原甲藻 (Prorocentrummicans)体系 ,在含铜可溶玻璃中引入一定量的Ag2 O ,可以减少除藻材料中CuSO4 的用量。由于其具有同时缓释Cu2 + 、Ag+ 的作用 ,用量为 2 .0mg/L时 ,藻细胞的去除率在 12h内可达到 96 .8% ,并维持 7d以上时间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增加。掺铜可溶玻璃除藻剂较CuSO4 避免了投药过程中易造成局部Cu2 + 浓度过高而伤害鱼类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治理 掺铜 可溶玻璃 除藻剂 海洋原甲藻
下载PDF
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对海洋原甲藻增长的效应 被引量:43
5
作者 王正方 张庆 吕海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微量移液稀释法对海洋原甲藻进行无菌培养,以研究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对海洋原甲藻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原甲藻最大增殖速率发生在温度为(25±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3000lx、pH为8.0的环境条件下。海洋原甲藻... 采用微量移液稀释法对海洋原甲藻进行无菌培养,以研究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对海洋原甲藻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原甲藻最大增殖速率发生在温度为(25±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3000lx、pH为8.0的环境条件下。海洋原甲藻在温度18—28℃、盐度为25—34、光照强度为1000—6500lx、pH为7.5—8.3范围内适宜生长。这一结果与观测到的海洋原甲藻赤潮发生时环境条件相近,其中温度的效应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原甲藻 赤潮 温度 盐度 光照强度 PH值 增长效应
下载PDF
海洋原甲藻增殖最适起始密度及其同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正方 张庆 龚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4-47,共4页
本文报道了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Ehrenb)室内培养最适起始细胞密度为1.0×104个/ml;若低于0.75×104个/ml。则会出现4~5d的迟缓期;若高于2.75×104个/ml,增殖速率μ明显下降.文中还指出海洋原甲藻在相同起始细... 本文报道了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Ehrenb)室内培养最适起始细胞密度为1.0×104个/ml;若低于0.75×104个/ml。则会出现4~5d的迟缓期;若高于2.75×104个/ml,增殖速率μ明显下降.文中还指出海洋原甲藻在相同起始细胞密度、不同温度下培养的生长结果:在22~28℃范围内,海洋原甲藻皆能出现较高的增殖速率和细胞数;而温度低于10℃或高于32℃,则停止增殖。本文还提出了海洋原甲藻藻液细胞密度(×104个/ml)与其用721分光光度计洲定的吸光值OD678nm3cm的线性关系: C(×104个/ml)=119.83 OD678nm3cm-0.15(γ=0.9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原甲藻 增殖 密度 温度 赤潮
下载PDF
龙须菜对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原甲藻的生长抑制效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雷光英 杨宇峰 李宵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共培养系统,研究了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显示,龙须菜对两赤潮藻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共培养系统,研究了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显示,龙须菜对两赤潮藻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高密度龙须菜组使赤潮异弯藻在实验进行6 d后接近全部死亡,海洋原甲藻的细胞数量在实验进行6 d后呈下降趋势。然而,两赤潮藻与龙须菜之间的营养竞争对龙须菜的生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海洋原甲藻的竞争作用较强,而赤潮异弯藻的竞争作用较弱。此外,龙须菜水溶性抽提液经高温煮沸后对赤潮异弯藻无抑制作用,甚至能促进其生长,而未经煮沸的抽提液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相对鲜组织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赤潮异弯藻 海洋原甲藻 生长抑制
下载PDF
一株溶藻细菌对海洋原甲藻的溶藻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史荣君 黄洪辉 +3 位作者 齐占会 胡维安 田梓杨 戴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993-5001,共9页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爆发海域的表层海水中分离得到1株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具有溶藻活性的海洋细菌,菌株编号为N10。利用液相感染法研究了该溶藻细菌的溶藻效果和溶藻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菌株N10能使藻细胞失去运动活性...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爆发海域的表层海水中分离得到1株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具有溶藻活性的海洋细菌,菌株编号为N10。利用液相感染法研究了该溶藻细菌的溶藻效果和溶藻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菌株N10能使藻细胞失去运动活性,并膨胀变形,细胞膜内物质聚集于一端,藻细胞最终破裂死亡。菌悬液接种到藻液中的量越大,初始细菌密度越高,其溶藻效果越强。菌悬液以1∶10的体积比接种到藻液中时,藻细胞在24 h的死亡率为83%,至72 h全部溶解死亡;体积比为1∶20的藻细胞在24 h的死亡率为71%,之后藻细胞密度略有波动,120 h时死亡率达77%;而体积比为1∶100的藻细胞密度在前24 h有所下降,死亡率达39%,之后藻细胞密度又开始明显上升;对照组的藻细胞密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菌悬液过滤液和高温加热处理后的菌悬液过滤液对海洋原甲藻均无溶藻活性,表明菌株N10的溶藻方式为直接溶藻。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数据进行同源性检索,并结合细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菌株N10隶属于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中的Muricaud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海洋原甲藻 溶藻效应 大鹏湾
下载PDF
海水养殖实验围隔中海洋原甲藻水华的发生及其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岩 张鸿雁 齐振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研究发现在PO4P浓度较高且静滞的围隔水体中海洋原甲藻易大量发生形成水华;发生水华后围隔水呈棕红色,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α、初级生产力、水呼吸、COD和POC等都显著升高,溶解氧和透明度随海洋原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 研究发现在PO4P浓度较高且静滞的围隔水体中海洋原甲藻易大量发生形成水华;发生水华后围隔水呈棕红色,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α、初级生产力、水呼吸、COD和POC等都显著升高,溶解氧和透明度随海洋原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表现出相应的昼夜变化;发生水华的围隔内中国对虾和台湾红尼罗罗非鱼尚能存活和生长,但体色暗红,海湾扇贝则全部死亡,表明海洋原甲藻水华对海产贝类的危害较鱼类和虾类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原甲藻 实验围隔 水华 赤潮
下载PDF
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对海洋原甲藻摄食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岩 张鸿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现场研究了发生严重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水华后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和长腹剑水蚤(Oithonasp.)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体长在125... 现场研究了发生严重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水华后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和长腹剑水蚤(Oithonasp.)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体长在125mm以上的火腿许水蚤成体及其部分桡足幼体对海洋原甲藻的摄食率平均为12140cels·ind-1·d-1;体长不到125mm的部分火腿许水蚤桡足幼体和长腹剑水蚤成体及其桡足幼体的摄食率仅为1133cels·ind-1·d-1.实验期间围隔中海洋原甲藻的浓度为850~16170cels·ml-1,该藻的种群增长率为-0.002~0.150.当海洋原甲藻细胞处于生长期时,桡足类的摄食不足以抑制该藻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摄食 海洋原甲藻 围隔 赤潮
下载PDF
海洋原甲藻生长速率的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雨藻 朱从举 郭昌弼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利用一种新型的比浊计(HACH-2100A)测定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的比生长速率,并应用于多因子的正交试验中。结果表明,该法能很好地克服一般浊度计的缺点,测定速度快,重复性好,并能与培养... 利用一种新型的比浊计(HACH-2100A)测定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的比生长速率,并应用于多因子的正交试验中。结果表明,该法能很好地克服一般浊度计的缺点,测定速度快,重复性好,并能与培养在同一系统上进行,是单细胞浮游藻类生长速率测定的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速率 海洋原甲藻 赤潮 甲藻
下载PDF
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原甲藻LSU rDNA扩增及序列分析
12
作者 董云伟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8-364,共7页
利用引物 D1R和 D2 C扩增并测定了赤潮异弯藻 (H eterosigma akashiwo Hada)和海洋原甲藻 (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的 L SU r DNA D1与 D2序列 ,并与 Gen 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在种内水平 ,所测的 H .akashiw... 利用引物 D1R和 D2 C扩增并测定了赤潮异弯藻 (H eterosigma akashiwo Hada)和海洋原甲藻 (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的 L SU r DNA D1与 D2序列 ,并与 Gen 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在种内水平 ,所测的 H .akashiwo 6个株系之间共有 5个变异位点 ,序列H.k与 H.k- 2 ,H.k- 4均存在碱基替换 ;原甲藻属不同种内各株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0 2~0 .0 2 3之间 ,所测序列 P.mi与 P.micans其他株系之间均存在碱基替换。在种间水平上 ,原甲藻属不同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 0 .0 4 5~ 0 .139之间 ,大于种内遗传距离 ,每个种都具有特定的保守序列。根据序列间的遗传变异 ,可设计特异性的探针对不同株系和物种进行检测和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异弯藻 海洋原甲藻 DNA 序列分析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改性黏土絮凝海洋原甲藻对水体中氮、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光远 宋秀贤 +2 位作者 俞志明 曹西华 袁涌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2-498,共7页
通过对比研究典型有害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自然消亡(A1组)及改性黏土絮凝(A2组)两种体系,考察两体系中氮、磷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性黏土能有效去除P.micans并影响其后期生长状态,0.4g/L改... 通过对比研究典型有害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自然消亡(A1组)及改性黏土絮凝(A2组)两种体系,考察两体系中氮、磷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性黏土能有效去除P.micans并影响其后期生长状态,0.4g/L改性黏土添加3.5h后去除率可达60%以上,且藻密度无二次增长.改性黏土絮凝藻华过程中能有效去除水体营养元素,A2组DIP和DIN较A1组分别降低85%和35%.另外,添加改性黏土对水体有机氮、磷影响值得关注,第33d A2组TON和TOP较A1组分别减少约120,6μmol/L.改性黏土对有机氮、磷存在一定的埋存保护作用,通过吸附絮凝、螯合等作用使有机氮、磷脱离水体系统,而自然消亡体系中的微藻消亡后将通过分解、矿化等过程快速进入水体参与再循环.该研究系统阐述了改性黏土絮凝P.micans对水体营养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现场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华 改性黏土 有害藻华治理 营养盐去除 海洋原甲藻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北部湾海洋原甲藻的形态特征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龙超 陈波 +1 位作者 何碧娟 高程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2-338,共7页
为探讨广西北部湾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形态特征及其系统进化意义,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海洋原甲藻BBW-01藻株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各地理株系的海洋原甲藻的形态特... 为探讨广西北部湾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形态特征及其系统进化意义,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海洋原甲藻BBW-01藻株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各地理株系的海洋原甲藻的形态特征相似,仅在细胞大小上存在差异。海洋原甲藻BBW-01与采自于广东大亚湾的海洋原甲藻形态特征最为接近,其壳板后端的7个呈"V"字形对称排列的大孔可作为海洋原甲藻鉴定的重要指标。18S rDNA序列同源检索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海洋原甲藻BBW-01与源自中国南海的海洋原甲藻的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其他2株海洋原甲藻聚成一支,属于浮游、兼性浮游类原甲藻。因此,对赤潮原因种的准确识别有助于预防和减轻赤潮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原甲藻 形态特征 系统进化 北部湾
下载PDF
海水养殖池海洋原甲藻水华前后水化条件的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永健 李德尚 +1 位作者 王伟良 刘剑昭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研究了海水养殖池塘实验围隔中海洋原甲藻水华暴发前、后水化条件的变化,得出了如下结果:海洋原甲藻水华一般多发生在连续晴朗的天气,而常在阴雨天气崩溃;从水化条件方面来说,该藻水华也常发生于NO_3-N浓度以及N/P比... 本文研究了海水养殖池塘实验围隔中海洋原甲藻水华暴发前、后水化条件的变化,得出了如下结果:海洋原甲藻水华一般多发生在连续晴朗的天气,而常在阴雨天气崩溃;从水化条件方面来说,该藻水华也常发生于NO_3-N浓度以及N/P比较大时。在扁藻等绿藻类与海洋原甲藻交替成为优势种时,可以利用水体中Chl.总量及Ch1.b、Ch1.c之间的波动情况来反映该水华的发生与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原甲藻 海水池塘 实验围隔 水华 赤潮
下载PDF
海洋原甲藻与三角褐指藻混合培养条件下的种群生长与氮磷营养盐变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周成旭 马斌 +2 位作者 汪飞雄 徐斌 严小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8-61,共4页
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为实验种研究了硅藻与甲藻在混合培养的环境中其各自的种群密度变化以及相应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变化。结果显示,在单独培养或与海洋原甲藻共同培养的条件... 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为实验种研究了硅藻与甲藻在混合培养的环境中其各自的种群密度变化以及相应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变化。结果显示,在单独培养或与海洋原甲藻共同培养的条件下,三角褐指藻均表现出明显的营养盐吸收优势,种群生长迅速。相对而言,海洋原甲藻对营养盐的吸收速率明显较低,而且在与三角褐指藻共同培养的水体中一直处于竞争劣势;但有海洋原甲藻存在的水体中,三角褐指藻较单独培养时具有更高的生长速率和高的生物量,海洋原甲藻的存在可能促进三角褐指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原甲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 三角褐指藻(Prorocentrum micans) 混合培养
下载PDF
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 被引量:74
17
作者 赵玲 尹平河 +1 位作者 Qiming Yu 齐雨藻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5,共4页
为了探讨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及其藻壁多糖的重金属富集机理 ,用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活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分别进行重金属离子Cu2 +、Pb2 +、Ni2 +、Zn2 +、Ag+、Cd2 +的生物吸附实验 .重金属生物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 ... 为了探讨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及其藻壁多糖的重金属富集机理 ,用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活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分别进行重金属离子Cu2 +、Pb2 +、Ni2 +、Zn2 +、Ag+、Cd2 +的生物吸附实验 .重金属生物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 ,吸附过程可在 3 0min内完成 ,pH对吸附的影响较大 ,适宜范围是 5 0以上 .用热水法提取的藻体多糖对上述 6种离子的混合液吸附量约为藻体的 5倍 ,比较藻体与多糖对 6种离子的吸附结果可知 ,藻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藻壁多糖的作用 ,红外研究表明 ,—OH和—CONH2 基是吸附的活性中心 .机理研究对于利用赤潮生物进行重金属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原甲藻 赤潮生物 重金属离子 生物吸附 海藻多糖 富集机理
下载PDF
脂肪酸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两种海洋微藻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梦坛 李超伦 孙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3-942,共10页
在室内以饥饿培养为对照,以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培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研究了各脂肪酸标记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不同饵料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海洋原甲藻中18∶4ω3、22∶6ω3... 在室内以饥饿培养为对照,以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培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研究了各脂肪酸标记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不同饵料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海洋原甲藻中18∶4ω3、22∶6ω3含量较高,中肋骨条藻中16∶1ω7、20∶5ω3的含量较高。二者分别表现出典型的甲藻门和硅藻门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中华哲水蚤的脂肪酸组成有两个特点:(1)20∶5ω3和22∶6ω3的含量均较高;(2)其体内表征桡足类浮游植物食性、由桡足类自身合成的20∶1和22∶1脂肪酸占有相当的比例。虽然中华哲水蚤对不同脂肪酸的吸收和转化效率不同,但以脂肪酸作为标记还是成功的指示了中华哲水蚤对微藻的摄食。在饥饿培养中,首先消耗的是那些浮游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结构脂肪酸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保守性。结合各脂肪酸标记变化趋势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认为,18∶4ω3、18∶4ω3/16∶1ω7、∑18/∑16能较好的指示中华哲水蚤对海洋原甲藻的摄食,仅16∶1ω7/18∶4ω3能指示中华哲水蚤对中肋骨条藻的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海洋原甲藻 中肋骨条藻 脂肪酸 标记
下载PDF
几株赤潮甲藻的摄食能力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清春 于仁成 +3 位作者 宋静静 颜天 王云峰 周名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2-413,共12页
采用荧光标记的方法,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对6株赤潮甲藻对荧光标记的海洋细菌(FLB)、金藻(FLA)和两种粒径分别为0.5μm和2.0μm的荧光微球(FM0.5和FM2.0)4种摄食对象的摄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东海原甲藻对4种摄食对象均... 采用荧光标记的方法,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对6株赤潮甲藻对荧光标记的海洋细菌(FLB)、金藻(FLA)和两种粒径分别为0.5μm和2.0μm的荧光微球(FM0.5和FM2.0)4种摄食对象的摄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东海原甲藻对4种摄食对象均没有摄食外,其它5株甲藻,微小亚历山大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海洋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均具有摄食能力,但对摄食对象的选择和摄食率有差异,多数摄食率是在4 h达到最大,白天的摄食能力强于夜间。研究说明了在营养盐限制环境中,有些具有兼性营养能力的甲藻对细菌和/或更小浮游植物的摄食能力可能对维持和促进其生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甲藻 微小亚历山大藻 链状亚历山大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海洋原甲藻 微小甲藻 海洋细菌 金藻 荧光微球 摄食
下载PDF
海水淡化浓排水中铜对2种海洋微藻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蔺智泉 高忠文 +2 位作者 高学理 苏保卫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8,53,共6页
研究了海水淡化浓排水中的金属铜对2种海洋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海洋原甲藻的影响。配制一系列含不同含量Cu2+的海水培养了2种海洋微藻,统计海藻生长过程中的藻细胞数量变化,做出不同Cu2+含量下海藻的生长曲线,了解Cu2+对海藻生长的影响... 研究了海水淡化浓排水中的金属铜对2种海洋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海洋原甲藻的影响。配制一系列含不同含量Cu2+的海水培养了2种海洋微藻,统计海藻生长过程中的藻细胞数量变化,做出不同Cu2+含量下海藻的生长曲线,了解Cu2+对海藻生长的影响;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海洋微藻在不同Cu2+含量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及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Cu2+含量的升高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繁殖和游动能力,而对细胞形态的变化影响较小;Cu2+的加入会对海洋原甲藻的细胞形态产生较大影响,但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则会对海藻的生长和繁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重金属 海洋原甲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