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希金作品中的海洋形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忠霞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1期236-237,共2页
有着"俄国文学之父"之称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作品中多次提及或涉及海洋意象,其作品中的海洋形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深刻的寓意,挖掘和分析这类海洋形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普希金的作品。为此,本文从普希金及其作品概述入手,分... 有着"俄国文学之父"之称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作品中多次提及或涉及海洋意象,其作品中的海洋形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深刻的寓意,挖掘和分析这类海洋形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普希金的作品。为此,本文从普希金及其作品概述入手,分析普希金作品中海洋的体现及海洋形象的寓意,并从社会背景与个人价值观两个维度来解析普希金作品中频现海洋形象的原因,最后探究了普希金作品中海洋形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希望能为广大研究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希金 海洋形象 诗歌作品
下载PDF
朝鲜贡使安璥《驾海朝天录》中的海洋形象研究
2
作者 裴钟硕 《韩国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17世纪明清交替时期,中断了近两百年的海路使行重新开启,安璥坐上了通航后的首艘船出使中国。从上船前一直到回朝鲜,安璥每天记录,形成了17世纪首部海路使行记录——《驾海朝天录》。该书记载了行程中的事件和吟诵情感的诗。他在海上作... 17世纪明清交替时期,中断了近两百年的海路使行重新开启,安璥坐上了通航后的首艘船出使中国。从上船前一直到回朝鲜,安璥每天记录,形成了17世纪首部海路使行记录——《驾海朝天录》。该书记载了行程中的事件和吟诵情感的诗。他在海上作的诗展现了朝鲜儒家文人眼中的海洋。海洋对文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然而险峻的海路也更加凸显受命使臣的忠诚和使命感。全球化时代,海洋的作用愈加重要,关于海洋的人文研究也变得十分必要。对此,过去文人刻画的海洋形象,为我们从人文学角度理解海洋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璥 《驾海朝天录》 海路使行 海洋形象
下载PDF
中国海洋文化传播的战略定位与策略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郑保卫 王亚莘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2,27,共3页
海洋历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空间,当下,海洋更成为国际间重大利益"交集"的社会空间。放眼世界,除了有形的海洋资源处在"竞合"之中外,无形的海洋文化亦在"竞合"之中。在此情况下,如何促进各国在海... 海洋历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空间,当下,海洋更成为国际间重大利益"交集"的社会空间。放眼世界,除了有形的海洋资源处在"竞合"之中外,无形的海洋文化亦在"竞合"之中。在此情况下,如何促进各国在海洋文化引领下,维护本国海洋权益,并且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开发海洋,成为全球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议题。中国始终致力于构建"开放、和谐与共享"的海洋文化,藉此嘉惠世界。基于此,本文意在结合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探讨中国海洋文化传播的战略定位与策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海洋生态文明 中国海洋形象 话语权
下载PDF
中华传统海洋文化“走出去”之语言进路探索——以上海城市近代发展为视点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碧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140,共8页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研究中华传统海洋文化如何"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有效传播,重塑中国作为海洋强国的文化形象,意义重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近代历史上,在世界融合发展的大潮面前,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失语...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研究中华传统海洋文化如何"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有效传播,重塑中国作为海洋强国的文化形象,意义重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近代历史上,在世界融合发展的大潮面前,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失语,西方海洋文化主导天下,上海这座城市却能变劣势为优势,以语言为媒介,探索出适合自己城市发展的独特路径,即,利用西方强国海洋文化——变通他国语言(创造洋泾浜英语)——实现强城强国之路。这给予我们一个启示:现阶段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可以借助"汉语热"这一有利形势,让我国传统海洋文化以某种汉语语言形式为载体,走出国门,进入英语世界,享有它应有的一席之地。我国传统海洋文化通向英语世界的语言进路,应该成为学术界一个亟待研究和突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世纪 中华传统海洋文化 海洋强国文化形象 汉语热 语言进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