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O_(2)海洋封存的思考与新路径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守为
李清平
+3 位作者
朱军龙
周云健
赵常忠
何玉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I0001,共11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中国目前碳封存选址大多都集中在陆地,并且主要以气态CO_(2)或者液态CO_(2)的方式进行碳封存。陆地的碳封存潜力不及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中国目前碳封存选址大多都集中在陆地,并且主要以气态CO_(2)或者液态CO_(2)的方式进行碳封存。陆地的碳封存潜力不及海洋,而且前者对于储层的地质条件和作业条件要求均较高。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碳封存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已建成第一个海上碳封存项目——“恩平15-1”CO_(2)封存示范项目。为了加快推进CO_(2)海洋封存目标的实现,提出了CO_(2)水合物固态封存的新思路,探索了海洋碳封存的整体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甲烷水合物开发的逆向思维,以及CO_(2)水合物形成条件远不及甲烷水合物苛刻的特点,可以将CO_(2)注入海底形成CO_(2)水合物碳矿;②基于“固态流化”法的逆向原理及思维将液态CO_(2)直接注入甲烷水合物层及其下伏层的泥砂中,不仅可以利用CO_(2)置换开发甲烷水合物,而且还能在海底浅层形成CO_(2)水合物进而实现碳封存;③利用现有油气田开发平台和设备,选择有利于CO_(2)封存的地质构造和咸水层,有望实现油气田开发和海洋碳封存的协同发展。结论认为,该方法已经通过了实验室可行性验证,有望为未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封存
碳
矿
CO_(2)水合物
CO_(2)地质
封存
“固态流化”法
甲烷水合物
CCU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的海洋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方法浅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宋秦平
尹晓娜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3,共6页
碳捕集与封存利用技术是应对全球变暖、实现温室气体CO_(2)大规模削减的重要技术途径。海洋碳封存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该技术利用海下稳定岩石储层对CO_(2)进行储存,相比于陆地碳封存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日本苫小牧港CCS...
碳捕集与封存利用技术是应对全球变暖、实现温室气体CO_(2)大规模削减的重要技术途径。海洋碳封存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该技术利用海下稳定岩石储层对CO_(2)进行储存,相比于陆地碳封存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该项目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CO_(2)泄漏事故预防监测和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并总结了CO_(2)泄漏事故判断指标pCO_(2)/DO值(海水中CO_(2)与DO分压之比)的适用性以及地震对CO_(2)海下注入工程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在海洋碳封存项目中增加CO_(2)泄漏事故预防监测系统和地震监测系统等建议,为地震多发海域今后的碳封存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碳
海洋
碳
捕集与
封存
利用技术
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
环境监测
地震监测
原文传递
全球海洋CCS技术进展及对广东的借鉴
3
作者
杨伦庆
张洒洒
赵子亮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9期191-195,共5页
在全球碳减排与气候变化议题日益凸显的今日,海洋CCS(碳捕集与封存)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正引领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浪潮。对世界主要国家海洋CCS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广东目前海洋CCS发展情况,从开展海底碳封存...
在全球碳减排与气候变化议题日益凸显的今日,海洋CCS(碳捕集与封存)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正引领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浪潮。对世界主要国家海洋CCS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广东目前海洋CCS发展情况,从开展海底碳封存潜力评估、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发展碳封存技术、开展试点示范工程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培育广东绿色发展新引擎,助力广东碳中和目标的率先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
封存
海洋
CCS(
碳
捕集与
封存
)
海洋
广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泵集成”打造海洋CO2负排放生态工程
被引量:
13
4
作者
王誉泽
鲁鋆
+1 位作者
刘纪化
张传伦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泵
微型生物
碳
泵
碳
酸盐
碳
泵
海洋碳封存
海洋
负排放生态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CO_(2)海洋封存的思考与新路径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守为
李清平
朱军龙
周云健
赵常忠
何玉发
机构
怀柔实验室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I0001,共11页
文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中国目前碳封存选址大多都集中在陆地,并且主要以气态CO_(2)或者液态CO_(2)的方式进行碳封存。陆地的碳封存潜力不及海洋,而且前者对于储层的地质条件和作业条件要求均较高。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碳封存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已建成第一个海上碳封存项目——“恩平15-1”CO_(2)封存示范项目。为了加快推进CO_(2)海洋封存目标的实现,提出了CO_(2)水合物固态封存的新思路,探索了海洋碳封存的整体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甲烷水合物开发的逆向思维,以及CO_(2)水合物形成条件远不及甲烷水合物苛刻的特点,可以将CO_(2)注入海底形成CO_(2)水合物碳矿;②基于“固态流化”法的逆向原理及思维将液态CO_(2)直接注入甲烷水合物层及其下伏层的泥砂中,不仅可以利用CO_(2)置换开发甲烷水合物,而且还能在海底浅层形成CO_(2)水合物进而实现碳封存;③利用现有油气田开发平台和设备,选择有利于CO_(2)封存的地质构造和咸水层,有望实现油气田开发和海洋碳封存的协同发展。结论认为,该方法已经通过了实验室可行性验证,有望为未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海洋碳封存
碳
矿
CO_(2)水合物
CO_(2)地质
封存
“固态流化”法
甲烷水合物
CCUS
Keywords
Marine carbon storage
Carbon mine
CO_(2) hydrate
CO_(2) geological storage
"Solid fluidization"method
Methane hydrates
CCUS
分类号
TE5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的海洋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方法浅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宋秦平
尹晓娜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3,共6页
文摘
碳捕集与封存利用技术是应对全球变暖、实现温室气体CO_(2)大规模削减的重要技术途径。海洋碳封存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该技术利用海下稳定岩石储层对CO_(2)进行储存,相比于陆地碳封存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该项目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CO_(2)泄漏事故预防监测和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并总结了CO_(2)泄漏事故判断指标pCO_(2)/DO值(海水中CO_(2)与DO分压之比)的适用性以及地震对CO_(2)海下注入工程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在海洋碳封存项目中增加CO_(2)泄漏事故预防监测系统和地震监测系统等建议,为地震多发海域今后的碳封存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二氧化
碳
海洋
碳
捕集与
封存
利用技术
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
环境监测
地震监测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marine CCUS technology
Tomakomai CCS project in Jap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eismic monitoring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7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X8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全球海洋CCS技术进展及对广东的借鉴
3
作者
杨伦庆
张洒洒
赵子亮
机构
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出处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9期191-195,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GD23ZD07)。
文摘
在全球碳减排与气候变化议题日益凸显的今日,海洋CCS(碳捕集与封存)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正引领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浪潮。对世界主要国家海洋CCS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广东目前海洋CCS发展情况,从开展海底碳封存潜力评估、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发展碳封存技术、开展试点示范工程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培育广东绿色发展新引擎,助力广东碳中和目标的率先达成。
关键词
碳
封存
海洋
CCS(
碳
捕集与
封存
)
海洋
广东
Keywords
carbon sequestration
marine 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marine
Guangdong
分类号
P7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F426.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泵集成”打造海洋CO2负排放生态工程
被引量:
13
4
作者
王誉泽
鲁鋆
刘纪化
张传伦
机构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分部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6055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851210)
+4 种基金
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ZDSYS201802081843490)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点项目(2020Z01)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分部项目(K19313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联合基金(U1906216)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0005)。
文摘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
生物泵
微型生物
碳
泵
碳
酸盐
碳
泵
海洋碳封存
海洋
负排放生态工程
Keywords
biological pump(BP)
microbial carbon pump(MCP)
carbonate carbon pump(CCP)
marine carbon storage
ocean carbon negative emission geoengineering
分类号
X1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O_(2)海洋封存的思考与新路径探索
周守为
李清平
朱军龙
周云健
赵常忠
何玉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的海洋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方法浅析
宋秦平
尹晓娜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3
全球海洋CCS技术进展及对广东的借鉴
杨伦庆
张洒洒
赵子亮
《科技和产业》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泵集成”打造海洋CO2负排放生态工程
王誉泽
鲁鋆
刘纪化
张传伦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