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聚球藻对不同硝酸盐浓度的响应特征
1
作者 石凤 周玉婷 +2 位作者 李佳霖 高会旺 秦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120,共11页
近年来,由于陆源污染的加重以及近海环境治理的推进,中国近海海域营养盐浓度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且丰度较高的微微型蓝藻,聚球藻在中国近海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对不同硝... 近年来,由于陆源污染的加重以及近海环境治理的推进,中国近海海域营养盐浓度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且丰度较高的微微型蓝藻,聚球藻在中国近海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对不同硝酸盐浓度的响应尚待研究。本文分别从渤海和黄海采集聚球藻富集样本,在不同硝酸盐浓度下进行半连续培养,通过测定生长曲线、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参数以及碳氮含量,研究聚球藻对硝酸盐浓度的响应特征。当硝酸盐浓度为0.1、1.0、10.0μmol·L^(–1)时,聚球藻培养体系可支持的生物量较小,光能转化效率较低;当硝酸盐浓度为100.0μmol·L^(–1)时,聚球藻细胞生长得到促进,其培养体系可支持的生物量约提高5倍,同时培养体系整体的光能转化效率达到最高,但单位细胞的捕光能力受到抑制,氮和磷的转化率提高。研究表明海洋聚球藻能够适应不同的硝酸盐浓度维持生长,在较高的硝酸盐浓度下,聚球藻生物量显著提高,但释放至胞外的碳氮未出现相应的当量增加。研究结果为营养盐胁迫条件下浮游生态系统的响应提供了原核微藻方面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聚球藻 硝酸盐 生理响应 生物量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海洋聚球藻对铁限制的适应机制
2
作者 穆蓉 朱珠 张瑞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100,共12页
铁在海水中溶解度低,来源有限,是全球40%海域中浮游植物的主要生长限制因子。海洋聚球藻是一种全球分布的超微型蓝藻,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受到近岸和大洋环境中铁来源和浓度的影响,海洋聚球藻应对铁限制的适应机制... 铁在海水中溶解度低,来源有限,是全球40%海域中浮游植物的主要生长限制因子。海洋聚球藻是一种全球分布的超微型蓝藻,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受到近岸和大洋环境中铁来源和浓度的影响,海洋聚球藻应对铁限制的适应机制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基于29株全基因组测序的海洋聚球藻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海洋聚球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隶属于GTDB(Genome TaxonomyDatabase)分类法中Cyanobiaceae科的4个属,并且这4个属与原有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分类法中海洋聚球藻的亚群分类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功能注释结果表明,近岸和大洋聚球藻的特有基因数量与种类差异较大,近岸株中参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的特有基因数量大于大洋株。进一步分析海洋聚球藻铁限制相关基因后发现,近岸株在铁的吸收、稳态调节和储存方面的能力强于大洋株,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响应能力也更强。本研究重新梳理了海洋聚球藻的进化关系和分类地位,并系统分析了近岸和大洋聚球藻基因组及应对铁限制的适应机制差异,为深入理解海洋聚球藻的环境适应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学 海洋聚球藻 铁限制 适应机制
下载PDF
海洋聚球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庆华 毛铁墙 陈清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96-104,共9页
【目的】建立对海洋聚球藻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分布的系统认识,为海洋聚球藻的生态演替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述了海洋聚球藻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演替特征。【结果】海洋聚球藻各亚型呈现出一定的... 【目的】建立对海洋聚球藻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分布的系统认识,为海洋聚球藻的生态演替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述了海洋聚球藻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演替特征。【结果】海洋聚球藻各亚型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营养盐、海流及光强等。【结论】在环境要素对聚球藻的影响及机理、各类群间相互作用及海洋动力过程对聚球藻的影响及机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聚球藻 生态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新型聚球藻噬藻体Yong-L2-223的分离及基因组分析
4
作者 胡嘉琪 潘灵婷 +7 位作者 周钦 钱敏桦 蔡汝倩 王飞 任晓清 林威 李登峰 童贻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7,共19页
【目的】噬藻体(cyanophages)是特异性侵染蓝藻(cyanobacteria)的病毒,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中,在调节蓝藻种群动态和密度、推动生物地球水生生态系统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离、鉴定噬藻体。【方法】本研究以海洋聚球藻(... 【目的】噬藻体(cyanophages)是特异性侵染蓝藻(cyanobacteria)的病毒,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中,在调节蓝藻种群动态和密度、推动生物地球水生生态系统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离、鉴定噬藻体。【方法】本研究以海洋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7002为指示宿主,从淡水水样中分离培养一株新型噬藻体Yong-L2-223,对其进行了宿主范围实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功能注释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针对31株供试蓝藻的宿主范围实验,结果除指示藻PCC 7002[属于聚球藻目(Synechococcales)]外,Yong-L2-223能够感染2株淡水蓝藻,分别是来源于滇池的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FACHB-1342[属于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FACHB-1209[属于念珠藻目(Nostocales)]。既可在高盐条件下感染海洋蓝藻,又可在低盐条件下感染淡水蓝藻,Yong-L2-223具有广盐性。透射电镜观察表明,Yong-L2-223呈肌尾病毒样(myovirus-like),头部直径约60nm,尾部长约136nm。Yong-L2-223的双链DNA基因组全长为65725bp,G+C含量为58.6%,含有100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 frame,ORFs)。Yong-L2-223基因组中含有编码Cas4、基因转移因子(gene transfer factor,GTA)的基因,含有辅助代谢基因(auxiliary metabolic genes,AMGs),含有pre-Q0生物合成基因簇(gene cluster)。这些基因的编码产物可能有助于该噬藻体对宿主的适应、感染,从而实现跨3个目(order)感染蓝藻。将Yong-L2-223基因组与现有数据库中所有病毒基因组进行序列配对比较(pairwise sequence comparison,PASC),结果最高PASC值仅为3.78%,远远低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界定属的边界值(70%)。在基于全基因组的蛋白谱系统进化树中,Yong-L2-223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branch),与其他病毒间进化距离远。【结论】Yong-L2-223在有尾纲中代表一个新的未知的属。本研究首次以海洋蓝藻为指示藻从淡水中分离获得噬藻体,且该噬藻体序列新颖,拓宽了对噬藻体的认知,丰富了噬藻体库、噬藻体基因库,为噬藻体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聚球藻 淡水噬藻体 基因组分析
原文传递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marin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occus sp.CC9311(Cyanophyceae) by electropor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华新 林瀚智 +2 位作者 姜鹏 李富超 秦松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416-420,共5页
Synechococcus sp.CC9311 is a marine cyanobacterium characterized by type IV chromatic acclimation(CA).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as a first step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A.The result... Synechococcus sp.CC9311 is a marine cyanobacterium characterized by type IV chromatic acclimation(CA).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as a first step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A.The results show that Synechococcus sp.CC9311 cells were sensitive to four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ampicillin,kanamycin,spectinomycin,and chloramphenicol.An integrative plasmid to disrupt the putative phycoerythrin lyase gene mpeV,using a kanamycin resistance gene as selectable marker,was constructed by recombina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he plasmid was then transformed into Synechococcus sp.CC9311 via electroporation.High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at a field strength of 2 kV/cm.DNA analysis showed that mpeV was fully disrupted following challenge of the transformants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kanamycin.In addition,the transformants that displayed poor growth on agar SN medium could be successfully plated on agarose SN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atic acclimation ELECTROPORATIO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nechococcus sp. CC931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