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SE/UPLC-MS/MS测定海产品中17种海洋脂溶性藻毒素
1
作者
李静
麦艳玲
+5 位作者
肖陈贵
沈金灿
李文涛
郭建宁
钟润生
李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2-1958,共7页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ASE/UPLC-MS/MS)同时检测17种海洋脂溶性藻毒素(MLPs)的方法。鱼贝类海产品采用甲醇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快速萃取,再依次采用反相Agilent Bond Elut C_(18)(500 mg/6 mL)和Waters Sep-Pak(500 ...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ASE/UPLC-MS/MS)同时检测17种海洋脂溶性藻毒素(MLPs)的方法。鱼贝类海产品采用甲醇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快速萃取,再依次采用反相Agilent Bond Elut C_(18)(500 mg/6 mL)和Waters Sep-Pak(500 mg/6 mL)正相硅胶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以含有0.1%甲酸和2 mmol/L甲酸铵的95%乙腈和水为流动相,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同时检测,17种MLPs在6 min内全部被洗脱并检测。17种MLPs的相关系数为0.994 9~0.999 9,定量下限为0.020~30 pg/g湿重(ww)。在6种海产品中,17种MLPs的加标回收率为67.3%~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5%。采用该方法对采自我国南海的11个鱼类、21个甲壳动物、19个软体动物样品进行测定,共检出12种MLPs,总含量为316~20 300 pg/g ww,主要为大田软骨酸毒素(OA)、鳍藻毒素(DTXs)和虾夷扇贝毒素(YTXs)。该方法具有优良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实际海产品中17种MLPs的同时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快速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
海洋
脂溶性
藻
毒素
海产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藻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尹伊伟
王朝晖
+1 位作者
江天久
骆育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0,共3页
从生态毒理学角度介绍了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N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失性贝毒(ASP)和西加鱼毒素等几种主要海洋藻类毒素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毒素对人类及海洋生物的毒性、毒素在食物链中的积累和转移、毒素的致毒途径...
从生态毒理学角度介绍了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N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失性贝毒(ASP)和西加鱼毒素等几种主要海洋藻类毒素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毒素对人类及海洋生物的毒性、毒素在食物链中的积累和转移、毒素的致毒途径、海洋生物对毒素的回避和选择性取食等。这些毒素可通过食物链在贝类或其他海洋动物体内积累并浓缩放大,从而危及人类健康,有的毒素还能直接对海洋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文中同时也介绍了该领域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情况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藻
类
毒素
毒生态理学
毒性
积累
转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水环境中藻毒素的检测技术及分布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军辉
吴丹妮
+3 位作者
何秀平
刘丽君
王九明
郑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5-373,共19页
海洋藻毒素是海洋有害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种类多、毒性强和生物蓄积性等特点,对海洋生态系统、海产养殖业以及人类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近海水环境中的海洋藻毒素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近海水环境中海洋藻毒素的...
海洋藻毒素是海洋有害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种类多、毒性强和生物蓄积性等特点,对海洋生态系统、海产养殖业以及人类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近海水环境中的海洋藻毒素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近海水环境中海洋藻毒素的富集技术、仪器分析方法和分布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被动固相吸附和固相萃取技术是海水中海洋藻毒素的主要富集技术,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是目前近海水环境中各类海洋藻毒素检测的最有效方法;多种海洋藻毒素在全球近海水环境中有分布,且欧洲近海海水中藻毒素种类最丰富、浓度也相对较高;在中国近海水环境中多种脂溶性藻毒素广泛分布。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近海污染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海洋藻毒素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重要养殖区海水中藻毒素的长期连续监测;海水中典型藻毒素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近海水环境中海洋藻毒素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典型海洋藻毒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藻毒素
海水
液质联用
被动固相吸附
固相萃取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淡水藻毒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1
4
作者
雷质文
李伟才
+3 位作者
贾俊涛
崔鹤
朱来华
林修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4年第11期46-49,共4页
1前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地方和国家频发恶性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淡水藻毒素是影响食品安全因素之一,它是某些生...
1前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地方和国家频发恶性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淡水藻毒素是影响食品安全因素之一,它是某些生活在淡水中的一些藻类产生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可污染淡水水体或水源,进而毒化淡水水生动植物或饮用水,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
藻
毒素
海洋藻毒素
食品安全
种类
危害
评价
检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脂溶性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产毒来源、毒性效应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庞敏
马新
+4 位作者
吴忠迅
徐金涛
吴振兴
张学雷
赵欢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200,共9页
海洋藻毒素是由海洋有毒微藻分泌产生的有毒物质,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养殖海产品染毒或者死亡,对人类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有毒赤潮频发,海洋藻毒素对海产品的食用安全影响备受关注。虾夷扇贝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藻毒素,在世...
海洋藻毒素是由海洋有毒微藻分泌产生的有毒物质,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养殖海产品染毒或者死亡,对人类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有毒赤潮频发,海洋藻毒素对海产品的食用安全影响备受关注。虾夷扇贝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藻毒素,在世界范围内广有分布。近年来,随着分析化学检测技术被逐渐应用于我国海产品的藻毒素检测和质量监控,虾夷扇贝毒素在我国近海多个海域的贝类样品中被检测出来,但是我国对于该类毒素的毒性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虾夷扇贝毒素的生物来源、地理分布、化学结构、毒性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内的调查研究现状,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控提出新的建议,即目前除了对常规浮游植物类群进行监控以外,还应加强有毒甲藻孢囊多样性监测,同时,基于虾夷扇贝毒素的毒性作用机制,为海洋药物活性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毒素
海洋
脂溶性
藻
毒素
海洋
有毒微
藻
原文传递
题名
ASE/UPLC-MS/MS测定海产品中17种海洋脂溶性藻毒素
1
作者
李静
麦艳玲
肖陈贵
沈金灿
李文涛
郭建宁
钟润生
李杨
机构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深圳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2-1958,共7页
基金
深圳科技创新稳定支持计划(KJ2024C006)。
文摘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ASE/UPLC-MS/MS)同时检测17种海洋脂溶性藻毒素(MLPs)的方法。鱼贝类海产品采用甲醇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快速萃取,再依次采用反相Agilent Bond Elut C_(18)(500 mg/6 mL)和Waters Sep-Pak(500 mg/6 mL)正相硅胶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以含有0.1%甲酸和2 mmol/L甲酸铵的95%乙腈和水为流动相,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同时检测,17种MLPs在6 min内全部被洗脱并检测。17种MLPs的相关系数为0.994 9~0.999 9,定量下限为0.020~30 pg/g湿重(ww)。在6种海产品中,17种MLPs的加标回收率为67.3%~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5%。采用该方法对采自我国南海的11个鱼类、21个甲壳动物、19个软体动物样品进行测定,共检出12种MLPs,总含量为316~20 300 pg/g ww,主要为大田软骨酸毒素(OA)、鳍藻毒素(DTXs)和虾夷扇贝毒素(YTXs)。该方法具有优良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实际海产品中17种MLPs的同时检测要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快速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
海洋
脂溶性
藻
毒素
海产品
Keywords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arine lipophilic phycotoxins
seafood
分类号
O657.7 [理学—分析化学]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藻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尹伊伟
王朝晖
江天久
骆育敏
机构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出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0,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79011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409700)
文摘
从生态毒理学角度介绍了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N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失性贝毒(ASP)和西加鱼毒素等几种主要海洋藻类毒素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毒素对人类及海洋生物的毒性、毒素在食物链中的积累和转移、毒素的致毒途径、海洋生物对毒素的回避和选择性取食等。这些毒素可通过食物链在贝类或其他海洋动物体内积累并浓缩放大,从而危及人类健康,有的毒素还能直接对海洋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文中同时也介绍了该领域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情况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海洋
藻
类
毒素
毒生态理学
毒性
积累
转移
Keywords
marine algal toxin
ecotoxicology
toxicity
accumulation
transportation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水环境中藻毒素的检测技术及分布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军辉
吴丹妮
何秀平
刘丽君
王九明
郑立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5-373,共19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束星北”青年学者项目(2016S02)
莱州湾中藻毒素时空分布格局、来源及其关键调控因素研究(2018Q0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贝类养殖环境中典型腹泻性贝毒素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以栉孔扇贝为例(ZR2018BD027)
文摘
海洋藻毒素是海洋有害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种类多、毒性强和生物蓄积性等特点,对海洋生态系统、海产养殖业以及人类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近海水环境中的海洋藻毒素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近海水环境中海洋藻毒素的富集技术、仪器分析方法和分布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被动固相吸附和固相萃取技术是海水中海洋藻毒素的主要富集技术,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是目前近海水环境中各类海洋藻毒素检测的最有效方法;多种海洋藻毒素在全球近海水环境中有分布,且欧洲近海海水中藻毒素种类最丰富、浓度也相对较高;在中国近海水环境中多种脂溶性藻毒素广泛分布。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近海污染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海洋藻毒素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重要养殖区海水中藻毒素的长期连续监测;海水中典型藻毒素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近海水环境中海洋藻毒素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典型海洋藻毒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等。
关键词
海洋藻毒素
海水
液质联用
被动固相吸附
固相萃取
分布特征
Keywords
marine algae toxins
seawater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assive solid phase adsorption
solid phase extrac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淡水藻毒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1
4
作者
雷质文
李伟才
贾俊涛
崔鹤
朱来华
林修光
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出处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4年第11期46-49,共4页
文摘
1前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地方和国家频发恶性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淡水藻毒素是影响食品安全因素之一,它是某些生活在淡水中的一些藻类产生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可污染淡水水体或水源,进而毒化淡水水生动植物或饮用水,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
淡水
藻
毒素
海洋藻毒素
食品安全
种类
危害
评价
检测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脂溶性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产毒来源、毒性效应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庞敏
马新
吴忠迅
徐金涛
吴振兴
张学雷
赵欢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出处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20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60614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1MD014)
+1 种基金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MEEST-2020-8)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放基金项目(KLMEES201803)
文摘
海洋藻毒素是由海洋有毒微藻分泌产生的有毒物质,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养殖海产品染毒或者死亡,对人类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有毒赤潮频发,海洋藻毒素对海产品的食用安全影响备受关注。虾夷扇贝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藻毒素,在世界范围内广有分布。近年来,随着分析化学检测技术被逐渐应用于我国海产品的藻毒素检测和质量监控,虾夷扇贝毒素在我国近海多个海域的贝类样品中被检测出来,但是我国对于该类毒素的毒性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虾夷扇贝毒素的生物来源、地理分布、化学结构、毒性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内的调查研究现状,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控提出新的建议,即目前除了对常规浮游植物类群进行监控以外,还应加强有毒甲藻孢囊多样性监测,同时,基于虾夷扇贝毒素的毒性作用机制,为海洋药物活性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毒素
海洋
脂溶性
藻
毒素
海洋
有毒微
藻
Keywords
yessotoxin
lipophilic marine phytotoxin
marine toxic microalga
分类号
Q175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SE/UPLC-MS/MS测定海产品中17种海洋脂溶性藻毒素
李静
麦艳玲
肖陈贵
沈金灿
李文涛
郭建宁
钟润生
李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洋藻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尹伊伟
王朝晖
江天久
骆育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洋水环境中藻毒素的检测技术及分布研究进展
陈军辉
吴丹妮
何秀平
刘丽君
王九明
郑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淡水藻毒素的研究现状
雷质文
李伟才
贾俊涛
崔鹤
朱来华
林修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海洋脂溶性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产毒来源、毒性效应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庞敏
马新
吴忠迅
徐金涛
吴振兴
张学雷
赵欢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