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A-GFS全球模式海洋边界层高度的主要偏差特征
1
作者 龙海川 陈起英 +1 位作者 朱克云 龚玺 《气象科技》 2022年第6期793-801,共9页
海洋边界层高度是表征海洋上空大气的水汽、热量、物质等垂直分布的重要特征量,同时在气候、污染、模式预报上有关键作用。然而,利用海洋边界层高度观测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进行诊断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利用2019—2020年GPS掩星资料计... 海洋边界层高度是表征海洋上空大气的水汽、热量、物质等垂直分布的重要特征量,同时在气候、污染、模式预报上有关键作用。然而,利用海洋边界层高度观测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进行诊断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利用2019—2020年GPS掩星资料计算出的海洋边界层高度的分布特征,对CMA-GFS全球模式的预报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借助ERA5再分析资料对CMA-GFS模式的偏差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CMA-GFS全球模式在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绝大部分海域预报的边界层高度比较合理;(2)模式在热带辐合带海域和南太平洋辐合带存在高估预报,初步分析与模式对热带深对流的抬升凝结高度的预报偏高有关。(3)模式和ERA5在南半球层积云所在区域均存在边界层高度预报偏低,初步分析可能是模式对南半球层积云顶辐射冷却驱动的湍流扩散偏小造成。(4)模式在有云的大气下主要呈现为预报偏高,中心值在200 m左右,而在晴空区域模式预报较为合理,偏差值范围较小,ERA5也存在类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边界层高度 CMA-GFS全球模式 GPS掩星资料 偏差
下载PDF
不同边界层高度诊断方法对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诊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董议文 张蕴斐 +3 位作者 张戈 韩博 李响 易侃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2,共9页
利用南海北部2019年6—7月的船载GPS秒级探空数据,对比研究了5种不同的边界层高度诊断算法在计算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方面的适用性,并利用该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海气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梯度法和比湿梯度法诊断的... 利用南海北部2019年6—7月的船载GPS秒级探空数据,对比研究了5种不同的边界层高度诊断算法在计算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方面的适用性,并利用该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海气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梯度法和比湿梯度法诊断的边界层高度普遍偏高,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气块法、位温梯度法和理查森数法诊断的边界层高度较为合理,且理查森数法诊断结果不确定性最小;南海北部6—7月的平均边界层高度在500~700 m,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平均约为278 m,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每日14时达到最大值。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其变化趋势与海表温度及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同时,南海季风带来的大量暖湿气流及海洋的特殊环境的原因,海气温差较小,导致海上湍流活动受到抑制,平均边界层高度相对较低,边界层高度日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 GPS探空 诊断算法 日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