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湾扇贝抗氧化肽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曹燕峰 常立炀 +5 位作者 张修正 陈娜 蔡芳瑗 张志芹 刘海梅 赵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93,共7页
目的:探究海湾扇贝肽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乙醇诱导的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两步酶解和膜分离制备低分子质量海湾扇贝肽,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 目的:探究海湾扇贝肽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乙醇诱导的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两步酶解和膜分离制备低分子质量海湾扇贝肽,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激活率实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性以及促进乙醇代谢潜力;通过急性酒精中毒模型小鼠,测定其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肝脏中ADH、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评价其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分析多肽序列,通过PeptideRanker工具和AnOxPePred 1.0工具进行多肽的潜在生物活性预测,并将抗氧化活性最强的肽段与ALDH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所制得海湾扇贝活性肽分子质量在200~1000 Da的肽段占比为70.38%,抗氧化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8.75%。体外实验显示,海湾扇贝肽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19.43 mg/mL和4.53 mg/mL,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IC50值为2.19 mg/mL;在海湾扇贝酶解液质量浓度为5 mg/mL时,SOD和ADH激活率分别为19.83%和18.18%,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解酒潜力。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海湾扇贝肽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提升ADH、ALDH、GSH-Px、SOD和CAT活力,并显著降低MDA含量。利用PeptideRanker工具和AnOxPePred 1.0工具对鉴定出的44条多肽进行筛选,有6条达到分子对接筛选的标准,分子对接发现其与ALDH均具有强烈的结合能力,其中DQPHFPF和YSTHPHF、ALDH之间分别形成了7、3个氢键,可以通过与ALDH发生分子相互作用激活其活性。结论:本研究为海湾扇贝肽在解酒护肝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活性肽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探索
2
作者 高纪俊 傅仲 +4 位作者 王青林 于姗姗 任海 赵春龙 何振平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4-90,108,共8页
为探究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2022年5月19日—11月19日,在河北省乐亭县浪窝口和昌黎县新开口进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试验。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扇贝养成笼... 为探究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2022年5月19日—11月19日,在河北省乐亭县浪窝口和昌黎县新开口进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试验。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扇贝养成笼(孔径2.5 cm)外套7目(孔径3 mm左右)网袋,单养海湾扇贝和刺参苗种。海湾扇贝壳高0.5 cm左右,大规格刺参(30 ind./kg)每层5头和3头,小规格刺参(100 ind./kg)每层15头、10头和5头。2022年8月19日第二阶段海湾扇贝和刺参单、混养试验,海湾扇贝壳高2 cm左右,每层40粒左右。单养时刺参密度同第一阶段;混养时大规格刺参(20 ind./kg)每层2头和1头,小规格刺参(60 ind./kg)每层2头和3头。结果显示,刺参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混养模式下大规格刺参末体质量每层2头组显著低于每层1头组(P<0.05),小规格刺参特定生长率每层5头组显著低于每层3头组(P<0.05),两海域海湾扇贝混养模式下与对照组(单养模式)间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下,海湾扇贝的生长不受影响,但降低刺参密度可提高刺参的个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综上所述,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可以作为海湾扇贝规模化养殖区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刺参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下载PDF
外源添加物对海湾扇贝肉糜凝胶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思佳 孙诗雯 李萌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为开发高品质扇贝肉糜制品,本文以冷冻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贝柱为原料,选取大豆分离蛋白、羟丙基木薯淀粉、卡拉胶、蛋清添加至扇贝肉糜,探讨外源添加物对扇贝肉糜凝胶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大豆分离蛋白(B组)... 为开发高品质扇贝肉糜制品,本文以冷冻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贝柱为原料,选取大豆分离蛋白、羟丙基木薯淀粉、卡拉胶、蛋清添加至扇贝肉糜,探讨外源添加物对扇贝肉糜凝胶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大豆分离蛋白(B组)和羟丙基木薯淀粉(C组)能有效改善扇贝肉糜质构特性,且后者显著提高扇贝肉糜制品的持水性,但8%蛋清(D组)或0.6%卡拉胶(E组)会降低扇贝肉糜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和持水力;复配外源添加物[F组(7%羟丙基木薯淀粉+1.0%卡拉胶)和G组(8%羟丙基木薯淀粉+1.5%卡拉胶+5%蛋清+4%大豆分离蛋白)]对扇贝肉糜质构影响较小且能够提高持水性;F组感官评价较高;C、F、G组的扇贝肉糜制品均具有较优的氨基酸、脂肪酸配比,但氨基酸组成差异明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45.04%、44.74%和30.87%。由此可知,外源添加物的种类和添加比例会显著影响海湾扇贝肉糜的凝胶特性和营养品质,为后续开发不同质构和成本等级的扇贝肉糜制品提供了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扇贝肉糜 质构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营养及重金属蓄积分析和质量评价
4
作者 姜黎明 李五 +4 位作者 王亮 卢波 吕廷晋 徐晓莹 胡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49-153,共5页
[目的]了解上市时段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常食部位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情况。[方法]采用常规营养分析和重金属检测方法,对2种扇贝去壳软体部和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部分矿物元素及重金属Pb、Cd、Hg、Cr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扇贝软体... [目的]了解上市时段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常食部位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情况。[方法]采用常规营养分析和重金属检测方法,对2种扇贝去壳软体部和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部分矿物元素及重金属Pb、Cd、Hg、Cr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扇贝软体部和闭壳肌营养成分和重金属蓄积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软体部中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13%和12.5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48%和0.75%;闭壳肌中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6.08%和21.49%,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57%和0.44%。栉孔扇贝软体部和闭壳肌的粗蛋白含量以及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海湾扇贝(P<0.05)。2种扇贝软体部和闭壳肌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均依次为P>Ca>Zn>Cu,且Ca、Cu和Zn含量均表现为海湾扇贝显著高于栉孔扇贝(P<0.05)。2种扇贝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Hg含量最低,其中海湾扇贝软体部和闭壳肌中的Cd和Cr含量均显著高于栉孔扇贝(P<0.05),Pb和Hg含量显著低于栉孔扇贝(P<0.05)。比较软体部和闭壳肌中重金属含量,2种扇贝均表现为软体部重金属含量高于闭壳肌,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扇贝或相同扇贝的不同组织对不同重金属蓄积程度(P_(i))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采样海域海湾扇贝软体部中Cr的P_(i)值超过1.0,处于重度污染状态。[结论]栉孔扇贝粗蛋白含量高于海湾扇贝,多种矿物质含量低于海湾扇贝,不同重金属含量各有高低;2种扇贝闭壳肌更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点,且有害重金属蓄积少,食用价值相较软体部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海湾扇贝 营养成分 矿物元素 重金属
下载PDF
北方地区海湾扇贝人工繁育技术要点
5
作者 付忠明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69-70,共2页
我国扇贝种类有30余种,其中经济种类主要有6种,分别是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华贵栉孔扇贝、台湾日月贝、长肋日月贝、海湾扇贝,其中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华贵栉孔扇贝、台湾日月贝、长肋日月贝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 我国扇贝种类有30余种,其中经济种类主要有6种,分别是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华贵栉孔扇贝、台湾日月贝、长肋日月贝、海湾扇贝,其中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华贵栉孔扇贝、台湾日月贝、长肋日月贝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等地区;海湾扇贝在南、北方沿海均有分布,以山东、河北、辽宁大连沿海为多。海湾扇贝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镁、锌、硒),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将北方地区海湾扇贝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栉孔扇贝 海湾扇贝 虾夷扇贝 维生素B12 南方沿海 北方沿海 辽宁大连 北方地区
下载PDF
海湾扇贝、刺参、魁蚶间作立体混养模式试验
6
作者 刘婧美 徐晨曦 +1 位作者 肖国娟 任雪莲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期9-11,20,共4页
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成本,在海洋牧场海域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间作立体混养试验,形成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组成的综合养殖系统。苗种增殖后对试验海域... 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成本,在海洋牧场海域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间作立体混养试验,形成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组成的综合养殖系统。苗种增殖后对试验海域和非试验海域进行了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苗种增殖对试验海域没有造成污染,而三个水产品种的滤食特性对水质有一定的改善。统计三个水产品种收获情况,海湾扇贝、刺参和魁蚶产量分别为11000 kg/hm^(2)、767.59 kg/hm^(2)和1302 kg/hm^(2)。试验证明,海湾扇贝、刺参、魁蚶间作立体混养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间作立体混养
下载PDF
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种间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春德 刘保忠 +1 位作者 李继强 刘升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87,91,共5页
为推动中国扇贝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于2008年从秘鲁引进了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尝试将紫扇贝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进行杂交,以期培育出具有优势性状的杂交子代。利用引进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进行种... 为推动中国扇贝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于2008年从秘鲁引进了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尝试将紫扇贝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进行杂交,以期培育出具有优势性状的杂交子代。利用引进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紫扇贝(雌)×海湾扇贝(雄)杂交扇贝。实验证明紫扇贝的卵子与海湾扇贝的精子可正常受精,受精卵发育正常。杂交扇贝的生长速度在幼虫阶段和成体阶段均快于海湾扇贝。至收获时,杂交贝比海湾扇贝平均壳高、壳长和壳宽分别大27.3%,25.2%和19.3%,体质量增加107.0%,杂种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 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irradians) 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海湾扇贝杂交家系与自交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被引量:74
8
作者 郑怀平 张国范 +1 位作者 刘晓 阙华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2002年春季,利用国内现有的海湾扇贝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养殖群体A和B的种贝为材料,采用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两种交配策略,建立了海湾扇贝的自交系和杂交系。实验由AA(A♀×A♂)、BB(B♀×B♂)、AB(A♀×B♂)、BA(B♀×A... 2002年春季,利用国内现有的海湾扇贝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养殖群体A和B的种贝为材料,采用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两种交配策略,建立了海湾扇贝的自交系和杂交系。实验由AA(A♀×A♂)、BB(B♀×B♂)、AB(A♀×B♂)、BA(B♀×A♂)四个组组成。杂交使两个表型性状———生长和存活都得到了改良。就生长而言,杂交组比自交组快,杂种优势在幼虫期为35.34%、养成阶段为21.17%;杂交组AB的生长速度比自交组AA的提高了35.53%(幼虫期)和43.32%(养成阶段),杂交组BA的生长速度比自交组BB的提高了35.13%(幼虫期)和12.34%(养成阶段)。就存活而言,两个杂交组的存活率都高于相应的自交组,杂种优势的平均值在幼虫期为19.93%,养成阶段为31.46%;杂交组AB的存活率比自交组AA的提高了25.23%(幼虫期)和49.44%(养成阶段),杂交组BA的存活率比自交组BB的提高了12.36%(幼虫期)和21.29%(养成阶段)。A、B两个群体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是它们能够获得杂种优势和性状得到改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家系 杂交 自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海湾扇贝自交家系的建立和自交效应 被引量:73
9
作者 张国范 刘述锡 +2 位作者 刘晓 郭希明 张福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1-445,共5页
以1992年12月从加拿大引种到中国、以群体交配的方式在中国繁养了7代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为材料,随机选取15个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分为A、B、C3组,分别通过自体受精建立15个自交家系,每组设各自混群对照。结果表明,海湾扇... 以1992年12月从加拿大引种到中国、以群体交配的方式在中国繁养了7代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为材料,随机选取15个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分为A、B、C3组,分别通过自体受精建立15个自交家系,每组设各自混群对照。结果表明,海湾扇贝自体交配家系的受精率较高,并与对照组相近;但孵化率变化较大,15个自交系的孵化率变化范围为1.35%~68.23%,平均为31.44%。自交家系F1面盘幼虫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附着变态时间也迟于对照。在15个自交家系中有14个获得成体子代,共1311个个体,但各家系间差异很大,从13个到186个不等。自交家系子代个体可以发育到性成熟并可繁殖F2,证明通过自交培育海湾扇贝家系在技术上可行。方差分析表明,除A组自交家系体重与其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绝大多数自交家系和对照组相比,在壳长、壳高和体重方面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本研究还表明,海湾扇贝的自交可导致自交衰退,表现为发育迟缓和个体小型化。在面盘幼虫阶段自交衰退率为25.9%,成体阶段平均为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自交家系 自交衰退
下载PDF
海湾扇贝对海水池塘浮游生物和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董双林 王芳 +2 位作者 王俊 齐振雄 卢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8-144,共7页
1引言滤食性贝类可从天然水体和养殖水体中滤取大量的浮游物,并将滤食的物质以组织生长、粪便、排泄物等形式重新分配,进而对水质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已有的报道表明,滤食性贝类较多的湖区、海区浮游植物的数量、叶绿素a含... 1引言滤食性贝类可从天然水体和养殖水体中滤取大量的浮游物,并将滤食的物质以组织生长、粪便、排泄物等形式重新分配,进而对水质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已有的报道表明,滤食性贝类较多的湖区、海区浮游植物的数量、叶绿素a含量明显减少[1,2],浮游物颗粒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海水池塘 水质 浮游生物 扇贝
下载PDF
不同贝壳颜色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家系的建立及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82
11
作者 郑怀平 张国范 +1 位作者 刘晓 阙华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2-639,共8页
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的贝类 ,其壳色有橙、棕、黄、紫、白等色彩。利用壳色可遗传的特性 ,采用自体受精的交配策略 ,于 2 0 0 2年成功地建立了 4个橙色、3个紫色、4个白色等 3类共 1 1个海湾扇贝自交系 ,并对不同家系的受精卵大小、胚胎... 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的贝类 ,其壳色有橙、棕、黄、紫、白等色彩。利用壳色可遗传的特性 ,采用自体受精的交配策略 ,于 2 0 0 2年成功地建立了 4个橙色、3个紫色、4个白色等 3类共 1 1个海湾扇贝自交系 ,并对不同家系的受精卵大小、胚胎孵化率及幼虫、稚贝和养成阶段的生长速率与存活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幼虫和稚贝等早期发育阶段 ,3类壳色的不同家系在生长速率和存活率等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 ,但是在养成阶段 ,在高温的7、8月 ,白壳色家系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其它 2种壳色的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贝壳颜色 自交家系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海湾扇贝对海水中镉的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季相山 赵燕 +3 位作者 丁雷 陈松林 王雪鹏 岳永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1-805,共5页
本文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镉暴露实验中海湾扇贝不同器官组织富集、排放镉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水体中镉通过被动扩散进入海湾扇贝鳃,根据吸附等温线并结合直线拟合结果得海湾扇贝鳃对镉的单层饱和结合量为2.12μmol.g干重。鳃对镉... 本文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镉暴露实验中海湾扇贝不同器官组织富集、排放镉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水体中镉通过被动扩散进入海湾扇贝鳃,根据吸附等温线并结合直线拟合结果得海湾扇贝鳃对镉的单层饱和结合量为2.12μmol.g干重。鳃对镉的富集量和富集速率与水相中镉浓度成正相关关系,最高浓度组(2μmol.L-1)的镉富集量和富集速率分别为(1.5±0.52)μmol.g-1干重和(0.375±0.13)μmol.(g.d)-1。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海湾扇贝鳃、内脏和肌肉镉富集量逐渐增加,14d(336h)后,内脏和鳃中镉富集达到平衡,但肌肉中镉富集是否达到平衡,尚需进一步研究。盐度对海湾扇贝鳃、内脏和肌肉镉富集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富集在海湾扇贝体内的镉不断被排出,其中鳃的排放率最大,达到了38.3%,其次是内脏、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富集 排放
下载PDF
胶州湾海湾扇贝肥满度的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福绥 马江虎 +3 位作者 何义朝 刘祥生 李淑英 亓铃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7-103,共7页
本文以1984—1985年在胶州湾养殖的海湾扇贝为材料进行了肥满度的研究。肥满度以干贝指数I.A.与干内脏指数I.V.表示。研究结果表明:I.A.一年有春、秋两个高峰,指数值达5以上的时间主要在中秋—冬季,最高达6以上;一龄贝的I.A.比二龄者大... 本文以1984—1985年在胶州湾养殖的海湾扇贝为材料进行了肥满度的研究。肥满度以干贝指数I.A.与干内脏指数I.V.表示。研究结果表明:I.A.一年有春、秋两个高峰,指数值达5以上的时间主要在中秋—冬季,最高达6以上;一龄贝的I.A.比二龄者大约1/4。I.V.的变动态势与I.A.大致相似,但略迟于后者。I.V.超过5的高峰期为4月末—6月上旬及9—10月。肉柱得率以10月—翌年4月期间较高,达10%以上,其中11月达13%以上。内脏得率一般在20%以上,临界生殖时达30%以上。从I.A.判断,胶州湾海湾扇贝的最佳收获期为养殖当年的11—12月。从I.V.判断,春季生殖期为5月中旬—7月中旬,盛期为6月,秋季者为9—10月,盛期为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海湾扇贝 肥满度
下载PDF
海湾扇贝引种复状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张福绥 何义朝 +1 位作者 亓铃欣 孙鲁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6-152,共7页
海湾扇贝于1982年从美国引进中国,10年后发展形成庞大的海水养殖产业。为解决全人工养殖中育苗和养成生产中出现的病害造成大量死亡、个体小型化趋向、单位产量下降及肉柱得率降低等严重问题,于1991年12月再次从加拿大引进海湾扇贝种... 海湾扇贝于1982年从美国引进中国,10年后发展形成庞大的海水养殖产业。为解决全人工养殖中育苗和养成生产中出现的病害造成大量死亡、个体小型化趋向、单位产量下降及肉柱得率降低等严重问题,于1991年12月再次从加拿大引进海湾扇贝种贝,通过人工育苗途径,更换了原有养殖群体的种质。在12个海区试养结果表明,再次引进的海湾扇贝,其抗逆性、生长速度、体型、肉柱得率、生活力等性状,均比原养殖群体有显著提高。自1994年起已在山东、河北、辽宁等省市推广养殖了引种复状的海湾扇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扇贝 引种 复状
下载PDF
海湾扇贝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郑怀平 许飞 +2 位作者 张国范 刘晓 王六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8-333,共6页
海湾扇贝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的左右两枚贝壳均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它们不仅能够稳定地遗传,而且还与生长、存活等数量性状有关。为了查清海湾扇贝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2005年11月中下旬,作者对河北、山东、辽... 海湾扇贝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的左右两枚贝壳均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它们不仅能够稳定地遗传,而且还与生长、存活等数量性状有关。为了查清海湾扇贝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2005年11月中下旬,作者对河北、山东、辽宁三省的海湾扇贝养殖群体的壳色种类、分布频率及其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测量和分析。这些养殖群体来自于相同的基础群体,均是1998-1999年引种繁殖的后代。三个养殖区都有橙、棕、黑、紫、白等壳色的个体,表明海湾扇贝的壳色具有多态性,且不受环境的影响,橙、棕、黑、紫、白等壳色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7.8%、48.8%、32.5%、3.8%、1.1%。总重、闭壳肌重、出柱率、壳长、壳高、壳宽等数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最大值出现在壳长与壳高之间,其次在全湿重与闭壳肌重之间,最小值在出柱率与壳高之间;壳长、壳高和壳宽都能显著地影响总重和闭壳肌重。海湾扇贝的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有密切关系,棕色个体总重最大、紫色个体总是最轻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壳色(遗传因素)和养殖区(环境因素)均能够单独地对数量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它们的交互作用也是显著的。本研究结果对海湾扇贝遗传育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壳色 多态性 数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食物选择性及滤除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6
16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1 位作者 张硕 王如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于 1996年 8-12月,分别从青岛海洋大学太平角实验基地和胶南市水产养殖研究所采集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规格的两种贝类对4种不同大小藻类的选择性及水温对其滤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 于 1996年 8-12月,分别从青岛海洋大学太平角实验基地和胶南市水产养殖研究所采集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规格的两种贝类对4种不同大小藻类的选择性及水温对其滤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小口的摄食率随藻类规格的增大而增加;而大贝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海湾扇贝对中等规格(φ=5.55—5.79μm)的藻类、太平洋牡蛎对小规格(φ=4.35μm)的藻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表明相同条件下两种贝类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水温对滤除率的影响实验中,当水温从20℃升至26℃时,小贝和成贝的滤除率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从26℃升至29℃时,海湾扇贝的滤除率略有增加,而太平洋牡蛎的滤除率则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扇贝 太平洋 牡蛎 食物选择性 滤除率
下载PDF
海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耐干露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于瑞海 辛荣 +3 位作者 赵强 包振民 王昭萍 孔令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共4页
利用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幼贝及成体作为材料,在8~10℃和20~22℃干、湿环境下通过干露不同时间对所取样品的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扇贝成体、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及幼贝... 利用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幼贝及成体作为材料,在8~10℃和20~22℃干、湿环境下通过干露不同时间对所取样品的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扇贝成体、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及幼贝在低温湿润的条件下干露时间长,而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干露的时间短,其耐干能力为成贝〉眼点幼虫〉D形幼虫〉稚贝〉幼贝。本实验为海湾扇贝幼虫的异地采苗、稚贝和幼贝的长途运输以及成贝低温干露保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干露 成活率
下载PDF
海湾扇贝“中科红”品种与普通养殖群体不同温度下早期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20
18
作者 许飞 郑怀平 +2 位作者 张海滨 刘晓 张国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6-883,共8页
采用自交、杂交和混交等不同的交配方式分别获得海湾扇贝"中科红"品种和普通养殖群体(对照组)的受精卵和幼虫,在20℃、23℃和26℃三个温度条件下培养,比较了两个群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孵化率1、0日龄幼虫存活率、1日龄和10日龄... 采用自交、杂交和混交等不同的交配方式分别获得海湾扇贝"中科红"品种和普通养殖群体(对照组)的受精卵和幼虫,在20℃、23℃和26℃三个温度条件下培养,比较了两个群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孵化率1、0日龄幼虫存活率、1日龄和10日龄幼虫壳长。实验结果表明:"中科红"海湾扇贝自交系、杂交系和混交系的孵化率均大于对照组。自交系10日龄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杂交系和混交系的10日龄幼虫存活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科红"海湾扇贝自交系(P<0.05)和混交系幼虫的1日龄壳长大于对照组,杂交系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幼虫生长10日后,"中科红"海湾扇贝自交系、杂交系(P<0.05)和混交系幼虫壳长均比对照组大,表现了较强的生长优势。温度对4个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中科红"海湾扇贝对低温(20℃)和高温(26℃)的耐受性均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中科红”品种 幼虫 交配方式 早期性状 温度
下载PDF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维青 倪多娇 +3 位作者 宋林生 吴龙涛 胥炜 孔晓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449,共6页
金属硫蛋白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半胱氨酸含量丰富、易于被外界刺激诱导的金属结合蛋白。采用表达序列标签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首次获得了海湾扇贝金属硫蛋白(AiMT)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787bp,5′UTR(Un... 金属硫蛋白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半胱氨酸含量丰富、易于被外界刺激诱导的金属结合蛋白。采用表达序列标签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首次获得了海湾扇贝金属硫蛋白(AiMT)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787bp,5′UTR(UntranslatedRegion)为79bp,3′UTR为270bp,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长度为438bp,可编码145个氨基酸。在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半胱氨酸含量丰富,甘氨酸含量也较高,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低,不含组氨酸,存在有无脊椎动物和软体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特征序列CKCXXX-CXCX,C-末端的氨基酸序列也符合软体动物金属硫蛋白标签序列C-x-C-x(3)-C-T-G-x(3)-C-x-C-x(3)-C-x-C-K。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序列具备金属硫蛋白的典型特征,是金属硫蛋白家族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金属硫蛋白基因 EST CDNA文库
下载PDF
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无水保活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申淑琦 万玉美 +1 位作者 申亮 王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2-497,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和失重率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无水保活关键技术。对体质量为29~33 g的海湾扇贝采用普通、保湿、充氧和充氧保湿4种处理方式,并分别置于-2、0、4、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和失重率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无水保活关键技术。对体质量为29~33 g的海湾扇贝采用普通、保湿、充氧和充氧保湿4种处理方式,并分别置于-2、0、4、10、15~18、20~25℃下进行无水保活试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生态冰温区为-2.8~0℃;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湾扇贝的存活率逐渐降低;海湾扇贝在-2、0℃条件下保活效果最好,其次是4℃;保湿组比未保湿组、充氧组比未充氧组的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低温条件下,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存活率显著高于保湿组和充氧组(P〈0.05),保活效果最好,保活10 d后其存活率依然达95%以上;低温无水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失重率较小。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无水保活有较大影响,在-2~4℃的低温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方式对海湾扇贝进行无水保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保活 存活率 失重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