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自交家系选育及其Kung育种值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志刚 章启忠 +3 位作者 朱晓闻 黄丽萍 陶后全 白成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8-315,共8页
从1991年引进、并于2005—2007经过3代大壳高群体继代选育的海湾扇贝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concentricus Say)选育系F3养殖群体中,以5%的选择压力选取最大壳高个体(高值亲本)作为育种群体,从中随机挑选12个性腺成熟的个体作为亲... 从1991年引进、并于2005—2007经过3代大壳高群体继代选育的海湾扇贝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concentricus Say)选育系F3养殖群体中,以5%的选择压力选取最大壳高个体(高值亲本)作为育种群体,从中随机挑选12个性腺成熟的个体作为亲本,利用其雌雄同体的特性建立12个自交家系,并与F3群体随机混交后代作对照,考察各家系后代的生长、存活等指标并采用Kung育种值及综合评定值对其进行评价,以期选育优秀自交家系,为该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物质基础。结果显示,各自交家系与对照组间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孵化率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B3、C2家系最高,其次为对照组(L0);在幼虫生长阶段,B3、C2家系幼虫壳长日增长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他家系则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在养成期的4月龄,各组别的存活率以B3、C2家系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显著(P<0.05)高于其他家系;4月龄个体的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等生长指标,以B3、C2家系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又显著(P<0.05)高于其他家系;各家系各指标的Kung育种值(Z)及综合评定值(Pi)的大小排序均呈现B3>C2>L0>A3>B4>A1>C4>B1>A2>B2>C3>C1。研究表明,12个自交家系中,9个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交衰退,1个败育,2个(B3、C2)表现出显著的存活和生长优势,成为超越L0的两个优秀家系。研究证明,利用高值亲本可提高优秀自交家系命中概率,提高选育效率,缩短选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 自交家系 选育 Kung育种值 综合评定值
下载PDF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闭壳肌质量的双性状选择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志刚 章启忠 +3 位作者 朱晓闻 王辉 陈静 孙小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1-777,共7页
采用双性状选择方法在经群体继代大壳高选育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南部亚种F3养殖群体中进行闭壳肌定向选育,以评价闭壳肌的选择效果和现实遗传力,为海湾扇贝南部亚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以壳高... 采用双性状选择方法在经群体继代大壳高选育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南部亚种F3养殖群体中进行闭壳肌定向选育,以评价闭壳肌的选择效果和现实遗传力,为海湾扇贝南部亚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以壳高为第一选择性状、体质量为第二选择性状、壳高选择压力为10%、体质量选择压力为1%情况下,正、负向选择组、对照组在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幼虫期壳长增长率、中培期存活率、成体各形态参数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稚贝育成率、养成期存活率、成体各质量性状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指标值均呈现正向选择组>对照组>负向选择组;正、负向选择组中,体质量与闭壳肌质量均出现较高的现实遗传力,且正向选择组高于负向选择组;双性状选择时,体质量与闭壳肌质量的当代遗传获得明显高于单性状选择结果。壳高和体质量对闭壳肌质量均具有密切的遗传相关,任何一个性状的选择均可对闭壳肌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双性状同时选择可对闭壳肌质量产生叠加效应,使闭壳肌质量性状的遗传进展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 闭壳肌 选择效应 现实遗传力
下载PDF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选育系F_5的生长及SSR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静 刘志刚 +1 位作者 邬思荣 宋雪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3-788,共6页
采用现场测量和11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海湾扇贝南部亚种选育系F5与普通养殖群体的生产性能、遗传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上,选育系的壳高、壳长、壳宽、体重、壳重、软体重、肉柱重、肉柱率、成活率和笼产量... 采用现场测量和11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海湾扇贝南部亚种选育系F5与普通养殖群体的生产性能、遗传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上,选育系的壳高、壳长、壳宽、体重、壳重、软体重、肉柱重、肉柱率、成活率和笼产量等性状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02%、16.67%、15.02%、43.71%、35.86%、58.74%、81.18%、29.46%、17.94%和69.47%。在遗传差异的SSR分析上,选育系和普通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3.2727、3.3636;2.3366、2.3203;0.3152、0.3545;0.5326、0.5441;0.4622、0.4693;群体间遗传距离(Dxy)为0.1161,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65。结果表明,选育系生产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较普通群体有所降低,两群体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选育系F5获得了显著的遗传进展。同时,选育系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的选育利用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 选育系F5 生产性能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海湾扇贝韩国种群与海湾扇贝南部亚种杂交后代的高温耐受性研究
4
作者 张颖 刘桂龙 +6 位作者 马斌 王一福 由希涛 于英杰 王春德 刘博 赵玉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93-298,共6页
采用两种不同的升温起始温度(17.5℃和25℃)和两种不同的升温速率研究海湾扇贝韩国种群与海湾扇贝南部亚种杂交后代(以后均简称KM扇贝)的高温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快升温策略,25℃为升温起始温度测得的高温敏感起始点为30℃,120hUIL... 采用两种不同的升温起始温度(17.5℃和25℃)和两种不同的升温速率研究海湾扇贝韩国种群与海湾扇贝南部亚种杂交后代(以后均简称KM扇贝)的高温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快升温策略,25℃为升温起始温度测得的高温敏感起始点为30℃,120hUILT_(50)为30.94℃,而17.5℃为升温起始温度测得的高温敏感起始点和120hUILT_(50)分别为26℃和27.66℃。采用慢升温策略,25℃为升温起始温度测得的高温敏感起始点为30℃,120hUILT_(50)为31.16℃,而17.5℃为升温起始温度测得的高温敏感起始点和120h UILT_(50)分别为28℃和29.52℃。采用不同的升温策略和升温起始温度所测得的高温敏感起始点和120hUILT_(50)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研究中,采用更为接近试验梯度的升温起始温度和符合KM扇贝养殖环境的升温速率更能反映其高温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韩国种群 海湾扇贝南部亚种 杂交扇贝 高温耐受性 起始温度 升温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