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光裸方格星虫初期海球幼体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试验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曾志南
刘伟斌
林向阳
宁岳
刘波
叶金聪
-
机构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
出处
《福建水产》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
文摘
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光裸方格星虫初期海球幼体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实验。结果表明,在盐度32,试验时间24h内,光裸方格星虫幼体的正常发育生长温度范围为22~38℃,临界上限水温为39℃,临界下限水温为1℃。耐受的盐度范围较广,在试验时间48h内,温度26~27℃条件下,盐度17~47范围内幼体都可存活,其中盐度24~36试验组幼体发育正常,在中上水层游动,具趋光性和聚集性,生长速度较其它试验组快;临界上限盐度为50,临界下限盐度为14。这些表明光裸方格星虫初期海球幼体对低盐度相对敏感,对高盐度有较强的耐受力,而对温度特别是低温的耐受能力也较强。
-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海球幼体
水温
盐度
耐受
-
Keywords
Sipunculus nudus
pelagospheric
Temperature
Salinity
Tolerances
-
分类号
S963.2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方格星虫胚胎与幼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9
- 2
-
-
作者
兰国宝
阎冰
廖思明
-
机构
广西海洋研究所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5,共6页
-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009015)
广西科学院科技基金项目(9806)
-
文摘
研究了方格星虫Sipunculusnudus胚胎与幼体发育。实验用亲虫于1999—2001年每年的5—8月分别采自北海市白虎头、大冠沙及高德海区。用人工授精法获得胚胎,用自然受精法获得幼体并观察其发育状况。研究表明,在25℃水温下,从受精卵到孵化出海球幼体(Pelagosphericlar va),胚胎发育需50—52h;在水温28—29℃下,需38—40h。在水温28—29℃下,从初孵出的海球幼体到附着变态期幼体,需13—15d。附着幼体经过7—10d发育后才完成变态,成为稚虫。
-
关键词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胚胎发育
海球幼体发育
-
Keywords
Sipunculus nudus
embryonic development
pelagospheric larval development
-
分类号
Q954.4
[生物学—动物学]
S9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水温对方格星虫幼体发育及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 3
-
-
作者
兰国宝
廖思明
阎冰
-
机构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3-63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60085)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0009015)
广西科学院科技基金(9806)
-
文摘
研究了温度对方格星虫浮游期海球幼体发育和附着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实验用的亲虫来自本地海区,试验幼体通过人工催产和孵化获得。结果表明,浮游期海球幼体的发育时间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极密切,并遵从Logistic曲线分布。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7.5~32.0℃之间。幼体变态发育的临界温度为27.5~28.0℃,适宜水温30.0~34.0℃之间。在30℃以上进行变态发育的幼体,变态率和变态成活率都明显提高,变态后成活率达20%以上。本文还讨论了中国方格星虫自然分布与海区水温分布的关系,认为方格星虫的自然分布自北向南增高的原因与水温有关。
-
关键词
方格星虫
海球幼体
水温
发育
变态
-
Keywords
Sipunculus nudus
pelagospheric larvae
water temperature
development
metamorphosis
-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方格星虫多次产卵培育及幼体发育效果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邹杰
杨家林
彭慧婧
-
机构
广西海洋研究所
-
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4-206,209,共4页
-
基金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1GA790005)
广西科学基金应用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桂科基0991015)
+1 种基金
广西创新计划专项经费(2012cxjhA014)
广西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11107012-8)
-
文摘
为研究方格星虫多次人工培育的繁育性能,采用室内产卵培育和滩涂恢复养殖相结合的方法,在繁殖期内对同一批方格星虫进行了3次人工培育产卵试验,对孵出的幼体进行人工培育。结果表明:于6月、7月和8月进行的3次人工培育,雌虫平均产卵3.11×10^4、2.70×10^4和1.75×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4.4±2.8)%、(87.6±1.9)%和(83.4±2.4)%;海球幼体体长日均增长49μm、65μm和46μm,变态成活率(27.3±6.3)%、(32.2±4.6)%和(37.8±5.9)%;随着培育产卵次数增多,亲虫的死亡率升高,相对个体产卵量减少;海球幼体变态率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变态后稚虫的生长速度与后期海球幼体的大小成正相关。
-
关键词
方格星虫
产卵
人工繁殖
海球幼体
变态
-
分类号
S968.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可口革囊星虫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5
- 5
-
-
作者
曾梦清
蒋艳
蔡德建
文雪
游出超
-
机构
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68,72,共5页
-
基金
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2YJ25HYS19)
-
文摘
通过亲体培育、海球幼体培育、不同附着底质对比等方法进行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o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亲体在第一次大量产卵之后,可二次或多次产卯,但后期产卵量较少;海球幼体经过12~14d的培育,开始营底栖生活;不同底质附着试验中,Ⅱ组(细沙含量30%)变态率相对最高(17.3%),I组(纯泥)变态率为15.0%,Ⅲ组(含沙量70%)变态率最低(8.6%),各组问差异显著(P〈0.05)。试验共获得附着变态的稚星虫(0.8~1.0mill)25.6×104尾,变态完成15d后,获得1.0~1.6mm的稚星虫10.1×10。尾。
-
关键词
可口革囊星虫
亲体培育
人工催产
海球幼体
底质
-
分类号
S968.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