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剧艺术的自觉与龃龉——《海瑞罢官》的创作过程及其阐释
1
作者 刘方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3-137,共5页
《海瑞罢官》剧本发表、出版时虽然只有吴晗一人署名,实际的创作、演出却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在剧本的讨论、修改过程中,北京京剧团的编创人员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出于对戏剧艺术的追求而强化了剧作的舞台效果,从而使剧作主题偏离了吴晗... 《海瑞罢官》剧本发表、出版时虽然只有吴晗一人署名,实际的创作、演出却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在剧本的讨论、修改过程中,北京京剧团的编创人员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出于对戏剧艺术的追求而强化了剧作的舞台效果,从而使剧作主题偏离了吴晗的创作初衷,由政治伦理转向了民间社会的道德伦理。作为历史学家,吴晗"古为今用"的历史剧创作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晗 海瑞罢官 集体创作 戏剧艺术
下载PDF
权力话语与批评话语齿轮的咬合——从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遭际反观20世纪50-70年代的文艺批评
2
作者 黄擎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文艺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是文艺研究的一个无可回避也无需回避的话题。伊格尔顿就曾说过,不必把政治拉进文学理论或文学史,因为,“政治从一开始就在那里”。文艺必然关涉政治利益和权力问题,不存在真空状态的所谓“纯粹”的文艺创... 文艺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是文艺研究的一个无可回避也无需回避的话题。伊格尔顿就曾说过,不必把政治拉进文学理论或文学史,因为,“政治从一开始就在那里”。文艺必然关涉政治利益和权力问题,不存在真空状态的所谓“纯粹”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文艺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是直面中国当代文学难以绕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事件的解读,反观20世纪50-70年代文艺批评存在的问题,以期有益于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 海瑞罢官 文艺批评 新编历史剧 权力话语 批评话语 反观 政治利益
下载PDF
毛泽东为何重视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3
作者 王玉贵 《龙江党史》 1995年第Z2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毛泽东 海瑞罢官 新编历史剧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意识形态领域 姚文元 文化大革命 文艺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春桥
下载PDF
亲历批判《海瑞罢官》
4
作者 翁开望 《红岩春秋》 2003年第3期18-20,共3页
岁月无情,算来从我参加新闻工作到现在已50年了。回首往事,有灿烂的春花,明丽的秋阳,也有雨雪风霜。而使我此生难忘,以至到刻骨铭心程度的,却是从1965年冬天到1966年5月,我参加的在《北京日报》上进行的关于《海瑞罢官》的讨论。 海瑞... 岁月无情,算来从我参加新闻工作到现在已50年了。回首往事,有灿烂的春花,明丽的秋阳,也有雨雪风霜。而使我此生难忘,以至到刻骨铭心程度的,却是从1965年冬天到1966年5月,我参加的在《北京日报》上进行的关于《海瑞罢官》的讨论。 海瑞是明代的清官,官儿并不很大,因直言敢谏,曾被皇帝罢官。如果不是江青一伙“抬举”他,他的知名度远不会有今天这么大。说来蹊跷,我一个20世纪后期的女新闻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罢官 文章 《北京日报》 海瑞罢官 姚文元 彭真同志
下载PDF
浅析吴晗创作《海瑞罢官》的缘由
5
作者 雍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关于《海瑞罢官》的批判是建国后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这场批判运动演变成为一场政治批判运动,最终导致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海瑞罢官》的创作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源于毛泽东提倡刚正不阿的海瑞精神,在当时全国各地形成了... 关于《海瑞罢官》的批判是建国后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这场批判运动演变成为一场政治批判运动,最终导致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海瑞罢官》的创作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源于毛泽东提倡刚正不阿的海瑞精神,在当时全国各地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瑞热"。为响应领袖的号召,紧跟当时社会潮流,明史专家吴晗对海瑞进行集中研究,开始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吴晗 海瑞罢官
下载PDF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
6
作者 谢昌余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6期83-88,共6页
选择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是因为毛泽东看中的是能将《海瑞罢官》中的"退田"、"平冤狱"和1961年的"单干风"、"翻案风"相联系。在"包产到户"和平反错案的... 选择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是因为毛泽东看中的是能将《海瑞罢官》中的"退田"、"平冤狱"和1961年的"单干风"、"翻案风"相联系。在"包产到户"和平反错案的问题上,毛泽东于1962年和中央一线领导产生严重分歧,特别是"包产到户"问题还引发出毛泽东对党内高层出修正主义的思考。由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整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以,将"退田"、"平冤狱"和"单干风"、"翻案风"相联系就能将斗争矛头直指中央一线,从而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海瑞罢官 批判 突破口 文化大革命
下载PDF
且看文痞在《海瑞罢官》中的拙劣伎俩
7
作者 唐黎标 《档案时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25,共2页
姚文元这个当年大批特批海瑞的文痞死了,当时关于《海瑞罢官》的一切冤假错案也都平反昭雪了,从法制方面说,确实已成历史。但有三件十分具体的史实,却始终没得到彻底的澄清,现试稍作梳理。
关键词 海瑞罢官 平反昭雪 冤假错案 姚文元
下载PDF
《海瑞罢官》冤案的史实谬误
8
作者 唐黎标 《文史杂志》 2007年第3期52-54,共3页
“文革”这十年动乱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当时关于《海瑞罢官》的一切冤假错案也都平反昭雪了,从法制方面说,确实已成历史,告一段落。但有三件十分具体的史实,却始终没得到彻底的澄清,现试稍作梳理。
关键词 海瑞罢官 史实 谬误 冤案 “文革” 平反昭雪 冤假错案
下载PDF
科学、作家与现代法制文明——兼谈吴晗《海瑞罢官》剧名的来历
9
作者 刘为民 《民主与科学》 2006年第5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法制文明 讲科学 海瑞罢官 “五四”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人民当家作主 吴晗 作家
下载PDF
彭真抵制批判《海瑞罢官》纪实
10
作者 纪希晨 《湖南文史》 2002年第5期32-35,共4页
1965年初冬,飞扬的黄沙.污染的烟尘,在首都上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特别使人感到不安的是政治空气的压力越来越沉重了.
关键词 彭真 海瑞罢官 中国 “文化大革命” 政治运动
下载PDF
谈作家主观动机和作品的客观效果——从关于《海瑞罢官》的一场论战说起
11
作者 时汉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28-32,共5页
十多年前,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的时候,我和许多同志一样,虽然尚不能洞悉“四人帮”的阴谋,却都怀有一种不祥之感和不平之气。人们意识到,一贯以打棍子著称的姚文元,这次却是抡起嗜血的刀斧向思想文化界扑杀过... 十多年前,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的时候,我和许多同志一样,虽然尚不能洞悉“四人帮”的阴谋,却都怀有一种不祥之感和不平之气。人们意识到,一贯以打棍子著称的姚文元,这次却是抡起嗜血的刀斧向思想文化界扑杀过来了。他自诩“从政治上提出问题”,生拉硬扯,无中生有,极尽罗织、构陷之能事,诬指吴晗同志主观上自觉反党反社会主义,配合阶级敌人进攻,竭力置吴晗同志于死地。人们担心,他的这一套评文论人的逻辑和方法如果推而广之,将不知会造出多少冤狱!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客观效果 海瑞罢官 主观动机 文艺作品 姚文元 场论 动机和效果 “四人帮” 平冤狱
下载PDF
惊心动魄的翻案与反翻案斗争——从批判《海瑞罢官》到评论《水浒》
12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2期20-24,共5页
批判《海瑞罢官》和评论《水浒》,这两次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战线上的重大斗争,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直接领导的,是两次反翻案的大战役。批判《海瑞罢官》,反击了为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翔案的逆流,揭开了无产阶... 批判《海瑞罢官》和评论《水浒》,这两次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战线上的重大斗争,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直接领导的,是两次反翻案的大战役。批判《海瑞罢官》,反击了为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翔案的逆流,揭开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评论《水浒》,吹响了批邓和反击那股企图翻文化大革命案的右倾翻案风的战斗号角,因而部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反翻案的新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罢官 《水浒》 翻案 评论 批判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右倾机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下载PDF
批判《海瑞罢官》浪潮中的“时汉人”
13
作者 钱江 《世纪》 2023年第4期57-61,共5页
早春时节,写了若干篇记述当代新闻人物吴冷西经历的文章,正在往下写,电脑屏幕上突然跳出一行字:“我就是你文中提到的,当年为吴晗辩护的北师大学生‘时汉人’(金宏达)。”1966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时汉人”的5000余字长文,质疑... 早春时节,写了若干篇记述当代新闻人物吴冷西经历的文章,正在往下写,电脑屏幕上突然跳出一行字:“我就是你文中提到的,当年为吴晗辩护的北师大学生‘时汉人’(金宏达)。”1966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时汉人”的5000余字长文,质疑姚文元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冷西 姚文元 早春时节 海瑞罢官 汉人 《人民日报》 北师大 金宏达
原文传递
铁肩道义著檄文——苏双碧《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始末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溦 《福建党史月刊》 2004年第4期15-17,共3页
"十年内乱"结束后,作为国内知名媒体的<光明日报>,刊载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学术文章,推动了中国新时期"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其中,尤以两篇重要文章的社会影响为最.一篇是刊于1978年5月11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十年内乱"结束后,作为国内知名媒体的<光明日报>,刊载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学术文章,推动了中国新时期"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其中,尤以两篇重要文章的社会影响为最.一篇是刊于1978年5月11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开启了新时期思想解放大潮的先声;另一篇是刊于同年11月15日的苏双碧<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以敢闯禁区的大无畏精神,批判矛头直指标志着"文革"发端的"源头",登高鼓呼平反一切冤假错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元 吴晗 评论员文章 “四人帮”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 海瑞罢官 海瑞罢官 檄文 新编历史剧 戏曲
原文传递
毛泽东的新文化想像与历史剧《海瑞罢官》
15
作者 黄亚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1-203,共13页
《海瑞罢官》的创作源于毛泽东新文化想像的诉求,但作为文革"导火线"所具有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其与新文化想像相纠结的事实。本文通过《海瑞罢官》文本生成的考察,深入探讨了"海瑞形象"的话语缝隙中,新文化... 《海瑞罢官》的创作源于毛泽东新文化想像的诉求,但作为文革"导火线"所具有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其与新文化想像相纠结的事实。本文通过《海瑞罢官》文本生成的考察,深入探讨了"海瑞形象"的话语缝隙中,新文化想像支撑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歧;并进而在三个层面上揭示了《海瑞罢官》所具有的文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文化想像 海瑞罢官 文化事件
原文传递
一个小人物的回顾与反思——亲历当年《海瑞罢官》和“清官”问题讨论
16
作者 姚全兴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96,126,共8页
当年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以及"清官"问题"讨论,是以学术讨论之名,行政治斗争之实,一些参与讨论的知识分子包括笔者受到政治迫害。现在对当年的讨论进行必要的、深刻的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 海瑞罢官》学术讨论 政治斗争 反思
原文传递
关于评《海瑞罢官》的四种异见
17
作者 苏双碧 《百年潮》 CSSCI 2003年第4期10-18,共9页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奉命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诬陷它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引起文艺界、史学界、哲学界的巨大反响.吴晗被迫在报上作了自我批评.然而,社会上对姚文...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奉命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诬陷它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引起文艺界、史学界、哲学界的巨大反响.吴晗被迫在报上作了自我批评.然而,社会上对姚文元文章和吴晗检讨的反响已无足轻重.政界或上层的态度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概括起来,围绕着评<海瑞罢官>及吴晗的检讨,上层主要有如下四种异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罢官 文章 吴晗 邓拓 姚文元 海瑞罢官 彭德怀同志 异见
原文传递
军报转载《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始末
18
作者 宋维 《百年潮》 CSSCI 2003年第7期21-24,共4页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抛出了姚文元的一篇"火药味"很浓的大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引起了文艺界、史学界、新闻界的关注.军报编辑部的老总和编辑们,凭着新闻敏感,也都不约而同关注地这篇文章.
关键词 姚文元 文章 海瑞罢官 军报 按语 案语 海瑞罢官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罗瑞卿 毛泽东思想 思想体系 《解放军报》 新编历史剧 戏曲
原文传递
对江青组织批判《海瑞罢官》等若干史实的再辨正
19
作者 陈东林 《党史研究资料》 2002年第1期46-48,F003-F004,共5页
2001年第10期《党史研究资料》上刊登的陈标同志的文章(简称“陈文”),对薄一波同志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简称“薄书”)若干史实提出辨正。其中有些说法本身也值得辨正。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陈文今天仍根据薄书1993年... 2001年第10期《党史研究资料》上刊登的陈标同志的文章(简称“陈文”),对薄一波同志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简称“薄书”)若干史实提出辨正。其中有些说法本身也值得辨正。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陈文今天仍根据薄书1993年6月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进行辨正,这显然是不妥的。至1993年11月,中央党校出版社已经出版了第五次印刷本。1997年12月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薄老此书的修订本。人民出版社在“出版说明”中指出:“全书改动达二百余处,使之益臻完善和准确。”包括陈文所指出的一些疵点在新印本和修订本中都早已得到了改正。今天我们在进行史实辨正时,应该根据最新的修订本,详细考订各方面史实后,再下结论。兹以修订本为据对陈文所提一些史实再做一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实 海瑞罢官 中都 薄一波 江青 辨正 考订 人民 根据 党史研究
原文传递
叶落惊秋——《海瑞罢官》冤案始末
20
作者 雪子 《福建党史月刊》 2001年第6期24-26,共3页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别有用心地将<海瑞罢官>中的某些情节如"退田"、"平冤狱"等与现实政治等同起来,给<海瑞罢官>一剧的作者吴晗...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别有用心地将<海瑞罢官>中的某些情节如"退田"、"平冤狱"等与现实政治等同起来,给<海瑞罢官>一剧的作者吴晗加上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篇打着"学术争鸣"旗号的文章,成了导致一场空前浩劫的导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罢官 文章 北京 姚文元 江青 毛泽东 冤案 二月提纲 海瑞罢官 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