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马尾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海相层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书华 张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5-96,共12页
通过对该区钻孔剖面贡料,结合^(14)C、古地磁、孢粉及微体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区第四纪地层提出划分意见和自第四纪晚期以来,地层中存在着典型两期海侵所形成的海相层。
关键词 地层 第四纪 划分 海相层 福州市
下载PDF
中国海相层序油气地质个性与勘探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丘东洲 汪正江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2期9-16,共8页
中国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直至近几年才获得重大突破,原因在于中国的海相油气地质的复杂性。中国古大陆板块的个性造就了中国海相盆地演化的多旋回性,由此形成烃源岩热成熟度高、目的层埋深大、保存条件差等个性。海相油气藏多具有多期次... 中国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直至近几年才获得重大突破,原因在于中国的海相油气地质的复杂性。中国古大陆板块的个性造就了中国海相盆地演化的多旋回性,由此形成烃源岩热成熟度高、目的层埋深大、保存条件差等个性。海相油气藏多具有多期次充注—调整改造—再充注的特点,且以气藏为主。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策略应是以有效烃源岩、储集层及保存条件评价为基础,立足于古隆起发育区、海陆过渡相生储盖发育区、有效烃源岩与大面积储层的叠合区勘探,加强基础地质、地震、测井等综合研究,以提高勘探目标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层序油气地质 多旋回性 有效烃源岩 储集层 保存条件 板块构造 成藏规律
下载PDF
藏南东特提斯最高海相层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牛晓路 李国彪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5,共7页
古近纪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拼合的最后阶段,也是东特提斯的消亡时期,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对西藏境内最高海相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最终消亡的时间应该在始新世Priabonian早期以后。通... 古近纪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拼合的最后阶段,也是东特提斯的消亡时期,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对西藏境内最高海相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最终消亡的时间应该在始新世Priabonian早期以后。通过与喜马拉雅各地区和塔里木盆地最高海相层进行区域对比,初步总结出东特提斯洋的宏观演化特征:Lutetian初期,东特提斯在西部印度克哈特(Kohat)、赞斯卡尔(Zanskar)等地区开始关闭,之后向东海退至西姆拉(Simla)-坦森(Tansen)一带;Priabonian期在藏南定日-亚东一带关闭,直至渐新世在东部缅甸西昂(Siang)、那嘎兰(Nagaland)地区完全退出。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欧大陆楔入产生的远程效应,东特提斯洋分支的残留海水在渐新世末期(23 Ma)从塔里木盆地退出,标志着东特提斯洋在该区的最后关闭。对藏南及邻区最高海相层的综合研究和对比,不仅有助于了解东特提斯的晚期演化特征及封闭时限,也能为印度-亚欧板块碰撞时间的厘定提供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东特提斯 封闭时限 最高海相层 微体化石
下载PDF
川科1井在海相层喜获高产工业气流
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28,共1页
2010年4月5日,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川西平原的川科1井试油,喜获不含硫化氢的优质天然气流,日产量86.8×104m3.这是该地区海相上三叠统马鞍塘组首次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川科1井是中国石化部署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 2010年4月5日,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川西平原的川科1井试油,喜获不含硫化氢的优质天然气流,日产量86.8×104m3.这是该地区海相上三叠统马鞍塘组首次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川科1井是中国石化部署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上的钻探海相油气的重点区域探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气流 海相层 中国石化 川西平原 含硫化氢 上三叠统 海相油气 川西坳陷
下载PDF
油气勘探史上的丰碑——纪念沙参2井海相层系油气首次重大突破30周年
5
作者 康玉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海相层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山西汾西矿区柳岔沟海相层对比及山西组下界
6
作者 王锦寿 《山西地质》 1993年第4期395-400,共6页
关键词 海相层 山西组 煤矿 煤系 地层
下载PDF
天津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层软土工程地质特征浅析
7
作者 茹杉杉 《铁道勘察》 2010年第6期31-33,共3页
简述了天津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地层中软土的成因及工程地质特性。通过对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层软土的勘探、试验、分析及区域地质资料的参考对比,查清了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层软土的岩性、分布、埋深、厚度等情况。通过对勘探和静力触探试验数... 简述了天津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地层中软土的成因及工程地质特性。通过对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层软土的勘探、试验、分析及区域地质资料的参考对比,查清了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层软土的岩性、分布、埋深、厚度等情况。通过对勘探和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南港铁路第Ⅰ海相层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特征,并对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概括。最后,对软土地基给出了一定的处理方法,并通过比较选择了经济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铁路 海相层 软土地基 工程地质特征 Soft Soi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地基处理方法 工程地质特性 统计与分析 指标特征 物理力学 试验数据 勘探 静力触探 海相地层 地质资料 比较选择 岩性
下载PDF
福建宁德地区第四纪年代地层时空特征及对海面变化的指示
8
作者 王继龙 林丰增 +7 位作者 彭博 刘平 章诚诚 劳金秀 李月 于俊杰 武彬 陈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2-1354,共13页
【研究目的 】为厘定福建宁德地区晚第四纪地层框架,给予区域咸、淡水划分提供基础资料支撑,也为中国东部晚第四纪海侵研究提供可供对比的新资料。【研究方法 】通过对NDGK2孔的岩性、年代、微体古生物分析,区域钻孔对比,重建了其晚第... 【研究目的 】为厘定福建宁德地区晚第四纪地层框架,给予区域咸、淡水划分提供基础资料支撑,也为中国东部晚第四纪海侵研究提供可供对比的新资料。【研究方法 】通过对NDGK2孔的岩性、年代、微体古生物分析,区域钻孔对比,重建了其晚第四纪地层框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地层展布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 】NDGK2孔第四纪地层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自下而上存在3层深灰色黏土,年龄分别为~90 ka、39~44 ka、<10 ka。【结论 】NDGK2孔第四纪地层发育于古风化壳之上,主要为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以来的沉积。钻孔岩心中存在3层深灰色黏土层,很可能均为海侵时期沉积物,3层深灰色黏土层可能分别对应于MIS5、MIS3和MIS1期。深灰色黏土层发育空间差异性,MIS3较MIS5期海侵范围扩大,当时古地势已经接近现代地势,构造沉降明显,MIS3之后构造相对稳定,伴随着全新世最大海侵面的影响,形成了最广泛的一次海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海相层 古风化壳 海平面变化 地层年代 地质调查工程 宁德海岸带
下载PDF
朋曲组——西藏南部最高海相层位一个新的地层单元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3 位作者 胡修棉 万晓樵 徐钰林 赵文金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3-248,共6页
西藏南部定日地区遮普惹山向斜核部近来发现一套非碳酸盐型海相沉积 ,由黄绿色页岩含砂岩、紫红色砂页岩组成 ,总厚约 180 m,产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 ,时代属始新世中—晚期 (路特中晚期—巴顿早期 ) ,延时约 10个Ma(5 0~ 40 Ma B.P.)。... 西藏南部定日地区遮普惹山向斜核部近来发现一套非碳酸盐型海相沉积 ,由黄绿色页岩含砂岩、紫红色砂页岩组成 ,总厚约 180 m,产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 ,时代属始新世中—晚期 (路特中晚期—巴顿早期 ) ,延时约 10个Ma(5 0~ 40 Ma B.P.)。这套地层显然与过去在该区命名的碳酸盐型最高海相层位不同 ,本文命名为朋曲组 ,包括两个段 :下部恩巴段 ,黄绿色页岩夹砂岩 ,含超微化石带 NP15 ,限时路特中—晚期 ,属残留海浊流沉积 ;上部扎果段 ,紫红色砂、页岩 ,含超微化石带 NP16 ,局限于路特末期—巴顿早期 ,系入海三角洲相。这套非碳酸盐型最高海相层的发现有三点重要意义 :1)第一次在研究区建立了始新统的较为精确的化石、年代地层 ;  2 )在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发现了真正碰撞型残留海沉积建造 ;  3)为新特提斯洋在西藏南部最后关闭和西藏南部早期隆升的时间确定提供了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曲组 最高海相层 西藏 第三纪
原文传递
藏北羌塘地区地层新资料 被引量:58
10
作者 伊海生 林金辉 +3 位作者 赵兵 李勇 石和 朱利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5,共7页
新的牙形石化石资料证实在羌塘北部地区有泥盆纪查桑组地层,它是该盆地保存的最古老海相沉积地层。羌塘地区中西部广大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顶部产有丰富的以Virgatosphinctes和Aulacosphinctes两属为主的菊石化石,可初步建立5个菊石组合... 新的牙形石化石资料证实在羌塘北部地区有泥盆纪查桑组地层,它是该盆地保存的最古老海相沉积地层。羌塘地区中西部广大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顶部产有丰富的以Virgatosphinctes和Aulacosphinctes两属为主的菊石化石,可初步建立5个菊石组合,其中Berriasella和Blanfordiceras菊石的出现使最高海相层位上延至提塘阶顶部或贝利阿斯阶,而圆笠虫(Orbitolina)、似异卷虫(Heterohelix)出现可能反映有海相白垩纪地层的存在。在晚三叠世肖茶卡组中发现有Epigondolella牙形石动物群,这是我国晚三叠世最高层位牙形石带又一产地。首次在双湖比隆组油页岩剖面顶部发现产Harploceras sp.菊石化石的层位,时代属早土托阿尔期(Toarcian),解决了这一特殊沉积地层单位长期争论的时代归属问题,并提出它与早侏罗世海侵高峰期全球缺氧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区 青藏高原 生物地层 海相层 缺氧事件 牙形石 早侏罗世
下载PDF
渤海百万年以来的海侵记录:BH08孔有孔虫和介形类证据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小艳 赵泉鸿 +3 位作者 姚政权 王强 翦知盡 石学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108,共16页
对渤海南部BH08孔27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和介形类定量分析,依据化石群落特征及其指示的沉积环境,在孔深180m以上地层中识别出16个海相层,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1海相层(M1)至第16海相层(M16)。应用Yao等(2014)所建立的BH08孔冰期/... 对渤海南部BH08孔27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和介形类定量分析,依据化石群落特征及其指示的沉积环境,在孔深180m以上地层中识别出16个海相层,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1海相层(M1)至第16海相层(M16)。应用Yao等(2014)所建立的BH08孔冰期/间冰期地层层序和年龄框架,初步树立起1 Ma以来能与全球深海氧同位素分期(MIS)相对应的海相层序,其中M1和M2为末次冰期后沉积,M3发生在MIS 3期,M4、M5和M6分别对应于MIS 5.1、MIS 5.3和MIS 5.5,M7至M16分别与MIS 7至MIS 25相对应。依据化石群落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16个海相层的海相性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远岸内陆架(M9)、受径流少许影响的内陆架中部浅海或滨岸浅海(M1和M2)、受径流明显影响的近河口滨岸浅海或前三角洲(M6、M7、M8、M10和M13上部)、河流强烈作用下的三角洲前缘、河口边滩或有河流注入的半封闭半咸水泻湖(M3、M4、M5、M11、M12和M14—M16)和潮上带低盐度浅湖、沼泽(M3顶部、M4中一些薄层和M16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层 有孔虫 介形类 渤海 第四纪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北翼全新统底界和“硬粘土层”的讨论 被引量:39
12
作者 陈报章 李从先 业治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7-46,共10页
本文以钻孔资料为依据,通过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14)C测年分析,认为应以第一海相层底板作为Q_4/Q_(1-3)界线,而不能机械地划在“硬粘土层”顶板;上更新统顶部属河漫、湖沼相沉积,后经暴露、脱水局部层段硬化而成为所谓的杂色“硬... 本文以钻孔资料为依据,通过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14)C测年分析,认为应以第一海相层底板作为Q_4/Q_(1-3)界线,而不能机械地划在“硬粘土层”顶板;上更新统顶部属河漫、湖沼相沉积,后经暴露、脱水局部层段硬化而成为所谓的杂色“硬粘土层”;本区晚更新世末古地形呈由东、东南向西、西北逐渐抬升的掀斜状,并控制着全新世的海侵方向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第一海相层 长江 三角洲
下载PDF
辽宁沿海早、中期全新世海进中的一次海退事件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方晶 武亚芳 +4 位作者 李瑞武 周江 康玲玲 柴锐 马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6-403,共8页
通过分别对辽东半岛东侧大洋河平原中部的D65孔岩心做连续的硅藻分析,以及对辽东半岛西侧的长兴岛八岔沟古泻湖平原B3孔、下辽河平原的机械钻孔X33及手动钻孔X11和X21等钻孔岩心做连续的粘土混浊水电导率测定,得到各岩心的硅藻图谱/或... 通过分别对辽东半岛东侧大洋河平原中部的D65孔岩心做连续的硅藻分析,以及对辽东半岛西侧的长兴岛八岔沟古泻湖平原B3孔、下辽河平原的机械钻孔X33及手动钻孔X11和X21等钻孔岩心做连续的粘土混浊水电导率测定,得到各岩心的硅藻图谱/或粘土混浊水电导率图谱。显示出在这些海岸平原均有厚度在6m以上的海相层存在。表明全新世海侵时海水达到并长期占据这些海岸平原。同时还显示在这些海相地层的5~7m深处,普遍存在一层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地层,通过对各地点已有的14C年代数据分析,推测这层陆相层或海陆交互相地层应该形成于全新世海面上升的早全新世—中全新世时期。表明全新世海进期当中,辽宁沿海普遍存在一次海退地质事件。从下辽河平原样品的14C测年数据,推测这次海退时期大致在9300~8000aB.P.(校正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海侵 硅藻分析 粘土混浊水电导率 海相层 陆相层
下载PDF
天津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邵永新 李振海 +2 位作者 陈宇坤 任峰 姚政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9,共10页
天津断裂分为天津南断裂和天津北断裂。根据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别在天津静海县城西、西青区炒米店村、小南河村以及宁河县朱头淀村布设了4条钻孔剖面,对这2条断裂开展了钻孔勘探工作。经微体古生物鉴定,获得了各钻孔的海相层位置;经地... 天津断裂分为天津南断裂和天津北断裂。根据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别在天津静海县城西、西青区炒米店村、小南河村以及宁河县朱头淀村布设了4条钻孔剖面,对这2条断裂开展了钻孔勘探工作。经微体古生物鉴定,获得了各钻孔的海相层位置;经地层年代测试,确定了第1、第2和第3海相层的年代;通过以海相层为标志层的地层对比,并结合小南河村BZ1、TN3孔古地磁的测试结果,对这2条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未发现有过活动的迹象,其最新活动年代可能在中更新世。而天津北断裂也未发现晚更新世以来存在活动的迹象,该断裂在早更新世早期可能有过活动。由此可见,天津南断裂活动性可能要强于天津北断裂。同时发现,第2、第3、第4海相层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因此,在将其用于地层对比时,必须同时确定各海相层的地质年代,否则对比结果可能会出错。对于发生年代存在争议的第2海相层,认为其形成时间应在7万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断裂 海相层 地层对比 断层活动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的海侵 被引量:52
15
作者 郭英海 刘焕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陆表海具有多旋回幕式海侵和慢速海退的特点.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和含蜓地层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海相层的追索对比,指出晚石炭世早期西部的祁连海和东面的华北海互不连通,晚石炭世晚期沿北侧汇合;早二叠... 陆表海具有多旋回幕式海侵和慢速海退的特点.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和含蜓地层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海相层的追索对比,指出晚石炭世早期西部的祁连海和东面的华北海互不连通,晚石炭世晚期沿北侧汇合;早二叠世形成统一陆表海;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沉积盆地为一近海内陆坳陷,间或受到海泛作用影响;晚石炭世可能与北侧兴蒙海槽局部连通;海侵作用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升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 海侵 海相层 晚古生代 鄂尔多斯地区
下载PDF
天津塘沽地区海河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彦鹏 王勇 +1 位作者 陈宇坤 韩国忠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7-313,共7页
基于在海河上开展水上人工地震探删获得的高分辨率浅部声学地震剖面,结合钻孔获得的年代地层资料.对海河断裂在天津塘洁地区的浅部地层结构扣断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塘洁地区晚第四纪地层中的4个海相层具有层位... 基于在海河上开展水上人工地震探删获得的高分辨率浅部声学地震剖面,结合钻孔获得的年代地层资料.对海河断裂在天津塘洁地区的浅部地层结构扣断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塘洁地区晚第四纪地层中的4个海相层具有层位稳定、地震相易于连续追踪的特点。在声学地震剖面上,自河底R0向下可识别出R1,R2,R3,R4,R5,R6,R7,R8和R9反射波组界面,可分别作为全新世陆相层、第Ⅰ海相层、海陆交互相地层、第Ⅱ陆相层、第Ⅱ海相层、第Ⅲ陆相层、第Ⅲ海相层、第Ⅳ陆相层、第Ⅳ海相层等地层单元之间的界限。此外,研究证实海河断裂在天津塘沽地区的上断点位于河面以下50~55ms深处,与钻孔资料基本吻合,海河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大约在晚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断裂 海相层 上断点 断层活动特征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海平面变化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宗永强 黄光庆 +2 位作者 熊海仙 李潇云 孙奕映 《热带地理》 2016年第3期326-333,共8页
在回顾南海北部海岸和陆架地层证据的基础上,梳理了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演变历史。结果显示:1)本区晚第四纪地层拥有2套海相沉积,上(新)海相层是当前间冰期(或10.5 ka B.P.以来)高海平面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而下(老)海相层最可能... 在回顾南海北部海岸和陆架地层证据的基础上,梳理了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演变历史。结果显示:1)本区晚第四纪地层拥有2套海相沉积,上(新)海相层是当前间冰期(或10.5 ka B.P.以来)高海平面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而下(老)海相层最可能是末次间冰期(126―120 ka B.P.)高海平面阶段留下的沉积物;2)老海相层顶面埋深在三角洲盆地内至少比现今海平面低10~15 m,在珠江口一带则低于20 m,这说明珠江三角洲盆地存在构造沉降,因为2次间冰期的海平面高度是相近的;3)在新生代欧亚板块大陆向东南伸展的构造格局下,南海北部陆架和海岸带经历长期连续的沉降,而长期平均沉降率在0.12 mm/a左右,明显低于GPS测出的现代沉降率;4)在这种板块运动基础上,晚第四纪断裂活动增强了三角洲盆地的沉降,为2次海侵提供了可容沉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构造沉降 断裂 海平面变化 海相层
下载PDF
沧东断裂第四纪活动性探测结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永新 任峰 +1 位作者 陈宇坤 王志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7-933,共7页
根据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别在天津东丽区山岭子村北、大港区中塘村和宁河县北淮淀村布设了三条钻孔剖面,对沧东断裂开展了钻孔勘探工作。经微体古生物鉴定和地层年代测试,确定了各钻孔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海相层的位置。通过以海相... 根据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别在天津东丽区山岭子村北、大港区中塘村和宁河县北淮淀村布设了三条钻孔剖面,对沧东断裂开展了钻孔勘探工作。经微体古生物鉴定和地层年代测试,确定了各钻孔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海相层的位置。通过以海相层为标志层的地层对比并结合中塘村BZ1孔古地磁测试结果,对沧东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沧东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发现活动的迹象,其最新活动年代可能在中更新世。如果以海河断裂为界,从位于沧东断裂北部的北淮淀钻孔剖面和位于南部的中塘钻孔剖面的地层对比发现,沧东断裂北段、南段活动性差异不大。同时,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海相层的观测可能对地震信息反映较好。除沧东断裂探测外,天津南、北断裂、海河断裂对21口钻孔进行了海相层鉴定,目前开展的蓟运河断裂探测也将对海相层位置进行确定,这些结果,对利用咸水层观测地震信息的层位选择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断裂 海相层 地层对比 断层活动性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的第四纪地层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平日 黄镇国 +1 位作者 张仲英 李孔宏 《地理科学》 1984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珠江三角洲总面积8601.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932.5平方公里,占80.6%,其余为突起在平原上的岛丘,计160余座。关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第四纪地层,前人曾分为三段,即:下段为 Q41河流相沉积层和三角洲相沉积层,中段为Q:42风化层;上段为Q43... 珠江三角洲总面积8601.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932.5平方公里,占80.6%,其余为突起在平原上的岛丘,计160余座。关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第四纪地层,前人曾分为三段,即:下段为 Q41河流相沉积层和三角洲相沉积层,中段为Q:42风化层;上段为Q43三角洲相沉积层[1]。或者下段为Q41—Q42的陆相层;中段为Q42—Q43的滨海相层;上段为Q43的河海混合相层[2]。这些划分,因当时C14年代数据不足,多属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浊流 粘土 粉砂质 河谷地貌 流动(力学) 第四纪地层 滨海相沉积 陆相 河流相 冲积相 河相 三角组 沉积相 海相层 风化层
下载PDF
印度-亚洲大陆的初始碰撞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俊猛 杜品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3-796,共14页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影响了中亚、东南亚、东亚直到西太平洋的构造变形,改变了从岩石圈地幔到大气圈的多个圈层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至今对最初在何时、何地发生碰撞仍意见不一。文中以近10a...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影响了中亚、东南亚、东亚直到西太平洋的构造变形,改变了从岩石圈地幔到大气圈的多个圈层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至今对最初在何时、何地发生碰撞仍意见不一。文中以近10a来该项研究的成果为基础,通过一些问题的讨论,展现研究进展,突出存在矛盾,探讨下一步的研究重点。讨论的问题有:1)初始碰撞时亚洲南缘的古纬度是多少?2)大印度有多大?3)定日地区最高海相层的年龄有多大?4)55MaBP前后的碰撞是陆-陆碰撞还是陆-弧碰撞?5)外喜马拉雅的岩浆活动能否厘定初始碰撞?6)最后归纳了2004年以来初始碰撞时限研究的一些结果。从近10a的研究结果看,印度-亚洲初始碰撞时限集中在K/E、E_1/E_2和E_2/E_3界线附近。与以前的结果相比,是在向更早和更晚扩展。文中认为,不同观点的争论对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研究发展有推动作用;提出未来的印度-亚洲碰撞研究,除了要面对和解决各种资料、论据的不确定性外,还要更精确地限定印度和亚洲在晚白垩世和古近纪期间的古地理位置,确定新特提斯洋内岛弧或微陆块在此期间的位置、大小,以及弧-陆碰撞与陆-陆碰撞在标志和效应等方面的差别,总之,要深入探索碰撞过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古地磁学 大印度 最高海相层 外喜马拉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