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酪根及其演化产物中稳定碳同位素的倒转分布--研究进展及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研究的启发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虎 廖泽文 +2 位作者 张海祖 程斌 田彦宽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7-502,共6页
本文从干酪根及其演化产物中稳定碳同位素倒转分布的研究进展出发,将地质历史中沉积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的倒转分布按其赋存载体的不同概括为两种类型,即烃源岩可溶组分或原油族组分(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之间的稳定碳同位素倒转... 本文从干酪根及其演化产物中稳定碳同位素倒转分布的研究进展出发,将地质历史中沉积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的倒转分布按其赋存载体的不同概括为两种类型,即烃源岩可溶组分或原油族组分(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之间的稳定碳同位素倒转分布,以及烃源岩可溶组分或原油与母质干酪根之间的稳定碳同位素倒转分布。重点综述了后者的两种成因机制——演化论和源控论,结合塔里木盆地古生界两套海相主力烃源岩的研究进展,探讨塔里木盆地典型源自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原油异常富集13 C并与其母质干酪根发生稳定碳同位素的高程度倒转分布在源控论方面的可能证据和地球化学意义,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针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稳定碳同位素 倒转分布 海相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靖舟 庞雯 +3 位作者 吴少波 罗继红 时保宏 贾孝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81-90,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 ,早期形成的油气藏普遍受到后期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 ,以晚喜马拉雅期调整改造最为强烈。目前发现的古生界海相油藏主要为晚海西期形成的原生油藏 ,而中生界海相油藏以及部分古生界海相...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 ,早期形成的油气藏普遍受到后期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 ,以晚喜马拉雅期调整改造最为强烈。目前发现的古生界海相油藏主要为晚海西期形成的原生油藏 ,而中生界海相油藏以及部分古生界海相油藏则主要为燕山期特别是晚喜马拉雅期古油藏发生调整而形成的次生油藏。造成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普遍出现晚期调整的原因 ,一是中_ 新生代特别是晚喜马拉雅期强烈的构造变动和断裂活动 ,二是晚喜马拉雅期强烈的气侵作用 ,克拉通区圈闭幅度普遍较低也是其易发生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构造相对稳定的继承性古隆起和古斜坡区 ,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大_ 中型海相原生油藏的主要地区 ,其中以塔中隆起及其北斜坡、轮南凸起及其南斜坡和西斜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年代 海相油气藏 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水昌 汪泽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1期5-10,共6页
中国海相油气资源丰富,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热体制变化,使得海相油气成藏具复杂性。地温场演变决定了海相烃源岩成烃具多期性;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了多期成藏与调整、改造与破坏;晚期强烈构造变形,使得现今海相油气藏成藏期晚。海相... 中国海相油气资源丰富,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热体制变化,使得海相油气成藏具复杂性。地温场演变决定了海相烃源岩成烃具多期性;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了多期成藏与调整、改造与破坏;晚期强烈构造变形,使得现今海相油气藏成藏期晚。海相古隆起、有利储集带以及古断裂带利于海相油气富集,是勘探的主要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藏 叠合盆地 构造运动 古隆起 早古生代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启迪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抗 王大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6,共8页
从我国已发现的生储于海相层系的油气田来看 ,其有效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至少应大于 0 .5 %,滨海相煤系对生烃可有重要贡献。碳酸盐岩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次生孔、洞 ,岩溶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按岩溶发育程度由弱到强 ,将碳酸... 从我国已发现的生储于海相层系的油气田来看 ,其有效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至少应大于 0 .5 %,滨海相煤系对生烃可有重要贡献。碳酸盐岩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次生孔、洞 ,岩溶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按岩溶发育程度由弱到强 ,将碳酸盐岩储集体分为纳溪型 (不规则孤立储集体 )、塔河型网络状 (过渡型 )和威远—任丘型 (似层状—似块状的连通储集体 )。网络状塔河型储集体内部有巨大的不均一性 ,油气藏无统一底水和压力。多期拉张—挤压的开合构造旋回是海相油气藏被改造的重要控制因素 ,保存状况直接决定着发现有经济价值海相油气藏的可能性。在勘探思路方面 ,应该按稳定块体内的相对活动性及受其控制的生、储条件 ,把握宏观勘探选区 ;按有机碳含量不小于 0 .5 %的标准 ,重新评价海相有效烃源岩 ;从勘探浅部次生油气藏入手 ,逐步逼近深部海相主力油气藏 ;重视海相层系中的岩性圈闭 ,强调天然气勘探。必须形成与上述要求相配套的勘探技术系列。图 4表 3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油气勘探 海相油气藏 有效烃源岩 储集体 塔河油田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海相页岩油气藏压裂用减阻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吕晓华 刘正 +3 位作者 杨力生 李二晓 王中奇 时海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7期59-62,共4页
本研究针对页岩油气储层改造,研发适用于海相页岩气藏压裂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减阻剂ZLFR系列产品。ZLFR减阻剂从分子设计的角度,赋予微嵌段分子模型聚合,保持线性分子结构,提高溶解性能;引入耐温抗盐的磺酸基团,降低减阻剂对水质及温度... 本研究针对页岩油气储层改造,研发适用于海相页岩气藏压裂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减阻剂ZLFR系列产品。ZLFR减阻剂从分子设计的角度,赋予微嵌段分子模型聚合,保持线性分子结构,提高溶解性能;引入耐温抗盐的磺酸基团,降低减阻剂对水质及温度的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ZLFR系列减阻剂产品稳定性好,减阻率大于79%,溶解3 min达到最大稳定黏度的90%以上。抗盐减阻剂ZLFR317X在美国压裂施工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储层 海相页岩油气藏 减阻剂 减阻率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海相油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被引量:35
6
作者 赵靖舟 李启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16-121,共6页
根据包裹体分析、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主要有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3期成藏以及燕山期和喜山期2期调整再成藏.其中晚海西期是现存原生油藏的主... 根据包裹体分析、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主要有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3期成藏以及燕山期和喜山期2期调整再成藏.其中晚海西期是现存原生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燕山期特别是喜山期是古油藏的调整再成藏时期,喜山期也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目前发现的古生界油藏主要是晚海西期形成的原生油藏,中生界油藏则主要为喜山期调整再聚集形成的次生油藏.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藏之所以普遍出现晚期调整现象,主要与中新生代特别是晚第三纪以来塔里木盆地频繁而强烈的构造变动以及晚喜山期高过成熟天然气的强烈气侵作用有关,另外克拉通区油藏幅度普遍较低也是造成早期油藏易发生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构造相对稳定的继承性古隆起和古斜坡区,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大中型海相原生油藏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成藏期 海相油气藏 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原文传递
渤海下第三系三角洲的地震反射及储层特性
7
作者 邓运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A00期189-193,共5页
渤海发育了众多的下第三系三角洲,其三角洲砂体是渤海最主要的储油层,砂质含量主要受基岩和水动力条件控制。混合花岗岩作为物源并与强水动力条件配置,形成高能富砂三角洲;中基性火成岩,碳酸盐岩与弱水动力条件相配置则形成低能贫... 渤海发育了众多的下第三系三角洲,其三角洲砂体是渤海最主要的储油层,砂质含量主要受基岩和水动力条件控制。混合花岗岩作为物源并与强水动力条件配置,形成高能富砂三角洲;中基性火成岩,碳酸盐岩与弱水动力条件相配置则形成低能贫砂三角洲。前者在地震及钻井剖面上表现为前积大,厚度大,长度涉,砂岩量高而粗,物性好;后者则前积层倾角小,厚度小,长度大,砂岩含量低而细,物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地震勘探 海相油气藏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深层油气井井筒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8
《中国科技成果》 2016年第6期39-40,共2页
海相碳酸盐岩深层油气是我国重要战略接替资源,资源量占后备油气资源的1/3。以钻完井、储层改造为核心的井筒技术是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海相油气藏埋藏深(〉6000米)、高温高压(〉150℃,〉100兆帕)、高含酸性气体(硫化氢和二氧... 海相碳酸盐岩深层油气是我国重要战略接替资源,资源量占后备油气资源的1/3。以钻完井、储层改造为核心的井筒技术是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海相油气藏埋藏深(〉6000米)、高温高压(〉150℃,〉100兆帕)、高含酸性气体(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导致钻完井周期长、工程投资大,因此,井筒技术成为海相油气安全高效开发的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井筒技术 工业化应用 油气 海相油气藏 接替资源 深层油气 油气资源
原文传递
The new finding of Neogene marine low-resistivity light oil fiel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9
作者 Xie Yuho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2年第4期35-42,共8页
Based on the new finding of Wenchang L low-resistivity light oil field, the finding process, reservoir charac- teristics and pool-forming pattern were studied. The oil-rock correlation, neritic reservoir type, hydroca... Based on the new finding of Wenchang L low-resistivity light oil field, the finding process, reservoir charac- teristics and pool-forming pattern were studied. The oil-rock correlation, neritic reservoir type, hydrocarbon conduct system and dominant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direction, and new technique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rge amount of hydrocarbon generated by shallow lacustrine mudstone and shale of Eocene Wenchang formation could migrate from sag to Qionghai uplift distantly; neritic shoal-bar reservoir have developed in the 1 st member of Zhujiang formation, dip-sag faults and regional good marine sandstone layers of the 1 st and the 2nd member of Zhujiang formation have constituted hydrocarbon conduct system in Qionghai uplift ; the late fault system which were controlled by Dongsha tectonic movement construct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ower hydrocarbon and upper neritic shoal-bar reservoir. There- fore, the pool-forming pattern with "vertica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econdary strncture-lithology-dominated" was proposed. Finally the enlightenment of exploratin~ new finding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ang L low-resistivity light oil field finding proces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pool-forming pattern Qionghai uplif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