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建设用地海绵化程度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前虎 李玉莲 +1 位作者 黄初冬 王贤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海绵化程度与地表径流水质的关系,为缓解当前地表径流污染的海绵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嘉兴市为例,选取20个不同海绵化程度的项目为研究单元,建立可表征海绵设施类型、数量和布局等海绵化程度... [目的]探究海绵化程度与地表径流水质的关系,为缓解当前地表径流污染的海绵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嘉兴市为例,选取20个不同海绵化程度的项目为研究单元,建立可表征海绵设施类型、数量和布局等海绵化程度的指标,并采用冗余分析、偏最小二乘法、Origin拟合方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样本中居住小区和公共建筑区域的水质均未满足地表水Ⅳ类及污水排放二级标准;已改造建设用地水质普遍优于未改造建设用地。②绿地和有效不透水下垫面(effective impervious area,EIA)比例是影响径流水质的关键因素,其中悬浮物(SS),生化需氧量(BOD 5)和化学需氧量(COD)是主要受影响指标。③为使径流水质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不同海绵化程度下的用地需要管控的指标阈值有差异。[结论]EIA≈0时,绿地比例应不低于31%;EIA=0.04(TIA)1.7时〔其中TIA(total impervious area)为总不透水下垫面〕绿地比例应不低于38.5%;EIA=TIA时,绿地比例应不低于47%;若维持现行的城市绿地比例(约为35%)建设标准,EIA比例应不超过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化程度 径流水质 有效不透水下垫面 冗余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