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印度洋地区海草生态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Martin Gullstrm Maricela de la Torre Castro +6 位作者 Salomo O.Bandeira Mats Bjrk Mattis Dahlberg Nils Kautsky Patrik Rnnbck Marcus C.hman 章任群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2年第7期588-596,共9页
海草是海洋被子植物,广泛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海岸带水域,是地球上水生生态系统中最具生产力的生物之一。在西印度洋地区大概有13种海草,这些海草覆盖了12000kg海岸线的近岸柔软海底广大区域。海草床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有时向下... 海草是海洋被子植物,广泛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海岸带水域,是地球上水生生态系统中最具生产力的生物之一。在西印度洋地区大概有13种海草,这些海草覆盖了12000kg海岸线的近岸柔软海底广大区域。海草床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有时向下延伸至40m,并经常出现在珊瑚礁和红树林附近。由于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复杂的栖息环境,海草供养了许多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许多鱼类和贝类,包括那些具有商业价值的种类都被吸引到海草栖息地,将海草作为其食物来源和避难场所,特别是在它们的幼年期。分布在西印度洋海草床附近广泛而丰富的鱼类资源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这些鱼分别属于天竺鲷科、亚科、玻甲鱼科、银鲈科、虾虎鱼科、隆头鱼科、裸颊鲷科、笛鲷科、单角亚科、鹦嘴鱼科、科、篮子鱼科、海龙科和Teraponidae科。因此,西印度洋地区的海草生态系统无论对当地还是整个地区的渔业发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尽管如此,与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有关海草资源的研究还十分缺乏,而且大多数研究也都集中在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学上。本文主要阐述西印度洋地区海草床研究现状,特别强调鱼类和渔业。目前,该课题的大多数研究主要是在东非海岸开展的,如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以及南非东部地区,而在索马里和西印度洋地区的岛屿国家(塞舌尔、科摩罗、法属留尼旺岛、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等)此类研究却很少,有关海草鱼类生态系统的论文也少有发表,而且大部分都是描述性的。因此,需要通过研究和实验获得有关描述模式和处理方法的科学知识。关于海草鱼类群落的定量研究,类似本文所介绍的案例研究在西印度洋地区是很少的,而这些研究对于渔业的管理前景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海岸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活动的侵扰给该地区海草床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如污染,海水富营养化,沉积作用,捕鱼以及无脊椎动物的采集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于海草床的影响却鲜为人知。因此,需要开展广泛的研究,为西印度洋地区海草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印度洋地区 海草生态系 海草分布 生态 栖息地 生长繁殖
下载PDF
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赋存特征及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侯帅玲 樊瑾珞 +6 位作者 任国梁 邓惠 赵媛媛 李佳桐 赵维斌 冯丹 葛成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6,共15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生态风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海草床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蓝碳”生态系统,正受着微塑料污染的潜在威胁。本文梳理了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与定性定量...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生态风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海草床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蓝碳”生态系统,正受着微塑料污染的潜在威胁。本文梳理了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与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系统总结了海草床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归纳了其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毒理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控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海草生态系 毒理效应 检测分析 赋存特征
下载PDF
热带海草泰来草沉积物真菌的群落结构、功能与分子生态网络研究
3
作者 凌娟 梁童茵 +6 位作者 岳维忠 黄小芳 孙翠慈 张健 张煜航 周卫国 董俊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5,共12页
真菌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海草健康和生态系统碳氮等营养元素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海草床生态系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文章以热带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Illumi... 真菌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海草健康和生态系统碳氮等营养元素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海草床生态系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文章以热带海草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两个研究区域泰来草沉积物真菌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并利用FUNGuild数据库对真菌营养类型进行预测和功能注释。研究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24.30%~76.20%)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4.98%~52.24%)为两个研究区域的共同优势种群,但是子囊菌门真菌的相对丰度在两个研究区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区域内共有的海草沉积物真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量占比为5.15%,其相对丰度为31.19%。两个研究区域泰来草沉积物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中的香农指数(Shannon)和系统发育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以及β多样性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UNGuild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大部分真菌的营养类型尚未确定(72.11%~91.92%),其中能够确定的主要营养类型为共生营养型(symbiotroph)、腐生营养型(saprotroph)和病理营养型(pathotroph),3种营养型可以进一步分为41个生态功能群。基于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RMT)构建的两个研究区域海草泰来草沉积物真菌分子生态网络结果显示,海南岛泰来草沉积物真菌网络结构更加复杂,其平均聚类系数更高、平均连通度更高、密度更高,该真菌群落可能对外界环境变化更为敏感,而西沙群岛海草沉积物真菌群落的模块化程度更高,其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为分子生态网络中的关键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生态系 真菌群落 FUNGuild 营养类型 分子生态网络
下载PDF
铁山港海草生态区各种形态N的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韦蔓新 何本茂 +1 位作者 李智 谭趣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根据2008年1月—2008年11月在铁山港海草生态区进行4个季节月综合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首次对水体中5种形态氮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的含量变化具有海草生态区特点,TN含量明显偏高,DIN含量却显著偏低... 根据2008年1月—2008年11月在铁山港海草生态区进行4个季节月综合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首次对水体中5种形态氮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的含量变化具有海草生态区特点,TN含量明显偏高,DIN含量却显著偏低,依次排列为:TN>DN>DON>PN>DIN;其中TN、PN和DIN均以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出现,ON则呈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特征,只有DON表现为夏季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相关分析显示:各种形态N之间以TN与PN、DN与DON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多达非常显著(P≤0.01)的正相关水平,但在季节上却以秋季最为突出,所有形态N之间均以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出现,具有很好的同源性。整个海区不同形态N/P比均较高,年平均值均在24.64~50.68之间,P相对于N呈匮乏状态,与N的补充源较丰富有关,海草枯落物在其中起重大贡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生态系 各种形态N 含量变化 相互关系
下载PDF
一株珊瑚礁-海草床复合生态系统固氮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8
5
作者 凌娟 董俊德 +3 位作者 张燕英 蔡创华 王友绍 张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2-968,共7页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部分珊瑚礁退化后逐渐演替为以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为优势种的海草床群落,采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从泰来藻植株的根际,分离得到一株固氮菌,编号为G33-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及固氮基因nifH的序...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部分珊瑚礁退化后逐渐演替为以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为优势种的海草床群落,采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从泰来藻植株的根际,分离得到一株固氮菌,编号为G33-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及固氮基因nifH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以周生鞭毛运动,呈直杆状,菌落圆形,半透明乳白色,比较湿润,有光泽,直径约1mm,低凸,光滑,边缘比较整齐。最适培养条件为:氯化钠浓度25‰,生长温度为37°C,起始pH值为8。与成团泛菌标准菌株(ATCC27155TM)相比较,在碳源利用、精氨酸双水解、苯丙氨酸脱胺酶、鸟氨酸脱胺酶、以及生长温度和盐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以16SrDNA为基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与成团泛菌属Pantoeaag-glomeransWAB1870进化距离最近,相似性大于99%。此外,利用乙炔还原法对固氮活性进行测定,其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达299.16nmolC2H2/(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海草生态系 固氮菌 16S RDNA 即归
原文传递
Seagrass B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A Case Research on Hepu Seagrass Bed in Guangxi Province 被引量:3
6
作者 韩秋影 黄小平 +1 位作者 施平 张景平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8年第1期87-96,共10页
Seagrass bed ecosystem is a coastal ecosystem with abundant biodiversity and high producti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economy. Based on the local research, s... Seagrass bed ecosystem is a coastal ecosystem with abundant biodiversity and high producti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economy. Based on the local research, statistical data and prevenient research results, the main services of Hepu seagrass ecosystem we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including fishing production, nutrient cycl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tecting the coast from eroding, climate regulation, biodiversity, culture, bequest valuation, option valuation and existence valuation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we used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methods for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eagrass in Hepu of Guangxi, including the market valuation method,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arbon and tax method, benefit transfer method and expert surve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valuation of the Hepu seagrass ecosystem service was about 6.29 × 10^5 Yuan RMB/ha in 2005. Among these services, the indirect using valuation is the main aspect, which was 4.47 x 10^5Yuan RMB/ha in 2005, accounting for 70.97 % of the total valuation. The non-using valuation was 1.54 × 10^5 Yuan RMB/ha in 2005, accounting for 24.52 % of the total valuation. The direct using valuation is the least, which was only 2.84 × 10^4 Yuan RMB/ha in 2005, accounting for 4.51% of the total 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grass b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 Hepu South China
下载PDF
Macroalgae Blooms and their Effects on Seagrass Ecosystems 被引量:5
7
作者 HAN Qiuying LIU Dongy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5期791-798,共8页
Seagrass decline caused by the macroalgae blooms is becoming a common phenomenon throughout temperate and tropical regions. We summarized the incidence of macroalgae bloom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eir impact on sea... Seagrass decline caused by the macroalgae blooms is becoming a common phenomenon throughout temperate and tropical regions. We summarized the incidence of macroalgae bloom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eir impact on seagrass beds by direct and indirect ways. The competition for living space and using resources is the most direct effect on seagrass beds when macroalgae are blooming in an aquatic ecosystem. The consequence of macroalgae blooms(e.g., light reduction, hypoxia, and decomposition) can produce significant indirect effects on seagrass beds. Light reduction by the macroalgae can decrease the growth and recruitment of seagrasses, and decomposition of macroalgae mats can increase the anoxic and eutrophic conditions, which can further constrict the seagrass growth. Meanwhile, the presence of seagrass shoots can provide substrate for the macroalgae blooms. Controlling nutrient sources from the land to coastal waters is a general efficient way for coastal management. Researching into the synergistical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nic nutrient load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arsasses and macroalgae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decreas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acroalgae blooms on seagrasses in eutrophic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TROPHICATION DECLINE SEAGRASSES macroalgae blooms
下载PDF
一株海草沉积物菲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煜航 Manzoor Ahmad +3 位作者 董俊德 杨清松 周卫国 凌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1-1853,共13页
【背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在海洋环境尤其是沿海环境中广泛分布。海草床生态系统作为沿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微生物修... 【背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在海洋环境尤其是沿海环境中广泛分布。海草床生态系统作为沿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微生物修复是修复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重要途径,具有经济简便、环境友好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目的】从深圳市大亚湾的海草床沉积物中筛选获得高效多环芳烃降解菌,并分析其降解特性,从而探究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可行性。【方法】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从海草床沉积物样品中筛选菌株,再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特定引物扩增多环芳烃降解的功能基因——双加氧酶(nidA)基因,最后通过培养实验分析该菌株对菲的降解特性。【结果】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菲的菌株SCSIO 43702,经鉴定为玫瑰杆菌属(Roseovarius)的潜在新菌,并成功扩增得到双加氧酶相似(nidA like)基因;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玫瑰杆菌SCSIO 43702在10 d内对100 mg/L菲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6%,而且其对菲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0℃、pH值7.5和8.0、盐度3%。【结论】玫瑰杆菌SCSIO 43702凭借其良好的菲降解能力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具有进一步被开发为微生物菌剂以用于多环芳烃污染修复的巨大潜力,为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利用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海草生态系 多环芳烃降解菌 双加氧酶(nidA)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