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复合胶性能与火腿肠质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永强 朱玉安 +2 位作者 汤定明 宁孟军 贾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4-138,共5页
选取三个厂家海藻酸钠复合胶为研究对象,以凝胶时间、析水率、质构指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三种海藻酸钠复合胶对火腿肠质构指标的影响及其凝胶时间、析水率与火腿肠质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海藻酸钠复配胶凝胶时间、析水率、质构... 选取三个厂家海藻酸钠复合胶为研究对象,以凝胶时间、析水率、质构指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三种海藻酸钠复合胶对火腿肠质构指标的影响及其凝胶时间、析水率与火腿肠质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海藻酸钠复配胶凝胶时间、析水率、质构指标之间均有差异,其中样品2凝胶时间最短,水胶保水性最好,重组脂肪析水率最高,破断强度和凹陷深度均最低,与样品1和样品3均有显著差异(P<0.05);海藻酸钠复合胶在质构指标和感官指标上均能提高火腿肠的品质,其中样品1和样品3对火腿肠的品质改善更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火腿肠硬度、咀嚼性与海藻酸钠复合胶凝胶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海藻酸钠水胶析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复合脂肪胶体析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复合胶 火腿肠 质构 相关性
下载PDF
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在中药挥发油缓释领域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俞树琴 王芸 +5 位作者 周强 陈晖 刘雪枫 刘雄 施小宁 高建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1,共7页
海藻酸钠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中,能够迅速地构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水凝胶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单一的海藻酸钠水凝胶力学性能和力学强度较差。当与其他物质形成复合水凝胶后则因其优... 海藻酸钠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中,能够迅速地构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水凝胶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单一的海藻酸钠水凝胶力学性能和力学强度较差。当与其他物质形成复合水凝胶后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pH敏感性被广泛应用于敏感药物的缓控释领域。文中主要介绍了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相应制备方法和性能,以及在中药挥发油缓释领域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了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在中药挥发油缓释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复合水凝 中药挥发油 缓释
下载PDF
pH敏感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特性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波 金仙华 谭天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1期2162-2163,共2页
目的:研究pH敏感性壳聚糖海藻酸钠水凝胶体系的溶胀特性及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颗粒,研究其在胃的pH环境(pH=1.4)和肠道pH环境(pH=7.4)的溶胀动力学并考察各种因素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pH敏感性壳聚糖海藻酸钠水凝胶体系的溶胀特性及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颗粒,研究其在胃的pH环境(pH=1.4)和肠道pH环境(pH=7.4)的溶胀动力学并考察各种因素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利用该凝胶的特性制备酮洛芬微囊,测定其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缓释效果。结果:该凝胶颗粒在pH=1.4的盐酸缓冲溶液中溶胀度较小,而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溶胀度很大,用它制备的酮洛芬微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讨论了壳聚糖浓度,海藻酸钠浓度,钙离子浓度对凝胶溶胀性能的显著影响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制备的酮洛芬微囊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 溶胀特性 药物缓释 酮洛芬 磷酸盐类 制备
下载PDF
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剂对脂肪替代品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素琴 黄海燕 +1 位作者 王晓梅 张娟娟 《肉类研究》 2011年第9期5-7,共3页
研究不同配方的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剂添加量、搅拌时间对脂肪替代品质构的影响。最终确定明月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剂Ⅰ添加量为2.5%、搅拌时间为20~30min时,可制作出外观和质构都较理想的脂肪替代品。
关键词 海藻酸钠复合 脂肪替代品 质构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支架复合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修复兔颅骨缺损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慧敏 宋婷婷 +3 位作者 吴齐越 高启坤 庄艳琴 吴明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评价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在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将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与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SA/CS Gel)复合植入兔颅骨双侧15 mm圆形极限骨缺损区,实验组缺损处植入海藻酸钠/壳聚糖/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水凝胶(... 目的评价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在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将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与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SA/CS Gel)复合植入兔颅骨双侧15 mm圆形极限骨缺损区,实验组缺损处植入海藻酸钠/壳聚糖/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水凝胶(SA/CS/多肽Gel),对照组植入SA/CS Gel,空白组不植入任何载体及药物,随机分组。术后8周活体行CBCT扫描,随后处死取材并常规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成骨效果。结果影像学及组织形态学结果可见,实验组缺损区成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可促进兔颅骨缺损的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 颅骨缺损 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
下载PDF
聚(对苯乙烯磺酸钠)/单宁酸/海藻酸钠三元复合水凝胶球对磷酸氯喹的高效吸附去除
6
作者 陶蔻蔻 施霄宇 +2 位作者 孙思宇 陈炜 杨琥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5-949,共15页
本文以海藻酸钠、单宁酸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三元复合水凝胶珠状小球(SA/TA/PSS),用于去除水中一种常见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CQ).详细考察了溶液p H、吸附时间、CQ初始浓度、水体中常见的无机和... 本文以海藻酸钠、单宁酸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三元复合水凝胶珠状小球(SA/TA/PSS),用于去除水中一种常见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CQ).详细考察了溶液p H、吸附时间、CQ初始浓度、水体中常见的无机和有机共存物及不同实际水体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SA/TA/PSS能在3.0~10.0 p H范围内保持良好且稳定的CQ吸收去除效率.在初始p H值为7.0时,最大实验吸附量为0.766 mmol/g.共存二价阳离子会因竞争吸附而抑制对CQ的吸附,而腐殖酸对CQ吸附的影响很小. SA/TA/PSS经过六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对CQ的吸附量仍保持90%左右. SA/TA/PSS还能有效吸附硫酸羟氯喹和磷酸奥司他韦等其他抗病毒药物.文章通过对吸附剂吸附前后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谱图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及吸附热力学分析,深入探究了SA/TA/PSS对CQ的多重吸附机制, SA/TA/PSS可通过静电吸引、氢键、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π-πEDA)及螯合作用等与CQ有效结合,实现其在较宽p H范围内对抗病毒药物的高效去除.本文为设计和制备新型绿色高效吸附剂材料提供了一定的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复合水凝 单宁酸 聚(对苯乙烯磺酸钠) 磷酸氯喹 去除 吸附性能 多重吸附机制
原文传递
复方四黄双水凝胶的成型工艺优化、抑菌效果和表征结构研究
7
作者 袁一鸣 洪慧斯 +1 位作者 辛晓芳 邱雄泉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41-47,共7页
目的:研究中山市中医院的中药外用制剂复方四黄外洗液的剂型改造,探讨复方中药复合水凝胶成型工艺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人工皮肤专用膜作为透皮试验介质,通过体外透皮试验,选取经皮渗透液中的小檗碱与黄芩苷的含量为指标;通过... 目的:研究中山市中医院的中药外用制剂复方四黄外洗液的剂型改造,探讨复方中药复合水凝胶成型工艺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人工皮肤专用膜作为透皮试验介质,通过体外透皮试验,选取经皮渗透液中的小檗碱与黄芩苷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抑菌实验,以复方四黄双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综合二者指标数据,对复方四黄双水凝胶的成型工艺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抑菌试验,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考察对象,对比四黄外洗液及最佳工艺四黄双水凝胶二者的抑菌效果。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双水凝胶、卡波姆、海藻酸钠的表征结构。结果:复方四黄双凝胶的最佳配方为6%海藻酸钠、0.3%卡波姆、10%丙二醇及3%氮酮。三种致病菌抑菌实验中,四黄外洗液及凝胶剂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强,前者抑菌圈直径(14.5 mm)略强于后者(13.5 mm),对大肠杆菌具有微弱抑制效果,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二者的抑菌效果相近,双扫描电镜观察得,双凝胶具有比海藻酸钠结构排列规律更细腻的多孔结构,又有卡波的光滑和丝状体特性。结论:该成型工艺及研究方法合理,稳定可行,可为复方四黄凝胶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四黄外洗液及凝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双凝胶拥有海藻酸钠和卡波相表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四黄双水凝 体外透皮试验 卡波姆U21/海藻酸钠复合 人工皮肤膜 抑菌实验
下载PDF
Promotion of microvasculature formation in alginate composite hydrogels by an immobilized peptide GYIGSRG 被引量:1
8
作者 GUO Lei WANG Wei +3 位作者 CHEN ZhiPing ZHOU Rong LIU Yuan YUAN Zh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1781-1787,共7页
The ability to create artificial thick tissues is a major tissue engineering problem, requiring the formation of a suitable vascular supply. In this work we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inducing angiogenesis in a bioactive... The ability to create artificial thick tissues is a major tissue engineering problem, requiring the formation of a suitable vascular supply. In this work we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inducing angiogenesis in a bioactive hydrogel. GYIGSRG (NH2-Gly-Tyr-Ile- Gly-Ser-Arg-Gly-COOH, GG) has been conjugated to sodium alginate (ALG) to synthesize a biological active biomaterial ALG-GG.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IH NMR, 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A series of CaCO3/ALG-GG composite hydrogels were prepared by crosslinking ALG-GG with D-glucono-8-1actone/calcium carbonate (GDL/CaCO3) in different molar ratio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swelling ratio of the composite hydrogel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oth of them can be regulated under differen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hen, CaCO3/ALG-GG composite hydrogel was im- planted in vivo to study the ability to induce angiogene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LG-GG composited hydrogel can induce angiogenesis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non-modified ALG group, and it may be valua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ck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IGSRG alginate composite hydrogel ANGIOGENESIS tissue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