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镇痛微胶囊镇痛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伟京 肖秀斌 +5 位作者 何立敏 苏航 达永 陈喜林 贾海威 薛毅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6期5588-5589,共2页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移植于患者蛛网膜下腔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腰椎穿刺术,将微胶囊按0.5×107,1.0×107,1.25×107,1.5×107/次·人4个剂量组,注入癌痛患者...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移植于患者蛛网膜下腔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腰椎穿刺术,将微胶囊按0.5×107,1.0×107,1.25×107,1.5×107/次·人4个剂量组,注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内。结果:全组发生I,II度或轻度不良反应14例70%),其中腰腿酸痛((65%)、头晕(50%)、头痛(35%)、发热(25%)、乏力(30%)、恶心(5%)、心悸(5%),持续中位时间在0.5×107,1.0×107剂量组多为两三天,1.25×107,1.5×107剂量组多为4~11d;发生重度不良反应2例(10%),均为1.5×107剂量组,分别表现为双下肢频发抽搐、肩背部压迫感,持续2~5d,无需特殊处理可自愈。移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APA-BCCs微胶囊蛛网膜下腔移植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轻、安全的特点,尤其剂量低于1.5×107/次·人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微囊化 肾上腺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 微胶囊 镇痛 不良反应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叶绿素亚铁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孟庆廷 陈万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37-140,共4页
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一系列叶绿素亚铁微胶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方案。考察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显示,制备该微胶囊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15mg/mL、壳聚... 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一系列叶绿素亚铁微胶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方案。考察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显示,制备该微胶囊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15mg/mL、壳聚糖4mg/mL、氯化钙20mg/mL、芯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1:4。所得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缓释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叶绿素亚铁微胶囊 载药量 包封率 缓释
下载PDF
基于玉米醇溶蛋白(zein)-海藻酸钠构建木犀草素输送体系及果蔬保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仕茹 蒙馨怡 +3 位作者 黄心怡 黄锦炜 张烘煜 马娟娟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3期129-134,共6页
本研究以玉米醇溶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制备了负载木犀草素的复合颗粒溶液,并评价其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当木犀草素与zein比例为1∶50时,颗粒的得率为78.19%,对木犀草素的包埋率为73.87%。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 本研究以玉米醇溶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制备了负载木犀草素的复合颗粒溶液,并评价其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当木犀草素与zein比例为1∶50时,颗粒的得率为78.19%,对木犀草素的包埋率为73.87%。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游离木犀草素相比,颗粒包埋可以提高木犀草素的抗氧化活性。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游离木犀草素相比,包埋能够减少圣女果的水分含量损失,提高圣女果维生素C的含量,减缓圣女果硬度的损失,说明颗粒包埋有利于提高木犀草素的保鲜效果。本研究为果蔬保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生物活性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海藻酸钠纳米颗粒 木犀草素 抗氧化性活性 果蔬保鲜
下载PDF
海藻酸钠/单宁酸-铁复合物近红外光热响应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4
作者 王鹏祥 于跃 +4 位作者 房少康 李慧荣 冯世达 张森 王艳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以简易方法制备的单宁酸-铁复合物(TA-Fe^(3+))与海藻酸钠(SA)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具有近红外光热响应性的SA/TA-Fe^(3+)复合纤维。研究了TA-Fe^(3+)复合物含量对SA/TA-Fe^(3+)纺丝液流变性能和SA/TA-Fe^(3+)复合纤维力学及光热性... 以简易方法制备的单宁酸-铁复合物(TA-Fe^(3+))与海藻酸钠(SA)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具有近红外光热响应性的SA/TA-Fe^(3+)复合纤维。研究了TA-Fe^(3+)复合物含量对SA/TA-Fe^(3+)纺丝液流变性能和SA/TA-Fe^(3+)复合纤维力学及光热性能的影响,借助单纤维强力机、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红外热成像仪对SA/TA-Fe^(3+)复合纤维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TA-Fe^(3+)复合物含量对纺丝液黏度几乎没有影响,复合纤维断裂强度都大于2.1 cN/dtex;随着TA-Fe^(3+)复合物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近红外光热响应更加敏感。通过调节TA-Fe^(3+)复合物添加量可以满足近红外光热响应复合纤维不同升温要求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材料 海藻酸钠 单宁酸- 近红外光热响应
下载PDF
海藻酸钠/ε-聚赖氨酸层层自组装可食膜对蓝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鲍若晗 刘一帆 孟岳成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1-280,共10页
为探讨海藻酸钠/ε-聚赖氨酸层层自组装(LBL)可食膜对蓝莓的保鲜效果,设计五组不同处理方式,在25℃贮藏条件,分析了失重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类黄酮、花色苷、丙二醛含量、表观品质及感官评定等指标。结果表... 为探讨海藻酸钠/ε-聚赖氨酸层层自组装(LBL)可食膜对蓝莓的保鲜效果,设计五组不同处理方式,在25℃贮藏条件,分析了失重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类黄酮、花色苷、丙二醛含量、表观品质及感官评定等指标。结果表明,自组装可食膜能降低蓝莓果实的失重率,减缓蓝莓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下降速度,抑制蓝莓果实细胞膜的电导率、丙二醛的上升,从而能够保留蓝莓果实中总酚、类黄酮、花色苷等营养成分。综合比较得出,先涂海藻酸钠的LBL2a对蓝莓保鲜效果最佳,其次是先涂ε-聚赖氨酸的LBL2b组,空白对照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Ε-聚赖氨酸 层层自组装 可食膜 蓝莓保鲜
下载PDF
乳糖化修饰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肝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策 张阳德 +2 位作者 于丽 陈璐 于洪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269-3272,共4页
目的探讨乳糖化修饰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纳米粒(Alg-Lac PLLNP)的制备及其作为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合成乳糖化多聚赖氨酸(Lac-PLL),并以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为原料改性修饰海藻酸钠纳米粒。通过半乳糖修饰纳米粒建立配体-受... 目的探讨乳糖化修饰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纳米粒(Alg-Lac PLLNP)的制备及其作为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合成乳糖化多聚赖氨酸(Lac-PLL),并以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为原料改性修饰海藻酸钠纳米粒。通过半乳糖修饰纳米粒建立配体-受体生物特异性介导来实现肝主动靶向,并分别与非糖化组比较肝靶向效果,对纳米-DNA复合物鼠体内时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电子显微镜的检测结果,Alg-LacPLL纳米粒粒径在250nm左右,近似球形,大小分布均匀;纳米粒未聚集。AlgNP纳米粒PEGFPC-1质粒掺入比为6.15-4.21/6.25=68。给药30min鼠体生物分布显示,Alg-LacPLLNP以肝为第一靶向器官。结论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纳米粒的制备与载体海藻酸钠的浓度及最佳凝聚剂氯化钙的浓度密切相关,且多聚赖氨酸和氯化钙加入海藻酸钠溶液的先后顺序对粒径的影响至关重要。该制备工艺简便,药物包封率高。AlgLacPLL-DNA具有一定肝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靶向性 受体 海藻酸钠-聚赖氨酸纳米粒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林果 李丽娟 +1 位作者 王平 余世袁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31,共7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研究了β-葡萄糖苷酶固定方法及其条件,并利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了酶解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交联-包埋方式,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5%、给酶量100 U/g载体、戊二醛体积分数1%、氯化钙质量分数2%的条件下固定β-葡...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研究了β-葡萄糖苷酶固定方法及其条件,并利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了酶解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交联-包埋方式,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5%、给酶量100 U/g载体、戊二醛体积分数1%、氯化钙质量分数2%的条件下固定β-葡萄糖苷酶2 h,可以获得较佳的固定化效果。其固定率达到65%,重复分批利用20次仍能保持90%以上的酶解得率。利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连续酶解纤维二糖时,在不同进料速度下有着不同的催化效率,当进料速度为1.5 mL/m in、1.0 mL/m in时,酶解得率分别达到96.7%和99.0%;与木霉纤维素酶协同水解纤维素时,在β-葡萄糖苷酶总酶活与滤纸酶活之比为0.5(FPA为2.0 U/mL)的条件下,酶解滤纸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60 h的得率比单独采用木霉纤维素酶分别增加了20.4%和29.3%。研究结果对于解决酶法水解纤维资源得率低、酶使用成本高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固定化 海藻酸钠 固定率 酶水解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瑾 李默馨 +2 位作者 李红玲 王腾宇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0%、钙离子浓度为0.7mol/L、pH为5,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达到83.8%。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力仍能保持70%。由于β-葡萄糖苷酶比较昂贵,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其固定在载体上反复使用,可以达到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作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水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Β-葡萄糖苷酶 固定化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对葡萄多酚控制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峻 吉伟之 +1 位作者 陈晓云 齐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包理法制备葡萄多酚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影响最大;在pH6.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比pH5.0时制备的微胶囊对葡萄多酚具有更...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包理法制备葡萄多酚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影响最大;在pH6.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比pH5.0时制备的微胶囊对葡萄多酚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被包埋物分子量越大,持续释放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理法 葡萄多酚 微胶囊 制备工艺 控制释放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磷脂酶A_2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佳宁 宋云花 +2 位作者 王玥 邹小雨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01-205,209,共6页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载体对磷脂酶A2进行固定,以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壳聚糖浓度2.0%,钙离子浓度0.25mol/L,戊二醛质量百分浓度0.3%,交...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载体对磷脂酶A2进行固定,以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壳聚糖浓度2.0%,钙离子浓度0.25mol/L,戊二醛质量百分浓度0.3%,交联时间7h,此时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达到74.8%;对固定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5.0。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后活力可以保持54%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也显示海藻酸钠-壳聚糖能较好的固定磷脂酶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壳聚糖 磷脂酶A2 固定化 SEM
下载PDF
海藻酸钠-生物炭联合固定化菌株降解2-羟基-1,4-萘醌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骅 姜灿烂 +2 位作者 丁大虎 杨倩 蔡天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0-806,共7页
[目的]采用联合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降解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 LH-3进行固定,以期为稳定高效降解2-羟基-1,4-萘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往20 g·L^(-1)海藻酸钠(SA)中添加2.5 g·L^(-1)生物炭(biochar,马尾松树干700℃... [目的]采用联合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降解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 LH-3进行固定,以期为稳定高效降解2-羟基-1,4-萘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往20 g·L^(-1)海藻酸钠(SA)中添加2.5 g·L^(-1)生物炭(biochar,马尾松树干700℃高温缺氧热解所得),同时以0.2%接种量接入2-羟基-1,4-萘醌降解菌LH-3,制成联合固定化菌(SA+biochar+bacteria),并考察其结构性能;通过与不添加生物炭的海藻酸钠+菌(SA+bacteria)等4种对照处理进行比较,研究联合固定化菌对2-羟基-1,4-萘醌的降解特性;通过与海藻酸钠+菌处理作比较研究联合固定化菌重复利用性能;通过与游离菌作比较,考察不同环境因素对联合固定化菌降解性能的影响以及联合固定化菌在SBR反应器中的连续降解效果。[结果]联合固定化小球的比表面积为22.26 m^2·g^(-1),而不添加生物炭的海藻酸钠+菌小球比表面积为4.02 m^2·g^(-1);联合固定化菌降解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联动作用;联合固定化菌与游离细菌相比可耐受更高的底物浓度,适应更广的p H值和温度范围,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增强并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在实验室规模的SBR反应器中,联合固定化菌可在所观测的24个循环内持续稳定地降解2-羟基-1,4-萘醌。[结论]在海藻酸钠+菌小球中添加生物炭增加了小球的比表面积和降解性能,提高了菌株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耐受性和重复利用效率以及在SBR反应器中的降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生物炭 联合固定化 2-羟基-1 4-萘醌 序批式反应器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制备红景天苷微囊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武奇 殷涌光 +1 位作者 梁歧 闫海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
用壳聚糖 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红景天苷微囊。试验结果表明 :海藻酸钠的浓度、壳聚糖的浓度及壳聚糖溶液的pH值对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的包埋率、载药量及缓释性能有影响 ,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微囊能作为红景天苷活性成分的载体。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 红景天苷微囊 包埋率 载药量 缓释性能 制备 有效成分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潘利华 罗建平 +2 位作者 查学强 王贵娟 李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31-1335,共5页
在活性炭、明胶等8种固定化载体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在催化制备大豆异黄酮活性苷元染料木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β-葡萄糖苷酶在0.20%戊二醛溶液... 在活性炭、明胶等8种固定化载体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在催化制备大豆异黄酮活性苷元染料木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β-葡萄糖苷酶在0.20%戊二醛溶液中交联2 h后再与20 g/L海藻酸钠混合,然后逐滴加到4 g/LCaCl2溶液中,固化1 h后过滤、洗涤得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为83.67%。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以及与底物的亲和力都有所提高,最适pH值基本不变。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6次后其活力仍保持90.94%,染料木苷转化率达6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海藻酸钠 固定化酶 染料木素
下载PDF
芦丁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微囊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肖莉 张韵慧 +1 位作者 许建辰 晋兴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以芦丁为模型药物,研究其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通过添加起泡剂将其制成胃内漂浮型微囊,考察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并研究起泡剂用量对释放时滞的影响。结果该微囊具有p... 目的以芦丁为模型药物,研究其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通过添加起泡剂将其制成胃内漂浮型微囊,考察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并研究起泡剂用量对释放时滞的影响。结果该微囊具有pH值响应性,体外释放呈现S型脉冲释放特征,随着起泡剂用量的增加,释放时滞可由3h延长为6h。结论芦丁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具有理想的包封率和脉冲释放性能,适用于中药制剂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 脉冲给药系统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膜中溶氧扩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伟 张英 +2 位作者 于炜婷 谢红国 马小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5,共7页
氧气在微胶囊膜中的扩散行为将直接决定微囊内细胞的生长代谢行为。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平板膜为研究模型,利用渗透池法,重点考察溶氧在膜中的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复合膜的扩散系数和孔隙率均低于海藻酸钙,复合... 氧气在微胶囊膜中的扩散行为将直接决定微囊内细胞的生长代谢行为。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平板膜为研究模型,利用渗透池法,重点考察溶氧在膜中的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复合膜的扩散系数和孔隙率均低于海藻酸钙,复合膜中溶氧扩散系数为(7~13)×10 10m2 s 1,为水中的23.3%~43.3%,孔隙率为93%~97%;扩散系数随海藻酸钠特性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壳聚糖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微胶囊膜是氧传质主要的阻力部位,孔隙率、三维结构和材料极性是影响扩散性能的重要因素,改变海藻酸钠特性黏度和壳聚糖分子量可以改变膜孔隙率、结构和材料极性,进而调节膜扩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 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膜 溶氧 扩散系数 孔隙率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细胞产D-阿洛酮糖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秋喜 林春芳 +2 位作者 沐万孟 江波 张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176,共5页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Ease)是一种能催化D-果糖转化为D-阿洛酮糖的异构酶。本实验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包埋重组大肠杆菌催化D-果糖生成D-阿洛酮糖。以固定化细胞的酶活活力回收率为指标,优化出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Ease)是一种能催化D-果糖转化为D-阿洛酮糖的异构酶。本实验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包埋重组大肠杆菌催化D-果糖生成D-阿洛酮糖。以固定化细胞的酶活活力回收率为指标,优化出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细胞包埋量60g/L,Ca Cl2浓度2%,固定化时间4h,0.01%浓度戊二醛溶液中交联4h。该条件下所得固定化细胞的酶活回收率高达76%,且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重复操作8次后酶活回收率仍然保持61%。固定化后DPE细胞的最适酶反应温度提高了5℃、最适pH与游离细胞基本一致,耐热性明显提高,p H稳定性与游离细胞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海藻酸钠 固定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下载PDF
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 被引量:8
17
作者 解军波 张彦青 +2 位作者 戚务勤 赵芳 韩学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38-1640,共3页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凝聚法制备了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以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囊的最优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mg...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凝聚法制备了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以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囊的最优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mg/mL,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mg/mL,氯化钙浓度为0.2mol/L,海藻酸钠与药物的比例为1∶1。结论本法工艺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 载药量 包封率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成型机理及其对大分子药物的载药、释药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沙 侯新朴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 考察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成型机理及其对大分子药物的载药及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探讨其成型机理。以牛血清白蛋白 (BSA)为模型药 ,研究微囊对大分子药物的包载能... 目的 考察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成型机理及其对大分子药物的载药及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探讨其成型机理。以牛血清白蛋白 (BSA)为模型药 ,研究微囊对大分子药物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 DSC分析结果显示 ,组成微囊的各材料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而成型。随药载比增加 ,微囊中BSA的载药量由 9 2 0 %增至 35 0 8% ;随壳聚糖浓度升高 ,载药量由 30 2 9%升至 38 1 2 %。载药微囊中BSA在PBS(pH 7 4)与 0 1mol·L-1 HCl中均呈两相释放 ;随CTS浓度增大 ,BSA在 0 1mol·L-1 HCl中的释放减慢。结论 制备的微囊圆整且分散性好 ,微囊对BSA具较高包载能力 ,并具一定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 差示扫描量热法 成型机理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斌 孙倩 +5 位作者 任延鹏 梁艳明 张婉婧 陈璐 李春 曹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本文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方式固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固定化工艺。分别考察海藻酸钠浓度、戊二醛体积分数、氯化钙浓度、交联时间和固化时间对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确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最佳的固... 本文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方式固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固定化工艺。分别考察海藻酸钠浓度、戊二醛体积分数、氯化钙浓度、交联时间和固化时间对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确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最佳的固定化条件:海藻酸钠质量浓度35g/L、给酶量1600U/g载体、戊二醛体积分数0.2%、氯化钙质量浓度20g/L、交联时间2h、固化时间2h。研究表明此时固定化酶的回收率较高,可达到71.66%,本文使用的固定化工艺简单易行,具有广阔的工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海藻酸钠 固定化酶
下载PDF
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复合胰岛素的海藻酸钠/壳聚糖载药微球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岚 辛剑宇 +1 位作者 张楠 李建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81-1485,共5页
背景:大多数蛋白质类药物采用注射剂型是因为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低,为了提高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蛋白质药物包裹在脂质体或微球中,并且在这些体系中引入多糖类化合物可促进生物吸收或降低蛋白酶破坏。目的:构建载有... 背景:大多数蛋白质类药物采用注射剂型是因为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低,为了提高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蛋白质药物包裹在脂质体或微球中,并且在这些体系中引入多糖类化合物可促进生物吸收或降低蛋白酶破坏。目的:构建载有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胰岛素复合物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做为口服给药系统,考察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的电荷密度对胰岛素在模拟胃肠液中释放行为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10/2008-07在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楼完成。材料: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由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提供,氯化胆碱、海藻酸钠由成都科龙试剂公司提供,壳聚糖由浙江金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胰岛素由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将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和氯化胆碱经过一步缩聚反应制得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并通过投料比控制其电荷密度。将该聚合物与胰岛素形成复合物,采用锐孔-凝固法制备含有该复合物的海藻酸钠/壳聚糖载药微球,并对所得微球进行模拟胃肠液中释药行为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微球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在模拟胃肠液中胰岛素的释放行为。结果:微球的胰岛素包封率与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的电荷密度相关,最高能达到(76.3±1.5)%。体外释药实验显示,在模拟胃液中微球药物损失小于不加入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的载有胰岛素的微球;在模拟肠液中累积释放的胰岛素量为5.8IU,大于不加入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的载有胰岛素的微球。结论:载有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胰岛素复合物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作为口服给药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包封率和改善胰岛素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 胰岛素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 生物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