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使行文献中的中华共同体意识初探——以莱州府东莱吕先生书院的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珂 《潍坊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8-63,共6页
朗末,后金势力在中国东北地区崛起,明.朝之间的陆路使行路线受阻,朝鲜使臣选择利用海路往来朝鲜汉城与明朝北京之间,并留下大量记录使行见闻的珍贵文献。祖籍莱州的吕祖谦是与朱熹齐名的南宋大儒,明清时期,莱州府建立祠堂,祭祀吕祖谦并... 朗末,后金势力在中国东北地区崛起,明.朝之间的陆路使行路线受阻,朝鲜使臣选择利用海路往来朝鲜汉城与明朝北京之间,并留下大量记录使行见闻的珍贵文献。祖籍莱州的吕祖谦是与朱熹齐名的南宋大儒,明清时期,莱州府建立祠堂,祭祀吕祖谦并建立东莱吕先生书院以彰显莱州之名,传承其精神和学说。吕祖谦的学说自传东传朝鲜的初期开始,就一直为朝鲜文人所推崇并对朝鲜文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故朝鲜使臣在途经莱州府驻地掖县时,多会前往东莱吕先生书院拜谒并留下记录。本文从朝鲜文人对吕祖谦学问的接受和使行文献中的相关记载等方面着手,初步探究朝鲜使臣对以普遍价值观为基础的中华文明的推崇及其自发的中华共同体认识。这样的探究有助于了解封建时代东亚地区中华秩序的具体运作情况,并为日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海路使行 朝鲜使臣 吕祖谦 东莱吕先生书院 中华文明 中华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朝鲜贡使安璥《驾海朝天录》中的海洋形象研究
2
作者 裴钟硕 《韩国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17世纪明清交替时期,中断了近两百年的海路使行重新开启,安璥坐上了通航后的首艘船出使中国。从上船前一直到回朝鲜,安璥每天记录,形成了17世纪首部海路使行记录——《驾海朝天录》。该书记载了行程中的事件和吟诵情感的诗。他在海上作... 17世纪明清交替时期,中断了近两百年的海路使行重新开启,安璥坐上了通航后的首艘船出使中国。从上船前一直到回朝鲜,安璥每天记录,形成了17世纪首部海路使行记录——《驾海朝天录》。该书记载了行程中的事件和吟诵情感的诗。他在海上作的诗展现了朝鲜儒家文人眼中的海洋。海洋对文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然而险峻的海路也更加凸显受命使臣的忠诚和使命感。全球化时代,海洋的作用愈加重要,关于海洋的人文研究也变得十分必要。对此,过去文人刻画的海洋形象,为我们从人文学角度理解海洋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璥 《驾海朝天录》 海路使行 海洋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