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水凹陷明下段强制海退体系域油气地质意义
1
作者 马文睿 覃军 +2 位作者 董哲 张彦振 焦社宝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1期89-94,共6页
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思路正逐步转向“近源下洼”,寻找入洼发育的具有优质物性条件的岩性圈闭是获得油气勘探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分析等方法在丽水凹陷西次凹明月峰组底部识别出一套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具有储层物性好,易... 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思路正逐步转向“近源下洼”,寻找入洼发育的具有优质物性条件的岩性圈闭是获得油气勘探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分析等方法在丽水凹陷西次凹明月峰组底部识别出一套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具有储层物性好,易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捕获油气的有利成藏条件,这类圈闭的探索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凹陷 明下段 强制海退体系域 岩性圈闭 油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模式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因业 顾家裕 +2 位作者 CedricG 王招明 申银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5,共5页
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的相互作用控制了沉积物供给量以及可容空间被充填的规模。在强制海退情况下的缓坡边缘上 ,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过路沉积物未被输送到盆底 ,而被沉积为一组逐级下降的前积楔 ,形成强制海退体系域。塔里木... 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的相互作用控制了沉积物供给量以及可容空间被充填的规模。在强制海退情况下的缓坡边缘上 ,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过路沉积物未被输送到盆底 ,而被沉积为一组逐级下降的前积楔 ,形成强制海退体系域。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的东河砂岩等时段是基于东河砂岩段上部和下部所存在的层序界面 (不整合面 )而划分的 ,具有等时性 ,但岩性、岩相在不同位置、不同地区会有变化。东河砂岩等时段所属的层序SQ 1的层序界面是海平面长期下降的结果 ,并受到构造运动的加强作用 ,表现为一个盆地范围内广泛发育的不整合面。层序SQ 1的发育演化明显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 :在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发育海侵体系域 ;在海平面缓慢下降时期发育强制海退体系域。满西地区的东河砂岩是强制海退体系域的沉积产物 ,是在海退背景下发育的复合砂体 ,其展布非常复杂 ,多数呈点状或块状展布。层序SQ1的油气储集体主要分布于海岸带附近 ,它们是前滨—临滨沉积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海退体系域 沉积模式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少华 王英民 +4 位作者 何敏 杜家元 陈维涛 秦春雨 王利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1-540,共10页
利用地震反射终止关系、滨线迁移轨迹特征、钻测井信息和沿层振幅属性,探讨珠江口盆地13.8 Ma强制海退体系域(FSST)的识别、演化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FSST在倾向方向具有高角度前积反射,滨线迁移轨迹呈下降或水平的趋势,沿走向出现下... 利用地震反射终止关系、滨线迁移轨迹特征、钻测井信息和沿层振幅属性,探讨珠江口盆地13.8 Ma强制海退体系域(FSST)的识别、演化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FSST在倾向方向具有高角度前积反射,滨线迁移轨迹呈下降或水平的趋势,沿走向出现下切谷。FSST的测井曲线呈漏斗状,W1井的GR曲线表现为4个明显的反旋回,对应4期准层序组。每个准层序组具有向上变浅和顶部突变成深水的相标志,分别受四级基准面变化的控制。白云凹陷北坡13.8 Ma FSST沿岸线具有不同的沉积展布特征。西部呈强振幅的朵状外形,砂层组厚度大,为主河道发育区;东部呈振幅强弱相间的条带状,是受到NE方向占优势的强沿岸流影响的结果。13.8 Ma古珠江三角洲具有浪控"非对称三角洲"的特征,深水区西部储层优于东部。寒冷的古气候造成的海平面下降是控制13.8 Ma FSST发育的最主要原因,而FSST的平面展布形态又是物源供给强弱、河口发育位置、陆架宽度、陆坡坡度、沿岸流以及潮汐作用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层序地层学 强制海退体系域
下载PDF
浅海陆棚环境下沉积坡折带及其对局部强制海退体系域的控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6-916,共11页
南海珠江口盆地HZ地区珠江组沉积时期主要表现为一稳定沉积的陆棚环境。在研究区西部发育大型的古珠江水系,为整个珠江组大型三角洲沉积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碎屑。本研究以PSQ6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沉积坡折带具有一定的规模,斜坡宽度约4 ... 南海珠江口盆地HZ地区珠江组沉积时期主要表现为一稳定沉积的陆棚环境。在研究区西部发育大型的古珠江水系,为整个珠江组大型三角洲沉积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碎屑。本研究以PSQ6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沉积坡折带具有一定的规模,斜坡宽度约4 km,高差为20~60 m,横向延伸为80 km左右。沉积坡折带主要发育在下伏层序高水位体系域三角洲沉积结束时期,与在前三角洲亚相以东的碳酸盐岩隆起之间构成了一个局部的"沟谷"体系,为PSQ6层序强制海退时期沉积和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古地貌背景,并进一步控制了陆棚环境中局部强制海退楔的发育。陆棚背景下的"沟谷"古地貌地形往往易于导致强制海退砂的形成,进积砂体能够直接覆盖在下部层序高水位体系域所形成的浅海相泥岩上,其上覆盖着水进域和高位域暗色泥岩,可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本地区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海组 沉积坡折带 强制海退体系域
下载PDF
强制海退体系域识别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余烨 张昌民 +3 位作者 朱锐 杜家元 黄俨然 王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5-355,共11页
利用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钻测井数据、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滨线迁移轨迹特征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21 Ma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特征、演化模式和油气意义进行了探讨,指出该体系域在平... 利用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钻测井数据、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滨线迁移轨迹特征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21 Ma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特征、演化模式和油气意义进行了探讨,指出该体系域在平行物源方向具有高角度斜交型前积反射,其前端靠近盆地中心发育具丘状反射的盆底扇,滨线迁移轨迹呈向盆地方向逐级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强制海退体系域在垂直物源方向发育"U"型的下切谷,内部为平行的地震反射充填结构;测井曲线为漏斗形和箱型的组合特征,表现为多个四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准层序组,且每个准层序组都具有向上水体变浅和顶部突然变深的特征;强制海退体系域之下为前期层序高位体系域的前三角洲或陆架泥岩,其上沉积了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半深海暗色泥岩,同时受陆架坡折带地层尖灭和断裂沟通深部油源的控制,可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海退体系域 地震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白云凹陷北坡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烃源岩的类型与测井评价——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赖洪飞 李美俊 +4 位作者 刘计国 毛凤军 杨禄 杨程宇 肖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0-400,共11页
强制海退体系域由于可发育优质的储集层而备受石油地质学者关注,但关于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烃源岩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根据岩性录井、测井曲线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探讨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烃了源岩的类型及其识别特征... 强制海退体系域由于可发育优质的储集层而备受石油地质学者关注,但关于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烃源岩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根据岩性录井、测井曲线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探讨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烃了源岩的类型及其识别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改进的ΔlogR方法建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初步分析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强制海退体系域中可以发育煤/炭质泥岩、滨岸泥岩、三角洲泥岩和滨外陆棚泥岩4种烃源岩,其中滨外陆棚泥岩发育于强制海退体系域的底部,而煤/炭质泥岩以薄层状伴生于盆地边缘附近滨岸沼泽相和三角洲相。基础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滨岸泥岩主要为II2型干酪根的好—极好烃源岩,三角洲泥岩为非均质性强烈的差—好烃源岩,而滨外陆棚泥岩整体为Ⅲ型干酪根的差—中等烃源岩。应用lgR-Δt交会图求取ΔlogR值,建立TOC测井预测计算模型,计算了其他井的TOC预测曲线,结果表明Termit盆地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的泥岩基本为好—极好烃源岩,不同构造区块中差别不大,其中滨岸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类型,累计厚度大且生烃潜力高。从强制海退体系域的演化过程及Termit盆地实例研究来看,强制海退体系域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育优质烃源岩,滨岸泥岩可能是其主要的烃源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海退体系域 烃源岩类型 改进Δlog R方法 测井评价 Termit盆地 尼日尔
下载PDF
强迫型海退及强迫型海退楔体系域——对传统Exxon层序地层学模式的修正 被引量:61
7
作者 梅冥相 杨欣德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共5页
传统 Exxon层序地层学模式把层序界面定义在下降拐点 ,低水位体系域则位于类型 层序之底 ,且低水位体系域(LST)被定义为海平面相对下降期至初始上升阶段的产物 ;但是 ,在建立海平面变化曲线时 ,又假定层序界面位于海平面变化的最低点 ... 传统 Exxon层序地层学模式把层序界面定义在下降拐点 ,低水位体系域则位于类型 层序之底 ,且低水位体系域(LST)被定义为海平面相对下降期至初始上升阶段的产物 ;但是 ,在建立海平面变化曲线时 ,又假定层序界面位于海平面变化的最低点 ,从而造成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的不连贯性。强迫型海退被定义为与沉积物注入无关 ,而与相对海平面下降相关的滨线向海方向迁移的海退过程 ,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沉积体则构成强迫型海退楔体系域 (FRWST)。如果把层序界面定义在海平面变化的最低点 ,那么一个类型 层序应由 4个体系域组成 ,即低水位进积楔体系域 (LPWST)、海侵体系域 (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强迫型海退楔体系域 (FRWST)。进行这一修正 ,不但解决了 Exxon层序地层学模式概念体系的不连贯性 ,同时也可以对长期争论的许多问题获得一个合理的答案 ,为工作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个必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型海退 强迫型海退体系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新统珠江组强制海退沉积层序与有利砂体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余烨 张昌民 +3 位作者 李少华 杜家元 黄俨然 王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1-854,共14页
针对珠江口盆地中新统珠江组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层序特征认识不足、层序归属不合理等问题,综合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岩心和测井数据,采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对强制海退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 针对珠江口盆地中新统珠江组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层序特征认识不足、层序归属不合理等问题,综合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岩心和测井数据,采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对强制海退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体系域的沉积层序特征、演化模式和有利砂体分布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该体系域顶界面具有明显的顶超侵蚀特征,应归属于SQ1层序的最后一个体系域,并总结了该体系域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强制海退体系域具有退覆式的高角度斜交型前积反射结构,表现为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征,钻测井资料显示为多个具反旋回的前三角洲泥、远砂坝、河口砂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的组合沉积;强制海退体系域钻井岩心中发育陆坡区常见的生物扰动、泥质条带变形和滑塌、滑动现象,其前端下倾方向发育具强振幅反射结构的浊积扇沉积;强制海退体系域有利储集砂体位于该体系域顶界面和底界面附近,分别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扇砂体,是实现岩性油气藏勘探突破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海退体系域 沉积层序 有利砂体分布 珠江组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标准化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伟利 王起琮 +2 位作者 刘佳玮 石堃 魏巍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41,共8页
应用标准化层序地层理论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主要采用了露头观察和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及测井岩性解释方法,确定地层岩石类型、岩相组合特征、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及其位置,结合绝对地质年龄及... 应用标准化层序地层理论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主要采用了露头观察和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及测井岩性解释方法,确定地层岩石类型、岩相组合特征、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及其位置,结合绝对地质年龄及天文周期时限作为层序划分主要依据。文中将马家沟组划分为平均时限为3.65 Ma的3个海平面变化层序,根据岩相组合及地层界面将各层序划分为低位、海侵、高位及强制海退体系域,层序界面位于强制海退体系域顶界,形成于最低海平面开始上升时期,以石盐岩到硬石膏岩或硬石膏岩到准同生泥晶白云岩的岩性转换面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平面升降运动,碳酸盐岩台地上的岩性组合及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突显了应用标准化层序地层理论建立的层序划分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标准化 强制海退体系域 奥陶系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SQ14.8层序‒沉积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维涛 孙珍 +4 位作者 何敏 张琴 王文勇 王绪诚 徐少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5-891,共17页
中中新世,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发生了构造、沉积和古气候格局的骤然变迁,而对古珠江沉积体系层序、沉积的研究为重塑该变革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选取中中新世SQ14.8三级层序开展了系统的层... 中中新世,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发生了构造、沉积和古气候格局的骤然变迁,而对古珠江沉积体系层序、沉积的研究为重塑该变革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选取中中新世SQ14.8三级层序开展了系统的层序地层和沉积解剖,通过厘定关键层序、体系域界面,建立了高精度区域四分体系域格架,并在此基础上重建陆架‒陆坡区主要沉积体系的宏观展布特征和演化过程。研究发现,SQ14.8三级层序记录了珠江口盆地新近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相对海平面下降,引发沉积滨线跨越陆架长距离迁移到陆架坡折,发育了从低位到强制海退完整的体系域单元。古珠江三角洲作为陆架区主要的沉积体系,在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的驱动下,其发育位置从内陆架到陆架边缘的迁移过程中,发育主控因素也由河流作用为主逐渐变为河流和海洋水动力共同控制。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及沉积展布研究为预测深水储层提供了依据,该时期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下方陆坡区是寻找富砂重力流储集体的有利地区,而陆架边缘三角洲侧翼砂质沉积较少,下方的扇体以泥质扇为主。综合分析认为中中新世变冷事件是造成13.8 Ma相对海平面强烈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珠江口盆地促成SQ14.8层序典型强制海退体系域及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进一步证明该事件是一次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其响应不仅可以在大洋钻孔获取的O同位素中找到证据,在边缘海盆的沉积记录中也有明显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古珠江三角洲 珠江口盆地 强制海退体系域 中中新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