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堆积与海陆相互作用 被引量:55
1
作者 王强 袁桂邦 +4 位作者 张熟 刘增寿 王卫东 刘志杰 庄振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5-786,共12页
渤海湾西岸淤泥质海岸已见两类砂体,滨外坝先形成于水下,而后随着海岸进积和在海洋动力作用下,逐渐出露于潮间带和陆地上;另一种普遍出现的是具沿岸堤意义的贝壳堤,而且是在海岸进入弱侵蚀期即形成。研究发现,在海岸进积和海-陆... 渤海湾西岸淤泥质海岸已见两类砂体,滨外坝先形成于水下,而后随着海岸进积和在海洋动力作用下,逐渐出露于潮间带和陆地上;另一种普遍出现的是具沿岸堤意义的贝壳堤,而且是在海岸进入弱侵蚀期即形成。研究发现,在海岸进积和海-陆相对稳定条件下,海岸线附近中潮坪-高潮坪受向岸风和波浪作用也可形成雏形贝壳堤砂体。目前研究区海岸上的贝壳堆积有3类,即:风暴潮堆积的沿岸堤型贝壳堤,主要堆积在中潮坪-高潮坪-滨海低平原上;潮沟-潮汐河道型“贝壳堤”,为潮汐河口湾顶或潮道外侧风暴贝壳堆积(自潮汐通道水下堆积延续到低地);以及沿海低平原在大潮或风暴潮天气背景下出现的无序贝壳堆积。贝壳堤堆积既有风暴潮大浪瞬时、高能幕式堆积,又有大浪、向岸风综合作用下堆积的可能,贝壳测年及贝壳堤层序表明其形成是复杂的再堆积过程,不宜解释为海平面变化。在三角洲不均衡推进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不规则的海岸线,向岸风浪对不同地貌岸段的作用,可导致形成并非与现代海岸线平行的贝壳堤。贝壳堤术语的随意使用,已经造成海岸线变迁研究的简单化。严格使用沿岸堤的贝壳堤概念,可进一步划分三角洲叶瓣变迁,但是事件堆积必须剔除。将贝壳堤的研究与三角洲顶面泥炭测年相结合,可能更精确重塑海岸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西岸 贝壳堤堆积 海陆相互作用
下载PDF
新生代亚洲形变与海陆相互作用 被引量:72
2
作者 汪品先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共18页
在现今各个大陆中 ,亚洲经历的新生代形变最强 .白垩纪到老第三纪时的亚洲大陆 ,不仅面积较今为小 ,而且形态偏“瘦” ;自从始新世印度与亚洲碰撞之后 ,亚洲的面积与高度急剧增大 .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和边缘海的张裂 ,东亚原来西倾的地势... 在现今各个大陆中 ,亚洲经历的新生代形变最强 .白垩纪到老第三纪时的亚洲大陆 ,不仅面积较今为小 ,而且形态偏“瘦” ;自从始新世印度与亚洲碰撞之后 ,亚洲的面积与高度急剧增大 .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和边缘海的张裂 ,东亚原来西倾的地势发生倒转 ,形成了从大陆中央隆升区向周围辐射的亚洲大河流系 .亚洲隆升有可能是北极冰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为隆升不仅改变大气环流、加剧风化作用 ,而且还使西伯利亚河系改向北流 ,通过注入北冰洋的淡水促使海水结冰、导致冰盖形成 .新生代亚洲形变 ,也使得亚洲季风系统在早中新世形成 ,又在约 8Ma与约 3Ma时强化 .同时 ,西太平洋边缘海系列的形成 ,也改变了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流经边缘海的太平洋西部边界流 ,对于洋面升降和构造运动极为敏感 ,在冰期低海面时边界流位于边缘海之外 ,使大洋输向大陆的热量和水分大为减少 .今天 ,亚洲与太平洋之间的能流与物流最为活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新生代 大陆形变 边缘 气候演变 海陆相互作用
下载PDF
冰后期钱塘江河口湾地区的海陆相互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桂甲 李从先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3-49,共7页
钱塘江强潮型河口湾,在其冰后期发育和演化过程中受到陆地和海洋因素的综合作用.末次冰期时,海面下降,河流下切,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大多“通过”古河谷,部分粗砂砾形成滞留沉积,沉积物的物源为河流腹地,或原地侵蚀,河流因素影响较大;冰后... 钱塘江强潮型河口湾,在其冰后期发育和演化过程中受到陆地和海洋因素的综合作用.末次冰期时,海面下降,河流下切,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大多“通过”古河谷,部分粗砂砾形成滞留沉积,沉积物的物源为河流腹地,或原地侵蚀,河流因素影响较大;冰后期早期海侵过程中,海平面上升,导致河流的回水作用和溯源堆积作用;河口湾形成后,则成巨大的沉积物陷井,沉积物主要来自口外,由涨潮流带入,而河流携沙则占较小的一部分,海洋因素影响较大.这同时也产生了钱塘江河口湾沉积物分布由上游至下游呈现从粗到细的特殊沉积物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湾 海陆相互作用 钱塘江 晚更新世
下载PDF
我国海洋第四纪研究与环境演变中的海陆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品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8-222,共5页
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第四纪地层的特色分析,海陆结合是我国海洋第四纪研究的优势所在。半世纪以来,中国海洋地质的研究经历了从调查到研究、从海岸到浅海再到深海、从晚第四纪到晚新生代、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的进... 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第四纪地层的特色分析,海陆结合是我国海洋第四纪研究的优势所在。半世纪以来,中国海洋地质的研究经历了从调查到研究、从海岸到浅海再到深海、从晚第四纪到晚新生代、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的进展过程,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有很大的差距。新世纪初期,应当从国际、国内第四纪研究的关键问题着眼选题,以西太平洋边缘海与暖池作为主战场,和陆地工作、和现代过程相结合展开研究。文章对我国海洋第四纪研究的方向、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研究 中国 古环境 海陆相互作用 洋地质
下载PDF
IODP中的海陆对比和海陆相互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郑洪波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22-729,共8页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将于2003年10月启动。与大洋钻探计划(ODP)相比,IODP规模更大,钻探和研究范围更宽,囊括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涉及海底生物圈、地球壳幔结构、俯冲工厂和地震活动、古环境记录和海底资源等。从海陆对比和海陆相互...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将于2003年10月启动。与大洋钻探计划(ODP)相比,IODP规模更大,钻探和研究范围更宽,囊括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涉及海底生物圈、地球壳幔结构、俯冲工厂和地震活动、古环境记录和海底资源等。从海陆对比和海陆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新生代地质学研究中的一些特点和优势。中国新生代地质演化历史别具特色,如宏观地形格局的变化,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扩张,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等,这些特色成为中国科学家参与IODP科学研究计划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大洋钻探(IODP) 海陆相互作用 陆对比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6
作者 陈瑞瑞 孙颢月 +3 位作者 朱紫若 蒋雪中 陈沈良 陈静 《海岸工程》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的大型河口三角洲,由于其发育背景特殊、地质环境系统不稳定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地面沉降较为显著,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从监测技术和成因机理角度出发,系统综述了...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的大型河口三角洲,由于其发育背景特殊、地质环境系统不稳定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地面沉降较为显著,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从监测技术和成因机理角度出发,系统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面沉降现状:(1)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受新生地层自然压实、人为建筑重力压实、河流陆源输入减少、地下水与卤水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以及海洋动力作用相对增强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要更详细、更系统地研究,特别是定量分离人为与自然因素在地面沉降的贡献方面,需要与其他学科如地质、岩土、力学、数学等交叉进行综合定量分析;(2)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的长时空尺度的持续监测与分析、历史周期分析与未来判断分析需加强,尤其要重视海陆相互作用对地面沉降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的研究;(3)地面沉降勘查、监测和精度研究及沉降评估和环境影响监测研究,尤其是海岸带退蚀与地面沉降之间的耦合关系等问题仍待深入。在今后研究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理论模型的深入探究和新技术方法的实践,机理研究应扩展至多种模型研究;预测灾害时,应扩展到与地面沉降问题较为紧密的地面开裂、断层以及地裂缝等研究上。此外,还应对地面沉降的社会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和实际应用。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现象,可为有效地实施三角洲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地面沉降 人类活动 海陆相互作用
下载PDF
红树植物花粉在海洋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玉兰 张敏斌 +1 位作者 王开发 李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17-1321,共5页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有的植被类型和指示植物 .根据沉积物中出现的红树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 ,推测了海滨红树林的演化、海面升降、海岸线变迁 ,追溯了古海流和沉积物来源 ,阐述了红树植物花粉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对深入...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有的植被类型和指示植物 .根据沉积物中出现的红树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 ,推测了海滨红树林的演化、海面升降、海岸线变迁 ,追溯了古海流和沉积物来源 ,阐述了红树植物花粉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对深入探讨古环境变化和海陆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花粉 洋地质 古环境变化 海陆相互作用 洋沉积物 面升降
下载PDF
海岸带管理相关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兰 韩洪蕾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7年第6期51-55,共5页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交界、海陆相互作用的地带。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海岸带是一个极其复杂、高度多样化的、复式交叉系统,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岸带生态系统是能量、物质交换激烈的地带,是高生产力的地带,但同...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交界、海陆相互作用的地带。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海岸带是一个极其复杂、高度多样化的、复式交叉系统,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岸带生态系统是能量、物质交换激烈的地带,是高生产力的地带,但同时又是生命脆弱地带。从经济、生活系统看,海岸带地区人口密集、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经济活动跃、城市化进程迅速,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占全世界60%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的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带管理 海陆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 人口密集 经济活动 城市化进程 自然科学 物质交换
下载PDF
西太平洋边缘海对我国冰期干旱化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7
9
作者 汪品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2-42,共11页
亚洲东部在冰期最为壮观的地理变化是边缘海大片浅海陆架的出露成陆。仅从我国到澳大利亚以北的三大浅海区,盛冰期成陆的面积便可达3.9×106km2。边缘海中的半封闭海,在冰期时发生海流改组,可以导致表层水温下降的异常... 亚洲东部在冰期最为壮观的地理变化是边缘海大片浅海陆架的出露成陆。仅从我国到澳大利亚以北的三大浅海区,盛冰期成陆的面积便可达3.9×106km2。边缘海中的半封闭海,在冰期时发生海流改组,可以导致表层水温下降的异常。海区面积的减小和海水温度的下降,均导致蒸发量的降低。仅南海的估计,盛冰期水汽供应量便可减少800—1400×109m3/a,约相当现代我国年降水总量的1/8—1/4,是我国陆地冰期气候干旱化的重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相互作用 边缘 干旱化 洋学 更新世
下载PDF
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分循环
10
作者 吴国雄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200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阐明了开展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分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国际和国内的背景,以及开展研究的可行性;并提出21世纪研究的切入点。
关键词 水分循环 海陆相互作用 大气 陆地
原文传递
九龙江口一岩心的重矿物组合 被引量:7
11
作者 洪辉亮 陈峰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5-78,共14页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九龙江口SD0 3岩心中自生矿物的成因 ,推断河口区在约1 0ka ,B .P .中历经了河流沉积、湖泊沉积和河口海湾沉积三种沉积环境 .在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 1 0种重矿物组合 .
关键词 沉积物芯 重矿物 九龙江口 沉积环境 风化作用 海陆相互作用 湖泊沉积 湾沉积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区最深科学钻探成功实施
12
作者 梅西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8期69-70,共2页
大陆架是全球海陆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对全球性地质事件的响应也最为敏感,是进行海陆地质对比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GS—CSDP)足由中国地质凋查局负责、肯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大型科研项目,
关键词 科学钻探 中国东部 陆架区 地质事件 海陆相互作用 地质研究所 科研项目 大陆架
下载PDF
全新世中国大河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转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刚 张勇 +4 位作者 孔祥淮 吴晓 王张华 袁忠鹏 丛静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9,共13页
中国三大河口三角洲包括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海陆相互作用研究中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揭示河口三角洲演化进程,总结河口三角洲演化模式,对指导河口三角洲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三大河口三角洲包括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海陆相互作用研究中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揭示河口三角洲演化进程,总结河口三角洲演化模式,对指导河口三角洲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前人研究进展及近年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系统总结了全新世以来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三个阶段,三个尺度,各具特色"的演化模式,揭示了全新世初期、两千年前和工业革命后三个阶段千年-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下河口三角洲演变模式转化的主控因素,认为河口三角洲的演化模式正在由自然演变向人为控制转型,人类活动正剧烈地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自然演化进程。三大河口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各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具有超级叶瓣与叶瓣发育演替特色,长江三角洲具有北岸沙岛并岸、南岸不断推展特色,珠江三角洲则表现为河网发育充填、逐级分汊延伸特色。随着河口三角洲演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正确认识河口三角洲演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不仅有助于提升三角洲地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水平,而且将为三角洲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演化模式 海陆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 全新世
下载PDF
青岛地区混合层高度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金堡 骆永军 柴艺淳 《舰船电子工程》 2014年第11期69-72,共4页
利用山东青岛地区大气中的探空资料,和青岛附近海域的NECP资料,利用干绝热方法测量青岛地区大气混合层高度,得出了青岛地区混合层高度的变化规律,并主要从海陆相互作用入手,对混合层高度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 干绝热方法 大气混合层高度 海陆相互作用
下载PDF
New Ideas to Perfect China's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Regulations: Based on 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被引量:1
15
作者 Jiang Yuhuan Fang Longjie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中英文版)》 2009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沿地带 洋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系统 美国 管理 中国 海陆相互作用 环境承载能力
下载PDF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Ⅱ.古季风变迁 被引量:67
16
作者 安芷生 吴锡浩 +7 位作者 汪品先 王苏民 董光荣 孙湘君 张德二 卢演俦 郑绍华 赵松龄 《中国科学(B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209-1215,共7页
根据海陆相互作用对古季风变迁的影响和代用气候指标的时间序列,初步重建了最近130ka和18ka东亚季风变迁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夏季风环流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中、东部季风气候旋回及有关环境过程模式,初步探讨了我国古季风变迁的机制。
关键词 古季风 太阳辐射变化 海陆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