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以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为例
1
作者 袁睿 《山西农经》 2023年第4期104-106,180,共4页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我国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全面进入了乡村振兴新时代,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发展乡村产业一直起着决定性作...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我国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全面进入了乡村振兴新时代,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发展乡村产业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除了国家帮扶以外,离不开自身产业的发展。文章以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为调研对象,探讨了该地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振兴 有效衔接 海雀村
下载PDF
短视频时代乡村形象的自我建构——以黔西北海雀村为例
2
作者 熊曼 《东西南北》 2023年第11期0023-0025,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短视频的发展使乡村得以塑造全新形象。在媒介技术赋能下,短视频成为乡村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窗口,乡村自媒体使用者成为乡村形象构建与传播的主体。本文以黔西北海雀村为研究对象,探析短视频时代村民自我建构和传...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短视频的发展使乡村得以塑造全新形象。在媒介技术赋能下,短视频成为乡村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窗口,乡村自媒体使用者成为乡村形象构建与传播的主体。本文以黔西北海雀村为研究对象,探析短视频时代村民自我建构和传播乡村形象的现状,并结合地方特色和具体语境,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时代 形象 自我建构 海雀村
下载PDF
海雀村:从食不果腹到美丽富庶的蝶变
3
《农家之友》 2013年第2期28-28,共1页
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70多岁的苗族老大娘安美珍激动地说:“现在日子好啊!房子修好了,家里也有粮食了,还喂了过年猪!谢谢党和政府啊!”在贵州海雀村,安美珍老大娘是个代表人物,她的生活记录了海雀村从贫穷到富庶的变迁。
关键词 海雀村 分困 经济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海雀村巨变
4
作者 颜卫 《人大论坛》 2024年第4期72-74,共3页
海雀村,地处毕节市赫章县,20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苦甲天下”的地方。放眼望去,荒山野岭,权权房、茅草房,光秃秃的“和尚坡”和衣不蔽体的村民清晰可见。这种生态环境极度恶劣、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画面看了之后让人内心久久... 海雀村,地处毕节市赫章县,20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苦甲天下”的地方。放眼望去,荒山野岭,权权房、茅草房,光秃秃的“和尚坡”和衣不蔽体的村民清晰可见。这种生态环境极度恶劣、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画面看了之后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早在1985年,当时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一篇文章报道了赫章县及海雀村的贫困状况:记者在海雀村3个村民组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状况 国内动态 生态环境 赫章县 茅草房 海雀村 甲天下 毕节市
原文传递
荒山变林海 乌蒙生“绿金”——海雀现场教学基地助推乡村更好更快发展
5
作者 徐德贵 《当代贵州》 2023年第25期44-45,共2页
于穷乡僻壤、百废待兴的一道难题上落笔,经历30余年的奋斗,海雀村从此荒山褪去,绿色袭来,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位于毕节市西北部高山上的一个苗族村寨,是乌蒙山区边远少数民族村寨的典型代表。... 于穷乡僻壤、百废待兴的一道难题上落笔,经历30余年的奋斗,海雀村从此荒山褪去,绿色袭来,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位于毕节市西北部高山上的一个苗族村寨,是乌蒙山区边远少数民族村寨的典型代表。“海雀”是彝族音译,意为“湖水浇灌的地方”。过去被称为“苦甲天下”,“海拔二千三,收入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矬”是这里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乌蒙山区 苗族 甲天下 赫章县 毕节市 贫困 海雀村
下载PDF
贵州赫章县海雀村--生态扶贫圆了小康梦
6
作者 易恢荣 王庆泽 《中国民兵》 2020年第12期62-63,共2页
“4口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1985年,地处乌蒙山深处的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因一份反映该村赤贫情况的内参,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35年过去了,曾经“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已脱胎换骨,重获新生。蔚蓝的天空下,炊烟袅袅,数十栋房屋粉... “4口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1985年,地处乌蒙山深处的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因一份反映该村赤贫情况的内参,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35年过去了,曾经“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已脱胎换骨,重获新生。蔚蓝的天空下,炊烟袅袅,数十栋房屋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游人或到田地里采摘苹果、或到生态广场游玩、或参观万亩林场、或走进农庄品尝特色菜,或驻足特色民宿阁楼眺望,宛如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墙黛瓦 生态扶贫 特色菜 甲天下 贵州赫章 海雀村 小康 脱胎换骨
原文传递
脱贫微故事
7
《当代贵州》 2020年第48期12-13,共2页
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看到赫章县脱贫的消息,文正友激动得无以复加。“海雀曾是贫困的代名词,如今过上了林茂粮丰的好日子,2020年上半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62万元。”一家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1985年,新华社一份反映... 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看到赫章县脱贫的消息,文正友激动得无以复加。“海雀曾是贫困的代名词,如今过上了林茂粮丰的好日子,2020年上半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62万元。”一家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1985年,新华社一份反映海雀村贫困的内参,惊动了中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纯收入 赫章县 脱贫 正友 党支部书记 贫困 林茂粮丰 海雀村
下载PDF
东风又绿乌蒙山
8
作者 谢朝政 周阳 《当代贵州》 2022年第31期48-49,共2页
清风拂过,绿浪翻涌。朱文清坐在松软的松针上,撩起衣角,拭去额头上的汗水。64岁的赫章县海雀村护林员朱文清,已巡了一上午的山。“闻闻,空气都是甜的嘞!”朱文清咧开了嘴,笑意在爬满皱纹的脸上弥漫开来。和空气一样甜的,还有朱文清越来... 清风拂过,绿浪翻涌。朱文清坐在松软的松针上,撩起衣角,拭去额头上的汗水。64岁的赫章县海雀村护林员朱文清,已巡了一上午的山。“闻闻,空气都是甜的嘞!”朱文清咧开了嘴,笑意在爬满皱纹的脸上弥漫开来。和空气一样甜的,还有朱文清越来越红火的日子。“老朱说得没错!”同样也在巡山的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与朱文清不期而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章县 护林员 党支部书记 乌蒙山 海雀村
下载PDF
浅述毕节试验区生态扶贫
9
作者 苏昌强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9-54,共6页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追溯各级领导关心毕节发展的历程,探索毕节试验区走出的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生态扶贫新路子,涵盖科学扶贫、下派干部帮扶、智力扶贫的方方面面。通过总结毕节试验区生态扶贫的做法,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建...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追溯各级领导关心毕节发展的历程,探索毕节试验区走出的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生态扶贫新路子,涵盖科学扶贫、下派干部帮扶、智力扶贫的方方面面。通过总结毕节试验区生态扶贫的做法,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海雀村 生态扶贫 民族
下载PDF
王光德:我们这里空气香甜,日子蜜甜!
10
作者 周阳(整理) 《当代贵州》 2022年第31期49-49,共1页
我是赫章县海雀村村民王光德,比起30多年前,海雀村的变化翻天覆地。以前,这里全是光秃秃的“和尚坡”,“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大风吹来,风沙漫天。后来,在文朝荣老支书的带领下,大家饿着肚子也要种树,万亩荒坡变成了绿色林... 我是赫章县海雀村村民王光德,比起30多年前,海雀村的变化翻天覆地。以前,这里全是光秃秃的“和尚坡”,“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大风吹来,风沙漫天。后来,在文朝荣老支书的带领下,大家饿着肚子也要种树,万亩荒坡变成了绿色林海,森林覆盖率从5%提升到77.2%。山绿了,地里粮食高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高产 森林覆盖率 赫章县 海雀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