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风辐合线对雷暴系统触发、合并的动热力过程 被引量:14
1
作者 易笑园 刘一玮 +2 位作者 孙密娜 东高红 李青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39-1548,共10页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监测资料,结合VDRAS资料(其时间分辨率12 min、水平垂直分辨率分别是3和1 km左右),分别针对单纯海风辐合线触发和海风辐合线与已有雷暴系统合并的两个实例,揭示海风辐合线对雷暴系统影响的动力和热力过程。结...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监测资料,结合VDRAS资料(其时间分辨率12 min、水平垂直分辨率分别是3和1 km左右),分别针对单纯海风辐合线触发和海风辐合线与已有雷暴系统合并的两个实例,揭示海风辐合线对雷暴系统影响的动力和热力过程。结果表明:(1)在环境系统风很弱时,天津沿海海风伸入内陆的移速约为15~18 km·h^(-1),且海风过后,气温降低、湿度加大。(2)海风辐合线配合地面高不稳定区,从而触发和加强了雷暴系统,对雷暴系统的预警时间可达2 h。(3)雷暴单体在海风辐合线附近产生,这与倾斜海风锋锋面(向海洋一侧倾斜)上的中尺度垂直环流相对应。(4)海风辐合线与雷暴系统合并后,雷暴系统强烈发展是由于海风辐合线附近积聚着水汽,同时也是辐合上升运动大值区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辐合线 雷暴系统 触发与 动力热力过程 VDRAS资料
下载PDF
盛夏海风辐合线对青岛对流性天气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海鹰 王建林 +1 位作者 毕玮 凌艺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22期166-167,共2页
青岛地区受海陆地形影响,海风辐合线是触发夏季对流性降水的重要影响因子。该文以2008年8月12-14日连续三天出现的对流性天气为例,综合运用气象观测、雷达和卫星云图等多种资料,分析不同环流形势下海风辐合线触发的对流性降水特征。研... 青岛地区受海陆地形影响,海风辐合线是触发夏季对流性降水的重要影响因子。该文以2008年8月12-14日连续三天出现的对流性天气为例,综合运用气象观测、雷达和卫星云图等多种资料,分析不同环流形势下海风辐合线触发的对流性降水特征。研究表明:单一的海风辐合线一般不产生对流天气,但与中低空系统叠加易使局地辐合加强,触发对流天气;冷锋南压与海风辐合线交汇处易产生较强对流天气,若冷槽发展深厚则转为大尺度系统过境过程,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辐合线 强对流 多普勒雷达 卫星云图
下载PDF
海南岛海风雷暴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3
作者 苏涛 苗峻峰 蔡亲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78,共20页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WRF模式对2012年7月20日发生在海南地区的一次海风雷暴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了海南岛复杂地形下海风雷暴的结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北部向内陆传播的海风与南部受地形阻挡的海风相遇后会形成海风...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WRF模式对2012年7月20日发生在海南地区的一次海风雷暴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了海南岛复杂地形下海风雷暴的结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北部向内陆传播的海风与南部受地形阻挡的海风相遇后会形成海风辐合带,辐合带能影响当地的散度和涡旋特征,为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和热力学条件.海南岛受热带海洋的影响较大,当地的水汽条件和对流潜势长期保持着有利于对流发展的状态,自由对流高度始终处于较低的位置,一旦海风辐合带来的抬升运动克服对流抑制到达自由对流高度后,对流就能自主地发展起来,所以单纯的海风辐合也常常能触发当地的强雷暴.雷暴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流参数存在明显的变化,其演变曲线的突变位置对雷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海南岛的海风雷暴过程与当地的复杂地形密切相关,地形的动力阻挡作用影响着低层海风的辐合以及对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海风雷暴 海风辐合线 强对流天气 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南岛地形对局地海风降水强度和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莹 苗峻峰 苏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22,共16页
利用高分辨率模式WRF对2013年5月31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海风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不同地形高度及裸土化的敏感性试验,探讨了地形对局地海风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风环流的不断发展,海风锋与降水落区几乎同相向内陆推进... 利用高分辨率模式WRF对2013年5月31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海风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不同地形高度及裸土化的敏感性试验,探讨了地形对局地海风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风环流的不断发展,海风锋与降水落区几乎同相向内陆推进,降水落区主要分布在岛屿西部的黎母岭山前。海南岛海风降水的强度及分布特征与当地四周低平、中间高耸的地形特点密不可分,地形在整个海风降水期间存在动力、热力作用的交替演变。11:00(北京时,下同)-16:00,降水主要由岛屿单侧海风锋引起,由于海风所经之处地形坡度较低,地形对海风的影响以热力增强为主,地形高度越大,驱动海风发展的海陆感热通量差异越大,海风环流发展越旺盛,降水强度也越大。17:00-21:00,降水主要由东南、西北向海风锋正向碰撞造成,随着海风不断向内陆传播,地形的动力阻挡作用越来越强,当地形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阻挡作用可以迅速削弱海风环流,使降水强度减小。裸土化试验进一步表明,地形高度变化导致的以上影响依赖于下垫面的非均匀特征,地形和植被的共同作用可使地表能量的分配产生更大的差异,进而对局地降水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岛屿 复杂地形 海风辐合线 海风 海风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