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冰洋海域极昼期间海-冰-气间湍流通量交换特征
被引量:
12
1
作者
曲绍厚
胡非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9期836-841,共6页
利用系留式气象塔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北冰洋上空气温、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的廓线和梯度资料,使用平均廓线方法和经过大气层结订正交换系数的整体动力学输送公式,计算给出极昼期间该海域不同下垫面的粗糙度长度、动量通量M、曳力系数...
利用系留式气象塔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北冰洋上空气温、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的廓线和梯度资料,使用平均廓线方法和经过大气层结订正交换系数的整体动力学输送公式,计算给出极昼期间该海域不同下垫面的粗糙度长度、动量通量M、曳力系数C_(DD)、感热通量H_(SS)、感热交换系数C_(HH)、潜热通量H_(LL)和潜热交换系数C_(EE)等,其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1.0)mm,(11.4~91.9)×10^(-3)N/m^2,(0.87~1.76)×10^(-3),-(4.2~12.5)W/m^2,(0.84~1.37)×10^(-3),-6.6~23.6W/m^2和(0.85~1.40)×10^(-3).曳力系数大于潜热交换系数,而潜热交换系数又大于感热交换系数。此外,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与平均风速、平均位温差和平均比湿差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
冰
洋
海-冰-气交换
湍流通量
海
洋
大
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极昼期间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
25
2
作者
曲绍厚
胡非
+1 位作者
李亚秋
苏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6,共9页
1999年 7— 9月中国“雪龙”号破冰船首航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利用TMT(系留式气象塔 )大气边界层探测系统 ,对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不同下垫面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多次观测 .观测到的大气边界层廓线 ,其中包括比湿廓线的多层、逆湿结构 (逆...
1999年 7— 9月中国“雪龙”号破冰船首航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利用TMT(系留式气象塔 )大气边界层探测系统 ,对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不同下垫面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多次观测 .观测到的大气边界层廓线 ,其中包括比湿廓线的多层、逆湿结构 (逆湿强度最强为 0 .7g/(1 0m·kg) ) ;风向、风速廓线的切变结构 (风向切变为 1 .1°/m ,风速切变为 0 .1 1 (m·s- 1 ) /m .特别是持续数日、厚达几百米、其平均逆温强度有时高达 1 .4℃ /1 0m的逆温结构 ,这种北冰洋海域特有的大气边界层结构 ,与地球气候系统中其他圈层的大气边界层结构有明显差别 .据此 ,提出了对该海域大气 -海冰 -海洋间动量、感热和潜热等湍流通量垂直交换以及热量平衡等有重要影响的大气逆温的屏障过程 .这为研究北极地区对全球气候影响、模拟北极地区现代气候和未来气候等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此外 ,文中还给出该海域不同下垫面稳定大气边界层的高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气
候系统
北
冰
洋
逆温层
逆湿结构
风切变
海-冰-气交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冰洋海域极昼期间海-冰-气间湍流通量交换特征
被引量:
12
1
作者
曲绍厚
胡非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9期836-84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675252)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KZ952-S1-405资助
文摘
利用系留式气象塔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北冰洋上空气温、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的廓线和梯度资料,使用平均廓线方法和经过大气层结订正交换系数的整体动力学输送公式,计算给出极昼期间该海域不同下垫面的粗糙度长度、动量通量M、曳力系数C_(DD)、感热通量H_(SS)、感热交换系数C_(HH)、潜热通量H_(LL)和潜热交换系数C_(EE)等,其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1.0)mm,(11.4~91.9)×10^(-3)N/m^2,(0.87~1.76)×10^(-3),-(4.2~12.5)W/m^2,(0.84~1.37)×10^(-3),-6.6~23.6W/m^2和(0.85~1.40)×10^(-3).曳力系数大于潜热交换系数,而潜热交换系数又大于感热交换系数。此外,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与平均风速、平均位温差和平均比湿差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北
冰
洋
海-冰-气交换
湍流通量
海
洋
大
气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极昼期间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
25
2
作者
曲绍厚
胡非
李亚秋
苏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6,共9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 -2 0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 96 75 2 5 2 )
文摘
1999年 7— 9月中国“雪龙”号破冰船首航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利用TMT(系留式气象塔 )大气边界层探测系统 ,对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不同下垫面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多次观测 .观测到的大气边界层廓线 ,其中包括比湿廓线的多层、逆湿结构 (逆湿强度最强为 0 .7g/(1 0m·kg) ) ;风向、风速廓线的切变结构 (风向切变为 1 .1°/m ,风速切变为 0 .1 1 (m·s- 1 ) /m .特别是持续数日、厚达几百米、其平均逆温强度有时高达 1 .4℃ /1 0m的逆温结构 ,这种北冰洋海域特有的大气边界层结构 ,与地球气候系统中其他圈层的大气边界层结构有明显差别 .据此 ,提出了对该海域大气 -海冰 -海洋间动量、感热和潜热等湍流通量垂直交换以及热量平衡等有重要影响的大气逆温的屏障过程 .这为研究北极地区对全球气候影响、模拟北极地区现代气候和未来气候等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此外 ,文中还给出该海域不同下垫面稳定大气边界层的高度 .
关键词
北极
气
候系统
北
冰
洋
逆温层
逆湿结构
风切变
海-冰-气交换
Keywords
Arctic climate system,Arctic Ocean,Inversion layer,Humidity inversion structure,Wind shear,Air
-
ice
-
sea exchange.
分类号
P4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冰洋海域极昼期间海-冰-气间湍流通量交换特征
曲绍厚
胡非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极昼期间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
曲绍厚
胡非
李亚秋
苏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